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极板

双极板

双极板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4029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92842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磨粒技术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2009海峡两岸现代精度理论及应用学术研讨会等;双极板的相关文献由4876位作者贡献,包括明平文、侯中军、付宇等。

双极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2842 占比:99.93%

总计:393110篇

双极板—发文趋势图

双极板

-研究学者

  • 明平文
  • 侯中军
  • 付宇
  • 张华民
  • 彭林法
  • 邵志刚
  • 燕希强
  • 徐洪峰
  • 蓝树槐
  • 毕飞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天纵; 陈辉; 吴勇; 陶冠羽; 夏思瑶; 夏春怀
    • 摘要: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以氢能为主要能源,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对环境友好、工作温度低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PEMFC技术在成本和性能指标方面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双极板是PEMFC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重量和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并且具有诸多无可替代的作用。总结了3种常用的双极板基体材料(石墨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及其常用的几种改性方式的特点,重点综述了近几年应用较多、成本低廉的不锈钢双极板及其常用的改性手段。
    • 崔红兵; 田世艳; 张茂彩; 王誉; 辛博
    • 摘要: 目的解决恒电位电化学氮化时高的过电位引起的析氢反应对316LSS综合性能的恶化,提出采用恒电流技术对其进行电化学氮化改性,并确定最佳的试验参数。方法借助于循环伏安、计时电位,交流阻抗和动电位极化等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还原电流密度对316LSS表面形貌、耐腐蚀性能、疏水性能和接触电阻等的影响。结果还原电流密度为5 mA/cm^(2)时,反应后表面形成的氮掺杂凸起结构呈现明显的疏水性能,最大疏水角为103.7°。140 N/cm^(2)的压紧力下,界面接触电阻为8.9 mΩ·cm^(2),在0.5 mol/L H_(2)SO_(4)+5 mg/L F–的测试电解质中,腐蚀电流密度为0.025μA/cm^(2)。同一极板在阴、阳极总共长达13 h的耐久性测试中,腐蚀电流密度均小于1μA/cm^(2),且腐蚀后表面只出现了少量的腐蚀坑。结论316LSS在0.5 mol/L KNO_(3)+0.1 mol/L HNO_(3)的混合溶液中,经恒电流氮化改性后,综合性能明显提高。恒电流电化学改性过程中,316LSS钝化膜中氧化铁膜层的选择性溶解和氧化铬被氮掺杂,两者共同作用提高了316LSS的稳定性和电导率。证明了恒电流电化学氮化改性316LSS双极板可以达到比恒电位更好的效果,这为低成本、长寿命的金属双极板开发提供了新的可选方案。
    • 摘要: Bruker Alicona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致力于紧随行业发展,将自身研发的光学三维非接触测量方案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新能源领域,Bruker Alicona和业界领先的研究所和公司保持了紧密合作;在燃料电池研发上,Bruker Alicona的高精度、非接触和非破坏性质的测量方案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肯定,不仅因为Bruker Alicona能提供稳定可信的三维真彩信息,还能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从而大大减少研发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整体的研发效率和后期的质量保障。
    • 杜峰; 周艳文; 王英涵; 方方; 张开策; 粟志伟; 徐帅; 王鼎
    • 摘要: 目的满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使用要求。方法采用热丝增强等离子体磁控溅射技术,通过改变热丝放电电流调控溅射等离子体密度,在Ti6Al4V(TC4)合金表面制备了氮化铬(CrN)薄膜。结果随着热丝放电电流从0 A增加至32 A,真空腔内等离子体密度增强,‒50 V偏压下基体偏流密度从0.07 mA/cm^(2)增至0.7 mA/cm^(2)。CrN薄膜择优取向从低应变能的(111)转变成表面能更低的(200)择优取向。薄膜表面形貌由较疏松的四棱锥型转变成致密球形;无热丝时,CrN薄膜显示有铬的(110)衍射峰且铬原子数分数为52.16%,为富金属薄膜。热丝放电电流为16 A和32 A时,CrN薄膜中的铬原子数分数分别降至50.79%和49.82%,且无Cr的衍射峰,即逐渐转变为贫铬。采用热丝辅助磁控溅射,将使氮气离化率增大,活性增强,引起薄膜贫铬。模拟双极板工作环境下,与TC4腐蚀电流密度1.5×10^(‒8) A/cm^(2)相比,CrN薄膜的腐蚀电流密度由无热丝的3×10^(‒5) A/cm^(2)降至使用热丝的9×10^(‒9) A/cm^(2)。对电化学阻抗谱拟合等效电路表明,无热丝放电电流条件下制备的CrN薄膜等效电路中出现了基体与涂层间的电阻,说明疏松涂层为腐蚀液提供了通道,在基体和涂层间形成了腐蚀。16 A和32 A热丝放电电流条件下制备的CrN薄膜与表面无涂层的钛合金等效电路相同,说明致密涂层能有效阻碍腐蚀介质的渗入,具有最佳腐蚀抗性。无热丝放电电流时接触电阻为7.95 mΩ·cm^(2),热丝放电电流16 A时接触电阻增至15.65 mΩ·cm^(2),32 A时接触电阻大幅增加。结论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备选材料钛合金表面制备致密CrN薄膜,增强了基体的耐蚀性,但贫铬组分导致薄膜电阻增大。在钛合金电极板表面制备致密且略富金属或化学剂量比相当的CrN薄膜,将满足其作为燃料电池双极板的使用条件。
    • 高助威; 李小高; 刘钟馨; 饶健民
    • 摘要: 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备受各国关注。当前,各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部门已攻克质子交换膜、反应催化剂、双极板等技术难关,但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电池性能下降、氢气供应不足等问题仍未解决。本文分析了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双极板流场和储氢罐等因素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影响,发现低氟或不含氟类质子交换膜、石墨烯类催化剂、仿生类流场设计及炭纤维类耐压储氢罐等能有效改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并有望在未来实践中得到应用。同时,在总结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现阶段汽车研发过程中急需攻破的技术难关以及未来攻破相关问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最后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 李金哲; 王琪; 林鹏; 张鹏
    • 摘要: 纯钛薄板因耐蚀性好、密度低和比强度高等特点,被认为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理想材料。通过冲压工艺对厚度为0.1 mm的超薄钛板(纯钛薄板)进行冲压,实现了超薄钛双极板的微流道精密成型。研究了不同冲压载荷、保压时间及各向异性对超薄钛双极板微流道冲压成型的影响,并通过模具加热冲压试验,总结了温度对成型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室温时钛板沿轧制方向(Rolling Direction,RD)、对角线方向(Diagonal Direction,DD)和垂直轧制方向(Tangential Direction,TD)取向所能成型的流道极限深度分别为496.6、521.5和589.6μm;温度的升高会降低钛板的变形抗力,与室温成型相比,高温成型的双极板在流道深度大幅增加的同时流道局部壁厚集中减薄现象也有所改善,提高了双极板的整体成型效果。
    • 摘要: 近日,米其林与佛吉亚(Faurecia)组建的合资公司森碧欧(Symbio)宣布,与汽车工业领域供应商德国舍弗勒(Schaeffler)集团达成协议:共同创立合资企业Innoplate,双方各占股50%,生产作为氢燃料电池重要组件的燃料电池双极板(BPP),助力全球可持续交通出行和能源解决方案。图为氢燃料电池重要组件——燃料电池双极板(BPP)Innoplate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在法国阿格诺设立首家工厂,为当地创造逾120个就业岗位。
    • 丁显; 冯涛; 何广利; 胡婷; 刘延江
    • 摘要: 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用于交通、工业等亟需脱碳的领域,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路径。可再生能源具有波动性特征,风电表现为实时随机波动,而光伏发电表现为较为规律的昼夜周期特性。当电解槽输入波动性电源时,电解槽电压和电流发生变化,电流变化幅度明显高于电压。本文综述了碱性电解槽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在波动性电源输入下的性能衰退机制和材料劣化机理。对于碱性电解槽,波动性电源变化在分钟级以下时,电解槽无法快速跟随响应,导致反应平衡和热平衡无法建立,可能产生电极催化剂溶解、聚集,隔膜机械损伤,电解液析出堵塞反应通道等现象,使得电解槽性能发生衰减。对于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电源波动性导致阳极催化剂溶解、迁移、沉积和聚集,隔膜由于局部热点和羟基自由基攻击发生降解,双极板发生溶解和氧化腐蚀,导致电解槽性能下降。基于波动性对电解槽的工况-材料-结构-性能影响规律,进行正向设计开发,研究缓解策略,提升电解槽抵抗电源波动性能力,从而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对于降低电解水制氢成本、推动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黄静; 刘锋
    • 摘要: 发展及推广新能源燃料电池汽车,是我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与国外燃料电池汽车相比,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动机功率、电堆功率密度、电池寿命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限制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提高车用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可提高电池性能或减小电池体积,即可从提高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及双极板等的性能等来提高电堆的功率密度。本文综述了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及双极板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将助于解决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功率、寿命、成本等瓶颈问题,推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缩小和消除与国外技术的差距。
    • 王兵; 江健; 潘太军
    • 摘要: 【目的】揭示氮化物涂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环境中潜在的应用价值,阐明其耐蚀和导电机制。【方法】采用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技术在SS304不锈钢表面制备氮化物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EDS)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微观手段对氮化物涂层的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电化学测试和界面接触电阻测量等手段评价涂层的耐蚀性和导电性。【结果】氮化物涂层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具有一定的疏水性,有效提高了不锈钢基体在酸性溶液中的耐蚀性,使得不锈钢基体的自腐蚀电位升高了187 mV。在酸性溶液的浸泡下,氮化物涂层的开路电位始终比基体的高,且腐蚀前后氮化物涂层都保持着良好的导电性,其界面接触电阻都比基体的低。【结论】施加氮化物涂层的SS304不锈钢的导电性和耐蚀性明显比基体的好,这与氮化物涂层本身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