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面等离激元

表面等离激元

表面等离激元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1026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60317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电子显微学报、光电工程、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2015中国光伏大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光伏学术年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年度交流暨研讨会等;表面等离激元的相关文献由2132位作者贡献,包括崔铁军、张浩驰、龚旗煌等。

表面等离激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0317 占比:99.87%

总计:260647篇

表面等离激元—发文趋势图

表面等离激元

-研究学者

  • 崔铁军
  • 张浩驰
  • 龚旗煌
  • 不公告发明人
  • 鲍迪
  • 沈晓鹏
  • 尹佳媛
  • 刘濮鲲
  • 张家森
  • 张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朱化强; 龙开琳; 刘风坤
    • 摘要: 本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和真空退火的方法在铝箔上制备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活性基底,并研究了ITO基底的SERS特性。沉积了700、1 000、1 300、1 600、2 000五组脉冲数的基底,测量结果显示薄膜厚度与脉冲数接近线性关系,当ITO薄膜厚度为60.80 nm(脉冲数为1 300)时,拉曼信号的增强程度达到最大值,其拉曼强度是Au基底的2~3倍。研究表明,真空退火能够显著提升ITO基底的拉曼增强效果,不同厚度的ITO薄膜基底均具有明显的SERS增强效果,可以通过控制薄膜厚度对ITO基底进行SERS调控。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后续ITO材料SERS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张炼; 王化雨; 王宁; 陶灿; 翟学琳; 马平准; 钟莹; 刘海涛
    •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宽波段自发辐射增强性能的金属基底上光学偶极纳米天线,实现的总辐射速率与远场辐射速率增强因子分别达到5454和1041,在近红外波段,自发辐射增强(Purcell因子超过1000)波长范围达到260 nm,并且能够实现远场定向辐射.为了阐明天线性能背后的物理机制,本文考虑天线臂上表面等离激元激发和多重散射的直观物理过程,基于Maxwell方程组第一性原理,建立了一个半解析模型,能够全面复现天线的辐射特性,包括总辐射速率、远场辐射速率、远场辐射方向图等.该模型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物理图像,即在模型导出的两个相位匹配条件下,表面等离激元在天线臂上形成了一对Fabry-Perot共振获得增强,然后传播到纳米间隙内点辐射源位置和散射到自由空间,由此分别提高了总辐射速率和远场辐射速率.并且,这一对Fabry-Perot共振产生了一对相互靠近的谐振峰,由此形成了宽波段自发辐射增强.本文提出的偶极纳米天线可以应用于荧光增强、拉曼散射增强及高速、高亮度纳米光源等领域,所提出的模型可用于光学天线的物理理解和直观设计.
    • 吴赟琨; 任希锋
    • 摘要: 量子表面等离激元近年来发展迅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而银纳米线由于自身的多种优势成为量子表面等离激元的代表性载体之一,是该领域很多工作中的重要元器件。回顾了近年来基于银纳米线的表面等离激元在量子信息领域中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表面等离激元自身和在银纳米线上传输的基本性质,银纳米线与量子发光点的相互作用、构建量子集成表面等离激元回路以及在量子精密传感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利用银纳米线实现量子表面等离激元应用过程中尚存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与未来研究方向。
    • 闫晓宏; 牛亦杰; 徐红星; 魏红
    • 摘要: 在腔量子电动力学中,如果量子发光体与腔模式的耦合强度超过二者的平均损耗,就进入了强耦合区域,此时会形成部分光部分物质的新量子态——极化激元态.强耦合在室温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极化激元激光、单光子非线性、量子信息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单个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可以支持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拥有极小的模式体积,非常有利于强耦合现象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了强耦合的理论背景、单个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间隙结构与量子发光体的强耦合、以及强耦合的动态调控,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 陈漪恺; 孔卓冉; 孙文杰; 张宏超; 朱时军; 沈中华; 陆健
    • 摘要: 微纳结构的表面模式及波导模式等耦合辐射过程,可以被有效地用于在远场研究近场光-物相互作用。而在近场光学表征和高灵敏传感等应用研究过程中,一个优化完善的显微系统可以为研究人员带来便利,同时也让高通量数据存储、测试和分析的实现成为可能。利用模式特征的图像处理过程不但可以完成大量数据的快速自动识别,而且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监测和分析。为研究光子晶体结构中的模式特性,通过模式提取完成了光路的自校准;在含荧光探针的耦合辐射当中,利用模式间的配准完成了荧光信号的耦合角度测算;利用表面模式的传感特性完成了对环境折射率变化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后焦面图像的智能识别可以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并完成特定场景下应用的自动分析。
    • 陈雪娇; 蔡红星; 任玉; 周建伟; 张森
    • 摘要: 本文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SurfacePlasmons, SPs)理论,结合有限时域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FDTD)对周期性亚波长金属光栅的偏振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利用等效介质理论分析了亚波长光栅产生偏振的原因,深入分析入射波长在0.8~1.7 μm内,亚波长金属光栅的周期、占空比、厚度以及金属材料对透射光偏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和Au的共同之处是都可以对金属光栅产生偏振调控,不同之处是Al对于消光比的调控较明显、Au对于透过率的调控较明显。此外亚波长金属光栅的周期与透过率、消光比均成正比;占空比与透射率成正比,与消光比成反比;光栅厚度对消光比的影响较明显。本研究为偏振光谱成像芯片的核心部件近红外偏振滤光膜系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杜益嘉; 王盼; 肖诚禹; 唐道远; 徐建明; 周涵
    • 摘要: 超材料因其结构可设计性和优异的物理性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热学超材料因能针对性设计红外发射率和反射率等热性能而备受关注。近年来热学超材料朝着"智能化"和"多功能"的趋势发展,智能热调控超材料是实现高效热控的重要途径。以相变涂层为主的传统智能热控材料具有精度低、调控幅度小和可设计性差等局限性。超结构设计能使材料实现理想的电磁特性,并通过表面等离激元等不同的损耗机制实现特定波段的完美吸收。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变材料或可重构表面实现的智能热控超材料能够快速、精准地实现热性能的大幅调控。智能热控超材料可实现热场、电场、力场和其他外场等多方式调控。合理的超结构设计能够使材料在热场的被动调控下同时实现吸收率和吸收峰峰位稳定调谐。基于电场调控的材料具有更高的调制精度和快速响应能力。生物启迪的力学热控超材料因其设计简单和柔性的优势而有望大面积应用。此外,基于磁、光等其他外场实现热调控也有相关报道。本文归纳了智能热控超材料的研究现状,首先简单介绍了完美吸收和智能热控的相关概念,从结构设计和损耗机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基于不同外场智能热控超材料的调控途径和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智能热控超材料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 王坤; 段高燕; 郎佩琳; 赵玉芳; 刘尖斌; 宋钢
    • 摘要: 优化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银纳米链的马赫-曾德干涉式传感结构.该结构由参考臂、传感臂及纳米线波导构成.纳米线波导由银纳米线包裹一定厚度的硅来构成.引入两条银纳米链分别作为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参考臂和传感臂,并研究所设计结构的传输特性,通过降低传输损耗以提高所设计结构的精确度与灵敏度.相比于两条完全相同的银纳米线作为参考臂和传感臂的情况,在参考臂和传感臂改为银纳米链后,传输特性有明显提高,单位长度损耗明显降低.这是由于银纳米链中的单元结构之间的长程/库仑相互作用增强了结构中的电磁场,进而降低了传输损耗.将两条银纳米链的晶格常数设置为不同的情况,研究发现,在特定的银包硅纳米线的宽度与某些占空比下,含有非对称的银纳米链结构的单位传输损耗小于含有对称的银纳米链结构.由此可以知道,具有小损耗的银纳米颗粒链可以弥补大损耗的银纳米颗粒链的传输损失.利用这个特点,进一步优化设计结构,将一侧银纳米链改为纳米线.改变另一侧银纳米链的晶格常数与占空比,可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这类结构传输特性优于含有两条银纳米链以及含有两条银纳米线的结构.本文的设计结构可以大幅减小传统的马赫-曾德干涉仪的传输损耗,且在结构的制备过程中容错率高,在实际应用中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郭晓君; 陈环; 郭蕾; 张正龙; 郑海荣
    • 摘要: 利用等离激元纳米光腔将电磁场限制在亚波长范围,可在纳米尺度上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实现超衍射极限的光信号增强。从等离激元纳米光腔的基本原理出发,综述了等离激元纳米光腔与量子发射体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不同光腔结构在增强光与物质耦合作用的优势;归纳了纳米光腔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着重讨论了增强拉曼光谱、增强非线性效应和增强量子效应的物理机制;展望了等离激元纳米光腔在量子信息领域的潜在应用。
    • 杨泽华; 郭杨喆; 方蔚瑞
    • 摘要: 利用扩展的Mie理论研究了手性分子与金属组成的复合纳米球体系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当圆偏振光入射到球壳结构(Au@手性分子@Au)上时,手性分子和表面等离激元发生相互作用,金核与金壳发生杂化,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位置处出现圆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CD)响应、Rabi劈裂和类激子诱导透明现象。当共振位置在近红外时,类激子诱导透明现象更加明显;当手性分子层振子强度增大时,分子诱导手性表面等离激元的能力提高。当分子层厚度增加时,导致的共振模体积的增加同样提高了等离激元诱导能力;当金壳层厚度增加时,在分子层形成较强手性场,可诱导出较强的CD信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