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级压裂

多级压裂

多级压裂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国军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48687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石化油气开采技术论坛第八次会议、第五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第四届非常规油气地质评价学术研讨会等;多级压裂的相关文献由643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海洋、程时清、朱常玉等。

多级压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8687 占比:99.97%

总计:348792篇

多级压裂—发文趋势图

多级压裂

-研究学者

  • 于海洋
  • 程时清
  • 朱常玉
  • 姜建平
  • 李军
  • 李斌
  • 石玉民
  • 郭建春
  • 张伟
  • 张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东旭; 张烈辉; 唐慧莹; 赵玉龙
    • 摘要: 基于多孔介质弹性理论与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建立了致密油储集层多重孔隙介质变形与流体流动的全耦合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致密油储集层多级压裂水平井进行产能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井生产过程中近人工裂缝区域储集层物性大幅度降低,其中人工裂缝开度和人工裂缝导流能力损失幅度分别达到52.12%和89.02%;模拟致密油储集层水平井生产3000 d,全耦合模型与未耦合模型的产能预测误差达38.30%,忽略流-固耦合效应的影响会使产能预测结果产生严重偏差;致密油储集层水平井产能对启动压力梯度最敏感,人工裂缝开度次之,提高人工裂缝初始导流能力有助于提高致密油井产能;压裂施工设计需考虑人工裂缝导流能力、间距、数量、长度的综合影响,片面追求增加裂缝条数无法取得预期的增产效果。
    • 王继西; 李政; 郭志维; 田方圆; 刘志彬
    • 摘要: 桥射联作工艺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藏开发中配合压裂完井施工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多级压裂规模逐步加大,井筒套变等异常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压裂进度,同时造成套变井经济效益降低。文章涉及井筒套变原因,以及套变后采用连续油管分簇射孔和泵送小直径桥射联作工具串两种施工方法,详细分析了73mm桥射联作工具串在施工中所要考虑的井口压力、工具串长度、泵送排量等因素影响,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方法施工,并列举了在三口井中应用实例。
    • 吴建忠; 张小军; 李军; 张慧; 连威; 刘鹏林
    • 摘要: 近年来,页岩气水平井多级压裂过程中的套管变形问题日渐突出,导致后续压裂施工发生大量丢段、弃段,严重影响了页岩气井产量。考虑到页岩气井变形点普遍分布在套管跟端位置,因此认为多级压裂过程中的应力累积可能是导致套管变形的主要原因,针对该观点对多级压裂过程中的近井筒地应力变化规律及其对套管载荷的影响展开研究。首先,统计分析了威荣区块套管变形形状特征和分布特征;然后以威荣M井为例,建立多级压裂数值模型,计算近井地应力随压裂级数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以最后一级压裂段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体模型,研究不同地应力条件下套管载荷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级水力裂缝起裂和扩展过程中,多级压裂产生的诱导应力会对后续压裂段产生影响,导致近井筒地应力发生非均匀累积;随着多级压裂过程中地应力累积的影响,研究点处的套管等效应力逐渐增加。该研究成果可为多级压裂过程中套管完整性控制提供参考。
    • 吴昊镪; 彭小龙; 朱苏阳; 冯宁; 张斯; 叶泽禹
    • 摘要: 砾岩油藏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极易形成水流优势通道,注入水波及效率较低,含水率上升快,开发效果较差。为此,针对相变快、储集层连续性较差的浅层砾岩油藏,提出了采用弓形井多级水平缝压裂改造的方式,以提高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基于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西北区块的地质模型,对高含水砾岩油藏进行生产动态历史拟合,在此数值模型的基础之上,选择剩余油较富集区块,建立多级水平缝压裂大位移弓形井和直井注采井网,进行提高采收率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最优注聚强度约0.05 PV/a,角注井组的波及系数大于边注井组,弓形井压裂裂缝位于油层上部的注聚驱油效果最佳。弓形井不仅较好地利用了目的区块压裂裂缝多为水平缝的特点,改善了近井筒地带流体的渗流方式,还进一步发挥了聚合物的调剖作用,2种方式相辅相成,可以有效改善驱替前缘推进不均匀的情况,提高了浅层砾岩油藏的采收率。
    • 李传亮; 庞彦明; 周永炳; 战剑飞; 朱苏阳
    • 摘要: 自然产能特别低的油气藏,渗透率往往也极低,采用直井很难实现经济有效开采,通常采用水平井加多级压裂的方式进行开采。水平井增大了油气井与储层的接触面积,多级压裂增大了储层的改造体积,进而提高了油气井的产能。多级压裂可以是分段单缝压裂,也可以是体积缝网压裂(即体积压裂)。体积缝网压裂在地层中产生纵横交错的裂缝网络,对地层的改造程度远高于分段单缝压裂。为了提高压裂效果,文中研究了产生分段单缝压裂和体积缝网压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研究认为:只有物性极差的微观非均质地层才会实现体积缝网压裂,均质地层和宏观非均质地层只会实现分段单缝压裂,只有当井底压力同时高于主裂缝和分支裂缝的破裂压力时,才会实现体积缝网压裂;为了实现体积缝网压裂,需要提高压裂泵组的功率,采用低黏压裂液和大排量泵入技术;微观非均质地层压出的裂缝都是蜿蜒曲折的,而均质地层和宏观非均质地层压出的裂缝大多是直裂缝。
    • 李兴忠(编译)
    • 摘要: 目前,我国许多油田已进入生产中后期。为保证油气生产的稳定性,非常规油气储藏和低渗透油储藏是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但由于其渗透率低、产量低,需要对油气井进行压裂。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在低渗透油储藏勘探过程中提高油气产量和采收率的先进有效措施,并且封隔器是成功完成多级压裂的关键设备。然而,为了满足油储藏的高压高温条件,对封隔器胶筒的材料和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刘鹏林; 李军; 席岩; 连威; 张小军; 郭雪利
    • 摘要: 页岩气多级压裂中的断层滑移是导致页岩气水平井套管剪切变形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页岩气水平井的产能建设,但当前仍缺乏有效方法计算断层滑移量。鉴于此,分析了页岩气水平井多级压裂过程中断层受力状态,建立了一种考虑断层上、下部地层对断层影响的断层滑移模型及滑移量计算方法,并利用有限元软件研究了不同因素影响下断层滑移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滑移过程中,由于地层存在弹性,断层顶部至底部滑移量逐渐减小,呈倒S形;断层面摩擦因数降低、断层岩石弹性模量减小、断层下部地层岩石弹性模量增加和水平最小地应力增大等因素均会增加断层滑移量,而断层岩石泊松比、下部地层岩石泊松比和地层垂向地应力等影响断层滑移量效果弱。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水平井多级压裂施工的压裂参数控制提供参考。
    • 鲍伟
    • 摘要: 借助多孔介质弹性理论与流体、固体的耦合机理展开研究,建立致密油多级层列变形以及流体流动的耦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数值进行求解,对模型的应用价值进行具体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致密油时,人工裂缝储集层的物性有所降低,并且开度和倒流能力损失分度有所降低。耦合模型以及未耦合模型在生产能力上具有较大的预测误差,如果不重视流-固的耦合效应,那么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在敏感度上,致密油储集层的启动压力梯度敏感度较高,其次是人工裂缝开度。所以说,增加导流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致密油的产能。
    • 汪全林; 邓琪; 周军良; 张运来; 耿红柳
    • 摘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上特低渗储量被发现,如何对其有效开发,亟需开展相关的研究及实践。渤海BZ油田沙三段5井区是典型的特低渗薄互层油藏,在方案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了两口水平井多级压裂实践,投产后采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压裂效果、生产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级压裂对特低渗油藏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施工中要根据储层物性特征优选最优压裂井型,并尽量增加裂缝高度,且在生产过程中应尽早注水补充地层能量,降低裂缝导流能力下降速率,使得多级压裂井产能最大化。研究成果与矿场实践基本保持一致,对海上其他特低渗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张矿生; 唐梅荣; 陈文斌; 徐创朝; 杨典森; 周再乐
    • 摘要: 在多裂缝压裂设计中,如何合理设置水力裂缝间距、最大限度形成缝网是储层改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水力裂缝的形成会在裂缝周围产生诱导应力使得储层的应力差得到改善.根据单条水力裂缝诱导应力的解析解提出一种简便的裂缝间距设计方法,从而能最大限度促进复杂缝网形成.以平面二维水力裂缝的线弹性应力场为基础,采用应力叠加的方式来计算,通过调整水力裂缝间距将储层应力差缩小至能够形成缝网的范围以内,构建最佳的射孔簇间距.当单条水力裂缝净压力足以使原有水平主应力方向发生反转时,应力反转区的宽度即为最佳裂缝间距;当单条水力裂缝不足以使水平应力发生反转时,可通过两条裂缝间诱导应力的叠加协同效应,使得裂缝之间地层的水平地应力差降低至缝网形成的门限应力差以内,使中间新插入的裂缝能够形成网状裂缝,据此来进行缝间距优化;当进行多级压裂时,所有水力裂缝所产生的诱导应力可以依次相互叠加获得,然后进行裂缝间距优化;通过研究,提出储层改造的最佳裂缝距的计算方法,可为水平井多级压裂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