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裂缝储层

裂缝储层

裂缝储层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273601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物探与化探、现代地质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裂缝储层的相关文献由511位作者贡献,包括宗兆云、张广智、柳建新等。

裂缝储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3601 占比:99.96%

总计:273700篇

裂缝储层—发文趋势图

裂缝储层

-研究学者

  • 宗兆云
  • 张广智
  • 柳建新
  • 潘新朋
  • 熊晓军
  • 王建民
  • 罗辑
  • 陈守田
  • 丁蔚楠
  • 印兴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诗琼; 石强; 汤继周; 刘堂晏; 赵文君; 陈鹏
    • 摘要: 裂缝型储层评价是复杂油气田评价的难题之一,而且,针对裂缝型储层的勘探需求也在日益增加.本文将裂缝型储层中的裂缝归纳为裂缝与孔隙两个基本类型,然后,叠加裂缝与孔隙,在不同尺寸的配置关系下形成球缝模型.根据球缝模型提出孔隙结构参数的寻优方法,结合现有的反演算法,形成针对核磁测井回波的优化反演算法,基于优化反演结果可获取裂缝均值宽度、孔隙半径、分选系数、峰态和其他孔隙结构参数.对比分析孔隙结构参数与储层品质因子及油气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孔隙结构参数与储层品质因子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储层测试产量也有良好的相关性.对比结果说明,基于球缝模型反演的储层孔隙结构参数,对于裂缝型储层的物性具有很好的刻画效果.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裂缝型储层的评价质量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许鹏; 牛成民; 李慧勇; 张鑫; 肖述光
    • 摘要: 近年来,渤海油田针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深层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开展了勘探实践,成功发现渤中19-6大型整装凝析气田。目前,对于该气田优质裂缝型储集体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阻碍了下一步勘探进展。综合利用钻井岩芯、岩石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渤中19-6变质岩潜山裂缝型储层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宇变质花岗岩潜山为主体组成的立体网状裂缝型储集系统,上部形成风化裂缝带、内幕形成网状裂缝带的双层储层结构。上部风化裂缝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下部内幕裂缝带以裂缝型储层为主。潜山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均受控于3期构造活动的叠加作用,印支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由此建立了研究区太古宇潜山变质岩“优势岩性—多期裂缝”的成储模式。
    • 刘书杰; 刘和兴; 王成文; 孟仁洲; 王瑞和
    • 摘要: 针对南海永乐超深水花岗岩储层裂缝发育而导致钻井液漏失问题,以随钻防漏、储层保护、环保为原则,以聚合物树脂为主要原料,研发出自降解随钻堵漏剂材料。通过承压强度实验、自降解性能评价实验等,研究了堵漏剂抗压、降解性能;通过承压封堵与解堵实验、CT扫描、扫描电镜等,评价了新堵漏剂封堵和储层保护性能,优化了超深水堵漏钻井液体系。实验结果表明:25 MPa下新堵漏剂承压破碎率小于6%;升高温度及pH值有利于新堵漏剂降解,90°C、pH=14条件下,5天基本完全降解;新堵漏剂与超深水钻井液相容性好,3%加量下,0.2 mm、1.0 mm微裂缝承压能力分别可达7.6 MPa和6.9 MPa;降解10天后,裂缝性储层、高渗透储层的渗透率恢复值达99.15%、96.90%,具有优异的暂堵、储层保护效果,可应用于超深水钻井随钻堵漏作业。
    • 陈小东; 郭红霞; 陈霖; 王进; 曲春霞; 曹立坤; 陆建峰
    • 摘要: 为提高裂缝性油藏空气泡沫驱的采收率,以王窑中西部地区长_(6)段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前期水驱、空气泡沫驱、后续水驱实验,优化气液体积比、泡沫段塞体积、注入压力、注入速率和注入时机等参数。结果表明:泡沫注入岩心后,含水率迅速降低,采出程度迅速提高,裂缝岩心相对基质岩心封堵更快,但封堵效果较差;注入空气泡沫时间越早,最终采收率越高;最优气液体积比、泡沫段塞体积、注入压力、注入速率与岩心渗透率呈负相关,但因裂缝渗透率较大,渗透率变化对最佳注入参数的敏感性较弱。该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油藏裂缝性储层空气泡沫驱精细化注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吴进波; 陈鸣; 许巍; 孙殿强; 杨冬; 杨红斌
    • 摘要: 为了评价裂缝储层泥浆侵入程度,针对水层及油层不同侵入情况,构建了一种考虑泥浆侵入的裂缝储层双侧向测井有限元模型,并基于裂缝地层宏观各向异性电导率张量分析了裂缝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高矿化度地层模型中,双侧向测井深浅探测视电阻率值呈“负差异”,而在高阻油气储层模型中,双侧向测井深浅探测视电阻率值呈“正差异”。随着泥浆侵入深度的增大,双侧向测井深浅探测视电阻率值差异先增大后减小,对比而言,深探测值对泥浆侵入更加敏感。文中数值模拟结果为利用双侧向测井评价潜山储层裂缝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模型基础。
    • 石志奇; 刘振峰; 陈天胜; 李超; 何晓; 陈德华
    • 摘要: 为明确裂缝间相互作用对各向异性的影响,该文以Hudson模型为例分析了裂缝密度、裂缝倾角对地震波波场、弹性常数和Thomsen系数的影响规律,然后采用“基质-骨架-流体”组合化的方法进行了裂缝储层微观尺度的建模,并与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条件为低裂缝密度储层,二阶模型适用的裂缝密度范围比一阶模型大,但在裂缝密度过大时,二阶模型会出现不收敛的现象,模型便不再适用。裂缝储层纵横波速度随裂缝倾角增大而增大,纵波速度对裂缝倾角更为敏感。另外,在与实际测井曲线对比时,在高裂缝密度地层二阶模型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一阶模型,说明了在高裂缝密度储层考虑裂缝间的相互作用的必要性。
    • 甘军; 季洪泉; 梁刚; 何小胡; 熊小峰; 李兴
    • 摘要: 琼东南盆地基底潜山勘探面临地质年代不清、储层非均质性强及成藏条件复杂等难题。通过开展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基底锆石测年、潜山储层描述及成藏动力分析,明确潜山储层发育区及有利成藏区。研究表明,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叠加控制下,松南低凸起、陵南低凸起大面积发育印支期的花岗岩潜山储层,平面上北西、北东及近东西向三组断裂、裂缝交错切割成网,纵向上形成的风化带-裂缝带总厚度超300 m的双层结构,明确裂缝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为脆性矿物和双向流体改造。基于早渐新世古地貌及烃源岩沉积模拟实验研究,提高了崖城组陆源海相烃源岩TOC分布预测精度,明确了中央坳陷优质烃源灶分布规律。综合分析潜山-古近系储层、构造脊展布和崖城组烃源灶的时空配置关系,建立了“松南低凸起源外高潜山天然气长距离侧向有限运聚模式”及“陵南低凸起源边低潜山近距离高效运聚模式”,提出源边低潜山的L26-B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 肖广锐; 李尧; 张羽茹; 徐德奎
    • 摘要: 渤中A凝析气田太古界潜山埋藏深且构造运动复杂,岩性以变质岩为主。潜山内幕裂缝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反射波成像质量较差,储层精细表征难度大。绕射波是地下介质不连续性和非均质性的指示标志,可利用地震波场中的绕射信息预测潜山裂缝储层。基于共偏移距道集,利用叠前绕射波分离成像方法,分两步实现绕射波分离。首先,利用局部倾角滤波提取出大倾角绕射波。然后,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出小倾角绕射波,二者联合实现绕射波分离。该方法降低了绕射波的能量损失,提高了绕射波分离的精度,进而改善了绕射波成像的保幅性。最后,利用绕射波的能量和曲率等属性实现裂缝密度和裂缝方向的综合预测。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叠前绕射波分离成像有效改善了潜山内幕的成像效果,提高了潜山裂缝储层预测精度,指导了该区探井的井位部署,对变质岩潜山裂缝储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李尧; 张笑桀; 刘恭利; 龚敏
    • 摘要: 钻井揭示渤海油田渤中A构造太古宙潜山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而目标区太古宙变质岩潜山裂缝储层面临埋深大、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等问题,制约了该区勘探评价的顺利实施.本次研究从潜山裂缝储层的成因机理出发,分别对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储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开展了针对性的潜山裂缝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对于风化带裂缝储层,创新采用基于双参数叠前裂缝储层孔隙度预测技术,通过三维弹性参数交会分析开展裂缝储层孔隙度预测,精细描述了风化带裂缝储层发育情况.针对潜山内幕裂缝储层,在F-K域相干增强技术改善潜山内幕有效反射成像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聚类分析的边缘增强裂缝检测技术,对潜山内幕裂缝发育规律进行了综合表征.针对性裂缝储层预测技术的综合应用,有力助推了渤中A构造勘探评价,也为目标区下一步勘探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 齐彪; 方俊伟; 朱立鑫; 黄胜铭; 张俊; 黄维安
    • 摘要: 顺北区块裂缝性储层发育,气侵和漏失复杂同存,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田开采.总结了顺北区块裂缝性储层气侵和漏失现状,并指出"先漏失后气侵"与"先气侵后漏失"两种漏溢同层模式.基于自制的钻井液动滤失与长裂缝封堵模拟实验装置,利用不同宽度楔形长裂缝模型,通过改变裂缝倾角、钻井液正压差和裂缝缝宽等不同裂缝性地层模拟情况,分析了气侵条件下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规律.结果表明,垂直裂缝形成的封堵层最致密,气侵条件下承压能力较高,钻井液漏失深度为37.8 cm,但反向承压可达0.35 MPa,超出水平缝25%;钻井液正压差越大,漏失深度越大,3 MPa正压差漏失深度高达100 cm,比1 MPa条件下超出1倍;缝宽越大,漏失深度越大,形成的封堵层越多且致密,承压能力有一定提升,3 mm缝宽反向承压能力达1.12 MPa,超出1 mm缝宽65%,但气侵速度高达1.69 L/min.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