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波及体积

波及体积

波及体积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3727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2008年油田高含水期深部调驱技术研讨会、中国石油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等;波及体积的相关文献由489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吉瑞、赵凤兰、岳湘安等。

波及体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8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3727 占比:99.04%

总计:13860篇

波及体积—发文趋势图

波及体积

-研究学者

  • 侯吉瑞
  • 赵凤兰
  • 岳湘安
  • 冯佳
  • 卢祥国
  • 吴莉玲
  • 张磊
  • 王平美
  • 罗健辉
  • 丁名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茜
    • 摘要: 针对厚层稠油油藏常规直井火驱火线超覆严重、纵向动用程度差、采出程度低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明确直平组合火驱中火线波及规律,分析直井、水平井在不同阶段的生产特征,明确直井、水平井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平组合火驱的井网模式改变了原有直井的火驱流场,起到向下牵引火线作用,提高了纵向波及体积;采用直平组合式井网进行火驱开发,具有驱替与泄油双重机理,能够有效扩大火驱波及体积,提高火驱采出程度。该研究为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换开发方式提供了理论借鉴。
    • 廖广志; 何东博; 王高峰; 王连刚; 王正茂; 苏春梅; 秦强; 白军辉; 胡占群; 黄志佳; 王锦芳; 王胜舟
    • 摘要: 基于国内外CO_(2)驱油矿场实践启示,探讨终极埋存情景下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利用与埋存(CCUS-EOR)开发方式的采收率问题。碳中和背景下,向地质体注入CO_(2)应追求永久埋存,CCUS-EOR成为一种终极开发方式,应追求采收率最大化,为此提出了CO_(2)驱油极限采收率概念,明确其与终极采收率、经济合理采收率概念的内涵区别,指出实现极限采收率已具备成熟配套的CCUS-EOR全流程技术基础。根据吉林油田黑79北小井距CO_(2)驱先导试验等国内外CO_(2)驱油项目生产实际数据,回归得到了混相气驱采收率与累计注入量的经验关系式;结合气驱增产倍数概念,建立了任意混相程度下CO_(2)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计算的油藏工程方法。累计注气量为1.5倍烃类孔隙体积时,采出程度与极限采收率的相对偏差小于5%,绝对差值小于2.0个百分点。基于扩大波及体积技术的大孔隙体积倍数注入是逼近CCUS-EOR极限采收率的必要条件,需从大孔隙体积注入方案设计、提高混相程度和持续扩大波及体积3个方面入手实现。
    • 李福堂; 辛春彦; 吴琼; 李佳慧; 王博
    • 摘要: 南堡陆地浅层油藏为典型复杂断块油藏,按照油品划分60.9%的地质储量属稀油油藏,具有边底水活跃,油藏断块小,含油面积小的地质特征.目前其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水驱采出程度低,采收率低,急需开展技术攻关提高油藏采收率.针对油砂体含油面积小且天然能量充足的油藏地质特征,以高63-10断块NmⅡ4②小层为典型单元,提出采用深部吞吐驱油方式,该驱油方式可以提高油藏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具有小规模、低投入且调整灵活的技术优势,为同类油藏特高含水阶段开发调整提供技术借鉴.
    • 卢祥国; 曹豹; 谢坤; 曹伟佳; 刘义刚; 张云宝; 王晓燕; 张杰
    • 摘要: 以大庆、大港、长庆等油田的储集层岩石和流体为模拟对象,探讨了非均质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釆收率的机理和技术途径,通过对比"等黏度"和"等浓度"条件下普通聚合物溶液、甘油、"片-网"结构聚合物溶液和非均相弱凝胶等的驱油效果,论证了聚合物类驱油剂黏度与驱油效果间的关系,提出了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方法.研究表明,聚合物在多孔介质内因滞留作用进而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是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主要机理,而聚合物类驱油剂黏度与驱油效果不存在正相关性,具有"片-网"结构的聚合物虽然增黏能力较强,但与储集层岩石孔喉结构的配伍性较差,其可注入性和抗剪切性较差;非均相弱凝胶体系在多孔介质内具有较强的吸附、捕集作用,容易在储集层岩石孔隙内滞留,在高渗透层(区域)能够建立有效的渗流阻力,与具有"等黏度"或"等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相比,扩大波及体积能力更强;长时间注入聚合物类驱油剂,势必会导致吸液剖面反转,大大降低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采用"高滞留"与"低滞留或不滞留"驱油剂交替注入,可进一步改善聚合物类驱油剂驱油效果.
    • 王业飞; 李宗阳; 张世明; 刘德新; 丁名臣
    • 摘要: 水气交替(WAG)是注气提高采收率(EOR)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注入方式,其主要驱油机理、参数优化和影响因素等已有较多的研究。然而,有关其在不同非均质性条件下扩大波及体积能力的报道不多。在三块非均质性不同的岩心模型中,依次开展了水驱和CO_(2)-WAG驱,研究了非均质性对WAG提高采收率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对CO_(2)-WAG注入后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对模型中剩余油的分布进行扫描,能够对不同非均质性模型中CO_(2)-WAG驱扩大波及体积的效果有直观判断。结果表明,非均质性的出现会严重削弱水驱的有效性:非均质性越强,水驱效果越差。水驱后,CO_(2)-WAG驱在不同非均质性条件下均能较好地提高采收率,但是并不能对低渗区域形成完全的波及,驱替后仍然存在无法驱扫的区域。水驱和CO_(2)-WAG驱对均质岩心模型的开发效果较非均质模型好。
    • 梁成钢; 赵坤; 褚艳杰; 魏庆婷; 王炜龙; 甄贵男; 赵雪洁; 秦嘉敏; 张荣
    • 摘要: 地层原油黏度超过300mPa·s进行注常温水成功开发的稠油油藏鲜有报道.准噶尔盆地昌吉油田吉7井区中深层稠油油藏突破技术瓶颈成功实现常温水驱,已建成52万吨产能,预测最终采收率可达30.0%.从原油自乳化能力和稳定性及乳化液流体特性入手,通过室内试验深入分析了吉7井区原油的自乳化机理,结果表明,吉7井区稠油与水在地层条件下易自乳化,乳化液呈亚微米稳定结构,形成的W/O乳化液呈高黏度特征.该认识突破了原油只有添加乳化剂才能乳化的常规认识,揭示了特定稠油遇水自乳化规律.为了进一步研究乳化液微观驱油效率,开展了吉7井区水驱油室内试验.乳化液体现出良好的流度控制能力,水驱前缘乳化原油高黏度带形成"水-乳化液-油"三段式驱替条带,起到了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在吉008试验区稠油常温注水开发成功的基础上,对吉7井区其他稠油油藏进一步开展了推广应用.每个区块均表现出注水见效后递减率小,预测采收率高等特点,突破了注水开发传统原油黏度界限,为同类油藏注常温水开发的可能性提供了技术借鉴.
    • 张运来; 陈建波; 周海燕; 张吉磊; 章威
    • 摘要: 海上底水油藏开发中后期面临着水驱油规律认识不清及水平井井间水驱波及系数定量描述难的问题.以渤海Q油田为例,利用室内一维长岩心水驱油实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底水油藏精细数值模型,研究了底水油藏长期水驱后驱油效率和水平井井间水驱波及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驱油实验中驱替倍数提高至2000 PV,驱替速度由1 mL/min提高至5 mL/min,驱油效率较常规水驱驱替倍数为100 PV时提高了15%~20%;基于数值模拟的水平井水驱波及体积研究,通过引入高倍水驱后相渗曲线,并将模型网格精度提高至长×宽×高为10.0 m×10.0 m×0.3 m时,实现了对水驱波及体积的精细刻画,计算出的波及系数由原始模型的66.7%降低为54.6%,提高了模型计算精度;水平井布井油柱高度和井距均是影响井间水驱波及系数的主控因素,水平段油柱高度越低,井距越大,井间水驱波及系数越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立了海上底水油藏井间水驱波及系数图版,明确了底水油藏水平井布井界限参数:布井井距100~150 m,油柱高度6~8 m,井控储量(15~25)万m3,水平井最大提液幅度2000 m3/d,极限经济产油量10 m3/d,水平井累计产油量大于5万m3.该研究成果成功指导了海上Q油田底水油藏21口加密水平井的实施,可为底水油藏中后期高效挖潜提供借鉴.
    • 卢祥国; 曹豹; 谢坤; 何欣; 王珂昕
    • 摘要: 聚合物压裂液在大庆油田压裂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为了探索聚合物压裂增油机理,开展了压裂液驱油效果和滤失距离评价实验,从滤失和驱油角度分析了聚合物压裂液压裂增油作用机理,提出"驱油+压裂"提高油井压裂效果的方法,并在低渗透油藏油井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与胍胶溶液和聚合物凝胶溶液相比,聚合物溶液中分子聚集体尺寸较小,与岩心孔隙尺寸配伍性较好,滤失性较强,驱替过程中波及区域较大,驱油效果较好。与聚合物压裂液相比,聚/表二元体系驱油效果并未明显增加。滤失压裂液扩大波及体积作用明显强于提高洗油效率作用。随压裂液段塞尺寸和注入压差增加,压裂液滤失量增大,波及体积扩大,驱油效果提高。在相同渗透率和注入压差下,滑溜水溶液和聚合物溶液滤失速率更高,滤失能力更强;在同等滤失时间下,滑溜水溶液和聚合物溶液滤失距离较大,但滑溜水溶液驱油效果较差。聚合物压裂液良好的滤失性及驱油作用是大幅提高压裂施工增油效果的主要机理,可提高裂缝两侧基质内难动用原油的采出程度。基于聚合物压裂液滤失及驱油机理,提出了"驱油+压裂"(先驱油后造缝)方法。与常规压裂和"压裂+驱油"(边造缝边驱油)方法相比,该方法压裂液滤失量较大,扩大波及体积效果较好,增油效果更佳,对进一步提高油井压裂施工增油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图9表5参2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