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井震结合

井震结合

井震结合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246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24315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第十五届年会、第四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等;井震结合的相关文献由640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岩、李操、李文龙等。

井震结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4315 占比:99.82%

总计:124535篇

井震结合—发文趋势图

井震结合

-研究学者

  • 姜岩
  • 李操
  • 李文龙
  • 李雪松
  • 陈奋
  • 周华建
  • 王彦辉
  • 王志章
  • 郝兰英
  • 黄军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甘立琴; 谢岳; 石洪福; 李珍; 张文俊
    • 摘要: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储层精细刻画决定了剩余油分布及油田挖潜方向。以Q油田北块砂体为例,针对区域生产动态矛盾,结合新处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以沉积模式为指导,完成复合砂体内部小层、单砂体级别储层精细对比。依据目标区存在的曲流河砂体叠置关系,建立3种叠置砂体的地震正演模型,明确不同叠置砂体剖面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井震、动静结合开展平面储层精细刻画。研究成果指导了油田高含水期注采井网调整及挖潜,部署调整井8口,增加产能550 m^(3)/d。
    • 王雪萍
    • 摘要: 大庆长垣密井网区,井多、层多、储层厚度薄、横向非均质性强,纵波阻抗对储层和非储层响应特征不明显,建立纵波阻抗与识别砂岩敏感的伽马曲线岩石物理图版,重构新的砂泥岩曲线。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测井纵向分辨率高、地震横向密集的优势,采用井震结合地质统计学岩性反演,获得三维高分辨率砂岩概率体。利用高精度反演结果精细刻画薄层砂体的边界、走向及规模等,在此基础上指导砂体连通性分析和注采关系分析等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这对于老油区开发后期储层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的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 杨帆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DS气田J58井区下石盒子组气藏为典型致密岩性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多为纵向多期叠置且横向变化快,制约了高质量水平井的部署。综合运用地质认识、测井数据、物探层位数据及地层对比,建立J58井区三维构造模型;以地震振幅平面属性为软约束和单井数据为硬约束条件,建立工区下石盒子组三维岩相模型,为井位部署及开发方案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 王舜智; 韩力扬
    • 摘要: 为了推进信息化与勘探开发主营业务深度融合,围绕勘探开发主营业务研究工作需求,攻关数据可视化、应用智能化,结合大庆油田某研究区的单井、测井数据、井旁道地震数据,建立测井与地震相结合的数据标签,通过开发人工智能运算工具,初步实现该工区的二、三维储层智能预测,得到SP、GR等反演SEG-Y地震数据体,再应用GWS地学软件开发平台的数据可视化应用组件进行展示分析,极大提升了油藏勘探开发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结合项目库数据、井震标签数据,围绕勘探开发研究业务,运用Python语言,研究实现对目标研究区储层参数的智能预测,增强储层认识,加快储层评价与优选工作的具体办法。
    • 黄益旺; 王开宁; 宋光超
    • 摘要: 通过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明确了沙三中各反射界面的地震反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井震结合的方式对全区层位进行闭合追踪。研究表明,沙三中沉积时期,前积地层结构明显,内部地层厚度变化快。其中:沙三中3砂组沉积时期,地层厚度由南东向北西方向逐渐减薄;沙三中2砂组沉积时期,地层厚度分别由南东向北西和由北东向南西方向逐渐减薄;沙三中1砂组沉积时期,地层厚度由北东向南西方向逐渐减薄。
    • 李献民; 徐文瑞; 杨万祥; 刘亚峰; 郭再平; 杨冬
    • 摘要: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探1井于白垩系清水河组测试获日产原油1213 m3/d、天然气32.17×104 m3,创整个盆地单井日产量最高纪录,充分证实了南缘油气勘探潜力巨大[1].为此,2019年,新疆油田在南缘共部署了875 km2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采用了井震联合采集技术、井炮源驱动技术、有线仪器+无线节点+有线连续采集技术、宽频单点接收技术、光纤表层调查技术等,高效、高质量完成了野外地震采集,地震资料品质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合南缘山前带的地震采集技术,为南缘山前带油气勘探和和下一步增储建产储备了相关的配套技术,该技术也可为国内其它探区山前带地震采集提供借鉴.
    • 谢岳; 甘立琴; 汪跃; 屈继峰; 张俊廷
    • 摘要: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隔夹层是影响复合砂体开采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海上油田大井距条件下的复合曲流带砂体内部泥质隔夹层,从岩心测试资料入手,分析储层物性参数与比采油指数的相关性,得出隔夹层物性上限.根据泥质隔夹层成因,总结出单层间隔层、单砂体间夹层、单砂体内夹层特征;通过分析隔夹层物性、电性等参数敏感性,采用灰色关联法得到隔夹层判别指数IR,进而得到隔夹层综合判别图版,实现井上隔夹层定量识别.针对单砂体间夹层,通过井间对比,总结出3种夹层沉积模式,并建立相应正演模拟,得出不同模式夹层的垂向地震响应特征;结合过井地震特征,得出不同平面、剖面地震特征代表的夹层结构;进而从井上实钻夹层出发,依据平面、剖面地震特征预测夹层变化趋势及分布范围,得到夹层平面展布规律.研究成果为油田产液结构调整和复合砂体水平井挖潜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
    • 孙秀会; 黄飞; 盖广点; 刘金华; 匡晓东
    • 摘要: 受断层发育、地表条件等因素影响,复杂断块油藏地震资料普遍较差,断块的控构断层描述通常难以实现一次精确定位.利用动静态矛盾识别发现断层位置不准确迹象,利用井震结合等方法精确描述定位断层位置,提高复杂断块主控断层定位精度.多个老油田主控断层实现不同程度外推,外推部分形成"屋脊式"剩余油分布,为老油田滚动挖潜提供了新的空间.
    • 李文生
    • 摘要: 运用井震结合技术进行沉积相沉积微相划分.根据不同的测井方法所能呈现岩石的岩性、物性、流体性质上探测能力的差别,地层在不同的测井组合曲线上的差异,对测井相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测井方法进行组合,得出砂体沉积规律,结合地震多参数属性分析,通过水动力和物源供应的变化,进行沉积相、沉积微相划分.
    • 刘娟
    • 摘要: 苏北油田为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油藏基本地质特征表现为"碎"、"小"、"薄".工区内断块面积小于0.5 km2的复杂断块油藏占80%以上,储量规模小于1.0×106t的油藏占87%,油层厚度小于2 m占储量50%以上.区域内多期次、多成因断层相互切割,低序级断层识别难度较大.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低序级断层识别的技术方法,集中介绍了地震相识别描述技术、井震结合、动静结合识别描述技术以及RGB分频融合技术等4种有效的低序级断层识别描述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