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强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化学、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2020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现代物理知识、科技传播、自然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应用大会(SCA2012)、全国第十五届重味物理和CP破坏研讨会 等;强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丁亦兵、张学龙、赵树松等。

强相互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2020 占比:99.80%

总计:92206篇

强相互作用—发文趋势图

强相互作用

-研究学者

  • 丁亦兵
  • 张学龙
  • 赵树松
  • 乔波涛
  • 何丹农
  • 刘克玲
  • 坂田昌一
  • 孟杰
  • 张临杰
  • 张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我国科学家量子模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观测到费米超流中的熵波临界发散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等与澳大利亚科研团队合作,首次在处于强相互作用极限下的费米超流体中观测到了熵波衰减的临界发散行为,揭示了该体系存在着一个可观的相变临界区,并获得了热导率与黏滞系数等重要的输运系数。该项工作为理解强相互作用费米体系的量子输运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信息,是利用量子模拟解决重要物理问题的一个范例。
    • 马丁
    • 摘要: 1978年,Tauster等发现TiO_(2)负载的VIII族金属高温还原后对H_(2)和CO等小分子的化学吸附能力显著降低。他们将这一特殊现象称为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MSI)^(1)。随后几十年间,多种Pt族金属(Pt、Pd、Rh、Ni、Ir)与可还原性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在实验方面和表面科学领域被逐渐发现。一般来讲,经典SMSI发生包含四个特征,即在高温还原后,1)金属对小分子吸附能力显著减弱或消失;2)金属颗粒被载体包覆(物质传输);3)载体向金属转移电子(电子转移);4)氧化处理后,上述三个现象均可复原(可逆性)。SMSI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受到多相催化领域研究人员的长期关注。
    • 杨泽华; 郭杨喆; 方蔚瑞
    • 摘要: 利用扩展的Mie理论研究了手性分子与金属组成的复合纳米球体系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当圆偏振光入射到球壳结构(Au@手性分子@Au)上时,手性分子和表面等离激元发生相互作用,金核与金壳发生杂化,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位置处出现圆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CD)响应、Rabi劈裂和类激子诱导透明现象。当共振位置在近红外时,类激子诱导透明现象更加明显;当手性分子层振子强度增大时,分子诱导手性表面等离激元的能力提高。当分子层厚度增加时,导致的共振模体积的增加同样提高了等离激元诱导能力;当金壳层厚度增加时,在分子层形成较强手性场,可诱导出较强的CD信号。
    • 李宇明; 刘海超
    • 摘要: 甘油是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分子,可以从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作为副产物大量获得。本文采用等容浸渍法,在氧化钛、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锆载体上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WO3表面密度的负载Pt-WOx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在甘油选择氢解合成1,3-丙二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WO3的表面密度显著影响这些催化剂的活性和1,3-丙二醇选择性,它们均在1.5–2.0 W·nm^(−2)表面密度时表现出最优性能,表明分散的WOx物种是影响Pt-WOx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原位红外CO吸附表征等方法发现Pt粒子与WOx物种之间存在电荷转移和强相互作用,进而提高Pt-WOx催化剂的甘油氢解转化为1,3-丙二醇的活性。进一步比较甘油、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氢解反应发现,1,3-丙二醇的氢解速率常数低于甘油和1,2-丙二醇,表明在Pt-WOx催化剂上1,3-丙二醇具有更高的反应稳定性,这跟Pt-WOx催化剂具有较高的1,3-丙二醇选择性相一致。结合氢气分压对甘油氢解活性表现出的火山型影响结果和在D2/D2O存在下,观察到的1,3-丙二醇产物中仲碳与伯碳上的H原子数的比例(~1:2),我们推测在甘油氢解合成1,3-丙二醇反应中,甘油首先在Pt-WOx催化剂上脱氢生成甘油醛中间体,然后甘油醛进一步脱水和加氢转化为1,3-丙二醇。
    • 摘要: 5月18日,发表于《自然》(Nature)的一项研究中,首次直接观测到了“死锥”效应。“死锥”的存在是强相互作用理论预言的,指夸克在粒子对撞机中通过碰撞产生后,会经历一系列“粒子雨”事件,而粒子雨的辐射模式取决于夸克的质量,在胶子飞行方向周围形成胶子发射被抑制的区域即为“死锥”。
    • 孙天任
    • 摘要: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目前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加速器。在这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国际科学装置中,两束质子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在特定位置对撞,产生出大量各种各样的粒子。高原宁院士领导的中国组通过在LHC上开展实验,率先发现了五夸克态奇特粒子。这不但是传统夸克模型的重大突破,也为人类探索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打开了新的窗口,并因此荣获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
    • 吴兴刚; 张若鹏
    • 摘要: 一、强相互作用物理学采用还原论和演生论两种思想,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以及由这些规律所支撑的各种自然现象。强相互作用是人们认识到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在质子和中子等强子的典型尺度下,它的典型大小约为电磁相互作用的102倍、弱相互作用的105倍和引力相互作用的1039倍。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标准理论,它指出组成强子的基本结构单元即夸克,通过胶子传递相互作用。
    • 南兵; 黄宇营; 李丽娜
    • 摘要: 甲烷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具有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的特点,因此,发展高效稳定的甲烷氧化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两步浸渍法成功制备了铋掺杂的铂基铈-锆-镧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在甲烷完全氧化反应.通过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表征,铋(Bi)和铂(Pt)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促进了Pt物种分散到原子簇和单原子级别.然而,Bi的引入会导致Bi/BiOx原子簇覆盖催化剂表面的Pt物种(单原子和原子簇)和载体表面,阻碍了Pt活性物种以及载体与反应物的接触,从而降低了催化剂在甲烷完全氧化中的活性.通过XAFS指认铂与铋之间强相互作用的存在,这对于今后的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刘华东; 杜雨欣
    • 摘要: 从事基础研究的人,要做就做到极致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和乔治·茨威格提出夸克模型。理论物理学家对奇特强子提出种种想象,但在其后的近四十年一直没有得到实验证实。2015年,高原宁领导的LHCb(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探测器国际合作实验)中国研究团队为率先发现五夸克粒子作出突出贡献,为探索强相互作用非微扰性质打开了一个新窗口。
    • 李永利; 张志鹏; 王金淑; 周文元; 徐相峰; 罗维; 张楠
    • 摘要: 为了研究原子级别的贵金属Ag负载TiO2介孔纳米带对光催化氧化活性影响,采用温和的还原条件,将Ag+沉积在TiO2介孔纳米带上,获得原子级分散的Ag簇,再经适当的热处理建立强金属-基体相互作用(metal-substrate interaction,MSI),制备出Ag clusters-TiO2纳米带(nanobelts,NBs).借助STEM、UV-vis、PL和EXAF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光吸收性能、载流子分离和气态污染物光催化氧化性能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表明,与负载Ag纳米颗粒的Ag NPs-TiO2 NBs相比较,Ag clusters-TiO2 NBs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氧化活性.在极低的Ag负载量(w=0.1%)下,Ag clusters-TiO2 NBs的可见光催化NO降解效率达到56.04%,甲醛降解效率为95.20%,分别是Ag NPs-TiO2 NBs的2.29倍和1.22倍.TiO2介孔纳米带提供了丰富的锚定位置使Ag得以原子级分散,增加了催化活性位点数量.Ag簇与TiO2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以及Ag簇可逆的氧化态,均有助于分子氧的活化和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利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