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物性

热物性

热物性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887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3篇、会议论文128篇、专利文献2916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国际学术动态、材料导报、低温工程等; 相关会议88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等;热物性的相关文献由2204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大伟、邱琳、郑兴华等。

热物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3 占比:12.45%

会议论文>

论文:128 占比:3.68%

专利文献>

论文:2916 占比:83.87%

总计:3477篇

热物性—发文趋势图

热物性

-研究学者

  • 唐大伟
  • 邱琳
  • 郑兴华
  • 吴玉庭
  • 黄永华
  • 周孑民
  • 陈则韶
  • 朱明善
  • 程文龙
  • 马重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周林; 杨英英; 武卫东; 张华
    • 摘要: 基于热四端网络法的瞬态响应模型,建立了建筑围护结构表面脉冲信号和阶跃信号瞬态响应与围护结构内部材料蓄热系数之间的数学表征关系,提出了通过施加上述2种信号分析围护结构表面瞬态响应数据来获取材料蓄热系数的无损检测方法。针对随机信号引起的瞬态响应数据,基于杜哈梅尔定理,采用反卷积法和截断奇异值分解法,提出了重建脉冲信号响应和阶跃信号响应的数值方法,突破了实际现场检测时对围护结构输入信号的限制。采用上述方法对2种建筑材料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对建筑材料的蓄热系数进行定量检测。
    • 杨文涛; 何鹏飞; 刘明; 周永欣; 王海斗; 白宇; 李青
    • 摘要: 铝硅合金因其铸造性能好、比强度高和热膨胀系数低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和飞机结构件、电子产品封装、精密仪器加工等领域。热历史会影响铝硅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从而产生相应的性能偏向,导致其在各领域的多样化应用。后续热处理工艺同样会对其性能造成显著影响,大量研究表明,这种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共晶硅和初生硅的形态、尺寸或改变合金元素的析出等方式得以实现,而这些组织形态变化在合金成分及制备方式改变时也有体现,目前研究多局限于单一热处理工艺或制备工艺对铝硅合金的影响,实际上不同热处理对不同微观结构铝硅合金性能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对有硬度要求的铝硅合金而言,热处理后的析出相对其有很大影响,且析出相的分布又与铝硅合金韧性相关;热处理后硅相的形态球化可以提高铝硅合金的强度及耐磨性,但硅相的尺寸变大又会导致其磨损性能降低。铝硅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变化是相互对应的,探索总结出其热处理后组织变化,便可定性预测随之产生的性能变化。本文综述了各种制备方式下热处理对不同成分铝硅合金硬度、强韧性、摩擦学性能与热物性的影响趋势,将之与T1、T4、T5、T6及退火等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演变相对应,以此分析其影响机理,同时对热处理后铝硅合金的上述性能进行分类汇总与对比,以方便根据不同性能需求选择不同热处理工艺。
    • 苗逢雨
    • 摘要: 相变材料应用于轻质保温墙体中可明显增强墙体的蓄热能力,使其兼顾轻质、保温和蓄热的效果。为了提高新型装配式轻质保温墙体的蓄热性能,在其表面敷设石墨烯复合微胶囊相变材料制成了新型装配式轻质保温相变墙体,将其应用于太阳能建筑中能够使建筑的逐时负荷均匀化,并实现节能降耗。本文针对我国寒冷地区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室内温度波动大的特点,将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墙体中,通过数值模拟对影响PCM有效性的因素进行探究。分析表明,相变材料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抑制室内温度波动,并且在一年中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有效工作时间不尽相同。研究结果可为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结合相变墙体的应用提供参考。
    • 李元超; 焦丽君; 尹晓霞; 李倩; 华泽珍
    • 摘要: 二氧化碳水合物在空调蓄冷、海水淡化、烟气捕集以及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热物性是气体水合物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以Ⅰ型二氧化碳水合物、Ⅱ型二氧化碳水合物、Ⅱ型二氧化碳和环戊烷二元水合物为对象,采用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研究了20MPa、50-200K条件下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热物性,包括密度、等温压缩系数、声学速度、比热、热导率、热扩散率和声子平均自由程,分析了影响水合物热导率的声子输运模式,发现环戊烷存在下,Ⅱ型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声子输运模式与Ⅰ型二氧化碳水合物不同。模拟结果将为二氧化碳水合物在不同热力学添加剂下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 黄致谦; 许寒冰
    • 摘要: 寻找可靠高效的制冷剂已成为制冷行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使用基于量子化学的真实溶剂似导体屏蔽模型(COSMO-RS)来模拟计算混合制冷剂R1234ze的PVTx热物性,并将所得数据与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的Refprop 9.0数据相对比,结果表明:与以往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相比,COSMO-RS所需参数少,耗时短,并且相对误差也较小;在253.15~323.15 K范围内比例因子为1、3、3.4时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相比较其最大相对误差为0.24%,大多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的相对误差的觉得值<0.1%,说明了采用COSMO-RS模型模拟单一制冷工质的饱和蒸汽压的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 尹少武; 康鹏; 韩嘉维; 张朝; 王立; 童莉葛
    • 摘要: 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y,LIB)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电池之一,在电动汽车等行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池的温度是影响LIB性能及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电池热管理(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BTM)至关重要。目前,利用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进行相变冷却的热管理方式因其潜热高、不需消耗额外能量的优点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本文针对8节并联18650LIB的电池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探究了石蜡基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CPCM)物性参数(包括热导率、熔点、相变潜热和材料厚度)对本文设计的电池组热管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石蜡用于BTM可将3C放电下的电池最高温度降低28.0%,向石蜡中添加膨胀石墨后可使CPCM的热管理性能进一步提升,CPCM的热导率为2.0W/(m·K)时可将3C放电下的电池最高温度进一步降低5.42°C,继续增大CPCM热导率对热管理性能的提升较小。在综合考虑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温度均匀性的情况下,为得到在本文所设计的锂离子电池组最佳热管理性能,CPCM的热导率为2.0W/(m·K)、熔点应在36~38°C之间、相变潜热在212J/g左右、CPCM的厚度为4mm时最优。
    • 盛鹏; 徐丽; 赵广耀; 韩燕; 吴玉庭
    • 摘要: 本工作通过在47%Ca(NO3)2-53%KNO3(质量分数)二元熔盐中添加不同比例添加剂B或A,经过筛选得到了5种混合熔盐样品,分别对其进行了热物性参数的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相比最为常用的太阳盐熔盐,混合熔盐的上下限温度得到拓展,混合熔盐样品中,凝固点最低可达135.2°C,分解温度最高可达639.1°C.当添加34%(质量分数)添加剂B时,混合熔盐样品的综合性能最优,其储热密度可达734 kJ/kg,导热系数高达0.74 W/(m·K).综合考虑不同热物性参数的测试结果,相比传统Solar Salt及Hitec熔盐,本文开发的混合熔盐配方综合性能有较大提升,在光热发电中作为传热蓄热介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于楠; 陈超; 蔺洁; 韩枫涛; 邹平; 贺祎鹏; 胡庆玲
    • 摘要: 预制混凝土(PC)构件蒸汽养护工艺以消耗大量化石能源为代价.本研究结合本文作者课题组研制的复合相变材料热特性以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蒸汽养护工艺特点,基于被动式太阳能相变蓄热PC构件升温养护建筑一体化设计理念,将复合相变材料应用于升温养护建筑主朝阳墙体内表面,结合Energy Plus能耗模拟软件及试验研究的方法,开展了关于不同热物性复合相变材料对新型升温养护建筑热工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较GH-33复合相变材料,主朝阳墙体内表面采用GH-37复合相变材料,墙体内表面温度夜间平均提高3.4°C;PC构件上部表面温度夜间平均提高1.4°C;实验期间复合相变材料的蓄放热速率较前者平均提高62%.研究可为PC构件养护工艺中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环保生产,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参考.
    • 李静; 李绍伟; 蔡迪; 廖燕宁
    • 摘要: 相变材料利用其相变潜热能力可吸收储存和释放利用热量,同时在相变过程中其温度浮动小,能够实现温度控制从而用于热管理.但是其低热导率和易泄露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性能.石墨烯气凝胶因其丰富的多孔结构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吸附相变材料解决其泄露问题,同时石墨烯的高导热系数可提高相变材料的热导率.这里选取正十八烷为相变材料,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气凝胶复合相变材料.测得石墨烯气凝胶含量为13.99 wt%的样品,其导热系数比纯正十八烷高出306.2%,熔化潜热和凝固潜热分别下降了13.8%和10.8%.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石墨烯气凝胶的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正十八烷分子的有序性和一致性,即在同一温度下复合相变材料中的正十八烷分子比纯正十八烷分子拥有更集中分布的末端距和扭转角,径向分布函数和自扩散系数都相对较低,说明石墨烯材料的引入可以提升正十八烷的导热系数.
    • 白广利; 温浩然; 余八一; 姜成龙; 韦振; 林春景; 刘仕强
    • 摘要: 动力电池的电性能、安全性和循环性能都与电池的工作温度密切相关.在一定的散热条件下,动力电池的温度主要取决于其本征产热和比热容热物性参数特性.上述热物性参数可通过等温量热法(IBC)和绝热量热法(ARC)进行精确的量化测试.主要从测试原理、模拟场景、测试样品尺寸、数据分析过程和测试结果5方面,针对上述2种测试方法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以指导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中热物性参数的合理获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