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声传播

声传播

声传播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海洋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会议论文93篇、专利文献29252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潍坊学院学报、海洋科学、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201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中国声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等;声传播的相关文献由67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整林、张仁和、彭朝晖等。

声传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93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29252 占比:99.03%

总计:29538篇

声传播—发文趋势图

声传播

-研究学者

  • 李整林
  • 张仁和
  • 彭朝晖
  • 张林
  • 笪良龙
  • 张永刚
  • 马力
  • 刘进忠
  • 鹿力成
  • LI Zheng-lin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文芷菁; 张涛; 柯贤桐; 刘鑫鑫; 曹晓闯; ALIREZA Baghai Wadji
    • 摘要: 该文在单晶硅基底上设计了AlN/PZT复合压电薄膜层声表面波(SAW)器件,采用有限元法(FEM)研究了复合压电材料厚度(PZT厚度h_(PZT)和AlN厚度h_(AlN))对AlN/IDT/PZT/Si结构中零阶、一阶SAW的相速度、机电耦合系数和电极反射系数的影响,根据色散特性得到最优化薄膜厚度。结果表明,AlN/IDT/PZT/Si结构中,当h_(PZT)=0.025λ,h_(AlN)=λ时,零阶、一阶SAW都能取得最高相速度(分别为5582 m/s和5711 m/s),适用于高频器件设计;在h_(PZT)=0.2λ,h_(AlN)=0.1λ时,零阶SAW波的机电耦合系数最大(为21.55%),但此时相速度最小(仅为2890 m/s),适用于移动通信领域宽带低损耗SAW滤波器和延迟线结构信号处理器件的设计。
    • 李沁然; 孙超; 谢磊
    • 摘要: 内孤立波是一种常见于浅海海域的非线性内波,具有振幅大、周期短和流速强等特点,它通过扰动水体中的温盐分布使声速剖面产生明显的距离依赖性,进而影响水下声传播特性.内波自生成后通常以1 m/s量级的速度传播,运动的内波使声传播路径上的声波模态能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剧烈起伏.本文定义模态强度为模态系数模值(模态幅度)的平方,并用其衡量各阶模态所含声能量的大小.文中基于耦合简正波理论,推导了内波运动时声波模态强度起伏的表达式,将模态强度表征为振荡项和趋势项的线性叠加.以往的工作大多局限于单独从时域或频域研究内波运动时声波模态强度的时变规律,本文则结合短时傅里叶变换在时频平面上揭示了模态强度的起伏机理.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均表明内孤立波使各阶声波模态之间发生能量交换,即模态耦合.内波的动态传播进一步引起模态干涉,这种干涉效应表现为模态强度中的振荡项并使模态强度随时间快速起伏.受模态剥离效应(不同阶模态之间衰减系数的差异)的影响,趋势项的幅度随时间不断变化,进而对模态干涉引起的振荡叠加了时变的偏置.模态强度的整体走势和振荡项中各频率分量振幅的时变特征均与模态衰减密切相关.同时,本文使用深度积分声强作为总接收声场强度的度量,研究了内波运动时模态强度起伏对接收阵位置处声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能量较大且起伏剧烈的模态强度将主导总接收声强的变化.
    • 吴双林; 李整林; 秦继兴; 王梦圆; 董凡辰
    • 摘要: 大洋中的物理海洋现象影响着水体的变化,从而对其中的声波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首次在东印度洋海域进行的声学调查实验,发现了印度洋热带偶极子物理海洋现象对声传播的影响,利用穿越热带偶极子的声传播实验数据,分析了声源深度和水体起伏对深海会聚区的影响,并对实验中的声传播现象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解释.结果表明:东印度洋深海非完全声道环境下,受热带偶极子形成暖水团和声源深度起伏的影响,第2会聚区没有形成,声源深度变深时,更容易形成深海会聚区;印度洋热带偶极子影响下第2会聚区位置处的水体跃层起伏会对下一个会聚区的形成及位置产生重要影响,使得第3会聚区提前形成,会聚区位置向声源方向偏移2—3 km.研究结果对探测及通信声纳在深海复杂环境下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刘今; 彭朝晖; 张灵珊; 刘若芸; 李整林
    • 摘要: 受海面强风和海-气相互作用影响,表面声道普遍存在于冬季海洋环境中,是一种天然有利于声传播的波导.但是海面波浪使得海表形成粗糙界面,会严重破坏这种优良性能.本文利用南海北部海区的一次冬季声传播实验数据,研究表面声道声传播特性.研究表明,海底底质对表面声道内声传播的影响较弱,当海面风较小时,涌浪造成的影响为主要原因.实验数据显示,考虑涌浪后的粗糙海面给70 km远处带来了10 dB的传播损失增长.因此在考察南海北部海区冬季声场特性时,不仅要考虑海面风浪的影响,更需要考虑周围海域传来的涌浪的影响.研究涌浪存在时的声传播特性对提升声纳设备在海况较差时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 毕思昭; 彭朝晖
    • 摘要: 对于远程声传播问题,地球曲率的影响不可忽略.为分析地球曲率对远距离声传播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地球曲率影响下环境参数的修正方法,该修正方法无需改动现有声场计算模型,具有可移植性好、计算简便的特点.典型环境下的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在会聚区传播中,会聚区的位置向声源方向偏移,会聚区移动随着距离变换近似为线性关系,1000 km距离上偏移可达10 km;而深海声道传播中,到达结构在时间轴上整体前移,并伴随着在深度和时间轴上的扩展,影响均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步增大,1000 km距离上整体前移的幅度可达136 ms.
    • 张新耀; 宋文华; 王宁; 胡涛
    • 摘要: 针对不确定浅海中潜在地影响声传播过程的物理参数众多,导致声场数据的固有物理自由度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从微分流形视角出发,将流形学习中一种判定数据固有维度的方法应用于浅海中垂直线列阵接收的声场数据,给出了一种判定不确定浅海声场数据固有物理自由度的方法.利用数值仿真对方法进行验证,将该方法应用于2次海试数据,并结合海上实验中对水文环境参数的同步观测,揭示了控制2次海试声场数据的固有物理自由度分别为3和5,初步确定了主导声场变化的物理参数分别为水深及声速剖面变化的前2阶主成分和水深及声速剖面变化的前4阶主成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以为声学反演等相关声学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 肖瑞; 祝捍皓; 朱军; 陈超; 赵益智; 张念念
    • 摘要: 利用有限元方法,实现了对浅海海底起伏环境下的声场数值模拟。在验证有限元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海底倾斜角度和海山对声传播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海底地形起伏对声传播损失的影响不可忽略,液态海底下当水平传播距离达到4 km时,倾斜角对声能量的影响可达30 dB;受海山影响,其后方声传播损失相比忽略海山条件下最大可达20 dB,且海山高度越高,声能量损失越严重。
    • 邹伟仁; 赵秋茁
    • 摘要: 在海洋声传播调查中,为更加准确测量定深炸弹水下爆炸声源,校准声源级,减小爆炸声源级对声传播损失计算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声源级测量中根据单个水听器接收的信号计算接收距离的方法,该方法在海流较大时,距离计算更简单可靠,并且分析了爆炸信号激波与第一气泡脉冲的声能量关系在500~4000 Hz呈线性递减的关系,可为海上声源级测量提供一定参考.
    • 陈龙虎; 韩冬; 张文辉; 叶俊杰; 张景惠; 马智宇
    • 摘要: 用于消减宽频带低频噪声的消声器的结构尺寸较大,且消声性能较差.因此,利用穿孔管的宽带消声特性和膜结构对低频噪声良好的消声性能,设计了穿孔管与超材料薄膜耦合的消声结构.分析了消声结构的消声机理,仿真分析了消声结构参数对消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主管道内声波与消声结构谐振系统的耦合强度越大,薄膜的振动越剧烈,反射回上游管道的声波越强,则传入下游管道的声波越弱;消声结构传递损失峰值所对应的频率与超材料薄膜的第1阶共振频率基本一致.设计了螺旋形消声结构,对其消声性能进行仿真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宽频带低频噪声的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 冯丹平; 李伟清
    • 摘要: 受风浪的影响,海表面实际为上下起伏的粗糙表面.通过计算粗糙海表面的反射系数,发现不平整的海表面能够引起较为明显的声反射损失.在声传播损失的仿真计算中考虑这种反射损失后,声传播损失的计算结果明显增大,这说明海面反射损失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因素.并且通过将声传播实验的实测数据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只有在考虑海面反射损失后,仿真结果才能很好地与实测结果相吻合,这进一步地证明了考虑海表面声反射损失的必要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