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维地质建模

三维地质建模

三维地质建模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955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石油、天然气工业、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5篇、会议论文96篇、专利文献488949篇;相关期刊339种,包括地质通报、地质学刊、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75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4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技术交流会等;三维地质建模的相关文献由257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修国、吴志春、李青元等。

三维地质建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5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9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88949 占比:99.82%

总计:489820篇

三维地质建模—发文趋势图

三维地质建模

-研究学者

  • 刘修国
  • 吴志春
  • 李青元
  • 吴冲龙
  • 李楠
  • 潘懋
  • 肖克炎
  • 朱良峰
  • 郭福生
  • 吴信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青松
    • 摘要: 大阳泉煤矿现使用地质平面图和地质剖面图相结合的二维分析方法,该方法无法直观展示地质状况,也无法对所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已不能适应企业的高速发展。针对这--问题,本文运用三维可视化及其建模的方法对大阳泉煤矿进行三维建模分析,描述了该煤矿的地质概况,并进行了地形地层、巷道和矿体的模型建立,形象的反应了大阳泉煤矿的地质状态,并应用三维地质模型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了煤炭储量估算。与传统估算方法对比,该模型所估算数据与传统方法差别较小,数据科学可敬,可应用于煤矿储量估算。
    • 刘发勇; 田祥贵; 何林
    • 摘要: 针对传统老生产矿区数字化、信息化较差的现状,通过3DMine软件对矿区相关基础图件进行数字化并建立钻孔数据库,构建矿三维地表模型、三维地质模型及三维巷道模型,实现了矿区开采工作面及掘进面的三维地质环境可视化展示,任意方向三维剖面分析等数字化、信息化应用,进而为矿井智能化、智慧化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 张平松; 李洁; 李圣林; 郭立全
    • 摘要: 煤矿智能化发展是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促进了地质资料信息的管理和共享,在煤炭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可以对地质体的透明化勘探、煤矿的成矿预测、储量估算等进行精细化的指导,确保煤矿的采掘、通风系统的设计以及智能化开采的科学性,直观化灾害事故反演、地表环境监测、生产智能化管控等,减少勘探和开采的风险,能够大大提高煤炭开发的效率。对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了目前其在矿产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相关软件的使用情况,介绍了地质数据和巷道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建模技术,以及在各应用领域的具体进展,最后结合煤炭精准智能开采的发展趋势,针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助力煤矿智能化发展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思考和认识。
    • 韩洒
    • 摘要: 全球各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研究中心对三维建模方向给予了高度关注,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的对复杂的地质结构进行观察,设计及管理,因此对三维建模技术的建模精度,效率和开发更能接近真实地质构造模型的软件平台和方法就尤为重要。虽然三维建模技术目前还存在不足,但经过不断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三维地质建模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其次重点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及现存问题,主要从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以及建模方法两方面来说明,最后探讨了三维地质建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预测,希望能够提升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为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衣丽萍; 许家铖; 韩海英; 段天向; 吕洲; 高敏
    • 摘要: 与碎屑岩储层相比,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基于沉积相带分类的孔喉半径分布范围较宽、常规孔—渗关系较差,因此以沉积相控制储层物性的建模方式并不适用。以伊拉克H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为例,通过地震、测井、地质、油藏动态等资料,在精细油藏描述与储层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岩石分类技术划分的岩石物理相与沉积相带间的内在成因联系,通过以沉积相模型为控制建立岩石类型模型,进而分岩石类型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模型,并结合静态、动态信息刻画隔层、夹层及高渗条带分布,修正渗透率,形成了一套基于沉积相—岩石类型分级控制的生物碎屑灰岩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较为可靠,能够充分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数值模拟对各项动态指标的首次拟合率达到近65%。
    • 杨志会; 赵海波; 黄勇; 杨会东; 唐晓花; 王团
    • 摘要: 以三维地质建模为基础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由于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钻井资料少、数据冗杂,亟需开展基于地震信息约束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来满足页岩油藏丛式水平井平台勘探开发需求。根据古龙页岩油为代表的陆相页岩油建模的独特性,以工厂化、集约化的布井思路为指导,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预测数据,开展构造建模、属性建模、裂缝建模和丛式平台井区地质导向技术研究,建立了多信息融合的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三维建模技术流程。搭建了智能高效的地震地质一体化技术应用平台,为试验区水平井平台的钻井工程、压裂工程和油藏开发提供全时期的辅助实时指导。一体化应用流程在古龙页岩油试验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其中的研究思路可借鉴到其他非常规油气藏。
    • 陶金涛; 张楠楠; 常金雨; 李艳荣
    • 摘要: 结合新疆东天山卡拉塔格地区红海VMS铜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基于矿区积累的地质和物探数据,构建了三维地质模型。利用三维距离分析和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定量提取了多种控矿因素;采用逻辑回归模型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并圈定了找矿有利单元。预测结果表明,逻辑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识别红海矿床深部隐伏矿体,圈定的找矿有利单元约占研究区所有块体单元的3.95%,包含了红海已知矿体块体单元的96.43%。找矿有利单元主要沿红海矿区NE向和NW向两条主断裂分布,在已知矿体的南部存在较高成矿概率的区域,体积约为86×10^(6)m^(3),主要埋藏深度为地表下250~600 m,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勘探的重点区域。
    • 郭智; 位云生; 孟德伟; 韩博密; 甯波; 付宁海
    • 摘要: 苏里格气田是国内致密砂岩气田的典型代表,由于储层物性差,有效砂体规模小、非均质性强,现有的水平井布井方法难以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统一多学科多尺度数据,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影响了水平井的开发效果。为此,以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山西组1段储层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辫状河体系带对沉积微相展布和有效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分辫状河体系叠置带、过渡带形成了水平井地质目标的优选标准,进而提出了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差异化部署水平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有效砂体厚度薄、规模小,在空间高度分散,预测难度大;②叠置带储层规模大,稳定性和连续性强,应侧重于储层厚度、储量集中程度等整体性评价,整体式部署水平井;③过渡带沉积水动力弱,储层连续性相对局限,应在优选富集区的基础上,侧重于隔夹层描述、相邻直井生产动态分析等局部“甜点”评价后再部署水平井;④可将该区水平井分为4种类型,其中Ⅰ、Ⅱ类井主要位于叠置带,Ⅲ、Ⅳ类主要位于过渡带,4类井的合理配产分别为大于5×10^(4)m^(3)/d、(4~5)×10^(4)m^(3)/d、(3~4)×10^(4)m^(3)/d、小于3×10^(4)m^(3)/d。结论认为:①根据“多层约束、分级相控”建模方法形成了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据此部署的水平井其有效砂体钻遇率由60%提高到70%以上,能够实现水平井差异化部署;②气井开发早期应先根据地质及动态参数快速进行气井分类评价,继而按照不同井类型进行配产,以便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气井开发效果和最终采收率。
    • 诸葛绪松; 李遵豪; 张伟; 李诚
    • 摘要: 介绍了EVS软件三维地质建模流程,以横琴杧洲隧道工程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勘察钻孔数据,使用EVS软件建立了地层模型和属性模型,剖切三维模型得到沿线纵剖面及横剖面,定量对比分析了两类模型的建模效果,结果显示除粗砂层和中风化砂岩层以外的其他地层体积误差均小于8%,地层模型中各地层区域内相应地层的预测概率达到60.91%~91.34%,属性模型中概率大于0.8的单元体积占总体积为65%,概率大于0.6的单元体积占总体积为85%,结果表明地层模型与属性模型具有较好的空间位置对应关系,模型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 郭礼波; 董泽文; 韩永年
    • 摘要: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岩土体-结构联系紧密,应用三维地质模型,地质或结构工程师可以快速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工程区地质环境条件,高效进行信息查询。基于Geo BIM软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对多个山区滑坡、泥石流、危岩体治理勘察设计进行总结,阐述了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在山区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常见应用。三维地质建模可以实现很多二维方法中难以完成的工作,与传统设计方法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