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参数
注入参数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生物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89926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石油地质与工程、断块油气田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等;注入参数的相关文献由546位作者贡献,包括付美龙、侯吉瑞、孙刚等。
注入参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9926篇
占比:99.82%
总计:90087篇
注入参数
-研究学者
- 付美龙
- 侯吉瑞
- 孙刚
- 杨香艳
- 余华贵
- 孙晶
- 屈鸣
- 张鹏
- 沈焕文
- 王倩
- 程明明
- 罗旻
- 许俊岩
- 陈建宏
- 韩培慧
- 马仕希
- 任文博
- 伍晓林
- 何世伟
- 何春百
- 何海锋
- 侯亚伟
- 冯国智
- 冯永
- 刘其睿
- 刘向斌
- 刘宏生
- 刘廷军
- 刘建英
- 刘永安
- 刘洁
- 刘鹍澎
- 单海燕
- 卢玉坤
- 吴倩
- 吴双
- 吴晗
- 姜杰
- 孙同成
- 孙志慧
- 孙铭勤
- 宋阳
- 康晓东
- 廖月敏
- 张伊琳
- 张怡
- 张春娥
- 张晋
- 张贵才
- 张辉
-
-
陈小东;
郭红霞;
陈霖;
王进;
曲春霞;
曹立坤;
陆建峰
-
-
摘要:
为提高裂缝性油藏空气泡沫驱的采收率,以王窑中西部地区长_(6)段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前期水驱、空气泡沫驱、后续水驱实验,优化气液体积比、泡沫段塞体积、注入压力、注入速率和注入时机等参数。结果表明:泡沫注入岩心后,含水率迅速降低,采出程度迅速提高,裂缝岩心相对基质岩心封堵更快,但封堵效果较差;注入空气泡沫时间越早,最终采收率越高;最优气液体积比、泡沫段塞体积、注入压力、注入速率与岩心渗透率呈负相关,但因裂缝渗透率较大,渗透率变化对最佳注入参数的敏感性较弱。该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油藏裂缝性储层空气泡沫驱精细化注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
王成俊;
张磊;
展转盈;
倪军;
高怡文;
王维波
-
-
摘要:
为了实现对大裂缝水窜通道的高效封堵,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效果,开展了凝胶颗粒与聚合物本体凝胶联合封堵技术研究。先利用凝胶颗粒将大裂缝通道转变为多孔颗粒介质通道,再利用聚合物本体凝胶封堵颗粒介质间的通道。结果表明:对于开度为1.8 mm的裂缝,凝胶颗粒在粒径为2.5 mm、质量浓度为8000 mg/L、注入速度为1.0 mL/min的注入参数条件下,可密集均匀地分布在裂缝通道中,并呈活塞式均匀向前推进;当凝胶颗粒充填整条裂缝后,所形成的多孔颗粒介质的渗透率为2300.0×10^(-3)μm^(2)。基于裂缝性岩心基质的渗透率,要求优选的聚合物本体凝胶在渗透率为2300.0×10^(-3)μm^(2)的多孔颗粒介质中的封堵压力梯度应大于3.3 MPa/m,从而启动基质中的流体。以此为依据,所需聚合物本体凝胶的强度应大于66 Pa,所用的聚合物本体凝胶的组成为质量浓度4000 mg/L的HPAM+质量浓度150 mg/L的Cr3+。这一调剖方法在延长油田5088-3井组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可以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可持续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
张辉;
张春娥;
李长伟;
冯永;
陈瑞燕
-
-
摘要:
水溶性降粘剂作为海上稠油油田开发常用的化学降粘方法,其传统注入工艺设计有一定局限性,而近年来单平台稠油井数量增多,空间占用过大和药剂消耗过高的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取得两者间的平衡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某海上平台水溶性降粘剂的方案设计,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提出分组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计算分析表明,分组设计减少21.5%的纯药剂消耗以及29%的掺水需求,为水溶性降粘剂工艺设计和参数优化提供新的方向和参考依据.
-
-
张辉;
张春娥;
李长伟;
冯永;
陈瑞燕
-
-
摘要:
水溶性降粘剂作为海上稠油油田开发常用的化学降粘方法,其传统注入工艺设计有一定局限性,而近年来单平台稠油井数量增多,空间占用过大和药剂消耗过高的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取得两者间的平衡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某海上平台水溶性降粘剂的方案设计,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提出分组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计算分析表明,分组设计减少21.5%的纯药剂消耗以及29%的掺水需求,为水溶性降粘剂工艺设计和参数优化提供新的方向和参考依据。
-
-
李英子
-
-
摘要:
为实现聚驱区块高效开发,利用经验分析和数值模拟法对注聚参数进行了优选;根据聚驱不同开采阶段特点,对大量井的注聚动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总结形成了生产动态调控图版。认为,为保证聚驱效果应采用少量的2500万超高分聚合物作为调堵段塞,1900万高分聚合物进行前期封堵段塞的注入,中后期注入700万抗盐聚合物;利用分类井的浓度匹配可满足对单井的注入浓度进行设计;利用数模法进行注入方案的优化,有利于优化各注入段塞的用量和各段塞的聚合物用量;注入端优化调整图版、采出端优化调整图版、深度调剖选井选层技术规范、采出井压裂技术规范等模板的建立,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聚驱开发的聚驱配套调整技术,使何时调整、如何调整、如何措施选井变得有据可依。该研究大大提高了聚驱开发效果,也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应用成效显著。
-
-
严忠;
文建勋;
王委
-
-
摘要:
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岩屑等废弃物,对这些废弃物的处理需要较高的成本.岩屑回注技术应用地下灌注方法处理钻井废弃物,是一种环保有效的处理方法.在厄瓜多尔ITT区块生产实际中,根据回注层位裂缝的延展性能,优选回注层位;分析了研磨对颗粒细度的影响,优化了岩屑浆料的各种参数;通过注入压力、排量等参数优化,酸化解堵效果评价等,制定了适用于目标区块的岩屑回注技术,并在TBTP-20井现场应用,共回注岩屑18.9×104m3,有效保证了 41 口井正常生产.
-
-
蒲万芬;
汪洋松;
李龙威;
高海铭;
单东柏;
王文科
-
-
摘要:
CO2吞吐开发具有溶解、抽提、混相等独特的机理优势,超临界CO2具有更优异的注入性、穿透性和轻质组分抽提性.为进一步认识超临界CO2吞吐在致密砾岩油藏开发中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基于超临界CO2—原油相互作用实验、超临界CO2原油抽提实验、超临界CO2吞吐物理模拟实验等手段,揭示吞吐过程中原油性质变化与增产机理,确定了不同注入参数下的采收率.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降低原油黏度和密度,抽提原油轻质和中质组分,改善原油流动性;注入0.50 PV超临界CO2可提高采收率22.16%,随着超临界CO2注入量的增加,采收率上升,超临界CO2换油率下降;4轮次吞吐相较于单次吞吐,可提高采收率20.00%~24.00%;焖井时间120 min时采收率为22.16%,焖井时间240 min后采收率变化不大;实验结果揭示了致密砾岩油藏衰竭式开发后超临界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对致密砾岩油藏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
-
毛志强;
张雯;
吴春洲;
陈立峰;
陈亚东;
李岗;
曾慧勇;
刘靓
-
-
摘要:
为解决纵向双层缝洞油藏地层强非均质性引起的油井暴性水淹和产量递减等问题,利用一种新型橡胶颗粒调流剂,通过有机玻璃刻蚀模型微观驱替实验,进行纵向双层缝洞油藏水驱规律和注入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油水两相流动时,固体介质对流体流动的阻力几乎为零,而重力作用表现突出,因此纵向双层缝洞油藏经注入水驱替后仍然存在大量连通性较差的溶洞剩余油、绕流油和阁楼油;此外,通过优化橡胶颗粒调流剂的注入参数,确定了最佳注入量为0.02 PV,最佳颗粒粒径为0~1 mm和2~4 mm,最佳注入速度为25 mL/min.将这一研究结论应用于TK50X井,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以后纵向双层缝洞油藏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
-
郑金定;
敖文君;
黎慧;
阚亮;
季闻;
孔丽萍
-
-
摘要:
针对海上聚合物驱油藏非均质性强,注入突进严重等问题,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驱时注聚时机、注聚浓度及注入速度等参数对非均质油藏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转注聚时机越早,采收率越高,注聚时机越早,油井高产期越早,同时油井见水更晚,使得低含水以及无水的稳定产油期得到有效延长;与空白水驱相比,聚合物浓度为1000,1750,2500 mg/L时,其最终采收率分别提高10.56%、17.38%、20.46%;聚合物注入速度越快,含水率下降的时机越早,聚合物驱见效时机越早;注入速度越低,最终采收率越高,当注入速度分别为0.3,0.6,1.0 mL/min时,其最终采收率分别为55.75%、54.82%、52.50%.
-
-
常泰乐;
杨元亮;
高志卫;
胡春余;
郑孝强;
张萌;
袁一平
-
-
摘要:
春风油田排601中区、排6南区新近系沙湾组超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浅、油层薄、原始地层压力小、地下原油黏度高等特点,主要采用水平井-降黏剂-蒸汽-氮气复合开发模式.多轮次吞吐后,地层压力下降,边底水突破油水界面发生锥进,面临油井排水期长、周期累计产水量增加、有效生产时间变短等问题,导致最终采收率较低.为此,开展了氮气泡沫辅助蒸汽吞吐实验,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进行泡沫适用性筛选及注入参数和工艺优化.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在边底水入侵区块采用氮气泡沫辅助蒸汽吞吐,较上一周期平均排水期缩短8.3 d,含水率下降32.2%,累计产油量增加2606.0 t;在吞吐高周期区块,注入氮气泡沫可使周期含水率降低8.6%,累计产油量增加1668.0 t,表明氮气泡沫可有效提高地层能量和封堵大孔隙通道,达到调整吸汽剖面的目的,在提升最终采收率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
-
Cao Ruibo;
曹瑞波;
Han Peihui;
韩培慧;
Sun Gang;
孙刚;
Yang Xiangyan;
杨香艳
- 《第四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十二五"以来,大庆油田聚驱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区块出现了注入困难、薄差层动用程度低、聚合物用量和措施工作量大的问题,致使聚驱效益变差.因此,为实现最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和最佳经济效益的目标,本文开展了注入参数和注入方式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本文发展了应用水动力学半径表征聚合物分子尺寸的新方法,并建立了水动力学半径计算公式,使表征结果更为精准.本文建立了注聚参数与油层渗透率匹配关系图版,设计了聚合物驱注入参数优化流程,为优选注入参数提供了重要手段;应用水动力学采油原理,发展了交替注入聚合物驱技术,认清了驱油机理,优化了合理交替注入方式,实现了非均质油层均衡驱替.应用上述创新技术实现了聚合物驱油方案的个性化设计,实现了聚合物驱油进一步提质提效.
-
-
赵光杰;
曾红梅;
龙飞
- 《第四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萨中开发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的面积扩大,二类油层非均质性强和单一注入参数造成不同渗透率油层动用差异大,为提高注入参数与油层匹配程度,提高二类油层聚合物驱采收率,开展了注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二类油层注入参数个性化设计充分考虑油层发育状况、渗透率分布、井组分类、聚合物分子量与渗透率匹配关系,形成单井注入参数个性化设计方法.现场实践表明,区块注入参数与油层匹配程度达91.7%,动用程度达81.1%,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开发效果较好.
-
-
GuWenhuan;
顾文欢
- 《2020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20)》
| 2020年
-
摘要:
富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往往采用循环注气保持地层压力的开发方式,循环注气注入参数是影响凝析气藏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深入了解不同注入参数对富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循环注气开发注入参数的敏感性研究,重点评价了注入方式、注气时机和注采比对富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富含凝析油且地露压差较大的凝析气藏,可选择先衰竭开发至接近露点压力时再采取顶部循环注气式开发;为防止因压力过低导致凝析油析出而影响开发效果,保持注采平衡开发为最佳选择.研究成果对同类型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
孙志慧
- 《中国石油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大庆油田首次在D区块开展了中低渗透油藏功能性聚表剂驱现场试验.室内研究表明,新型的驱油体系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为确保现场试验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在试验过程中以最大限度提高采收率为目标,开展了新型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通过优化注入参数设计、精准措施挖潜和改变液流方向的逐级挖潜,促使试验区得到高效开发,在提高驱油效率的基础上扩大了波及体积,局部剩余油得到进一步挖潜,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达11%以上,为提高中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
-
罗文利;
周新宇;
林梅钦;
杨宝平;
黄丽;
乔琦
- 《第七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泡沫驱是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三次采油技术,在增加原油产量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新疆一中区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Waring Blender法评价了强发泡高稳定泡沫体系的老化稳定性,利用人造砾岩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不同起泡体系、气液比、岩心渗透率和注入方式等注入参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强发泡高稳定泡沫体系0.4%FP286+0.1%WP212,可以有效地改善非均质储层中驱替流体的波及效率,具有较好的调驱效果.在实验所考察的气液比范围内,气液比为3∶1时,驱替效果最佳,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7.8%.采用气液同注的方式比气液交替注入的提高采收率效果更好.注泡沫段塞过程中,注入前置液和缓冲液,可以最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
-
-
沈焕文;
饶天利;
陈建宏;
张鹏;
王碧涛;
江涛
- 《低渗透油田扩大波及体积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J油田特低渗透W区块C6油藏历经21年开发,目前已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随采出程度的增加,平面、剖面矛盾加剧,油藏水驱状况变差,平面水驱波及半径已达油井,水驱油效率下降,剩余油分布日趋复杂,一次井网改善水驱、控水稳油技术瓶颈日益突出.空气泡沫驱技术具有“封堵调剖、提高驱油效率、提高油层能量”的特性,因此在东部油田成功案例基础上,根据特低渗透储层特征结合室内实验评价,通过对15注63采井组现场先导试验到扩大试验为期7年的矿场试验效果表明,空气泡沫驱技术在改善水驱、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方面效果明显,预测采收率提高5.0%以上,且现场试验安全顺利进行,具有较好的技术适应性.本文重点从空气泡沫驱机理入手,采取机理与动态特征、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空气泡沫驱试验效果和合理的注入参数,评价特低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技术的适应性和推广应用前景,进一步完善丰富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稳产技术体系.
-
-
Ren Guiyuan;
任桂媛;
Cui Kai;
崔凯;
Sun Lei;
孙雷;
Xia Cunyin;
夏存银;
Xu Hong;
许泓
- 《第四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福山凹陷白莲油田发育凝析气藏,由于长期采用衰竭式开发,地层压力严重不足,亟待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凝析油采收率.CO2驱是国际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而白莲油田的莲4断块具有开展注CO2气提高凝析油采收率试验的天然优势.本文通过各种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手段,对研究区开发中后期的低压凝析气藏注CO2的凝析油气体系的相态特征及混相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注CO2提高采收率概念方案.研究表明,莲4断块为中含凝析油的近临界凝析气藏,注CO2驱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0.7MPa,保持在最小混相压力以上开采油藏采出程度大幅提高.不同注入方式对凝析油采出程度的影响较大,最优的注采方案为2注3采,注气速度为9×104m3/d,注气量为0.8HCPV,注气压力为28MPa.CO2的膨胀作用既有利于提升地层压力延缓反凝析作用,又可促进反蒸发作用,可抽提中间烃和重组分使得油气界面张力降低达到混相状态;另外,CO2溶于凝析油中可以起到对剩余凝析油的增容膨胀和降黏作用,利于凝析油的流动和采出.
-
-
Ren Guiyuan;
任桂媛;
Cui Kai;
崔凯;
Sun Lei;
孙雷;
Xia Cunyin;
夏存银;
Xu Hong;
许泓
- 《第四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福山凹陷白莲油田发育凝析气藏,由于长期采用衰竭式开发,地层压力严重不足,亟待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凝析油采收率.CO2驱是国际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而白莲油田的莲4断块具有开展注CO2气提高凝析油采收率试验的天然优势.本文通过各种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手段,对研究区开发中后期的低压凝析气藏注CO2的凝析油气体系的相态特征及混相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注CO2提高采收率概念方案.研究表明,莲4断块为中含凝析油的近临界凝析气藏,注CO2驱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0.7MPa,保持在最小混相压力以上开采油藏采出程度大幅提高.不同注入方式对凝析油采出程度的影响较大,最优的注采方案为2注3采,注气速度为9×104m3/d,注气量为0.8HCPV,注气压力为28MPa.CO2的膨胀作用既有利于提升地层压力延缓反凝析作用,又可促进反蒸发作用,可抽提中间烃和重组分使得油气界面张力降低达到混相状态;另外,CO2溶于凝析油中可以起到对剩余凝析油的增容膨胀和降黏作用,利于凝析油的流动和采出.
-
-
Ren Guiyuan;
任桂媛;
Cui Kai;
崔凯;
Sun Lei;
孙雷;
Xia Cunyin;
夏存银;
Xu Hong;
许泓
- 《第四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福山凹陷白莲油田发育凝析气藏,由于长期采用衰竭式开发,地层压力严重不足,亟待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凝析油采收率.CO2驱是国际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而白莲油田的莲4断块具有开展注CO2气提高凝析油采收率试验的天然优势.本文通过各种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手段,对研究区开发中后期的低压凝析气藏注CO2的凝析油气体系的相态特征及混相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注CO2提高采收率概念方案.研究表明,莲4断块为中含凝析油的近临界凝析气藏,注CO2驱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0.7MPa,保持在最小混相压力以上开采油藏采出程度大幅提高.不同注入方式对凝析油采出程度的影响较大,最优的注采方案为2注3采,注气速度为9×104m3/d,注气量为0.8HCPV,注气压力为28MPa.CO2的膨胀作用既有利于提升地层压力延缓反凝析作用,又可促进反蒸发作用,可抽提中间烃和重组分使得油气界面张力降低达到混相状态;另外,CO2溶于凝析油中可以起到对剩余凝析油的增容膨胀和降黏作用,利于凝析油的流动和采出.
-
-
Ren Guiyuan;
任桂媛;
Cui Kai;
崔凯;
Sun Lei;
孙雷;
Xia Cunyin;
夏存银;
Xu Hong;
许泓
- 《第四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福山凹陷白莲油田发育凝析气藏,由于长期采用衰竭式开发,地层压力严重不足,亟待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凝析油采收率.CO2驱是国际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而白莲油田的莲4断块具有开展注CO2气提高凝析油采收率试验的天然优势.本文通过各种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手段,对研究区开发中后期的低压凝析气藏注CO2的凝析油气体系的相态特征及混相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注CO2提高采收率概念方案.研究表明,莲4断块为中含凝析油的近临界凝析气藏,注CO2驱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0.7MPa,保持在最小混相压力以上开采油藏采出程度大幅提高.不同注入方式对凝析油采出程度的影响较大,最优的注采方案为2注3采,注气速度为9×104m3/d,注气量为0.8HCPV,注气压力为28MPa.CO2的膨胀作用既有利于提升地层压力延缓反凝析作用,又可促进反蒸发作用,可抽提中间烃和重组分使得油气界面张力降低达到混相状态;另外,CO2溶于凝析油中可以起到对剩余凝析油的增容膨胀和降黏作用,利于凝析油的流动和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