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凝胶
聚合物凝胶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52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985403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新疆石油天然气、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内蒙古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中国石油第六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等;聚合物凝胶的相关文献由1365位作者贡献,包括卢祥国、姚虹、宋春梅等。
聚合物凝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85403篇
占比:99.98%
总计:985574篇
聚合物凝胶
-研究学者
- 卢祥国
- 姚虹
- 宋春梅
- 张有明
- 林奇
- 魏太保
- 王永光
- 赵丹
- 张云宝
- 张亮
- 熊春明
- 刘义刚
- 刘进祥
- 张松
- G·内勒斯
- T·米特瓦
- 卢亨坤
- 夏燕敏
- 安田章夫
- 常飞
- 张新民
- 朱伟
- 杨子浩
- 汪珍
- 王姣
- 苏智青
- 韩会景
- 严沾
- 于培志
- 伊卓
- 刘希
- 卢青文
- 叶仲斌
- 小林正太
- 张林
- 方昭
- 李爱红
- 杨卫华
- 杨金彪
- 汤燕丹
- 王兰
- 祝纶宇
- 胡晓娜
- 许春田
- 赖南君
- 郭拥军
- K·诺达
- 于澄
- 付丽霞
- 付亚荣
-
-
叶金梅;
麻路;
赵奕安;
姚圆圆;
文婕;
张连红;
张辉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堵水调剖剂中,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别从泡沫、聚合物凝胶、乳液和超细水泥浆四个方面综述了纳米材料在堵水调剖剂中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并分析了纳米材料在堵水调剖剂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体系中加入纳米材料后,可凭借其尺寸小、表面积大等物理化学特性,与堵水调剖剂发生界面吸附、插层、剥落等相互作用,使堵水剂的稳定性、强度和耐温耐盐性显著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堵水率和油田采收率。此外,从堵水剂研发的角度指出了目前这方面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期对纳米材料在堵水调剖剂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
魏俊;
石端胜;
张志军;
王宏申;
王晓超;
梅苑
-
-
摘要:
采用树脂胶结非均质岩心开展堵调驱组合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微球+表面活性剂的“堵+调+驱”组合段塞注入方式相比单一段塞注入效果更好,采出程度比水驱提高34.78%。该技术可协同发挥聚合物凝胶封堵水窜通道,调整吸水剖面,微球深部液流转向,表面活性剂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从而大幅提高采收率。B油田现场试验降水增油效果明显,井组最大日降水9.6%,最大日增油127 m^(3)。
-
-
吴小路;
孙常伟;
谷悦;
李晓伟;
徐国瑞
-
-
摘要:
A油田为大型潜山裂缝性块状底水油藏,因高角度裂缝发育导致底水上升,油田高含水生产,堵水技术需求迫切。为解决常规堵剂封堵强度和处理深度不足,增产效果不佳的问题,开展二次交联凝胶堵剂体系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二次交联凝胶堵剂体系配方为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3%,第一交联剂聚交比为12∶1,第二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2%~1.4%。体系成胶时间为50.0~59.0 h,成胶强度可达H级;注入阻力系数为17.92~18.00,突破压力梯度不小于1.8 MPa/m,封堵率可达99%以上,适用于裂缝性油藏堵水。
-
-
曹广胜;
刘影;
张宁;
杨婷媛;
徐谦;
吴佳骏;
邢沛东
-
-
摘要:
通过建立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喇嘛甸油田X断层井区各小层的地质储量和剩余储量,利用模型计算输出的含油饱和度分布图,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不同沉积相的动用状况来看,油层剩余储量主要分布在河道中,其剩余储量占油层总剩余储量的57.0%,其次是主体席状砂;剩余油主要受注采关系不完善、断层遮挡和平面干扰影响,整体占类型总储量的95%。注采关系不完善占据主要的剩余油类型,为73.58%;其次是平面干扰剩余油富集,占12.3%;断层遮挡型剩余油占9.16%。最终井距优选方案为200 m,最终采出程度较原井网高2.84%;对高含水井,调剖体系使用2500万分子质量1500 mg/L的聚合物凝胶,凝胶注入量为0.125 PV、注入速度为120 m^(3)/d。
-
-
-
张定军;
张晟祥;
包亮军;
魏芳;
李文杰
-
-
摘要: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运用传统的溶液聚合和纳米复合技术制备出具有特殊堵水性能的P(AA-AM)/MMT聚合物复合凝胶暂堵剂,将其作为基体堵水材料。利用聚多巴胺(PDA)的二级反应修饰平台,采用自组装技术将具有疏水特性的石蜡(C_(25)H_(52))组装在聚丙烯酰胺基复合凝胶暂堵剂表面,成功制备出了具有低温疏水、高温消溶表面的多级结构P(AA-AM)/MMT@C_(25)H_(52)聚合物功能复合凝胶暂堵剂。在实验室模拟油藏地层的环境下,分析了聚合物复合凝胶暂堵剂吸水倍率与不同影响因素(时间、温度及矿化度)之间的关系;考察了聚合物复合凝胶暂堵剂黏度和老化时间随包覆层功能材料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丙烯酸的中和度为80%时,聚合物凝胶吸水性能最佳。当石蜡的含量为4%(质量分数)时,在温度较低时,凝胶的溶胀性能相对较弱,聚合物复合凝胶暂堵剂的吸水倍率在60°C达到最优值。表面包覆的乳化石蜡层起到了延迟吸胀的作用,可提高暂堵剂的输送运移能力。
-
-
王彪;
刘国宝
-
-
摘要:
在非均质性强的油藏开采过程中,聚合物凝胶调剖技术被广泛利用,但是在有些高温高盐油藏的调剖过程中,由于盐敏效应和高温降解作用,现有的聚合物封堵体系不能实现有效封堵油藏中的大孔道.以魔芋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一套凝胶体系(魔芋粉5.0 g/L+聚丙烯酰胺2.0 g/L+苯酚3.5 g/L+甲醛溶液10.0 g/L+2.5 g/L腐殖酸钠).经检测,凝胶被加热到90~120°C后,黏度仍较好;对NaCl、MgCl2和CaCl2,具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在120°C恒温持续加热20d,凝胶析水量低于10%,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通过室内双管并联调剖驱油实验可知:注入0.5PV凝胶封堵后,低渗填砂管中驱替流体流量显著增加,采收率提高了16.6%,说明该凝胶能够有效地封堵油藏的大孔道区域.
-
-
魏俊;
张维易;
石端胜;
李芳;
王宏申
-
-
摘要:
针对渤海S油田长时间水驱开发后水流优势通道发育、高含水等问题,开展了聚合物凝胶+纳米微球组合调驱技术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65°C条件下,聚合物凝胶体系在3-6d成胶,最终成胶强度在2890~78880 mPa.s,平均封堵率可达90.9%.与纳米微球组合驱油相比水驱可提高采收率29.1%.S油田现场试验降水增油效果明显,井组最大日降水5% 左右,最大日增油50 m3/d,累计增油14000 m3,为渤海稠油油田稳油控水提供借鉴.
-
-
冯旭菲;
王尤富;
何宏;
吴汉;
余宏伟
-
-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采收率,开展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技术室内研究,在评价了新型聚合物凝胶和表面活性剂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开展驱油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聚合物凝胶具有良好的成胶性能和封堵性能,在模拟地层条件下能对不同渗透率的岩心产生有效封堵;表面活性剂TYF-101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和润湿反转性能,当其质量分数为0.5%时,能使油水界面张力值达到最小,使储层岩心由油润湿转变为中性润湿.聚合物驱后分别采用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单独新型聚合物凝胶驱或单独超高分子量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7.0%、10.3%和12.0%.矿场试验结果表明,H油田常规聚合物驱后采用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达到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
-
史声宇;
张国颖
-
-
摘要:
本文合成了巯基功能化的四苯基乙烯并利用thiol-ene点击化学合成得到聚合物凝胶.基于四苯基乙烯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聚合物凝胶的合成过程可以通过四苯基乙烯荧光发射性能的变化进行监测.此外,由于凝胶的还原和酸性环境响应性,在二硫苏糖醇和三氟乙酸存在下,凝胶的荧光发射会被猝灭,这种双重刺激响应性使其在荧光传感成像、癌症诊断和自愈合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
宋阳坤;
熊英;
王啊丽;
林云
- 《第四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港西油田为大港油田深部调驱技术推广应用的主力油田,主力生产层位发育高孔高渗强非均质性油藏,自2006年起采用延缓交联聚合物凝胶进行深部调驱取得较好效果,但其各项动态性能指标与强非均质性油藏的匹配性认识尚存欠缺.本文评价了两种浓度聚合物凝胶在50°C下的成胶性能,通过岩心流动实验装置研究了延缓交联聚合物凝胶在港西油田高孔高渗油藏条件下的注入性能、突破压力梯度、深部运移性能、残余阻力系数、耐冲刷性能和调驱效果.结果表明,0.3%和0.5%在50°C条件下成胶时间均在1~3d,静置194d后黏度保留率均大于45%.动态性能评价及调驱效果研究均表明,聚合物凝胶对3~10D的砂管具有较好匹配性,砂管渗透率高于50D时匹配性较差,且采收率增幅会随渗透率极差的增大呈现一个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延缓交联聚合物凝胶与高孔高渗油藏匹配性室内实验结果与港西油田现场调驱效果相一致,为今后在进行港西油田调剖方案设计时调驱剂的选择起到了指导作用.
-
-
-
魏静;
李玉金;
余建波
- 《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针对哈萨克斯坦北布扎奇油田原油粘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硬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性,利用室内配方研究和岩心模拟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凝胶体系的成胶行为、渗流机理和影响因素,给出了矿场试验设计方案并进行了聚合物凝胶调驱和驱油现场试验,已基本结束调驱效果的2口井3轮次调驱11.4×104t,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
唐可;
原风刚;
王凤清;
焦秋菊;
张争;
罗强
- 《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研究聚合物凝胶在岩心中的运移规律,设计了两种渗透率岩心的聚合物凝胶封堵实验,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聚合物凝胶在岩心中的封堵运移情况,得到了凝胶在岩心中运移的图像表征和驱替过程中水在岩心不同尺寸孔隙中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水驱过程中,聚合物凝胶在岩心中呈整体运移;凝胶在渗透率967mD岩心中运移速度低于渗透率2719mD岩心,凝胶在低渗岩心中封堵能力高于高渗岩心;注入凝胶主要分布于岩心中大、中孔隙,驱替过程中凝胶几乎不进入小孔,水驱后小孔中水含量有所增加.
-
-
杨红斌;
HONGBIN Yang;
WANLI Kang;
康万利;
YAO Lu;
路遥;
ZHE Li;
李哲;
YANG Yu;
于泱;
YUWEI He;
何羽薇;
LIMIMG Zhang;
张黎明;
JIN Zuo;
左金;
王蔓颖;
MANYING Wang;
SHUYU Liao;
廖书宇
- 《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聚合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利用自由基溶液共聚法合成了一种聚合物凝胶P(AM-AA-AMPS),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表征了其微观形貌,借助微流变仪定性定量研究了P(AM-AA-AMPS)成胶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成胶时弹性因子(EI)和宏观粘度因子(MVI)急剧增大,成胶后的EI和MVI值趋于稳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温度越高,单体和引发剂浓度越大,成胶时间越短,EI和MVI稳定值越大,成胶强度越大;交联剂浓度越大,EI和MVI稳定值越大,聚合物成胶强度越大,成胶时间基本不变.
-
-
夏烨;
张贵清;
王宇宾
- 《2016低渗透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针对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的调剖堵水作业,研制了一种耐高温耐盐调剖体系.该体系是一种聚合物凝胶体系,由三元共聚聚合物、复合酚醛树脂交联剂、复合热稳定剂组成,具有耐温抗盐性能,可在温度80~120°C、矿化度大于50000mg/L的油藏条件下使用.通过实验确定,该体系的聚合物使用浓度范围为0.8%~1.0%,交联剂使用浓度范围为0.6%~0.8%,热稳定剂使用浓度范围为0.10%~0.12%.该体系的成胶时间为12~48h,成胶72h黏度随温度和矿化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20°C、矿化度50000mg/L条件下,成胶72h黏度不小于4500mPa·s.通过填砂模型实验考察了该体系的封堵性能,实验结果证明,该凝胶体系可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层,增大波及效率,显著提高总采收率.
-
-
扎克坚;
孟亚玲;
韩彬彬;
万青山;
向小玲;
原风刚;
白雷;
罗强
- 《低渗透油田扩大波及体积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新疆油田百21井区B1油藏属于Ⅱ类低渗透砾岩油藏,该砾岩油藏复杂的山麓洪积沉积体系、储层横向变化大、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因素,近年来含水上升速度快,开发形势逐年变差.针对该油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低渗透且注入水沿高渗带窜流、突进,含水上升快,动用程度低,注水开发效果逐年变差的特性,采用逐级调剖技术来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针对高温含H2S的注入水特点,研究了适合该油藏的聚合物及复合交联配方体系;形成了逐级调剖配方体系的配制、复合交联剂的稀释注入技术.百21井区逐级调剖试验区实施后见效明显,累计增油5008t.试验区水驱特征曲线斜率变小,开发效果明显变好.实施效果表明,该项技术有效地抑制了试验区的含水上升速度,试验区产油量上升,生产形势变好.
-
-
扎克坚;
孟亚玲;
韩彬彬;
万青山;
向小玲;
原风刚;
白雷;
罗强
- 《低渗透油田扩大波及体积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新疆油田百21井区B1油藏属于Ⅱ类低渗透砾岩油藏,该砾岩油藏复杂的山麓洪积沉积体系、储层横向变化大、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因素,近年来含水上升速度快,开发形势逐年变差.针对该油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低渗透且注入水沿高渗带窜流、突进,含水上升快,动用程度低,注水开发效果逐年变差的特性,采用逐级调剖技术来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针对高温含H2S的注入水特点,研究了适合该油藏的聚合物及复合交联配方体系;形成了逐级调剖配方体系的配制、复合交联剂的稀释注入技术.百21井区逐级调剖试验区实施后见效明显,累计增油5008t.试验区水驱特征曲线斜率变小,开发效果明显变好.实施效果表明,该项技术有效地抑制了试验区的含水上升速度,试验区产油量上升,生产形势变好.
-
-
扎克坚;
孟亚玲;
韩彬彬;
万青山;
向小玲;
原风刚;
白雷;
罗强
- 《低渗透油田扩大波及体积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新疆油田百21井区B1油藏属于Ⅱ类低渗透砾岩油藏,该砾岩油藏复杂的山麓洪积沉积体系、储层横向变化大、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因素,近年来含水上升速度快,开发形势逐年变差.针对该油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低渗透且注入水沿高渗带窜流、突进,含水上升快,动用程度低,注水开发效果逐年变差的特性,采用逐级调剖技术来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针对高温含H2S的注入水特点,研究了适合该油藏的聚合物及复合交联配方体系;形成了逐级调剖配方体系的配制、复合交联剂的稀释注入技术.百21井区逐级调剖试验区实施后见效明显,累计增油5008t.试验区水驱特征曲线斜率变小,开发效果明显变好.实施效果表明,该项技术有效地抑制了试验区的含水上升速度,试验区产油量上升,生产形势变好.
-
-
扎克坚;
孟亚玲;
韩彬彬;
万青山;
向小玲;
原风刚;
白雷;
罗强
- 《低渗透油田扩大波及体积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新疆油田百21井区B1油藏属于Ⅱ类低渗透砾岩油藏,该砾岩油藏复杂的山麓洪积沉积体系、储层横向变化大、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因素,近年来含水上升速度快,开发形势逐年变差.针对该油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低渗透且注入水沿高渗带窜流、突进,含水上升快,动用程度低,注水开发效果逐年变差的特性,采用逐级调剖技术来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针对高温含H2S的注入水特点,研究了适合该油藏的聚合物及复合交联配方体系;形成了逐级调剖配方体系的配制、复合交联剂的稀释注入技术.百21井区逐级调剖试验区实施后见效明显,累计增油5008t.试验区水驱特征曲线斜率变小,开发效果明显变好.实施效果表明,该项技术有效地抑制了试验区的含水上升速度,试验区产油量上升,生产形势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