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油采收率

原油采收率

原油采收率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63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2篇、会议论文221篇、专利文献15229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石化节能、石油知识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第十一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开发技术座谈会、2011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等;原油采收率的相关文献由162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应成、张卫东、曹绪龙等。

原油采收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2 占比:1.60%

会议论文>

论文:221 占比:1.41%

专利文献>

论文:15229 占比:96.99%

总计:15702篇

原油采收率—发文趋势图

原油采收率

-研究学者

  • 李应成
  • 张卫东
  • 曹绪龙
  • 沙鸥
  • 李振泉
  • 沈之芹
  • 郭兰磊
  • 宋新旺
  • 汪卫东
  • 王其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龙远; 刘洋; 向澳洲; 刘玉龙; 孔维达
    • 摘要: 聚合物微球是提高油田采收率最常用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聚合物微球粒径与地层孔喉的匹配关系、聚合物微球的运移机制,综述了聚合物微球的主要合成方法,即反相乳液聚合、反相微乳液聚合、反相悬浮聚合、分散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着重分析了聚合物微球在油田调驱、堵水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总结了目前的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对推动和促进聚合物微球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孙善智
    • 摘要: 石油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作为石油供给与应用的源头,油田开发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油田开发规模扩大及开采时间增长,许多油田在开发后期都出现了油层地层压力不足、油田产量下降、部分油井含水上升以及油田综合含水率上升等问题。为提升原油采收率,油田往往会强化水驱措施优化,保持注水开发后期的原油采收率,控制油田综合含水率。此项措施是油田开发后期提升原油采收率的关注重点。基于此,对油田开发后期提升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宁凯
    • 摘要: 现阶段加入化学剂驱油属于提高我国原油采收率极其关键的一个方法,但影响原油采收率的因素非常多,所以就需要对其进展实施研究,因此,在原油采收率的影响因素之上,分别对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以及三元/二元复合驱的三次采油技术进展情况展开了研究,同时还对采用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纳米驱油技术进展情况实施了分析,重点论述了其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关键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存在的挑战。
    • 蒲万芬; 李博文; 贺伟; 常家靖; 刘仁保
    • 摘要: 为解决新疆油田BDW油藏注水开发后期高含水率、低采收率等问题,进行了室内原位乳化体系性能及驱油效果评价。考察了乳液黏度、微观结构、界面张力(IFT)、黏弹性和老化性能,并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含水30%~60%的试样完全乳化,形成W/O型乳液,含水60%的乳液乳化效果最好,黏度为936.48 mPa·s;微观结构显示含水60%的乳液平均粒径为1.961μm;含水60%的乳液界面张力最小,为13.72 mN/m;含水30%~70%的乳液,在0.01~0.1 Hz频率范围内更为突出地表现出弹性特征;乳液老化显示含水60%的乳液稳定性最好,30%次之,70%最差;物理模拟显示出乳化体系显著的调剖和增压作用,利用核磁共振分析仪得到的T谱图反映出原位乳化体系驱及水驱结束后,岩心“大、中、小”孔隙中的原油均得到较大程度动用,对于非均质岩心仍可通过流度控制作用提高微观尺度下的水驱波及体积,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 高玲玲
    • 摘要: 中高含水期低渗透油藏储量丰富,但是开采难度大,提高采收率已成为当前中高含水期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重点工作。本文阐述了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介绍了目前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技术及其机理、优缺点和应用状况,并对改善低渗油藏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供了新的思路。
    • 李恒娟
    • 摘要: 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是常用的驱油剂,其成本低廉、效果良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大油田,并且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在油田中应用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可以有效开发水驱剩余油,使得原油采收率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油田的经济效益.论述了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了提高其采收率的原理,最后展望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应用前景.
    • 鹿克峰; 苏畅; 程超逸
    • 摘要: 为描述挥发性油藏衰竭开发过程中复杂的相态转换,定义4个流体转换相并依据地面体积平衡原理计算各分相产量和分相剩余体积,进而建立考虑脱出溶解气中凝析油含量的挥发性油藏原油采收率预测方法以及多次脱气实验数据矫正方法.基于典型黑油、中—弱挥发性原油、强挥发性原油3种典型原油,结合多次脱气实验矫正数据,采用改进方法模拟等容衰竭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法的可靠性.采用"实验数据-传统方法"、"矫正数据-传统方法"、"矫正数据-改进方法"分别计算3种典型原油采收率,结果表明:参数来源和计算方法对典型黑油采收率影响不大,但随原油挥发性增强,直接采用实验数据或传统方法预测,都会严重低估原油采收率;"矫正数据-改进方法"在实验参数和计算方法中都考虑到气相中凝析油的影响,对典型黑油和挥发性原油都有很好的适用性;挥发性原油的强收缩性使得更多的液态油转为气态油采出,衰竭式开发的挥发性油藏可以达到相当高的原油采收率.
    • 江同文; 王锦芳; 王正茂; 周代余
    • 摘要: 油藏型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协同天然气驱油一体化建设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储气库建库模式.为了进一步明确协同型储气库的优劣及应用前景,在分析储气库建设、天然气驱油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协同型储气库建库的技术原理、阶段划分和关键技术,从建库周期、工作模式、运行方式和风险评估4个方面与气藏型、盐穴型和含水层型储气库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一体化建库的优势和实施效果,并展望了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气驱油具有重力分异、混相驱替、压力扰动和纳米驱油机理作用,能够大幅度提高油藏的原油采收率;②协同型储气库建设包括驱油、协同和储气库3个阶段,其关键技术包括气窜防控、干预混相、井筒安全和地面集输与流体分离等;③协同型储气库具有建库周期短、油气双效益、周期应力弱等优势;④在试验区开展的一系列储气库协同天然气重力驱油建设试验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原油产量提高了3倍,中心井组采收率提高了30%,已累计注气7.6×108 m3,累计产油114×104 t,累计储气5.1×108 m3,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超过100×104 m3/d.结论 认为,协同型储气库具有驱油和储气双重功能,能够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是油气上游业务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值得大规模工业化推广.
    • 侯军刚; 杨剑; 史小亮; 李国营
    • 摘要: 目前我国石油工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石油烃污染日益严重,二是原油采收率较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环境相容性好、生物降解性高、毒性低、选择性高、稳定性高以及自身两亲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本文重点分析了以鼠李糖脂、海藻糖脂和槐糖脂为代表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菌种来源,多为酵母或者细菌.这3种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同等特性,而且不产生任何的二次污染.在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处理中添加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介质表面张力,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降低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因此提高了驱油效率.最后,本文也探讨了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期为该物质的良好应用提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 王哲; 梁生康; 李俊峰; 宋丹丹; 郑江鹏; 宋永亭
    • 摘要: 为降低无机碱/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体系对油藏地层环境的损害,提高驱油体系的生物可降解性,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槐糖脂(SL)与乙醇胺(MEA)等有机碱复配体系的界面性能,并通过岩心驱替物模实验评价了复配体系强化胜利油田沾三区块原油的驱替效率。Rubingh规则溶液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中RL和SL分子可在表面吸附层自发吸引,协同降低溶液的表、界面张力;“RL/SL”体系中SL占比小于0.3时,协同效应较强。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15%(SL占二者质量分数为0.2)、乙醇胺为3.5%时,RL/SL/MEA复配体系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9×10^(-3)mN/m,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数量级范围。岩心驱替物模实验表明,RL/SL/MEA驱油体系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24.13%。RL/SL/MEA复配体系在三次采油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