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U-Pb定年

U-Pb定年

U-Pb定年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8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31307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山东国土资源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十六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等;U-Pb定年的相关文献由98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惠民、郑永飞、吴元保等。

U-Pb定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8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1307 占比:99.22%

总计:31554篇

U-Pb定年—发文趋势图

U-Pb定年

-研究学者

  • 李惠民
  • 郑永飞
  • 吴元保
  • 刘福来
  • 万渝生
  • 刘平华
  • 杨德彬
  • 王舫
  • 董春艳
  • 许文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进高; 于洲; 吴东旭; 任军峰; 张道锋; 王少依; 尹陈; 刘雨昕
    • 摘要: 针对以往定性或半定量研究白云岩储集层形成过程所取得的认识存在争议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应用激光U-Pb原位定年技术,并结合碳氧同位素组成等分析测试数据,对马家沟组风化壳岩溶型和丘滩型两类白云岩储集层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8个储集层样品定年测试显示马家沟组主要经历了5期成岩作用,第1期为基质白云岩的沉积或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444.0~494.0 Ma,第2期为犬牙状或叶片状白云石胶结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440.0~467.0 Ma,第3期为白云石粉砂充填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316.5~381.0 Ma,第4期为晶粒白云石充填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354.0 Ma,第5期为晶粒方解石充填作用,发生时间为距今292.7~319.0 Ma;②马家沟组基质白云岩的形成与沉积或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有关,而胶结物的白云石化稍晚,属渗透回流—早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成因;③盐上风化壳岩溶型白云岩储集层依次经历准同生白云石化、压实、风化壳岩溶、充填与破裂等成岩作用,膏模孔形成于表生岩溶阶段,被白云石粉砂和方解石等矿物充填,孔隙度由10%~40%降低至3%~8%;④盐下丘滩型白云岩储集层经历准同生白云石化、压实、海底胶结、准同生溶蚀、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充填和破裂等成岩作用,储集层原生孔隙度为10%~30%,经海水胶结作用后降至0~6%,准同生溶蚀作用使孔隙度恢复至5%~15%,之后由晶粒白云石和方解石充填,孔隙度最终降至2%~6%。上述基于激光原位定年技术的白云石化作用和孔隙演化恢复方法对其他盆地或层系储集层孔隙演化恢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肖为; 范洪海; 庞雅庆; 陈东欢; 赖中信
    • 摘要: 湖子对山铀矿床位于粤北下庄铀矿田的中部,研究程度较低,对该矿床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缺乏必要的约束。文章通过LA-ICP-MS等技术手段,对湖子对山铀矿床开展了沥青铀矿U-Pb年代学及微量元素分析,结合矿石中黄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分析结果,对该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展开了讨论。研究表明,沥青铀矿中具有较高的普通铅含量,Tera-Wasserburg图解的投图结果表明其形成于(61.6±3.9)Ma(MSWD=1.4),与区域上部分铀矿床成矿时代一致,代表了华南地区一期重要的区域铀成矿事件。沥青铀矿中普通铅的^(207)Pb/^(206)Pb为0.624,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积累了部分放射性成因铅的富铀源区,普通Pb可能以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的形式分布于沥青铀矿中。沥青铀矿LA-ICP-MS微量元素组成与黄铁矿显著不同,以富集W、Bi、Pb、Mo、Sb和亏损Cr、Co、Ni、Ti、As等元素为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花岗岩。黄铁矿微量元素具有低Co、Ni和富As的特征,表明其中低温热液成因,其Bi和Pb、Sb等元素含量较低,与沥青铀矿显著不同,结合镜下观察结果,认为黄铁矿形成于成矿前。该矿床黄铁矿硫同位素结果与诸广-下庄地区部分铀矿床结果一致,且接近于区域花岗岩硫同位素值,而区别于辉绿岩,表明该区部分铀矿床黄铁矿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区域花岗岩。
    • 孙建东; 李海立; 陆凡; 徐敏成; 吴守智; 张振坤
    • 摘要: 以赣西地区蒙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岩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其岩浆物质来源及构造背景。该岩体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六种岩石类型,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4.0±2.10 Ma(n=19,MSWD=1.9)、223.0±2.20 Ma(n=21,MSWD=2.6)、222.0±2.80 Ma(n=21,MSWD=2.7)、220.0±1.90 Ma(n=16,MSWD=1.5)、217.0±3.70 Ma(n=8,MSWD=1.8)、142.0±0.98 Ma(n=21,MSWD=1.4),表明岩体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两期岩浆活动。印支期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具高硅富钾、准铝-过铝质特征;微量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Th、U和稀土元素La、Ce、Sm、Nd、Y,明显亏损Rb、Ba、Sr、Ti、P;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高,δEu介于0.03~0.15,具强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呈“V”型;为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CaO/Na_(2) O比值5,岩石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主体介于868~1465 Ma,为中-新元古代,εHf(t)对应的T DM2值显示,岩体物源起源于成熟地壳,后期有大量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表明岩石来源于含水矿物(如白云母、绿帘石/黝帘石)的脱水反应导致成熟度高地壳物质的熔融而形成。在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投于碰撞大地构造背景上的花岗岩和造山后花岗岩类(POG)区域,锆石U-Pb年龄表明成岩时段滞后于印支运动高峰期(258~243 Ma),为受印支运动造成华南地壳加厚滞后,地壳进入伸展阶段,减压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
    • 舒磊; 张晨西; 李增胜; 单伟; 熊玉新; 周长祥; 李敏; 王秀凤
    • 摘要: 将激光剥蚀微量采样技术(LA)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相结合,非常适合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的内在组成及分布特征,近年来在地球科学领域广泛应用。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将Coherent GeoLasPro 193nm激光剥蚀系统与Thermo Scientific Neptune Plus型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联用,建立了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方法。对锆石标样91500、GJ-1和Plesovice进行了原位U-Pb年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试结果与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验证了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测试方法流程体系的有效性。
    • 赵令浩; 詹秀春; 曾令森; 胡明月; 孙冬阳; 袁继海
    • 摘要: 磷灰石作为含铀副矿物在各种类型地质样品中广泛存在,其U-Pb封闭温度~500°C,是良好的热年代学研究对象。但是磷灰石相对较低的铀含量和较高普通铅含量以及缺少基体匹配标准样品等问题限制了磷灰石LA-ICP-MS U-Pb定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采用激光剥蚀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HR-ICP-MS)针对Madagascar磷灰石样品MAD2进行U-Pb定年分析,探讨其U-Pb同位素均一性及直接用作磷灰石LA-ICP-MS U-Pb定年标准样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样品U、Pb含量均值分别为23.8×10^(-6)和13.5×10^(-6),颗粒内^(207)Pb/^(206) Pb和^(206) Pb/^(238) U比值均一性较好,加权平均值分别为0.0943±0.0006和0.0794±0.0004,可以用于直接校准磷灰石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过程中的元素分馏效应,无需普通铅校正。以MAD2为标准样品,结合^(207)Pb普通铅扣除法,测定了不同年龄磷灰石样品U-Pb年龄,结果为:McClure Moutain(521±5Ma)、Tory Hill-apt(1021±16Ma)、Durango(30.7±1.5Ma)、房山岩体闪长岩磷灰石(~131Ma),各样品年龄测定值与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本文建立的LA-ICP-MS U-Pb定年方法和同位素比值校准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本文采用的校准和数据处理方案有效地降低了磷灰石LA-ICP-MS U-Pb定年数据处理难度,有利于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 王海洋; 潘家永; 钟福军; 张熠阳; 严杰; 刘军港; 李海东; 庞薇
    • 摘要: 粤北澜河铀矿床是我国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床,地处诸广山复式岩体东南部边缘,赋矿围岩为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体产于近南北向硅化断裂带内。为限定赋矿围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岩构造背景,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元素分析,获得赋矿花岗岩的成岩时代为(237±1)Ma(MSWD=0.65,n=22),表明其属于中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在Th-Pb图解上,样品投点均落入S型花岗岩区域,指示赋矿花岗岩为典型的S型花岗岩。综合研究认为,澜河铀矿床赋矿花岗岩形成于华南板块和印支板块碰撞结束的伸展、减薄构造背景下。
    • 王森; 张拴宏; 张琪琪; 梁霞; 孔令昊; 胡国辉; 王开; 王宏宇; 蔡瑜杭
    • 摘要: 利用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新引进的GeoLas HD型193nm 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和Agilent 7900型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成功建立了LA-ICP-MS锆石微区U-Pb定年及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方法。以标准锆石91500为外标,在32μm束斑直径、5.0 J/cm^(2)能量密度和5 Hz剥蚀频率等实验条件下,对Plešovice、Temora1和Qinghu锆石标样开展了U-Pb定年实验,所测年龄结果与各标样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允许的条件下一致,并且Plešovice年龄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内保持稳定。同时对未知年龄样品11-5开展了不同实验室测年结果对比研究,所测结果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测年龄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一致。以NIST SRM 610为外标,^(29)Si为内标,分析测试了锆石91500和NIST SRM 612标准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实验测试结果与推荐值一致。在此基础上探索总结了不同剥蚀斑束直径对U-Pb年龄结果的影响,认为在同样的能量密度和剥蚀频率条件下,16~44μm的剥蚀直径可以获取可靠的锆石U-Pb年龄,但32~44μm相比16~24μm小斑束直径所测得的年龄更加精准。
    • 夏浪
    • 摘要: 锆石在地质学领域上应用较为广泛。锆石因其性质稳定、研究较为透彻而成为了定年方法的首选矿物。近些年来随着测量技术、测量仪器的进步,微区原位的锆石U-Pb定年成为地质年代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从岩相学角度,通过对锆石阴极发光影像(CL)的观察,可以根据锆石形态鉴别区分出不同成因的锆石,再结合锆石U-Pb测年技术,通过对不同靶区的圈定,可以得出不同地质意义的年龄数据,代表锆石结晶时经历的不同地质事件。从地球化学角度,锆石微量元素比值(Zr/Hf等),锆石Lu-Hf同位素分别在研究花岗岩结晶分异演化、源区示踪、壳幔相互作用、岩石成因有重要意义和应用。
    • 余福承; 陈静; 黄广文; 杨雪松; 丛殿阁; 邱炜
    • 摘要: 东昆仑驼路沟钴(金)矿床是青海省发现的首个独立大型喷流沉积型矿床,说明容矿围岩为一套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矿区短沟矿段YM1坑口的硅质钠长岩进行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钠长岩的形成年龄为(457.3±4.6)Ma,佐证了该矿区喷流作用成岩与成矿的同时性;另外获得9.20~1.10 Ga和2.40~2.50 Ga的2个年龄集中区,说明了研究区基底演化和源区物质的复杂性.Hf同位素显示为两个集中区,其中年龄峰值422~459 Ma的锆石获得εHf(t)值为-0.61~12.72,表明锆石母岩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指示硅质钠长岩的形成与海底火山喷发作用密切相关;另外0.85~1.10 Ga的锆石εHf(t)值为-15.09~-0.07,其锆石母岩中主要为再造的古老地壳,表明该区基底源区物质的复杂性.通过区域对比分析,认为驼路沟矿区含矿火山-沉积岩系形成时代与钠长岩年龄、成矿年龄非常接近,喷流沉积时代应为晚奥陶世.
    • 曹原; 何小虎; 谈树成; 杨建宇; 刘沛颖
    • 摘要: 大坪金矿是哀牢山-红河韧性剪切带南段最重要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由于其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不利于带内金矿床成矿模型的建立和进一步找矿勘探.本文利用LA-ICP-MS对矿区内含金石英脉中热液错石、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脉中岩浆锆石开展了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热液锆石U-Pb年龄为760±10 Ma,表明大坪金矿区可能存在新元古代金矿化事件;获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脉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73±9 Ma和766±9 Ma,与区域上Rodinia超大陆裂解和哀牢山地区的晋宁-澄江期大规模火山-岩浆活动事件时代一致.热液锆石与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脉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的年龄,表明新元古代金矿化事件可能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脉的侵入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本文新元古代成矿事件的厘定,结合前人的新生代始新世—渐新世为大坪金矿主要成矿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坪金矿可能是新元古代和新生代不同岩浆-构造-热液事件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