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剩余油挖潜

剩余油挖潜

剩余油挖潜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82707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包装科技博览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SPG/SEG2011年国际地球物理会议、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2010全国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交流研讨会等;剩余油挖潜的相关文献由519位作者贡献,包括陆红军、齐银、卜向前等。

剩余油挖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2707 占比:99.90%

总计:182887篇

剩余油挖潜—发文趋势图

剩余油挖潜

-研究学者

  • 陆红军
  • 齐银
  • 卜向前
  • 苏良银
  • 冯彦丽
  • 刘金华
  • 尤启东
  • 庞鹏
  • 张矿生
  • 李晓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明; 刘玲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油藏属于典型的构造油气藏,边底水比较发育,油藏开采能量充足。但是也导致常规井开采油藏含水上升快及近井污染等开发矛盾和问题,有效动用程度低,剩余油丰富,利用常规措施治理潜力较小,治理难度大。加之延安组油藏低幅构造规模小,油藏含油面积小,连片性差,具有“小而肥”的特点,尤其在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高度离散,因而利用水平井开采受制约条件多,而径向钻孔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有效完井方式,能有效穿越近井污染带连通远井地带剩余油,通过增加或调整渗流通道方向,增大泄流半径与面积,最终提高单井产能。对延安组油藏采用该项技术进行补孔作业,能够解决剩余油开发困难等问题。径向钻孔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油藏开发中取得了工艺和增产效果的成功,值得在构造油藏剩余油挖潜中推广应用。
    • 陈曦
    • 摘要: 开展S20东断块单元开发效果评价,分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主力单元地质再认识研究,重新梳理构造、刻画断层边界;在此基础上,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开展开发效果评价,明确重点单元剩余油潜力;根据构造形态、井网配置及剩余油类型,开展挖潜对策研究,通过现场应用有效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了油田采收率。
    • 周小兵
    • 摘要: 经过40多年开发历程,X区块开发中存在底水锥进严重、油井套损严重等问题,影响区块开发效果,为此在对区块剩余油潜力评价基础上,优选老井侧钻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取得较好效果,共实施10井次,阶段累产油3.5万吨,提高采收率0.46%,在低油价下实现降本增效目的,下步计划继续对12口套损井实施侧钻,预计增加可采储量6.2万吨。
    • 孙秀会; 黄飞; 盖广点; 刘金华; 匡晓东
    • 摘要: 受断层发育、地表条件等因素影响,复杂断块油藏地震资料普遍较差,断块的控构断层描述通常难以实现一次精确定位.利用动静态矛盾识别发现断层位置不准确迹象,利用井震结合等方法精确描述定位断层位置,提高复杂断块主控断层定位精度.多个老油田主控断层实现不同程度外推,外推部分形成"屋脊式"剩余油分布,为老油田滚动挖潜提供了新的空间.
    • 刘鹏飞; 王昆剑; 李进; 刘汉杰; 龚宁
    • 摘要: 有效治理低产低效井和挖潜剩余油,是渤海油田实现增产目标的关键,而高效利用平台井槽并提高单井产能是实现少井、高产和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渤海油田X区块的2口鱼骨型水平分支井为例,结合油田开发现状及地质油藏特点,分析了鱼骨型水平分支井钻完井高造斜率保障困难、悬空侧钻井段容易发生钻具阻卡、夹壁墙易坍塌失稳、钻井液性能要求高等方面的技术难点,介绍了分支井钻进方式、裸眼悬空侧钻技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配套钻井液技术及主井眼防砂完井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并以X4H1井为例分析鱼骨型水平分支井钻完井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鱼骨型水平分支井可有效提高单井产能、实现少井高产的目的 ,同时可高效利用主井眼井筒,节省平台槽口,大幅节省钻完井投资.本文研究成果为鱼骨型水平分支井在渤海油田低产低效井治理和老油田挖潜中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 谢青; 张鹏飞; 杨浩; 孙恒博
    • 摘要: 针对特高含水期油田常规井间储层预测方法多解性强,无法满足剩余油挖潜需求的难题,以大庆长垣老区为例,开展叠前反演储层预测研究,进一步提高特高含水阶段油田井间储层描述精度,实现储层描述的定量化和精准化.首先通过储层岩石物理模拟分析,确定砂岩与泥岩门槛值和界限;其次,开展地震角道集部分叠加、子波提取等关键环节处理,建立井震结合桥梁;最后,在Zoeppritz理论方程分析的基础上,以纵横波测井数据为出发点、井间基于不同角度叠加地震与子波为控制,采用蒙特卡洛算法实现纵、横波联合储层砂体预测.研究发现,与单一的纵波阻抗叠后反演预测结果相比,叠前反演薄层砂体预测结果与后验井符合精度更高,有效指导了潜力区的剩余油挖潜方案编制,单井压裂措施之后,增油3.5 t/d,含水下降10%.该方法适用于特高含水期油田储层精准预测和剩余油挖潜.
    • 谭龙; 聂振荣; 熊志国; 王晓光; 程宏杰; 陈丽华; 朱桂芳
    • 摘要: 砾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微观渗流体系呈现稀网状-非网状特征.化学驱常规注入开采极易造成化学剂沿高渗透层突进,中、低渗透层难以动用,波及体积有限,驱油效率低.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K7区块探索研究,提出了梯次注入、分级动用的采油方法,采收率大幅度提高.该方法结合油层渗流理论和岩心分析,首先建立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的井间压力梯度递减率的计算模型;其次确定化学剂介质渗流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基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渗流阻力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依据驱替压力梯度大于渗流阻力时驱油介质才能在油层中流动的理论,在注采井距和注入速度一定的前提下,高阻力的化学剂体系只能进入大孔喉渗透层;随着体系不断推进,驱替压力梯度快速下降,化学剂体系会滞留堵塞大喉道渗透层,此时可梯次降低体系质量浓度,减小阻力系数,使化学剂体系依次进入不同孔喉级别的渗透层,对不同微观孔隙空间的剩余油分级动用.该理论在K7区块的矿场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油藏化学驱阶段采出程度达15.9%.
    • 曹雨晨
    • 摘要: 针对油田双高期平面及层间矛盾突出、局部动用效果差的问题,以提高采收率为目标,开展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控制因素以及深部调驱驱油机理研究,提出注采井网重建、多元注水开发技术对策,对进一步挖掘老区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 李晓峰
    • 摘要: 东濮凹陷胡10块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认识难度日益加大.在地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应用RMsimple软件完成地质建模,并进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共识别高渗条带16条,并且定量化研究了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及规模,剩余油类型以构造高部位及断层遮挡处为主,平面上富集在区块中心区,纵向上主要分布在S3下5、下6两套层系,以此指导剩余油挖潜,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 伍文明
    • 摘要: 随着海相砂岩油藏进入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开发后期,由于动态及静态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和零散,剩余油精准预测及挖潜的挑战逐渐增大,常规剩余油预测方法已经跟不上油田生产形势的需要.本文不同于传统方法将物性参数(驱油效率、残余油)假定为固定值,作者基于油藏岩心分析成果将物性参数表征为随水驱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时变关系式,在主流商业软件中采用编程语言创新性开展储层参数时变的定量化表征,同时结合生产动态拟合和时移测井饱和度拟合双参数约束校正模型,有效提高了模型精度,在实际油田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