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特性
微观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42050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第16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一届学术会议等;微观特性的相关文献由432位作者贡献,包括杜青、杨子明、杨贤等。
微观特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050篇
占比:99.69%
总计:42180篇
微观特性
-研究学者
- 杜青
- 杨子明
- 杨贤
- 白富强
- 陈世兴
- 陈华鑫
- 丁浩
- 乔晓磊
- 孙强
- 张争奇
- 樊保国
- 王玉龙
- 贾里
- 郭瑾朋
- 何燕和
- 何金良
- 冯必容
- 冯科
- 刘景平
- 刘松玉
- 吴胜利
- 孟鹏飞
- 张宁
- 王志文
- 王洪臣
- 罗纪华
- 胡军
- 胡瑞玲
- 胡长顺
- 覃纲
- 许俊南
- 赵元庆
- 赵学芬
- 赵蕊
- 邓雁希
- 郑仙荣
- 郭乃胜
- 金鑫
- 陈辉
- 霍锐鹏
- 马艺华
- 黄茜
- 龙学渊
- CHEN Guoqing
- Chen Qiunan
- Hua-xia Li
- JIA Jinbo
- Jie-qiang Zhou
- Jin Tao
- Jun-wei Ma
-
-
李亚莎;
刘世冲;
刘清东;
夏宇;
胡豁然;
李光竹
-
-
摘要:
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避雷器的过电压保护水平,ZnO压敏电阻因具有优异的非线性伏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避雷器的核心元件.为了从微观结构上了解ZnO压敏电阻的电学性能,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含有锌填隙Zn_(i)与氧空位V_(o)缺陷的ZnO/β-Bi_(2)O_(3)界面进行分析计算,并研究其在不同外电场下的相关电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弛豫后氧空位V_(o)缺陷发生迁移.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填隙Zn离子向界面处偏移,界面能在电场强度超过0.1 V/?后快速升高,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大,层间距减小,体系导电性迅速增强.采用差分电荷密度、功函数以及Bader电荷分析方法,计算出了界面处的势垒高度,证实了内建电场是ZnO压敏电阻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的重要原因.采用态密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原子轨道能级、陷阱能级以及能隙等微观参数对ZnO压敏电阻宏观导电性能的影响.本工作通过调控外电场的强度对含有缔合缺陷的ZnO/β-Bi_(2)O_(3)界面不同电气参数进行分析,为理解和调控ZnO压敏电阻的电学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
-
杨永民;
曹宇虹;
纪宪坤;
徐可;
王海龙
-
-
摘要:
针对混凝土开裂问题,添加镁质膨胀剂可有效减少甚至消除混凝土因干缩和温度差而产生的收缩,使混凝土具备优异的抗裂性能。为了确定合理的镁质膨胀剂煅烧工艺,研究了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及冷却方式对镁质膨胀剂晶粒尺寸、微观结构及活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镁质膨胀剂的水化活性有决定性影响,随着煅烧温度提高,镁质膨胀剂晶粒尺寸不断变大,比表面积逐渐减小,晶格畸变逐渐减小,水化放热量及活性逐渐降低;相同条件下,煅烧保温时间越长,镁质膨胀剂晶体晶粒尺寸越大,比表面积越小,晶体结晶度越高,镁质膨胀剂水化活性越低;采用快速冷却方式,可以获得高活性镁质膨胀剂。
-
-
色麦尔江·麦麦提玉苏普;
陶士超
-
-
摘要:
盐渍土的盐胀溶陷等不良工程特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安全运行有着极其不利影响。现以南疆地区路基氯盐渍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龄期改良氯盐渍土2种试验方案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SEM-EDS试验,研究水玻璃、水泥、石灰、粉煤灰及纤维等多种材料联合改良盐渍土的机理及其微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以28 d抗压强度作为评价标准,方案1中最优组合为水泥8%+石灰12%+纤维0.2%+纤维长度18 mm+含盐量3%,适用于中盐渍土改良;方案2中最优组合为粉煤灰20%+石灰6%+纤维0.2%+纤维长度12 mm+含盐量1%,适用于弱盐渍土改良。2种方案改良盐渍土越过应力峰值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抗压强度值,改良盐渍土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软化型,试样呈脆性破坏。根据微观结构及EDS分析,改良盐渍土的矿物颗粒相对较大,颗粒完整性较好,胶凝物由絮状水化硅酸钙和针状钙矾石构成,其微观结构较致密,颗粒间接触方式以面-面接触方式为主;相比方案2,方案1内部结构排列致密,内部完整性好,强度性能优越。该研究成果丰富了氯盐渍土改良技术,为盐渍土在路基处理中再循环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
-
罗赫平
-
-
摘要:
复合绝缘子长期在户外运行过程中会逐渐老化,表面的硅橡胶材料会出现粉化现象影响输电线路稳定运行。为系统研究粉化后绝缘子的材料特性、微观特性以及电气特性,对粉化复合绝缘子硬度、憎水性及憎水迁移性、微观形貌以及泄漏电流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粉化后的复合绝缘子表面硬度略有增加,复合绝缘子表面硬度总体趋势由高压段到低压段逐渐降低,复合绝缘子表面在同一电压段位处的护套硬度高于伞裙硬度。复合绝缘子发生粉化后憎水性和憎水迁移性均变差。复合绝缘子粉化后表面孔隙增大增多,表面粗糙度增加,附着有大量颗粒等现象。通过污耐压法研究复合绝缘子电气特性,研究发现,粉化层厚度与泄露电流无明显相关关系,尽管发生粉化,复合绝缘子电气性能依然满足运行条件。研究成果可为沿海地区粉化后复合绝缘子性能提供参考依据,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
-
陈娟娟;
耿海;
龙建飞;
吴辰宸;
贾艳辉;
郭宁
-
-
摘要:
放电室是离子推力器产生等离子体的主要区域,放电室气体放电过程中的电势振荡导致阴极下游产生的大量高能离子不断轰击溅射刻蚀空心阴极触持极,长时间后,触持极顶被磨损穿透,阴极顶和阴极管也受到离子的轰击。提出了一种解析方法,运用解析数学工具,研究放电室内磁感应强度、电场强度等对离子运动轨迹和等离子体振荡频率的影响,从数学角度描述放电室气体放电过程和等离子体振荡特性。最终得到非平衡态下的离子含时演化方程、准平衡态下的等离子体动态特性曲线和放电室性能曲线。
-
-
尚高鹏;
秦小军;
刘路路
-
-
摘要:
为了研发新型、高效、环境友好的粉土加固材料,采用再生聚酯纤维与无机固化剂对路基粉土进行了改良,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试验、回弹模量试验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测试,分析改良粉土的力学特性与微观结构演化,结果表明:路基粉土的路用性能可由再生聚酯纤维与无机固化剂有效提高,在经过28 d的养护后,改良粉土的回弹模量大于40 MPa、98%压实度下,掺入0.2%纤维改良土的CBR值达到45%;改良粉土最大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可达到约900 kPa,对于路基粉土,可再生聚酯下纤维的最优掺量约为0.2%;改良土颗粒间孔隙得到胶结物质不同程度的填充,土体中相互交错分布的纤维能最大程度地抑制纤维土裂隙发展。
-
-
朱燕;
余湘娟;
陈佳佳
-
-
摘要:
针对盐渍土盐胀和溶陷等工程问题,利用自主研制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ZM对南通地区氯盐渍土进行固化,通过水稳性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压汞试验等研究固化剂掺量及养护龄期对盐渍土耐久性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镜分析盐渍土的微观特性.结果表明:ZM可显著提高盐渍土的水稳定性和抗干湿循环性,ZM质量分数为1.5%的固化氯盐渍土的水稳性及抗干湿循环性效果最佳;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ZM质量分数的增加,土体孔隙体积减小,土体更为密实,且孔隙密度曲线也由ZM质量分数为0%时的“双峰结构”变为质量分数0.9%时的“单峰结构”;胶结物质包裹在颗粒表面,使小的单元体胶结成整体,并填充土体孔隙,有效改善了土体结构.
-
-
张亚军;
杨寅;
陈潇
-
-
摘要:
钢渣颗粒硬度大、模量高,具有一定胶凝活性,可作为固化土壤材料。对当前钢渣对土壤力学性能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的问题,研究了钢渣掺量、钢渣粒级对土壤的加州承载比(CBR)值、吸水量、膨胀率、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解耦计算钢渣对土壤改性的综合、物理及化学效应指数,阐述钢渣对土壤的固化机理。此外,采用XRD、IR、SEM-EDS微观测试手段,揭示钢渣对土壤化学改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钢渣对土壤具有显著的物理和化学改性效应,土壤的力学性能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大而改善,随着钢渣粒级的增大而减弱。掺量为8%时,0~0.6mm钢渣对土壤的固化效果显著,其CBR值与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较素土分别提高了1014.4%和180.0%,吸水量和膨胀率分别降低了53.0%和45.4%。解耦分析表明钢渣对土壤的改性效应是由物理和化学改性效应综合影响的,其中物理改性效应远弱于化学改性效应,化学改性效应占钢渣综合改性效应的主导地位。0~0.6mm钢渣的4d化学改性作用贡献权值可达72.2%,而物理改性作用贡献权值仅为27.8%。此外,随着龄期增加,化学改性作用贡献权值进一步提高。0~0.6mm钢渣的28和90d化学改性作用贡献权值分别增加至78.7%和86.3%。微观测试结果表明钢渣掺入土壤后发生了水化反应和离子交换反应。在XRD测试结果中可以发现C—S—H峰,在IR测试结果中可以观察到Al3+阳离子配位的振动峰的增强。从SEM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到絮状的C—S—H凝胶状物质,孔隙数量较素土明显减少,结构变得更加密实,与宏观力学性能相符。
-
-
蒲万芬;
李博文;
贺伟;
常家靖;
刘仁保
-
-
摘要:
为解决新疆油田BDW油藏注水开发后期高含水率、低采收率等问题,进行了室内原位乳化体系性能及驱油效果评价。考察了乳液黏度、微观结构、界面张力(IFT)、黏弹性和老化性能,并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含水30%~60%的试样完全乳化,形成W/O型乳液,含水60%的乳液乳化效果最好,黏度为936.48 mPa·s;微观结构显示含水60%的乳液平均粒径为1.961μm;含水60%的乳液界面张力最小,为13.72 mN/m;含水30%~70%的乳液,在0.01~0.1 Hz频率范围内更为突出地表现出弹性特征;乳液老化显示含水60%的乳液稳定性最好,30%次之,70%最差;物理模拟显示出乳化体系显著的调剖和增压作用,利用核磁共振分析仪得到的T谱图反映出原位乳化体系驱及水驱结束后,岩心“大、中、小”孔隙中的原油均得到较大程度动用,对于非均质岩心仍可通过流度控制作用提高微观尺度下的水驱波及体积,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
-
于贵生;
李永彬
-
-
摘要:
为揭示煤体水浸后在自然风干条件下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氧化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本文选取永陇矿区麟游区1#堪察区崔木矿侏罗纪延安组3#煤层水浸煤样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测定了煤样水浸风化前后煤样的微观孔隙结构变化,以及煤样在高温氧化阶段及低温氧化阶段标志性气体析出浓度变化,并诠释了水浸煤自然风化过程及遗煤氧化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大孔占煤样总孔隙的百分比由原始煤样中的36.71%增加至水浸60 d后煤样中的46.78%,孔径介于10~1000 nm的中孔占煤样总孔隙的百分比变化趋势不明显,微孔占煤样总孔隙的百分比由原始煤样中的31.20%降低至23.18%,其总孔隙面积并未呈现出明显增加,但煤样的平均孔径、渗透率、孔隙率发生了明显变化;外在水分对遗煤内部羰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含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而遗煤内部进一步增强了煤的自燃倾向性,含氧官能团的增加也进一步使得遗煤在自然发火进程中生成的CO气体产物多于原始煤样;原始煤样初次及二次氧化升温、降温过程中低温氧化阶段与高温氧化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平均值为44.06,长期水浸风干煤样初次及二次氧化升温、降温过程中低温氧化阶段与高温氧化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平均值为33.71,其表观活化能平均值下降了23.49%。
-
-
JIA Jinbo;
贾锦波;
WANG Yansen;
王衍森;
CHEN Guoqing;
陈国庆
- 《城市地下空间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论坛暨第八届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深部土的原位力学特性是决定矿井井壁与土体相互作用及其安全稳定性的关键.现有的浅部土的试验方法,由于忽略了深、浅部土体固结、应力环境及形成工况的差异,己难以可靠地获得深部土的力学参数.通过三轴卸载试验,本文研究了固结时间、固结应力对重塑深部黏土的剪切强度及其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利用SEM图像扫描结合影像分析的方法,对深部土微观特性随固结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的破坏强度随着固结应力增加和固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着固结时间延长,土样的粘聚力逐渐增大,其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固结前期,内摩擦角小幅减小,随着固结时间延长,土样的内摩擦角逐渐增大.相同固结应力下,随固结时间的增加,面孔隙度逐渐减小,土样的定向性越好,主定向角的变化无明显规律,而土颗粒的各向异性率逐步增大.
-
-
Chen Qiunan;
陈秋南;
Li Jianxin;
李建新;
Zhao Leijun;
赵磊军
- 《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湖南、福建、广东等地区广泛分布着花岗岩残积土.花岗岩残积土是花岗岩风化的最终产物,其土体遇水易发生崩解、均一性较差.岩土的微观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软化崩解、膨胀以及渗透等工程性质.文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原状花岗岩残积土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其微观结构主要呈团粒状、块状、板条状、片状、层状,孔隙、裂隙发育,结构松散.通过XRD试验测出的物相分析得出残积土中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珍珠陶土、斜长石、水钠锰矿、埃洛石、石英、地开石、蛇纹石及硫酸镁等.花岗岩残积土中存在着易溶于水的矿物和遇水膨胀的高岭石矿物,且颗粒间孔隙、裂隙连通性好使土体在水作用下体现出其宏观的软化崩解特性.
-
-
-
-
-
郑朋超;
陈辉;
武建龙;
陈艳波;
王伟;
陈川
- 《2017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通过对京唐高炉护炉所用的不同钛资源进行的微观分析认为:外购钛资源包括高、低品位钛矿、进口钛矿和承德钛球,特点为含钛量高、含铁品位低,少量使用可提供大量的入炉钛负荷,但大量的入炉会使得综合炉料入炉品位降低,造成较大燃料消耗.对不同类型钛资源的岩相和扫描电镜分析,可以得出自产钛球、承德钛球这两种熟料较为疏松,在炉内还原性能会较好;而进口钛矿、高品位钛矿、低品位钛矿这三种钛块矿结构较为致密,还原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利用扫描电镜,通过对含Ti炉料的面扫描微观结构观察,辨别了Ti在含Ti炉料中的赋存状态,并研究提出了用于评价Ti分散程度的定量计算方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