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注水
周期注水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5129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石油地质与工程、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第十六届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第一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等;周期注水的相关文献由80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晶、王睿恒、张静等。
周期注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129篇
占比:98.62%
总计:25480篇
周期注水
-研究学者
- 王晶
- 王睿恒
- 张静
- 李留仁
- 李超
- 李龙龙
- 殷代印
- 余雪英
- 刘俊刚
- 单理军
- 卫喜辉
- 吕迎红
- 喻高明
- 姚为英
- 尹彦君
- 岳湘安
- 平义
- 张原立
- 张海锋
- 房娜
- 李秋德
- 杨焕英
- 王平平
- 王萍
- 翟云芳
- 范乐宾
- 计秉玉
- 谭习群
- 赵占东
- 陈俊利
- 高淑明
- Ш.ИН
- 何增军
- 冯毅
- 刘如春
- 刘辉
- 卓兴家
- 史长林
- 姜康
- 姜瑞忠
- 安小平
- 崔大海
- 康玉江
- 张亮
- 张俊峰
- 张勇
- 张博
- 张占女
- 张强
- 张明刚
-
-
许嘉乐;
王鹏;
杨雷;
杨宣
-
-
摘要:
水平井作为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单井产能和油田最终采收率。根据长庆油田水平井动态,部分水平井投产后常规注水适应性差,自然能量递减大,导致产能损失,整体采出程度低。对D油藏X区块研究,该区块储层因发育高角度天然裂缝,高强度改造过程中裂缝易沟通,注入水沿裂缝大量水窜,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地下能量难以有效补充。采取定向井周期注水、蓄能压裂对水平井补能效果较差;吞吐注水对近井地带能量恢复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油藏递减。
-
-
邓腾飞
-
-
摘要:
扶余油田油藏受构造控制,为中孔中低渗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为了更好挖潜剩余油,针对开发矛盾,在西区X区块开展了精细注水开发试验,分东西部采取不同投产投注方式,开展多种周期注水方式,区块各开发指标均有所改善,稳产效果好.研究表明:水井加密实现了层系细分,增加油井平面受效方向,提高了井网对单砂体的控制程度,降低了层间干扰,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及波及体积;研究区平面剩余油分布零散,纵向上主要分布于主力层中,且主要集中于顶部,底部水洗严重;层间结构界面及薄泥质夹层具有遮挡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油层吸水状况,从而控制纵向剩余油分布.
-
-
尹洪凯
-
-
摘要:
在实施周期注水工艺时,注水量的大小理论上可以通过注采平衡的原则来确定,但是在油田的周期注水工艺实施以后发现产液量以及含水率会有明显的下降,注水效率和波及体积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因此连续注水时的注水量会高于实际的注水量.通过调研国内外注水经验可知,周期注水时的水量一般为连续注水时的70%-90%左右,但即便如此,由于周期注水有相当长的停注时间,因此实际注水强度将远远大于连续注水时的强度.
-
-
石磊;
赵宁;
张飞;
李文文
-
-
摘要:
油田经多年开发后,其生产效率有所下降属正常现象,当储油层之间存在均质矛盾,则产量下滑过程将更加严重,因此油 田后期开发阶段,生产人员通常采用周期注水方式来解决以上问题,进行产量回升。本文分析周期注水的操作原理,并详 细分析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相关因素,对周期注水过程中的各类参数确定过程进行讨论,最终结合具体油田开发案例,将 周期注水操作阶段加以阐述。
-
-
雷秋艳
-
-
摘要:
扶余油田油藏受构造控制,为中孔中低渗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无效水循环严重.研究表明,周期注水对于实现油田高水平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不断探索注水方式及周期、水驱规律及驱油机理是周期注水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支撑;周期注水的技术参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应与油田开发阶段相辅相成;它是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技术,不能单纯依靠它来实现稳产及上产,应"调-堵-压"配套实施全面改善水驱效果.近年来高度重视周期注水工作,不断加大研究力度,满足了油田开发稳产技术需求,为油田稳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
-
卢久涛
-
-
摘要:
针对东濮凹陷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认识和挖潜难度大,稳定注水很难满足油田开发实际需要的矛盾,开展了不稳定注水技术研究和应用.通过调研、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发现不稳定注水技术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既投入少又能明显实现油藏降低无效注水量与无效产液量的油藏综合开发调整技术.本着边研究边应用的原则,在"十三五"期间,整个东濮凹陷共实施不稳定注水技术1689井次,累计增油16.44×104t,整体降低含水率2.3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
-
许林忠
-
-
摘要:
坪北油田为典型的特低渗透裂缝型岩性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建立相对完善的注水连通井组,但随着水驱程度加深,水驱效率降低,油藏开发难度加大.目前油田综合含水62.72%,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为控制含水上升,改善注水开发效果,2020年针对含水上升较快区块及不同能量状况井组,实施了周期注水矿场试验,有效控制了井区的含水上升速度,延缓产量递减.
-
-
赵云斌;
张艳英;
刘艳涛;
彭良群
-
-
摘要:
周期注水是注水油田改善开发效果的常用方法,在调整油田高含水期工作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精炼总结周期注水的驱油机理、相关参数的确定以及注水过程,并根据油田生产实际情况,从油藏适用性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周期注水选井条件和效果评价方法,为高含水油藏稳油控水开发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
-
张艳春
-
-
摘要:
针对高含水油田厚油层无效循环严重的问题,坚持控水与挖潜相结合,完善厚油层内精细堵水方法,优化产液结构,挖潜层内剩余油.通过开展典型区块规模化封堵层内无效注采循环,充分利用厚油层内结构界面遮挡作用,采用长胶筒封隔器封堵炮眼实现层内细分堵水,封堵高渗透层产出部位,形成一套层内规模化封堵无效循环的方法,达到控制无效采液和挖潜剩余油潜力目的.实现控制无效注水量80.6×104 m3,控制无效产液量68.7×104 t,年节电877×104 kWh.
-
-
李孟昕;
王阳
-
-
摘要:
目前我国部分油田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期阶段,剩余油的开采越来越困难,现在的油田开采过程中迫切需要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周期注水开发作为一种有效的开发措施,被广泛应用于常规油气田开发中,并且能够有效地改善开发效果.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现,当亲水非均质储层中原油黏度较小时,当采用常规注水5年后采用周期注水,对油田开发的效果提升比较明显,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本文对周期注水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
-
-
何冠华;
苏小明;
纪耸峰;
陈铁;
董新
- 《第十五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
| 2019年
-
摘要:
姬塬油田池244长2油藏为"低渗、低压"油藏.油藏自2011年开始开发,从2014年起区块含水持续上升.2019年起,区块开展周期注水,周期注水后,油藏整体含水呈下降趋势,但是局部区域仍然有含水上升.目前区块综合含水72.3%.本文通过分析油藏周期注水开发技术适应性,结合地质认识为下步油藏开发调整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
刘辉;
廖新维;
赵晓亮;
董鹏
- 《2018中国油气开发技术大会》
| 2018年
-
摘要:
西峰油田长8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目前大部分小层水驱有效期渐过,水驱效果变差.为了降低产量递减,控制含水率和更好的挖潜剩油,为此对西峰油田长8油藏进行周期注采效果开发评价.首先对周期注水压力传播规律地研究,建立了压力传播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基于现代试井解释理论确定了合理的注采技术参数.再利用t-Navigator数值模拟软件,从注水量、周期注水时机、注采周期等方面模拟常规注水和周期注水方式下的含水率、地层压力、采收程度等主要生产指标对比.模拟结果表明,保持目前地层的地层压力水平同步注水,注采比1.0,采油速度2%,单井注入量35m3/day比较合理.模拟结果对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含水高、非均质性高的油藏,实施周期注水可以更好地获得增油降水效果.
-
-
赵军;
翁大丽;
陈平;
郑继龙;
张强;
胡雪
- 《第十九届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准确了解周期注水影响因素及对采收率的影响,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根据非均质砂岩油田地质特点,设计了非均质岩芯实验物理模型,进行了常规注水和周期注水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周期注水方案的驱油效率在水驱基础上分别提高3.67%和2.94%.周期注水有效地改善了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了注水开发效率,为油田开发技术决策、目标采收率研究等提供实验依据.
-
-
王玲;
王锴;
杨啟桂;
孟艳青;
白钢;
杨国强
- 《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
| 2014年
-
摘要:
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属特低渗透油藏,裂缝及高渗带发育,为了改善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油藏东北部的开发效果,减低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抑制区块含水上升速度,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周期注水矿场试验,设计了4种周期注水方式.文中基于周期注水机理和适用条件,分析评价周期注水试验在该区实施的适应性,综合水线推进法、压力传导速度及油藏动态法确定了周期注水的主要参数,文中运用自然递减、含水上升、水驱指数、注水有效率、采收率等8项指标评价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周期注水取得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注水量条件下,短注长停的注水方式开采效果好,注水半周期可选为3~5个月,半周期为5个月的开采效果最好,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为2.5%.分析结果对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
-
刘建欣
- 《第十六届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辽河滩海油田海南3断块是一个层状边水岩性构造油藏,经过10年的注水开发,开发矛盾逐渐显现.虽然进行了系列油井堵水和水井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逐年含水上升加快,水驱效果变差.寻找新的注水方式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成为一项主要工作.本次研究在滩海油田地质基础上选取有利试验区首次进行周期注水可行性评价,首次利用油藏计算公式进行周期注水参数计算,首次将计算结果应用于实际,进行周期注水试验,并取得增产改驱的良好效果,为辽河滩海油田下步周期注水的规模实施奠定了基础。
-
-
张学萍;
杨士萍
- 《第一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茨34块为普通稠油油藏,稳定注水开发后暴露出"注水见效快、见效后含水上升快"的矛盾.为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水驱油效率,从分析断块含水上升的原因入手,借鉴国内外同类型油藏的注水理论及现场应用经验,系统分析了断块实施周期注水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及现场试验,确定出合理的周期注水参数.方案实施后,在没有任何增产措施的情况下连续3年自然不递减,含水不上升,实现了控水稳油的目标.
-
-
房娜;
张占女;
郑浩;
祝晓林;
文佳涛
- 《第二届中国海油开发开采青年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潜山裂缝油藏储集空间与渗流规律复杂,开发难度大,不同开发阶段制定合理的挖潜策略是决定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以渤海锦州25-1南油田潜山裂缝油藏为例,在总结裂缝油藏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以及基质系统原油挖潜难度大等开发难点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总结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不同开发阶段开发规律,划分潜山三大开发阶段,针对不同开发阶段提出相应的挖潜策略.结果表明,开发早、中、晚期通过采用液流转向技术、优化合理采液速度以及周期注水技术可充分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挖潜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剩余油.该项配套技术预计可提高潜山裂缝油藏采收率3.2%,同时为后续投入开发的同类油田提出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
李福山;
杨灿
- 《第十六届五省(市、区)稠油开采技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茨榆坨油田茨34块为普通稠油油藏,投入开发后暴露出"天然能量不足、注水后见效快、见效后含水率上升快"的矛盾.为控制含水率上升速度,提高水驱油效率,从分析断块含水率上升的原因入手,借鉴国内外同类型油藏的注水理论及现场应用经验,系统论证了断块各阶段不同开采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及现场试验,实施了早期完善注水、中期周期注水、中后期深度调驱的开发方案.方案实施后,断块8 a保持自然不递减,含水率不上升,实现了控水稳油的目标。
-
-
李兆敏;
马德泉;
吕翔慧
- 《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分析特高含水期油田采收率的影响因素,是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分析工作的重要一步,也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础工作.本文根据胜坨油田的实际情况,结合矿场分析资料,分析了该油田的地质条件、原油物性随注水开发进程的变化规律以及处于特高含水期的胜坨油田出现的一些显著特点,得出了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为原油粘度、油藏岩石润湿性、油藏非均质性、注入水质等;文中还总结了特高含水期油田为提高含水采收率而采取的水动力学调整方法,如改变液流方向、周期注水、堵水调剖、强注强采等,并且分析了胜坨油田经调整后的开发效果,对同类油田的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