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激子

激子

激子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15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3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54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发光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物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三届静电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凝聚态光学性质学术会议等;激子的相关文献由1060位作者贡献,包括邓振波、徐登辉、王瑞芬等。

激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3 占比:66.60%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3.50%

专利文献>

论文:154 占比:29.90%

总计:515篇

激子—发文趋势图

激子

-研究学者

  • 邓振波
  • 徐登辉
  • 王瑞芬
  • 范希武
  • 肖静
  • 肖景林
  • 邢德胜
  • M·E·汤普森
  • 付红兵
  • 史蒂芬·R·福里斯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占肖卫
    • 摘要: 有机太阳能电池受益于非富勒烯受体的发展,能量转换效率已跃升至18%左右1,器件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决定于光电荷产生、输运和收集过程中的量子效率。光激发载流子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不仅能阐述基本工作原理,也为器件优化提供新思路。在有机给、受体共混体系中,光激发单线态激子拆分成的电子空穴,通过双分子复合有一定几率重新形成界面激子,其中界面电荷转移三线态(3CT)通过系统中能量较低的三线态复合。
    • 闫晓宏; 牛亦杰; 徐红星; 魏红
    • 摘要: 在腔量子电动力学中,如果量子发光体与腔模式的耦合强度超过二者的平均损耗,就进入了强耦合区域,此时会形成部分光部分物质的新量子态——极化激元态.强耦合在室温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极化激元激光、单光子非线性、量子信息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单个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可以支持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拥有极小的模式体积,非常有利于强耦合现象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了强耦合的理论背景、单个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间隙结构与量子发光体的强耦合、以及强耦合的动态调控,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 胡倩颖; 许杨
    • 摘要: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作为二维半导体材料领域研究的重要分支,凭借较强的光-物质相互作用和独特的自旋-谷锁定等特性,吸引了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单层的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半导体具有直接带隙,在二维的极限下,由于介电屏蔽效应的减弱,电荷间的库仑相互作用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其光学性质主要由紧密束缚的电子-空穴对—激子主导.本文简单回顾了近年来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光谱学的研究历程,阐述了栅压和介电环境对激子的调制作用,之后重点介绍了一种新颖的激子探测方法.由于激发态激子(里德伯态)的玻尔半径远大于单原子层本身的厚度,电子-空穴对之间的电场线得以延伸到自身之外的其他材料中.这使得二维半导体材料的激子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量子探测器,感知周围材料中与介电函数相关的物理性质的变化.本文列举了单层WSe_(2)激子在探测石墨烯-氮化硼莫尔(moiré)超晶格势场引发的石墨烯二阶狄拉克点,以及WS_(2)/WSe_(2)莫尔超晶格中分数填充的关联绝缘态中的应用.最后,本文展望了这种无损便捷、高空间分辨率、宽适用范围的激子探测方法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场景.
    • 李雪; 王海龙; 胡敏; 贾召赛; 曹鑫
    • 摘要: 基于有效质量包络函数近似理论,采用变分法计算了InAs/InxAl1-xAs圆形截面量子线中的基态激子结合能和发射能.计算过程主要考虑了量子线半径、材料组分和外加电场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随着量子线半径的减小,激子结合能先增大到最大值,然后继续减小;Al组分越高,激子的结合能越高;较小强度的外加电场对激子结合能影响不大,而较大强度的外加电场会破坏激子效应.此外,还发现较大的量子线半径对电场更敏感.发射能与量子线半径、电场强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发射能随半径或电场的增大而减小.
    • 张靖雯; 潘伦; 张香文; 史成香; 邹吉军
    • 摘要: 聚合物氮化碳(C3N4)因具有可见光响应特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无毒性等优点而成为一类极具吸引力的光催化剂.遗憾的是,由于本征库仑相互作用,C3N4中的光生电子和空穴通常以激子的形式存在,导致迁移到表面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数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光催化活性,因此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来促进激子解离成自由电子和空穴.D-A体系可以诱导内部电场的产生,从而促进激子解离成自由电子和空穴,因此,构建供体-受体(D-A)体系是一种有效地促进激子解离的方法.然后在内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和空穴也能够更加容易地转移到共聚物表面,从而发生相应的光催化还原和氧化反应.本文选择了2-氨基-4,6-二氯嘧啶(C4H3Cl2N3)作为单体,与三聚氰胺共聚形成分子内共聚物(CNClx)来构建D-A体系.由于分子结构相似,C4H3Cl2N3与C3N3(NH2)3分子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在共聚过程中,C4H3Cl2N3在219~222°C升华,三聚氰胺在300°C升华,在温度继续升高到550°C的过程中,气相混合物充分混合并发生共聚反应.在共聚过程中,如果C4H3Cl2N3分子与C3N3(NH2)3反应,那么三聚氰胺沿着这个方向的聚合将终止,因此吸电子-Cl基团将全部位于共聚分子的末端.相较于体相C3N4,CNClx样品活性均有所提高,且随着-Cl基团数量的增加,CNClx样品活性先提高后降低,其中CNCl0.15样品活性最高.CNCl0.15在可见光下的析氢速率是体相C3N4的15.3倍,在420 nm处的表观量子效率为13.6%.对RhB,MO和苯酚的降解速率分别为体相C3N4的5.82,7.93和9.53倍.构建分子内D-A体系以后,C3N4活性提高主要是因为随着末端-Cl基团的增加,材料的吸光能力和激子解离效率提高.而且-Cl基团也可以充当电子的俘获位点,浓度进一步升高会降低电荷转移的效率使活性降低.EIS的奈奎斯特图和i-t曲线结果表明,CNCl0.15的电弧半径最小,光电流最大,说明其具有最低的电阻和最高的载流子传输效率.紫外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表明,CNClx功函数值较小,电子更容易在内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到表面,而过量的-Cl基团增加了CNCl0.2的功函数值,导致CNCl0.2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降低.
    • 傅聪; 叶梦浩; 赵晖; 陈宇光; 鄢永红
    • 摘要: 应用包含链内无序和电子关联的Su-Schriffer-Heeger模型,研究了共轭聚合物链中无序效应在光激发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对激子产率的影响.采用multi-configurational time-dependent Hartree-Fock方法处理电子部分的含时Schr?dinger方程,而晶格部分的运动则由经典的牛顿方程决定.研究发现,加入无序后,光激发弛豫后的产物与纯净聚合物链中有着定性的不同.相比于纯净聚合物中光激发下会有一定的概率直接生成极化子对,考虑无序效应后则更趋向于生成激子,并且激子的产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无序的类型和强度.另外还研究了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和共轭链长度对激子产率的影响.
    • 王虎; 鹿建; 王中阳
    • 摘要: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云母基底上制备得到CsPbBr_(3)微米棒,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变温(10~290 K)荧光光谱研究了CsPbBr_(3)激子发光的温度依赖特性。实验发现,在室温下CsPbBr_(3)微米棒有两个发光峰,分别为位于2.357 eV、半宽为52 meV的自由激子发光及能量位于2.298 eV、半宽为73 meV的束缚激子发光。从10 K开始,随着温度升高,自由激子的峰位能量单调蓝移,束缚激子的峰位能量在120 K之前单调蓝移,其后趋于平缓。且激子峰半高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这种变温荧光特性主要是由于激子和纵向光学声子(LO)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本文有助于进一步理解CsPbBr_(3)光物理特性,对未来高性能光电子器件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 王虎; 鹿建; 王中阳
    • 摘要: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云母基底上制备得到CsPbBr3微米棒,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变温(10~290 K)荧光光谱研究了CsPbBr3激子发光的温度依赖特性.实验发现,在室温下CsPbBr3微米棒有两个发光峰,分别为位于2.357 eV、半宽为52 meV的自由激子发光及能量位于2.298 eV、半宽为73 meV的束缚激子发光.从10 K开始,随着温度升高,自由激子的峰位能量单调蓝移,束缚激子的峰位能量在120 K之前单调蓝移,其后趋于平缓.且激子峰半高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这种变温荧光特性主要是由于激子和纵向光学声子(LO)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本文有助于进一步理解CsPbBr3光物理特性,对未来高性能光电子器件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 张瑞琦; 汪建业; 周虎
    • 摘要: 对于掠入射条件下原子从绝缘体表面散射,散射粒子束中高比例的负离子产额被观测到.Demkov模型定量解释了在低速负离子形成阈值附近的负离子产额的速度依赖关系,由于该模型未考虑任何电子损失行为,导致在较高速度时,不能解释形成负离子产额的下降趋势.提出了改进模型,考虑了电子隧穿通过排斥库伦位垒的量子隧穿机制,以及表面激子形成的贡献,能够描述氢负离子在氧化NiAl(110)表面的电子脱附行为,在整个速度范围内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 阴化冰; 刘雅茹; 马玉臣
    • 摘要: 本文发现了吸附在碳纳米管外壁和管内的有机分子可以调控碳纳米管的光学性质.本文以手性为(7,0)的单壁碳纳米管与有机分子方酸菁和聚噻吩组成的复合物为例,利用从头算多体格林函数理论研究了物理吸附的有机分子对碳纳米管光激发性质的影响.碳纳米管的E11和E22吸收峰红移了几十个毫电子伏特.重要的是,碳纳米管与分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使得(7,0)管原来能量低于E11峰的暗激子获得一定的振子强度,成为亮激子,从而在低能量处产生一个较弱的卫星吸收峰.吸附分子的类型影响该卫星峰的能量.这些发现可为调控碳纳米管的发光波长和发光效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