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稳性

水稳性

水稳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32358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中国包装科技博览、石油沥青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6 ISSA全球大会暨国际沥青路面维修养护技术研讨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第十七届福建省科协年会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叶发展学术研讨会等;水稳性的相关文献由67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铁军、张建同、缪静静等。

水稳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32358 占比:99.96%

总计:632615篇

水稳性—发文趋势图

水稳性

-研究学者

  • 刘铁军
  • 张建同
  • 缪静静
  • 蔡荣兴
  • 袁立群
  • 龚颖
  • A·A·D·图洛克
  • A·库珀
  • D·詹金斯
  • J·埃特金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振甲; 何猛; 吴杨; 史钰鹏; 孙亮; 潘竹; 张默
    • 摘要: 为实现河底淤泥的资源化处置,常采用水泥等胶凝材料固化淤泥提高承载力作为路基材料。传统固化材料能耗大、碳排放量高。为开发可持续性固化材料,本研究采用矿渣-粉煤灰二元地聚物固化淤泥,研究其力学性能及路用性能。通过研究Si/Al摩尔比、Na/Al摩尔比对地聚物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确定地聚物配合比设计。依据优化配合比固化淤泥,研究地聚物掺量、养护龄期对固化淤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固化淤泥进行水稳性、加州承载比、干缩和温缩试验,以评估其路用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试验方法对固化淤泥进行微观分析,揭示其固化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矿渣-粉煤灰基地聚物地质聚合产物为无定形地聚物凝胶、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增强了土颗粒之间的胶结并且填充了孔隙,提高了固化淤泥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研究结果为地聚物固化淤泥土工程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 徐方; 李恒; 孙涛; 聂于涛; 丁超
    • 摘要: 在以大掺量湿磨改性磷石膏浆体、粒化高炉矿渣粉为主要原料制备过硫磷石膏矿渣水泥(PPSC)的基础上,以力学性能为导向,设计制备了过硫磷石膏矿渣水泥路面基层材料(PGBM),并对其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PPSC含有矿物相石英(α-SiO_(2))、二水石膏(CaSO_(2)·2H_(2)O)和水化产物钙矾石(Ettringite)3种主要矿物成分;PPSC的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特点影响着PGBM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而影响PGBM的水稳性,但PGBM与PPSC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增长率保持一致,且PGBM的抗冲刷能力与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发展规律也具有一致性;不同配比的各组基层试件水稳性较好,其软化系数均大于90%;PPSC掺量为5%时,PGBM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即可满足路面基层强度的规范要求,而PPSC掺量为15%的PGBM在28 d龄期时出现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和冲刷量升高现象,分析原因是由于PPSC内部过量钙矾石的形成导致试件膨胀开裂所致.
    • 曾路; 任员良; 董元浩; 徐培芝; 魏小凡
    • 摘要: 为了使工业废渣资源化,同时有效提高建筑渣土的利用率,缓解道路基层材料匮乏的问题,本实验以矿渣和粉煤灰为土壤固化剂的主要原料,以石灰为碱激发剂,对建筑渣土进行固化。通过砂浆强度试验确定固化剂的最优配比,分析固化剂的掺量对固化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稳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矿渣+粉煤灰+生石灰可有效提高固化土的强度,但其水稳性不足,固化土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本实验为工业废渣固化建筑渣土提供了室内试验数据。
    • 朱燕; 余湘娟; 陈佳佳
    • 摘要: 针对盐渍土盐胀和溶陷等工程问题,利用自主研制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ZM对南通地区氯盐渍土进行固化,通过水稳性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压汞试验等研究固化剂掺量及养护龄期对盐渍土耐久性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镜分析盐渍土的微观特性.结果表明:ZM可显著提高盐渍土的水稳定性和抗干湿循环性,ZM质量分数为1.5%的固化氯盐渍土的水稳性及抗干湿循环性效果最佳;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ZM质量分数的增加,土体孔隙体积减小,土体更为密实,且孔隙密度曲线也由ZM质量分数为0%时的“双峰结构”变为质量分数0.9%时的“单峰结构”;胶结物质包裹在颗粒表面,使小的单元体胶结成整体,并填充土体孔隙,有效改善了土体结构.
    • 黄悦; 张风宝; 高晶霞; 申楠; 杨明义
    • 摘要: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影响土壤质量、入渗、抗侵蚀能力及根系生长的重要土壤物理性质,同时也是判断土壤是否退化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以分析团聚体水稳性为主,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相关研究较少,而使用高能水分特性法(HEMC)测定团聚体结构稳定性重现性高,可检测不同处理间微小差异且试验及计算过程精准可控,在国外已有较多研究。研究通过HEMC法分析了土壤改良剂、土地利用与土壤管理和不同土壤理化性质下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差异较明显,且有机质与黏粒含量是影响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国内还鲜有相关报道。该研究就HEMC方法的原理、测定过程、数据处理、指标计算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大力提倡保护耕地资源、修复退化土壤及实施植被恢复的大背景,对利用该方法进行土壤结构、土壤质量、土壤抗蚀性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期望能够推广利用该方法,为土壤质量演变、构建和评价健康土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 王艳芳; 江涛; 张磊; 夏炎
    • 摘要: 为提高航道岸坡膨胀土的水稳性及干湿条件下的抗裂隙能力,选用浓缩型MB-148 CA型土壤稳定剂对膨胀土进行土性改良。开展土的水稳性、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扫描电镜试验,从宏、细、微观多角度研究MB-148 CA型土壤稳定剂的改良效果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改良后土体水稳性较好,无侧限抗压强度显著优于素膨胀土。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土体强度衰减速率及裂隙扩展速率得到有效抑制。2)土壤稳定剂改良膨胀土的稀释浓度不应低于为1:300(体积比)。
    • 牛鹏尧; 庄建琦; 贾珂程; 赵勇; 贾艳军; 王世宝
    • 摘要: 黄土堆积松散、湿陷性强且极易被侵蚀的特性导致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在黄土高原频发。为了缓解当今黄土地区土壤侵蚀,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利用聚丙烯酸钠混合剂对甘肃董志塬重塑黄土进行固化改良。通过室内崩解试验、渗透试验、水流冲蚀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等手段分析了不同配比下固化黄土的特性差异。结果显示,在经聚丙烯酸钠混合剂固化后,土体抗剪切破坏和水稳性能随着配比的提高而增大。当土体经聚丙烯酸钠混合剂浓度为3.5%的试剂固化后,固化效果趋于最佳,相比未加固土抗崩解和抗冲蚀性能均大幅提高,7次干湿循环后崩解率仅为1.15%,土体剪切破坏时的主应力差在100kPa、200kPa、300kPa围压下分别提高25.29%、28.23%、22.48%,渗透系数降低217.41倍。结合三轴试验数据、粒径级配和场发射扫描电镜从微观结构进行现象和机理解释,聚丙烯酸钠混合剂可将土粒包裹黏接,使土体中细小颗粒团聚在一起,从而改变土体粒径级配,促使土体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增大,增强土体抗剪切性能,提高土体水稳性。聚丙烯酸钠混合剂对黄土的固化改良效果良好,将为缓解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防灾减灾提供新方法。
    • 摘要: 11月28日,随着上海市最后一批检测数据通过市级审核上报至全国土壤普查平台,上海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内业测试化验工作圆满完成。此次内业测试化验共计接收样品421个(含质控样品、密码平行样品、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其中表层样品329个,剖面样品29个,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63个,检测结果经审核通过后,全部上报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平台。
    • 李红军
    • 摘要: 公路建设就地取材或抗车辙设计经常选择应用花岗岩骨料,如何解决花岗岩矿料与沥青的黏附性不足以及花岗岩沥青复合料水稳性不足问题,就成为工程技术必须解决的难题。探究分析沥青复合料的低温抗裂能力、高温耐车辙能力和水稳性变化规律。
    • 卢绍珍
    • 摘要: 青海省S102西宁绕城环线大通经湟中至平安段公路全线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通过采用掺入不同含量的水泥改良湿陷性黄土,分析水泥改良后不同干湿状态下黄土的抗压强度使原来的路基废料变废为宝,成为合格的路基填料.避免破坏耕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