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低渗透油藏

超低渗透油藏

超低渗透油藏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67篇、专利文献51868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学报、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十一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等;超低渗透油藏的相关文献由689位作者贡献,包括齐银、王文刚、张维等。

超低渗透油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67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51868 占比:99.62%

总计:52068篇

超低渗透油藏—发文趋势图

超低渗透油藏

-研究学者

  • 齐银
  • 王文刚
  • 张维
  • 胡方芳
  • 杜现飞
  • 殷桂琴
  • 毛建文
  • 陆红军
  • 吉子翔
  • 孙丽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建; 谢启超; 樊建明; 王继伟; 孙栋; 王迪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采用“点注面采”的水平井五点井网注水开发方式,表现出见效程度低、递减大等问题。为了强化注水、提高水驱见效,提出了水平井“线注线采”能量补充技术,以期实现井间互驱、缝间自驱和本井渗吸的目标。通过开展储层岩石力学测试,建立缝网分布预测模型,揭示了不同脆性指数及差应力下压裂缝的形态。脆性指数越接近0.5,两向应力差越大,裂缝带的长宽比越大、越扁平,越适合线注线采井网要求。对合水油田长6;油藏开展精细地质研究,优选Z288井南部为试验区,根据裂缝形态、储层特征等制定相应的井距、段间距、水平段、注水量等技术政策。通过在盆地合水地区开展井组试验,单井递减下降6.5个百分点,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为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补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 苗万春; 吕娜娜; 田甜; 苏萌; 魏小东; 刘利娟
    • 摘要: 华庆油田元284区块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储层的物性较差,非达西渗流特征明显,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等特点;使得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单井产能较低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该油藏的水平井的井网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区的五点水平井网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水平井参数,合理井距为400 m,排距为140 m,合理水平段长度为400 m。
    • 摘要: 截至2022年8月29日,长庆油田老油田重复改造技术示范区--陇东华庆超低渗透油藏转变开发方式工业化试验已累计实施116口井,日增油水平突破328吨,累计增油达到11.2万吨。这标志着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转变开发方式工业化试验已经迈入高效发展新轨道。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动用储量占比高、产能贡献大,是油田上产稳产效益开发的压舱石。自2016年中国石油开展陇东华庆超低渗透油藏转变开发方式工业化试验以来,长庆油田瞄准超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单井产量低、采油速度低、采收率低等诸多开发瓶颈,立足实际,大胆创新,不断深化开发理论研究和持续开展技术创新。
    • 余海棠; 何亚斌; 刘艳梅; 张添锦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超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采收率,使用高温高压动态吞吐渗吸驱油实验装置对储层天然岩心开展了动态渗吸驱油实验,优选出了最佳的吞吐渗吸驱油参数,并将其成功地应用到矿场试验中。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当使用质量分数为0.5%的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YN-11溶液作为渗吸液时可以显著提高动态吞吐渗吸采收率,并且随着渗吸液注入量的不断增大,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最佳注入量为0.4 PV;当驱替流速在0.05~0.10 mL/min时,渗吸采收率较高;随着岩心中裂缝开度的增大,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矿场实践中应尽可能地增大裂缝开度;随着关井时间的延长,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推荐最佳的关井时间为120 h;随着吞吐次数的增加,渗吸采收率增幅逐渐减小,最佳吞吐次数为3次。矿场试验结果表明,S区块内4口井采取动态吞吐渗吸驱油措施后,日产油量明显提升,平均含水率明显降低,增油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超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王华; 张攀
    • 摘要: 环庆区块属于超低渗透油藏,从2018年投入开发以来,已有近4年的开发历程,正处于产量上升阶段。目前该区块已经出现了平面注采不平衡,部分油井注入水水窜,整体受效不均匀等问题,急需结合动态监测资料科学合理的评价注水开发效果,通过应用压力和吸水剖面、示踪剂监测资料,指导超低渗透油藏的综合治理。对动态监测中存在的类别不足、数量不够、连续性、可对比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下步建议。
    • 沈瑞; 熊伟; 王守虎; 王俊涛; 王龙; 何吉波; 平义; 高树生
    • 摘要: 由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缺乏补充能量的有效手段,为此提出水平井同井缝间轮换注采工艺。该工艺管柱由丢手接头、Y445封隔器、Y341封隔器、单向配注器、单向配产器、脱卡器组成,可实现部分压裂缝注水、部分压裂缝采油,在同一口水平井内实现分段异步注采补能。缝间异步注采增油是水驱、弹性驱、渗吸多种驱动机理综合作用的结果,相比传统的面积注水井网,更容易形成有效驱动。研究表明:水平井同井缝间异步周期注采补能方法采用水力压裂裂缝注水,油藏吸水面积大幅度增加;流场形状由径向渗流转变为线性渗流;缩短注入端与采出端的距离,提高了驱替压力梯度,有效渗透率也随之增大,这些机制综合作用起到了增油的效果。现场试验表明,水平井同井缝间异步周期注采补能方法能有效提升单井产量,可在超低渗砂岩油藏规模推广。
    • 李建辉; 李想; 岳明; 达引朋; 董奇; 常笃
    • 摘要: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储层致密、物性差和非均质性强等特征,采用宽带压裂技术提高了开发效果,实现了增油降水的目的,但目前仍缺乏理论产能模型,存在对水驱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为了准确评价长庆油田宽带压裂改造的增产作用,进一步揭示油水渗流规律,基于油水两相流体的流动形态,将注水井的渗流物理场划分为主裂缝内线性流、宽带区椭圆流和基质区圆形径向流等3个区域;根据等值渗流阻力法,建立了菱形反九点井网宽带压裂非达西渗流的产能模型;以实际井组为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宽带区的带宽及等效渗透率对井网产能的影响,探究了日产液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宽带压裂技术可显著提高井网的日产油量、采出程度和日产液量,可扩大侧向波及体积,改善水驱的均匀性,提高井网的产能。该研究成果为油田现场优化宽带压裂技术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 黎明; 廖晶; 王肃; 贺子潇; 王惠卫; 王俊; 何辉; 朱玉双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孔隙细小、孔喉结构复杂的特点。在前期的注水开发中存在明显的渗吸现象,对油田开发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渗吸作用特征以及通过渗吸作用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认识不清。选取渭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三段(长3)储层样品,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各类渗吸等实验,分析了研究区储层物性和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不同介质类型以及不同含油饱和度下的渗吸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溶蚀孔、粒间孔以及晶间孔三类孔隙比较发育,不同孔隙类型为主储层对应的孔喉结构特征差异较大,溶蚀孔、晶间孔为主的储层其孔喉结构逐渐变差。直接渗吸实验表明,裂缝型储层渗吸驱油效率均高于基质型储层,平均渗吸驱油效率分别为34.8%和23.2%;残余油下渗吸作用可以提高储层驱油效率,但幅度有限(5.3%~6.7%)。储层物性、介质类型、孔喉结构、渗吸时机等是影响渗吸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当储层物性越高、孔喉结构越好、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时,储层渗吸作用相对较弱,渗吸驱油效率相对较低。
    • 党鑫; 梁雨田; 朱陇新; 张娜; 马明宇
    • 摘要: S160区长6油藏位于安塞油田王窑区块西南部,含油面积94.43 km^(2),地质储量5666.21万t,1998年起经历勘探评价、大规模建产、稳产生产、滚动上产及加密调整试验4个阶段。受储层非均质性及裂缝发育影响,目前地下油水运移日趋复杂,一次井网采收率低;基础井网在单砂体条件下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波及体积小;超短水平井加密试验效果明显,但开发技术政策仍需优化。在对该区开展储层地质研究、油藏动态分析基础上对剩余油进行了详细刻画,明确了超低渗透油藏短水平井加密方式,优化了加密后水平井技术政策,为提升稳产期及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支撑。
    • 朱胜利; 刘杰; 韩涛; 黄少伟; 马易欣
    • 摘要: 姬塬油田长4+5长6油藏属于超低渗透油藏,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油藏水驱不均、局部井网不适应、井组见效不均等开发问题逐步显现.本文对长4+5长6油藏的水驱开发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同时在开发实践的基础上,对精细注采调控技术、水驱挖潜技术、井网优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为油藏的长期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