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LA-ICP-MS

LA-ICP-MS

LA-ICP-MS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460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化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3篇、会议论文7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2007中亚型造山与成矿国际学术研讨会等;LA-ICP-MS的相关文献由1803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吉远、周涛发、柳小明等。

LA-ICP-MS—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3 占比:98.4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1.52%

总计:460篇

LA-ICP-MS—发文趋势图

LA-ICP-MS

-研究学者

  • 余吉远
  • 周涛发
  • 柳小明
  • 胡兆初
  • 袁峰
  • 何世平
  • 刘勇胜
  • 陈隽璐
  • 丁仨平
  • 刘战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佳佳; 张乔; 靳梦琪; 周俊林; 李玉宏; 陈高潮
    • 摘要: 近年随着定年技术的发展,榍石LA-ICP-MS U-Pb定年法逐渐被学者采用,用来揭示某些特殊岩石类型的形成时代,如碱性岩。华北中部狐偃山碱性杂岩体由多个侵入体组成,岩性主要为二长岩类,岩石中发育大量继承锆石,结晶锆石相对较少,但包含大量岩浆榍石。本次研究即利用榍石LA-ICP-MS U-Pb定年法,对研究相对薄弱的矿泉、狼窝沟2个二长岩体中榍石进行了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二长岩体分别侵位于129 Ma和130 Ma。作为对比,同时对相同2个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合前人研究资料,狐偃山杂岩体主体二长岩类侵位于早白垩世早期(127~131 Ma),早白垩世晚期(111~114 Ma)有少量正长岩形成,从而构成了狐偃山杂岩体。
    • 肖为; 范洪海; 庞雅庆; 陈东欢; 赖中信
    • 摘要: 湖子对山铀矿床位于粤北下庄铀矿田的中部,研究程度较低,对该矿床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缺乏必要的约束。文章通过LA-ICP-MS等技术手段,对湖子对山铀矿床开展了沥青铀矿U-Pb年代学及微量元素分析,结合矿石中黄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分析结果,对该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展开了讨论。研究表明,沥青铀矿中具有较高的普通铅含量,Tera-Wasserburg图解的投图结果表明其形成于(61.6±3.9)Ma(MSWD=1.4),与区域上部分铀矿床成矿时代一致,代表了华南地区一期重要的区域铀成矿事件。沥青铀矿中普通铅的^(207)Pb/^(206)Pb为0.624,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积累了部分放射性成因铅的富铀源区,普通Pb可能以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的形式分布于沥青铀矿中。沥青铀矿LA-ICP-MS微量元素组成与黄铁矿显著不同,以富集W、Bi、Pb、Mo、Sb和亏损Cr、Co、Ni、Ti、As等元素为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花岗岩。黄铁矿微量元素具有低Co、Ni和富As的特征,表明其中低温热液成因,其Bi和Pb、Sb等元素含量较低,与沥青铀矿显著不同,结合镜下观察结果,认为黄铁矿形成于成矿前。该矿床黄铁矿硫同位素结果与诸广-下庄地区部分铀矿床结果一致,且接近于区域花岗岩硫同位素值,而区别于辉绿岩,表明该区部分铀矿床黄铁矿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区域花岗岩。
    • 杨航; 辛宇佳; 李建华; 张培星
    • 摘要: 广东莲花山岩体位于莲花山断裂带北部,由规模巨大的侏罗—白垩纪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莲花山岩体中部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和Lu-Hf同位素研究,获得片麻状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42.5±1.5)Ma(MWSD=3.5,N=30)、(138.9±0.6)Ma(MWSD=1.4,N=30)和(145.5±0.7)Ma(MWSD=1.2,N=28),表明岩体为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为偏铝质-弱过铝质(A/CNK=0.97~1.1)、富碱(K_(2)O+Na_(2)O=6.1 wt%~8.1 wt%)、富钾(K_(2)O/Na_(2)O=1.4~1.8),富集Rb、Th、U、K、Pb,亏损Ba、Ta、Nb、Sr、P、Ti,与壳源岩浆特征类似。岩体SiO_(2)含量差异较大(69.5 wt%~80.1 wt%),高硅样品明显经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属于分异的I型花岗岩。所有样品锆石ε_(Hf)(t)值均为负值(–4.5~–2.0),在年龄-ε_(Hf)(t)图中,均落入球粒陨石演化线和华夏基底演化线之间,暗示源岩主要为古老壳源基底物质。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岩浆记录,本文认为莲花山花岗岩体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后撤(roll back)诱发的弧后扩张作用相关。
    • 尤诗祥; 陈可; 张毓策; 李永顺; 刘忠法
    • 摘要: 黄岗梁大型—超大型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主脊南端,其成因存在很大争议。矿区内主要有五个采区,其中Ⅰ-V-Ⅲ采区沿北东方向展布,各区矿物组合特征差异显著。本文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和岩相学观察,将该矿床内磁铁矿按采区分为3种类型,并按矿物组合和磁铁矿结构特征分成8种亚类。采用电子探针(EMP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三个采区各类型磁铁矿的结构和主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探讨磁铁矿的形成环境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Ⅰ、V和Ⅲ各采区磁铁矿的氧逸度和温度均逐渐降低,Ⅲ区含硫化物磁铁矿显示最低的形成温度,V区与Ⅰ区具有相似的成矿温度和氧逸度。磁铁矿的TiO_(2)-Al_(2)O_(3)-(MgO+MnO)、(Ca+Al+Mn)-(Ti+V)和Ni/(Al+Mn)-(Ti+V)图解表明三个采区磁铁矿均为矽卡岩型,Ti-Ni/Cr图解表明磁铁矿的热液型成因,结合矿床地质和岩相学特征认为黄岗梁锡铁多金属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活动相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 罗恒; 沈锡田
    • 摘要: 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紫色葡萄状玉髓,具有特殊的球粒状外观和浓郁的紫罗兰体色,其双面抛光片在反射光照射下为紫色,透射光下则为棕黄色,且颜色浓集于球粒中心。为探究其颜色成因,进行了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观察,显微紫外-可见光谱,热处理以及LA-ICP-MS原位成分分析。玉髓具有纤维状核心--粗粒石英外壳的特殊结构,粗粒石英外壳粒度500μm左右,隐晶质部分则主要由粒度小于1μm的形状不规则的SiO_(2)颗粒组成。紫外-可见光谱显示紫色主要来源于540 nm左右的吸收峰,而黄色则由于谱线“左倾”产生的近紫外区及蓝光区强烈吸收所致。紫外-可见光谱使用塞尔迈耶尔方程修正表面反射误差、减去无吸收波段强度矫正仪器误差,并用最小二乘平滑扣除基线得到540 nm吸收峰的强度信息。计算玉髓在反射光下的紫色调及透射光下的黄色调的L^(*)a^(*)b^(*)值和E^(*)值定量表征颜色。热处理实验中,玉髓的紫色调在350°C左右开始褪去,紫外-可见光谱390和540 nm吸收峰消失,反射光和透射光下颜色差异减小,都呈现黄色调。随温度升高至400°C后,棕色调加深,出现478 nm左右的吸收峰。热处理过程中谱线吸收强度升高,“左倾”加剧,峰位“红移”。该现象与铁/二氧化硅纳米粒子(Fe/SiO_(2)NPs)生长过程中的谱形变化相似,有可能与玉髓内部与Fe有关的微细结构或包裹体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化有关。颜色参数结合原位成分分析,将数据采用标准分数(Z-score)归一化处理,比对紫色调的E^(*)值与540 nm吸收峰强度及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540 nm吸收峰强度可很好的反映紫色的浓集程度,但紫色调与过渡金属元素含量的线性相关性却并不显著,黄色调的E^(*)值则与Fe元素含量具有近似的负相关性。Fe并不以杂质矿物的形式存在,元素含量这一因素也并不能完全决定玉髓的颜色,可能还受到Fe在玉髓中的存在形式,内部微细结构或包裹体等因素的影响。
    • 肖为; 范洪海; 庞雅庆; 陈东欢
    • 摘要: 东坑铀矿床是粤北地区代表型花岗岩型铀矿床之一,复杂的成矿过程制约了人们对其成因的理解。文章依据成矿期次,将其中黄铁矿划分为4类:矿前期粗晶萤石-梳状石英中的黄铁矿(Py Ⅰ)、成矿期早阶段红色微晶石英中的自形-半自形黄铁矿(Py Ⅱ)、主成矿阶段沥青铀矿中的胶状-他形黄铁矿(Py Ⅲ)以及晚成矿阶段自形-半自形细粒黄铁矿(Py 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中Co、Ni、As、Se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而U、Pb、Cu、Zn、Bi等元素则以矿物包裹体的形式存在。Py Ⅰ和Py Ⅱ具有相对较高的As、Tl含量和较低的Co、Ni以及U、W、Mo、V、Ti含量,表明其形成温度较低;Py Ⅲ具有最低的As、Tl含量和最高的Co、Ni、Ti、V、Mn、U、Mo含量,暗示流体温度相对较高,且辉绿岩或深源流体可能提供了部分物质;Py Ⅳ的As、Tl、Sb略微升高,Co、Ni及Se、U、Mo、W、Ti、V、Mn、Cu、Zn则降低,且其Co/Ni值变化较大,结合结构特征认为其形成于流体快速降温过程。不同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的对比结果表明,东坑铀矿床主成矿期黄铁矿与竹山下“交点型”和辉绿岩中黄铁矿类似,而区别于棉花坑、书楼丘以及竹山下硅化带型黄铁矿,进一步佐证东坑铀矿床成矿流体中可能有辉绿岩或深源物质参与。主成矿期黄铁矿(Py Ⅲ)中较高的Co、Ni、Se含量以及较低的As含量表明其成矿温度相对偏高,这可能是东坑矿床品位总体较高的原因之一。
    • 吴梦琪; 吴鹏; 王蝶; 杨航; 龚红胜
    • 摘要: 滇中腊梅铁矿床位于西南“三江”地区金沙江-哀牢山-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其矿化类型不明,成矿机制和资源潜力不清,制约了该区找矿勘查的深入研究。本次研究工作在详细的地质调查基础上,根据矿(化)体产出特征,将磁铁矿划分为正长斑岩内的豆状-星点状磁铁矿(Ⅰ-Mag)、透辉石角岩内浸染状-团块状磁铁矿(Ⅱ-Mag)和层间破碎带内脉状及囊状充填型磁铁矿(Ⅲ-Mag)3种类型。通过LA-ICP-MS原位微区成分对比,发现3类磁铁矿总体富集Ti、Mn、V、Mg、Zn及Ni,贫Sn、Ga及Sc等元素,并且从Ⅰ-Mag→Ⅱ-Mag→Ⅲ-Mag, Mg、V、Zn含量及Ni/Cr值逐渐增加,Cr、Sn及REE含量逐渐降低,反映3类磁铁矿具有从岩浆成因向热液成因演化的特征。结合Ni/(Cr+Mn)-(Ti+V)、(Al+Mn)-(Ti+V)图解及磁铁矿矿相学特征,认为该矿床属于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3类磁铁矿形成温度约300~500°C,Ⅰ-Mag→Ⅱ-Mag→Ⅲ-Mag的氧逸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温度、氧逸度等信息指示,腊梅铁矿床深部具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
    • 柴珺; 江大勇; 周敏; 孙作玉; 齐宁远; RYOSUKE MOTANI; ANDREA TINTORI
    • 摘要: 华南地区三叠系地层发育,安尼阶底界(即下—中三叠统界线)附近广泛发育浅绿色火山凝灰岩或凝灰质碎屑岩,俗称“绿豆岩”。国际安尼阶底界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位于南盘江盆地内的贵州关刀剖面和广西湾头剖面,已获得可对比的“绿豆岩”锆石U-Pb年龄,但在相邻的上扬子台地上尚缺少对安尼阶底界测年的可对比数据。笔者采集了贵州省盘州市新民镇石门坎剖面三叠系关岭组底部的多层“绿豆岩”,利用LA-ICP-MS获得锆石的U-Pb年龄。结果显示,石门坎剖面关岭组底部的锆石结晶年龄为246.9±1.1 Ma,可与南盘江盆地内及上扬子台地区出露安尼阶底界的剖面相对比。其绝对年龄为上扬子台地区内的安尼阶底界年龄对比提供了参照,有助于限定中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群所代表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复苏时间。石门坎剖面地层沉积连续,未来有望继续开展综合地层学的研究。
    • 农军年; 孙明行; 郭尚宇; 李昌明; 韦守东; 覃初礼; 赵子宁; 周辉; 张鹏
    • 摘要: 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合带西南段的桂东南容县下罗杏发现早三叠世火山通道,对剖析华南印支期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该火山通道出露主要岩性为隐爆角砾岩、流纹岩、粗面安山玢岩、霏细斑岩等,柱状节理发育,为超浅成相—溢流相。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加权平均值为249.9±1.6 Ma(MSWD=1.9),代表了火山喷出年龄,属早三叠世(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有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系列,较低的TiO_(2)含量、较高的K_(2)O/Na_(2)O值、明显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弧火山岩的特征。锆石的ε_(Hf)(t)值为-14.50~-6.61,对应的单阶段Hf模式年龄(T_(DM))为1.17~1.49 Ga,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2DM))为1.70~2.20 Ga。综合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下罗杏火山岩,为地壳减压松弛的构造背景下,地幔或软流圈物质上涌,诱发地壳物质发生高温熔融作用的形成,其构造—岩浆热事件的动力应该来源于古太平洋向华南板块的俯冲。
    • 刘武生; 赵鸿; 赵如意; 秦锦华; 张熊; 蒋金昌; 赵晨辉; 李挺杰; 王成辉
    • 摘要: Re-Os同位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技术工具,在黑色页岩沉积时代的精确定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高精度负离子热电离质谱(N-TIMS)测试技术的发展,炭质泥岩Re-Os同位素年龄测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厘定沉积时代。广东省大宝山铜矿成岩成矿时代争议一直是制约成因机制研究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Carius管中逆王水溶解炭质泥岩粉末后,使用负离子热电离质谱法(N-TIMS)测试Re-Os同位素含量,获得Re-Os等时线年龄为195Ma, 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宽泛,并发育多个峰期,其中最年轻的源区岩浆锆石形成于印支期。这间接地约束了大宝山矿区侵入于侏罗系之中的英安斑岩和斑岩型铜矿的成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同时,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进一步表明下侏罗统金鸡组形成于稳定大陆边缘,其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的大陆基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