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河道砂体

河道砂体

河道砂体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水利工程、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601544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河道砂体的相关文献由762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永忠、张尔华、沈加刚等。

河道砂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01544 占比:99.96%

总计:601769篇

河道砂体—发文趋势图

河道砂体

-研究学者

  • 宋永忠
  • 张尔华
  • 沈加刚
  • 陶庆学
  • 乔玉雷
  • 于志龙
  • 付江娜
  • 关达
  • 宋保全
  • 张秀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跃明; 王小娟; 陈双玲; 文龙; 吴长江; 关旭; 韦腾强; 杨曦冉
    • 摘要: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是致密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但其沉积体系和砂体发育特征研究薄弱,制约了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进一步弄清沙溪庙组沉积体系演化和砂体发育特征,以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沙溪庙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录井和地震资料,系统研究沙溪庙组沉积相微相和砂体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受东北部大巴山和米仓山逐渐隆升影响,四川盆地沙溪庙组沉积时期为北东—南西向的前陆盆地,盆地内地势宽缓,古水系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北部的大巴山和南部物源联合控制川中地区沙溪庙组沉积格局;②川中地区砂岩多见海绿石矿物,表明沙溪庙组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中部,沙溪庙组气候干湿交替频繁,湖盆水体较浅且动荡,地形较为宽缓,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的沉积背景;③沙一段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浅水三角洲多呈朵叶状,沉积相带展布宽广,平面表现为多个朵叶体叠合而成的复合体,砂体叠置连片发育,单期河道砂体宽度大,常见河口砂坝;④沙二段干旱气候条件下主要发育枝状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多呈鸟足状或树枝状,砂体顺河道呈条带状分布,河道较窄且相互切割,河口砂坝仅仅分布于河道的末端,单个规模较小。结论认为,系统分析了川中地区沙溪庙组沉积相的演化与分布规律,总结了沙溪庙组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模式,对下步川中地区沙溪庙组致密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朱焱辉; 张向涛; 刘立峰; 吕华星; 孟昶
    • 摘要: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有利储层以重力流水道与深水扇沉积为主,针对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大,利用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准确落实砂体尖灭位置的问题,提出了多窗重排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时频分析方法,利用多个正交Hermite窗削弱时频重排对平稳谱的截断效果,在保证时频谱高聚焦性的同时,使时频能量能够准确归位到真实位置。与其它时频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时频分辨率和能量聚集性。在高分辨率时频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时频脊线”的频率信息提取方法。通过时频脊线的拾取以及标准线的确定,从时频谱图中提取出高频能量和高频加权能量,能够识别小型河道及薄扇体,准确落实砂体的尖灭位置,提升薄砂体的识别能力。并综合其它储层预测手段,利用地震多属性聚类结果预测大型河道及厚扇体,揭示储层砂体的主体位置,展示砂体的宏观分布特征,通过RGB混频融合直观反映不同厚度砂体的展布规律。多种预测结果互为检验,精细刻画了研究区河道砂和深水扇的空间展布形态。
    • 李修明; 刘志刚; 闫小伟; 乔彦国; 侯小平; 王聪
    • 摘要: 为了分析观测系统炮道密度退化对目的层成像的影响,在保持偏移距和方位角分布规律前提下,对中国西部GSM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采用抽稀炮排、道距和炮距的方式使炮道密度退化,得到相同面元大小不同炮道密度A、B、C和D四套观测系统,对抽稀的资料进行分别处理,基于河道砂体叠置模式正演基础上,通过沿层提取相干和均方根等属性切片对川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刻画和断层断距识别能力上进行实验对比,以指导后期针对该目的层的采集工程技术设计。通过分析得到以下认识:①针对大中型河道,观测系统A、B、C和D与高密度识别能力相当。②针对小型河道,观测系统A、B、C平面上能识别一部分小型河道,且随着炮道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剖面河道亮点减弱,观测系统D在剖面上无法识别河道亮点。③高密度观测系统断层平面展布最为清晰,观测系统A、B、C和D断层平面展布大的地质规律与高密度数据相当,但细节上存在一定损失。④当川中沙溪庙组河道宽度约为55 m,断层断距约为6 m,薄砂体厚度约为6 m时,可采用高密度观测系统;当其河道宽度大于74 m,断层断距大于12,薄砂体厚度大于10 m时,可采用A、B、C观测系统。
    • 宿赛; 胡明毅; 邓庆杰; 蔡全升
    • 摘要: 为明确松辽盆地长垣西部葡萄花油层前缘河道砂体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发育特征及其差异,根据测井、岩心等资料,结合多种矿物含量分析交汇,定量识别长垣西部地区受水动力条件、供源成分及方向影响的不同物源交汇范围,根据相对湖平面变化和物源供给等方面的耦合关系,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分析不同供源方向沉积成因的砂体岩相组合及发育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松辽盆地长垣西部葡萄花油层发育时期受北部齐齐哈尔水系与西部英台水系两大水系影响,发育两类沉积特征明显不同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即东北部物源控制的长源缓坡大型浅水三角洲与西部物源控制的短轴陡坡正常三角洲两个沉积体系。不同沉积体系交汇区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分为曲流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浅水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两种类型。三角洲水下交汇区自下而上沉积物单层厚度增大,平面上形成大前缘、小湖泊的沉积特征;不同期次、来自不同三角洲的水动力大小、展布形态不同,致使砂体在空间上产生交切、叠置,形成厚度小、分布多、层数多的特点,可成为有利的油气储层。该结果可为研究缓坡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体系提供指导。
    • 宿赛; 胡明毅; 邓庆杰; 蔡全升
    • 摘要: 为明确松辽盆地长垣西部葡萄花油层前缘河道砂体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发育特征及其差异,根据测井 、岩心等资料,结合多种矿物含量分析交汇,定量识别长垣西部地区受水动力条件、供源成分及方向影响的不同物源交汇范围,根据相对湖平面变化和物源供给等方面的耦合关系,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分析不同供源方向沉积成因的砂体岩相组合及发育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松辽盆地长垣西部葡萄花油层发育时期受北部齐齐哈尔水系与西部英台水系两大水系影响,发育两类沉积特征明显不同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即东北部物源控制的长源缓坡大型浅水三角洲与西部物源控制的短轴陡坡正常三角洲两个沉积体系.不同沉积体系交汇区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分为曲流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浅水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两种类型.三角洲水下交汇区自下而上沉积物单层厚度增大,平面上形成大前缘、小湖泊的沉积特征;不同期次、来自不同三角洲的水动力大小、展布形态不同,致使砂体在空间上产生交切、叠置,形成厚度小、分布多、层数多的特点,可成为有利的油气储层.该结果可为研究缓坡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体系提供指导.
    • 袁静; 周涛; 王学军; 谢君; 马立驰; 孙超
    • 摘要: 为定量表征不同河流类型河道(带)及河道砂体几何参数关系,利用Google Earth软件测得辫状河、分汊河、曲流河3种不同河型几何参数166组,构建各河型河道(带)宽度定量关系式6项和河道砂体(辫状河心滩、分汊河河道砂体、曲流河点坝)宽度与长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式3项.结合前人经验公式,实现各河型单一和/或复合河道(带)及河道砂体三维几何参数的定量表征.结合对胜利油田滩海区带新近系各河型不同级次连通砂体规模的统计结果,约束地震反演和预测开发区块连通砂体规模,均取得了理想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区分河型,体现不同河型河道砂体沉积特征的差异性,而且能精确描述不同级次河道带规模和河流河道砂体连通规模,有助于预测砂体分布和油气储量规模.
    • 干大勇; 黄天俊; 吕龑; 杨广广; 何昌龙; 夏小勇; 吴长江; 郗诚; 喻颐
    • 摘要: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是该区新一轮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为了支撑该区的天然气勘探部署,开展了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在河道砂体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基础上,利用多属性融合识别河道砂体边界,结合地震强振幅“亮点”刻画出河道砂体;通过计算出河道砂体振幅能量并与河道砂体储层物性进行相关性分析,预测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沙溪庙组8号砂组的地震响应特征为“砂体顶界表现为强波谷、底界表现为强波峰”的“亮点”反射特征,地震剖面表现为沿河道走向砂体连续、稳定分布;②预测该区沙溪庙组8号砂组河道宽度介于600~1 400 m,面积为67.22 km2;③在河道砂岩地震调谐厚度范围内,砂体地震振幅能量与砂体物性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物性越好振幅能量越强,并且随着砂体厚度和孔隙度增加,砂体的地震“亮点”模式更容易识别.结论 认为,河道砂体振幅能量与砂体物性相关度超过80%,地震振幅能量能反映河道砂体物性,该认识可以为后续井位部署及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 张艺山; 徐怀宝; 齐洪岩; 谢天寿; 杨远峰; 杨邦伟
    • 摘要: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多发育陆相河道砂体,砂体厚度小且横向连续性差,具有"一砂一藏"的特征,油水关系复杂,油气预测难度大,单一的地球物理信息难以准确确定河道砂体的分布特征和孔隙流体性质.为此,提出采用XGBoost算法从叠后地震剖面、叠后纵波阻抗和叠前纵横波速度比3种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含油河道砂体的特征,以有效描述这类河道砂体含油性的空间展布特征,降低了利用常规单一地震属性对含不同流体砂岩储集层预测的多解性.通过模型测试证明了该方法在识别陆相河道砂体的含油气性方面的可行性,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柯钦; 于志龙; 郭波; 刘剑伦; 朱绪峰; 张梦林; 郭继茹; 杨淑华
    • 摘要: 通过对研究区已钻井分析统计,证实河道砂体和微幅度构造圈闭合理配置形成的圈闭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研究区构造圈闭落实程度高,面积大于0.1 km2,幅度大于3 m的构造圈闭内基本都有井钻探.为了寻找更多的有利井位目标,分析对比研究区内两口出油井的构造圈闭特征、岩性物性特征、采油强度,通过多信息的协同分析论证,认为河道砂体和构造背景合理配置能形成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根据以上认识,针对此类型钻井,最终钻井获得高产,扩大了该区勘探领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