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砾岩油藏

砾岩油藏

砾岩油藏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4913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中国石油第六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年会、第五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等;砾岩油藏的相关文献由685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建荣、程宏杰、王晓光等。

砾岩油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3.19%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1.15%

专利文献>

论文:4913 占比:95.66%

总计:5136篇

砾岩油藏—发文趋势图

砾岩油藏

-研究学者

  • 吕建荣
  • 程宏杰
  • 王晓光
  • 聂振荣
  • 张菁
  • 陈丽华
  • 刘文涛
  • 朱桂芳
  • 覃建华
  • 许长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文军; 冯永存; 闫伟; 蒋庆平; 孟祥龙; 刘凯
    • 摘要: 玛湖油田百口泉组致密砾岩油藏推广小井距开发,亟需建立配套的致密储集层可压裂性评价模型。优选了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最小地应力等参数,结合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玛131井区进行了三维地质力学建模。通过研究区储集层可压裂性指数(0.38~0.91)空间分布的确定,结合12口水平井的微地震裂缝监测和生产数据,可压裂性指数计算结果与水平井裂缝扩展方向、规模和实际生产现状均吻合,可为研究区砾岩油藏开发提供依据。
    • 宋阳
    • 摘要: 相对砂岩油藏而言,砾岩油藏的油藏地质特性异常复杂,其孔隙结构指数和平/剖面渗透率差异都要远远大于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率相应地要低得多,油藏的开发管理和效果评价也十分困难。本文以克拉玛依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砾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 赵锐; 谭伟
    • 摘要: 砾岩油藏储层岩性、物性多变、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其在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波及程度严重不均,油水分布情况也经常发生改变。为有效地评价水淹层,弄清油藏水淹的控制因素,本文从研究区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储层微观水驱油实验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储层性质与注水条件两方面的因素,分三种情况:储层性质相似与注水条件不同、注水条件相似与储层性质不同和储层性质与注水条件都不同,讨论储层水淹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砾岩油藏在储层性质相似时,通常表现为注水条件越强,水淹程度越高;而在注水条件类似时,则储层物性越好,水淹程度越高。
    • 吴昊镪; 彭小龙; 朱苏阳; 冯宁; 张斯; 叶泽禹
    • 摘要: 砾岩油藏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极易形成水流优势通道,注入水波及效率较低,含水率上升快,开发效果较差。为此,针对相变快、储集层连续性较差的浅层砾岩油藏,提出了采用弓形井多级水平缝压裂改造的方式,以提高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基于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西北区块的地质模型,对高含水砾岩油藏进行生产动态历史拟合,在此数值模型的基础之上,选择剩余油较富集区块,建立多级水平缝压裂大位移弓形井和直井注采井网,进行提高采收率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最优注聚强度约0.05 PV/a,角注井组的波及系数大于边注井组,弓形井压裂裂缝位于油层上部的注聚驱油效果最佳。弓形井不仅较好地利用了目的区块压裂裂缝多为水平缝的特点,改善了近井筒地带流体的渗流方式,还进一步发挥了聚合物的调剖作用,2种方式相辅相成,可以有效改善驱替前缘推进不均匀的情况,提高了浅层砾岩油藏的采收率。
    • 易勇刚; 黄科翔; 李杰; 牟善波; 于会永; 牟建业; 张士诚
    • 摘要: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砾岩储集层致密,渗流能力差,油藏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CO_(2)前置蓄能压裂比水力压裂效果好,但对CO_(2)与玛湖凹陷原油及储集层岩石间的作用规律尚未有系统研究。因此,对CO_(2)水溶液的置换能力及其对岩心矿物的溶蚀、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改变等进行了研究。对于玛湖凹陷砾岩油藏,CO_(2)水溶液置换原油率高于纯CO_(2)或水。玛湖凹陷砾岩油藏储集层碳酸盐岩含量较高,CO_(2)水溶液的溶蚀作用明显,可提高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平均增加了27%,渗透率平均增加了110%。在地层中,CO_(2)水溶液优先溶蚀方解石,其次是白云石,对绿泥石也有一定溶蚀作用;矿物溶蚀主要发生在前5天,约5天后溶蚀量较少。
    • 张菁; 谭锋奇; 王晓光; 秦明; 黎宪坤; 谭龙
    • 摘要: 通过一系列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合微米CT扫描结果,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驱与聚合物驱的微观孔隙原油动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主要动用大于20μm孔隙的原油,对小孔隙原油的动用程度比较低,水驱后剩余油主要以连片状分布为主,赋存在小于20μm的孔隙中,水驱油效率为41.4%;聚合物驱主要动用8~20μm孔隙中的原油,对小孔隙原油的动用程度比较高,聚驱后连片状剩余油大量减少,主要以孔隙角隅状剩余油为主,赋存在小于10μm的孔隙中,聚合物驱油效率达到79.4%。在水驱油的基础上可以将油藏采收率提高38%。聚合物驱对水驱后小孔隙原油的有效动用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主要方式,成为注水老油田稳产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
    • 宋俊强; 李晓山; 尤浩宇; 潘虹; 王硕; 顾开放; 罗官幸; 李婷
    • 摘要: 玛湖油田为典型的致密砾岩油藏,常用“密切割、长水平段、水平井+体积压裂”的开发方式进行投产,整体具备三线性流模型特征,但砾岩基质独特的复模态结构,导致其又与常规的三线性流模型有所差异。因此,从砾岩油藏的复模态结构出发,分析其基质渗流特征,同时以压裂水平井的三线流模型为基础,建立考虑基质复模态结构下的渗流数学方程,并利用换元变换、Pedrosa变换、摄动变换等方法联合对数学模型求解后进行了流态划分、敏感性参数分析及现场应用。研究表明:受改造区基岩中基质与未改造区供液双重影响,本文模型双线性流特征更加明显;同时储容比、窜流系数、启动压力梯度及应力敏感对曲线影响阶段不同,其中储容比、应力敏感越大,压力曲线局部越向上偏移,窜流系数、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压力曲线局部越向下偏移。矿场应用表明:该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较好,符合储层实际情况,可为砾岩储层压裂水平井的动态监测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谭建华; 侯峰; 吴丛文; 李垚银
    • 摘要: 体积压裂是低渗、特低渗油藏增储上产的利器,在国内外多个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及优化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但同时暴露出压裂干扰的问题,在地层亏空的区域,压裂干扰直接影响新井压裂改造效果,同时影响老井生产效果.为了将地层亏空对压裂干扰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对地层亏空影响压裂效果的机理现场应用实例的深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在玛东2井区乌尔禾组砾岩油藏的体积压裂的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压裂效果.结果表明,老井地层亏空严重影响新井压裂改造的效果,通过老井注水/注汽形成应力隔挡、调整新井压裂顺序等措施可以显著改善体积压裂效果,为今后类似油藏压裂改造提供重要依据.
    • 谭龙; 聂振荣; 熊志国; 王晓光; 程宏杰; 陈丽华; 朱桂芳
    • 摘要: 砾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微观渗流体系呈现稀网状-非网状特征.化学驱常规注入开采极易造成化学剂沿高渗透层突进,中、低渗透层难以动用,波及体积有限,驱油效率低.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K7区块探索研究,提出了梯次注入、分级动用的采油方法,采收率大幅度提高.该方法结合油层渗流理论和岩心分析,首先建立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的井间压力梯度递减率的计算模型;其次确定化学剂介质渗流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基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渗流阻力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依据驱替压力梯度大于渗流阻力时驱油介质才能在油层中流动的理论,在注采井距和注入速度一定的前提下,高阻力的化学剂体系只能进入大孔喉渗透层;随着体系不断推进,驱替压力梯度快速下降,化学剂体系会滞留堵塞大喉道渗透层,此时可梯次降低体系质量浓度,减小阻力系数,使化学剂体系依次进入不同孔喉级别的渗透层,对不同微观孔隙空间的剩余油分级动用.该理论在K7区块的矿场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油藏化学驱阶段采出程度达15.9%.
    • 谭建华; 侯峰; 吴丛文; 李垚银
    • 摘要: 体积压裂是低渗、特低渗油藏增储上产的利器,在国内外多个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及优化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但同时暴露出压裂干扰的问题,在地层亏空的区域,压裂干扰直接影响新井压裂改造效果,同时影响老井生产效果。为了将地层亏空对压裂干扰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对地层亏空影响压裂效果的机理现场应用实例的深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在玛东2井区乌尔禾组砾岩油藏的体积压裂的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压裂效果。结果表明,老井地层亏空严重影响新井压裂改造的效果,通过老井注水/注汽形成应力隔挡、调整新井压裂顺序等措施可以显著改善体积压裂效果,为今后类似油藏压裂改造提供重要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