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子推力器

离子推力器

离子推力器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316篇,主要集中在航天(宇宙航行)、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081647篇;相关期刊29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真空与低温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真空计量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技委真空与低温专业组学术年会、2015年小卫星技术交流会、2014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等;离子推力器的相关文献由36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天平、耿海、赵以德等。

离子推力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81647 占比:100.00%

总计:3081779篇

离子推力器—发文趋势图

离子推力器

-研究学者

  • 张天平
  • 耿海
  • 赵以德
  • 杨福全
  • 顾左
  • 江豪成
  • 李娟
  • 孙明明
  • 贾艳辉
  • 唐福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祁小峰; 顾左; 代鹏; 李兴坤; 李贺
    • 摘要: 栅极组件是离子推力器束流引出、加速和聚焦的核心部件。推力器工作过程中栅极组件的热形变是影响离子推力器工作性能和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建立栅极组件的结构等效模型,模拟了栅极组件的温度分布,运用有限元软件绘制出同一时刻栅极组件表面不同位置沿着径向坐标热形变位移曲线,分别计算出栅极组件中心点处屏栅-加速栅、加速-减速栅极间距在启动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量,用非接触光学测量方法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栅极组件热态栅间距与冷态栅间距的关系,有助于对栅极溅射腐蚀、栅极形变和非预期性击穿等问题的研究。
    • 张雪儿; 张天平; 李得天
    • 摘要: 针对离子推力器产品工作寿命及可靠性定量评估的难题,结合单工作模式LIPS-200离子推力器产品成熟度提升需求,通过寿命主要影响因素耦合分析,应用试验数据、数值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单工作模式离子推力器寿命及可靠性定量评估的可行技术途径:通过分析模型、验证试验和数值模型之间的不断迭代实现各失效模式对应磨损模型的精细化;通过试验数据、精确化磨损模型抽样计算数据的样本检验获得准确的寿命概率威布尔分布参数;应用各失效模式对应寿命的三参数威布尔概率分布函数可进行具有工程应用任务针对性的离子推力器寿命及可靠性定量评估。
    • 李建鹏; 靳伍银; 赵以德
    • 摘要: 针对我国小行星探测任务对电推进系统离子推力器设计要求,基于等离子体基本理论建立了多模式离子推力器输入参数与输出特性关系,完成各工作点下屏栅电压、束电流、阳极电流、加速电压,流率等输入参数设计,采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推力器工作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输入参数下,23个工作点推力最大误差小于3%,比冲最大误差小于4%,在功率为289—3106 W下,推力为9.7—117.6 mN,比冲为1220—3517 s,效率为23.4%—67.8%,电子返流极限电压随着推力增加单调减小,最小、最大推力下分别为-79.5 V和-137 V,放电损耗随着功率增大从359.7 W/A下降到210 W/A,并在886 W时存在明显拐点,效率随功率增大而上升,在1700 W后增速变缓并趋于稳定,在轨应用可综合推力器性能、任务剖面要求、寿命,合理设计输入参数区间,制定控制策略.
    • 冉文亮; 张天平; 赵志伟; 李璇
    • 摘要: 离子推力器栅极组件易发生非预期电击穿,不但影响离子推力器的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还会对推力器栅极组件和电源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其失效。文章从离子推力器地面试验现象出发,归纳评估非预期电击穿的击穿特性及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归纳评估不同电击穿类型及其危害性,最后给出离子电推进电击穿的后续研究建议。
    • 史楷; 孙明明; 顾左; 岳士超
    • 摘要: 为了提升20 cm离子推力器的抗冲击性能,对现有结构开展了力学分析和试验验证。对栅极组件进行结构等效处理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整机的模态和冲击响应谱。分析结果显示,栅极组件结构等效前后的分析结果对比差距8.3%~11.9%;推力器的3个轴向基频分别为246,248,336 Hz,栅极组件和中间极靴是离子推力器的力学薄弱环节并对整体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在冲击载荷1600 g下,栅极组件表面应力主要集中在小孔区边缘处,且形变也主要发生在小孔区;在采取刚度为1000 kN/m的减振措施后,栅极组件的整体形变位移降低了60%~82%。试验结果显示,在10~1200 Hz的低频扫描过程中,推力器3个轴向的基频分别为256,258,348 Hz,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采用减振措施后的20 cm口径离子推力器通过了1600 g的冲击试验。
    • 李建鹏; 靳伍银; 赵以德
    • 摘要: 为了研究离子推力器输入参数对工作性能的影响,采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离子推力器加速电压和阳极流率对离子推力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离子束流随着加速电压绝对值的减小不断减小,然后突然增大,大、小推力模式下的电子返流极限电压分别为–140 V和–115 V,放电电压、放电损耗随阳极流率减小单调增大,减速电流单调减小,通过调节阳极电流、栅间电压、工质气体流量,功率为300—4850 W下,推力为11—188 m N,比冲为1800—3567 s,效率为34%—67%,在3000 W时推力器最高效率达到67%,该转折点对推力器设计和应用有关键意义,应用要结合在轨任务剖面选择合理的工作参数区间.
    • 胡竟; 王东升; 杨福全; 耿海; 贾艳辉; 张天平; 郭德洲; 谷增杰
    • 摘要: 推力的宽范围、高精度、连续可调和快速响应是实现航天器无拖曳飞行任务的技术基础,直接决定了整星工程任务的成败。针对重力梯度测量卫星及近地轨道观测卫星在轨任务期间对电推进系统高精度连续变推力能力的迫切需求,分析了离子推力器连续变推力的工作原理,研究了推力器输出推力宽范围、高精度、快速连续调节的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力调节试验、空间环境适应性及寿命特性研究,揭示了10 cm口径连续变推力离子推力器的工程特性,获得了1~25 mN内的推力调节规律,实现了分辨率为50μN的推力调节响应。研究将为重力梯度测量卫星及近地轨道观测卫星开展无拖曳空间飞行奠定基础。
    • 张天平; 张雪儿; 赵志伟; 冉文亮; 李璇
    • 摘要: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成熟度较高的离子推力器产品地面寿命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关键失效磨损试验、工程型号寿命试验、产品极限寿命试验和综合评价寿命试验等四类离子推力器寿命试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及应用。通过不同寿命试验方法之间、试验验证寿命与工程应用寿命之间、不同失效模式及其试验验证方法之间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各类寿命试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现有寿命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航天任务对寿命试验的新需求,展望了离子推力器寿命试验方法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突破点。
    • 张雪儿; 孟伟; 李得天
    • 摘要: 针对延长离子推力器栅极极限寿命的恒定加速电压和步进调节加速电压两种优化方法的工程应用需求,结合现有LIPS-200离子推力器产品技术参数,基于电子反流极限的Williams解析表达并应用QMU工程方法,定量计算了LIPS-200离子推力器电子反流极限的不确定度。计算结果表明:不确定度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束流电子温度、加速栅孔初始直径、加速栅孔内聚焦束流的分布直径及电流大小、加速栅厚度、栅间距和束流电势的不确定度等。目前离子推力器电子反流极限不确定度最大为17.6 V、常规为7.4 V;通过采取降低主要影响参数不确定度的控制措施,电子反流极限不确定度可减小到最大为13.0 V、常规为5.1 V;若电子反流极限不确定度从15 V降低到10 V,离子推力器的优化极限寿命可延长570~885 h。
    • 郭德洲; 胡竟; 杨福全; 耿海; 李娟; 赵以德; 李建鹏
    • 摘要: 离子推力器主要有两种构型的曲面栅极:凸面和凹面。为了研究曲面栅极朝向对离子推力器工作特性的影响,采用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自研的LIPS-100离子推力器,开展了20 mN推力工况下两种构型栅极的放电损耗、束流密度分布和低温启动等工作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凸面栅极相比,凹面栅极的放电特征尺寸小、热态栅间距大;采用凹面栅极的推力器可在-90°C极限温度环境下10 s内满功率启动,但放电损耗增加了5.3%;同时,凹面栅极引出的离子更为聚焦,束流发散角减小了18.6%,引出束流平直度下降了19.6%。研究结果可为国内离子推力器研制中栅极构型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