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潜山

潜山

潜山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609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0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断块油气田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首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第三届测井新技术交流会、CPS/SEG 200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等;潜山的相关文献由1762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来明、吴东胜、梁旭等。

潜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3 占比:82.5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99%

专利文献>

论文:100 占比:16.42%

总计:609篇

潜山—发文趋势图

潜山

-研究学者

  • 宋来明
  • 吴东胜
  • 梁旭
  • 范廷恩
  • 巴素玉
  • 张强
  • 杜玉山
  • 刘向南
  • 刘晓健
  • 时瑞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2021年第4期刊出的快讯《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在潜山盆地首次确认恐龙蛋化石》文中提出“化石赋存地层为古新统望虎墩组(E1w)”。现在作者认为,该地层为1:50000小池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划分,其地层时代仍然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根据作者要求特此更正说明。
    • 王杰; 胡晨光; 潘勇利; 黄强基; 袁红旗; 巩磊; 高帅; 王成龙
    • 摘要: 天然裂缝是吉华1潜山变质岩储层重要储集空间和主要的渗流通道,其发育程度影响着潜山油气运移、聚集、保存和单井产能。利用岩心、薄片以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吉华1潜山变质岩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表征,明确了影响研究区变质岩储层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最后运用多信息融合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裂缝的分布进行了综合评价。吉华1潜山变质岩储层主要发育以中-高角度为主的构造裂缝,裂缝大多未充填或半充填,裂缝有效性好。岩心宏观裂缝线密度主要分布在8~14条/m之间,平均为12.39条/m。宏观裂缝孔隙度大多分布在0%~2%,微观裂缝孔隙度大多分布在0.6%~1.2%。宏观和微观裂缝增加了研究区变质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同时增强了储层的连通性,充当油气充注的运移通道。岩石矿物成分和断层是影响研究区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浅色矿物中的裂缝线密度高于深色矿物,同时随着距断层距离的增大,裂缝的线密度明显降低,裂缝的线密度随着距断面距离的增加呈负指数函数递减的趋势。通过岩心和成像测井标定,建立了多信息融合的常规测井裂缝识别方法,裂缝发育段比值与岩心裂缝密度正相关,裂缝识别吻合率达64.02%。结合应力场数值模拟,对裂缝分布规律进行综合评价。
    • 王文庆; 李洪革; 卢刚臣; 闫家伟; 杨爱敏
    • 摘要: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是我国东部典型的含油气盆地,但潜山领域已发现的天然气田储量规模较小。近几年,通过勘探研究思路转变和地质认识创新,在黄骅坳陷南部乌马营潜山发现了莲花凝析气田,实现了来自煤系源岩的深层天然气勘探重要突破。随着重新认识潜山烃源岩条件、圈闭特征、储集空间和成藏模式,提出乌马营潜山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规模生烃为油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多期构造演化控制形成多个大型构造圈闭是气田形成的基础,多套储层叠置发育,为油气大面积连片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明确了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具有内幕多层系叠置复式聚集的天然气成藏模式。所取得的理论认识指导了黄骅坳陷潜山深层内幕原生油气藏的勘探突破,实践经验对于推动渤海湾盆地东部探区来自煤系源岩的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余秋均
    • 摘要: 为了解决常规岩性识别方法对于较为精细岩性识别和复杂岩性识别困难的问题,通过论述MRGC聚类方法和KNN算法传播器的基本原理,提出基于MRGC聚类方法的测井相分析和岩性识别方法及其流程。即优选能反映岩性特征的测井曲线,利用MRGC聚类方法进行测井相自动划分,并用录井及岩心等地质资料建立的岩相数据库对所划分的测井相进行标定,建立岩性识别模型;通过KNN算法传播器将模型推广应用于未取心井,实现岩性识别。该方法在Z油田潜山地层应用,有效地识别出潜山地层中的风化壳角砾岩、硅质砂岩、硅质粉砂岩、硅质泥岩、灰岩、泥质灰岩、灰质泥岩、生物灰岩共8种主要岩性,其结果与录井、取心资料符合率达80%以上,表明其在潜山等地层岩性识别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 吴小路; 孙常伟; 谷悦; 李晓伟; 徐国瑞
    • 摘要: A油田为大型潜山裂缝性块状底水油藏,因高角度裂缝发育导致底水上升,油田高含水生产,堵水技术需求迫切。为解决常规堵剂封堵强度和处理深度不足,增产效果不佳的问题,开展二次交联凝胶堵剂体系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二次交联凝胶堵剂体系配方为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3%,第一交联剂聚交比为12∶1,第二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2%~1.4%。体系成胶时间为50.0~59.0 h,成胶强度可达H级;注入阻力系数为17.92~18.00,突破压力梯度不小于1.8 MPa/m,封堵率可达99%以上,适用于裂缝性油藏堵水。
    • 陈君啸
    • 摘要: 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21年10月初来到溧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班学习,通过这段时间的走与看、谈与问、比与找,感慨良多、收获满满、任重道远。溧阳经济发展为什么快2021年,溧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61.3亿元,是潜山的5.5倍(潜山230.1亿元);公共财政收入87.33亿元,是潜山的5.8倍(潜山14.9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774.2亿元,是潜山的13.8倍(潜山128亿元)。
    • 陈宇航; 张新涛; 余一欣; 杨帆; 柳永军; 张震; 丁康
    • 摘要: 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最大的生烃凹陷,环渤中凹陷北部潜山带是目前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带。渤中凹陷北部中生界以火成岩为主,裂缝对火成岩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地震方差属性值量化断层破碎带,建立断层破碎带宽度与断层斜距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方差属性值等值线图的方式,结合前人研究的图版和薄片资料,对渤中凹陷北部中生界顶面断层破碎带进行量化、验证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的断层均有多个断层核,断层系统复杂,断层破碎带宽度由几百米至几千米不等,断层破碎带对中生界火山岩影响作用显著;断层破碎带的影响程度与距断层的距离呈负相关,即距离断层越远,影响程度越弱,方差属性值越小;利用地震方差属性值量化断层破碎带的结果与相关研究的图版规律、薄片资料的显示结果契合度高,对断层破碎带的量化研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吴进波; 陈鸣; 杜超; 李兆平
    • 摘要: 裂缝作为潜山储层中的重要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在潜山内幕储层的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埋藏深的特点和裂缝发育的随机性,给测井识别带来很大困难。基于导电效率能反映岩石综合导电能力,且受地层非均质性影响小,从理论上推导出导电效率与裂缝形态的关系表达式,并使用正弦函数加常数的模型模拟岩石裂缝形态,通过数值模拟得到裂缝形态与导电效率的理论关系,结合研究区潜山储层中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影响,最终得到研究区潜山裂缝型储层不同裂缝类型的导电效率理论分析结果,即:不发育溶蚀现象的储层导电效率较低,发育溶蚀现象的储层导电效率明显大于不发育溶蚀现象的储层。将这一认识用于研究区潜山储层评价,能有效识别网状裂缝和溶蚀扩大缝,为潜山裂缝型储层的有效评价提供依据。
    • 周琦杰; 刘永江; 王德英; 关庆彬; 王光增; 王宇; 李遵亭; 李三忠
    • 摘要: 渤海湾盆地是华北克拉通东部的晚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东部为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经历了多期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叠加。目前对渤海湾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期次划分及各期次构造运动的应力状态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潜山是盆地沉积之前就已形成的基岩古地貌山,后被新地层覆盖而成,潜山内幕所保留的先存断裂及潜山与上覆盖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研究盆地构造运动提供了依据。本文以渤中19-6潜山构造为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相干剖面及钻井资料进行系统构造解析,建立渤中19-6潜山构造演化新模型,并探讨了华北克拉通东缘的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渤中19-6潜山构造西部以一系列S-N向雁列式正断层为界,断层东侧为隆起的渤中19-6潜山构造,西侧为低洼的沙南凹陷。古潜山最早形成于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形成如今以S-N向正断层为界的东隆西降的潜山构造格局;(2)渤中19-6潜山构造西部边界S-N向断裂以及上覆地层中存在的E-W向断裂为两侧大型走滑带间雁列式断裂构造,是该潜山构造储层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3)该潜山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剪刀式闭合碰撞和古太平洋板块NNW向俯冲的多重影响,中生代以来,共经历了印支早期挤压隆起、印支晚期伸展改造、燕山早期左行压扭改造、燕山中期左行伸展改造、燕山晚期左行压扭改造、喜山期右行伸展埋藏6个阶段的发育演化。
    • 姚成二; 鲍阳
    • 摘要: 密集来访!最近,安徽省潜山市黄铺村十分热闹,来考察“取经”的人是一拨接一拨。“有省领导来指导的,也有市领导带队调研的,更多的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村一级‘组团’来学习,有时候一天要接待4拨人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庆潜山市黄铺村党委书记王绍南告诉《决策》。来黄铺村取什么“经”?“他们有的带着农田建设的问题,有的带着土地流转的困惑,有的带着工作机制的疑问,均指向了黄铺村正在开展的小田变大田改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