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U-Pb年龄

U-Pb年龄

U-Pb年龄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244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岩石学报、中国地质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0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等;U-Pb年龄的相关文献由1209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永飞、李惠民、吴福元等。

U-Pb年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8 占比:18.54%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1.35%

专利文献>

论文:1244 占比:80.10%

总计:1553篇

U-Pb年龄—发文趋势图

U-Pb年龄

-研究学者

  • 郑永飞
  • 李惠民
  • 吴福元
  • 吴元保
  • 李大鹏
  • 林旭
  • 章永梅
  • 陈岳龙
  • 顾雪祥
  • 刘海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小飞; 荆一洪; 刘佳琪
    • 摘要: 受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影响,西南三江地区新生代以来发育一系列大型走滑剪切带。为了确定其中碧罗雪山-崇山-澜沧江剪切带的剪切属性和时限,对崇山剪切带大理永平县永保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和室内分析,观测资料表明其左行走滑剪切特征明显。同时,获得崇山剪切带内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ser ablation-inductive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er,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6±2.0)Ma,表明该带在晚渐新世处于走滑剪切深熔阶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新生代剪压应变分解条件下,碧罗雪山北段、碧罗雪山至崇山段、澜沧江段分别具有右行走滑、左行走滑和右行走滑特征。
    • 林旭; 李玲玲; 刘海金; 陈济鑫
    • 摘要: 河流的出现是其流域内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晋陕峡谷位于黄河上游和中游的衔接部位,对于研究上游黄河何时进入晋陕峡谷具有无可替代的地理位置优势。目前对于黄河何时进入晋陕峡谷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存在中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几种主要观点。基于此,作者对晋陕峡谷北段新近纪地层开展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和沉积相观察。首次报道了磨扇沟、大烟墩、高家窨子3个剖面270颗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通过和区域内潜在源区进行对比,以及古流向都是自东向西的现象,判定磨扇沟和大烟墩2个剖面的物质来自近源的吕梁山北段;高家窨子剖面底部的砂岩流向为自南向北,其物源区来自鄂尔多斯地块北部中生代地层。结合这些地层已经报道的古地磁年龄,认为晋陕峡谷北段在6.2~3.7 Ma期间以近源堆积为主,是对青藏高原隆升远程效应和东亚夏季风增强的沉积响应,而和黄河上游物质不存在物源联系。
    • 季根源; 江思宏; 张龙升; 刘翼飞; 张莉莉
    • 摘要: 毛登矿床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境内,是大兴安岭南段典型的钼铋锡铜矿床,产于阿鲁包格山杂岩体晚阶段侵位的碱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以及下-中二叠统大石寨组火山角砾岩中。本文以碱长花岗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成岩时代、岩浆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对成矿的制约。研究显示,碱长花岗岩锆石结晶年龄为140.5±0.8Ma,侵位于早白垩世。岩体高硅,富碱,贫钙、镁、铝,富集Rb、F、Th、Nd、Sm、Zr和Hf等元素,亏损Eu、Ba、Sr、P、Nb、Ti和轻稀土等元素,轻、重稀土分馏较小,具稀土四分组效应。碱长花岗岩锆石Ti温度为654~817°C,Ce^(4+)/Ce^(3+)值为0.1~19,岩浆氧逸度lg f(O 2)为-25.7~-18.6,表明原生岩浆为高温、低氧逸度的熔体。岩体具较高的εNd(t)值(-0.1~+2.9)和正的εHf(t)值(+4.0~+9.3)以及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 Nd DM2=699~940Ma;t HfDM C=600~936Ma),表明岩浆源区来自含大量幔源组分的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碱长花岗岩经历了高度分异演化和熔体-流体作用,具高F、低氧逸度特征,是毛登矿区钼、铋、锡、铜金属矿化形成的重要先决条件。
    • 梁恩云; 曾广乾; 刘庚寅; 邹光均; 黄远能
    • 摘要: 拔旺矿床是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内近年来探明的一个锡锌多金属矿床,其锌储量达中型,矿体呈切层脉状或似层状产于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南丹组第三、四段灰岩中。缺乏精确可靠的成矿年代学判据,是该矿床成因认识存在较大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地质勘探工作的深入。文章应用LA-MC-ICP-MS原位U-Pb同位素测年手段,对拔旺矿床Ⅰ号矿体中锡石样品进行了研究,获得BW4、BW5两件样品的^(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分别为(93.1±4.8)Ma(n=24,MSWD=1.5)和(85.3±6.3)Ma(n=23,MSWD=2.1),^(206)Pb/^(207)Pb-^(238)U/^(207)Pb等时线年龄分别为(89.3±6.3)Ma(n=24,MSWD=0.86)和(82.9±5.3)Ma(n=23,MSWD=1.08)。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前人发表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成果,表明拔旺矿床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早期,与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区域地质及年代学对比表明,右江盆地晚白垩世存在与新特提斯洋或古太平洋俯冲-后撤作用相关的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成岩-锡成矿事件。
    • 任飞; 尹福光; 彭智敏; 潘桂棠; 魏栋
    • 摘要: 嘉玉桥—同卡混杂岩带位于班公湖—怒江俯冲增生杂岩带东段嘉玉桥至邦达地区,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将其主体厘定为晚古生代混杂岩,但缺乏准确的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约束。本文选择该带邦达岩组中的辉绿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工作,揭示班公湖—怒江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形成时间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辉绿岩明显具有N-MORB型的地球化学性质,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其岩浆源区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经过约30%的部分熔融,一致指示岩浆源区可能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影响的亏损地幔源区。辉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30.9±1.6)Ma,代表了辉绿岩的结晶年龄,指示邦达辉绿岩形成于早石炭世,进一步揭示班公湖—怒江俯冲增生杂岩带存在古特提斯洋演化残留地质信息。邦达早石炭世N-MORB型辉绿岩的厘定,为进一步认识班公湖—怒江俯冲增生杂岩带早石炭世的构造环境,探讨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时空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 秦亚; 冯佐海; 万磊; 吴疆; 吴杰; 邢全力; 薛云峰
    • 摘要: 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桂北龙胜地区上朗变镁铁质岩进行年代学研究。2件年代学样品给出近乎一致的年龄信息,集中在(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553.5±9.2)、(774.2±5.9)和(822.0±10.0) Ma等8个年龄峰值。锆石成因类型研究表明,(774.2±5.9) Ma锆石为样品中最年轻的岩浆锆石,代表上朗变镁铁质岩的侵位时代。U-Pb年龄大于(822.0±10.0) Ma的锆石为捕获锆石,代表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物质的时代。(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和(553.5±9.2) Ma为热液锆石年龄,代表变镁铁质岩成岩后遭受后期构造热事件影响的时限。其中,(442.5±6.7) Ma代表寿城—三门断裂韧性变形的时代,与区域NNE向韧性断裂的变形时代一致。而小于(442.5±6.7) Ma的热液锆石年龄,表明岩石韧性变形后遭受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泛非期(553.5±9.2) Ma热液锆石的存在,表明华南大陆曾受泛非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应具有冈瓦纳大陆的亲缘性。
    • 林旭; 吴中海; 赵希涛; 张洋; 陈济鑫; 刘海金
    • 摘要: 江汉盆地位于扬子板块北部,是长江演化研究的关键地区。锆石是河流沉积物中常见的副矿物,其U-Pb年龄谱对比被广泛用于物源示踪研究,但在江汉盆地还未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别对江汉盆地12条流入河流进行了922颗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结合多维判别图(MDS)和已报道的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探讨江汉盆地主要流入河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异同性,结果表明长江、沮漳河和清江的碎屑锆石U-Pb峰值年龄组成存在差异;作为江汉盆地输沙量最大的两条河流,长江和汉江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存在明显不同;大别山的河流同时与汉江和长江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存在差异;发源于幕府山的陆水和汨罗江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与长江和湘江的不同;武陵山的清江、澧水和沅江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与湘江、资江的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区域性物源区对这些河流碎屑物质组成的影响。因而,利用江汉盆地周缘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存在的差异,将其用于江汉盆地盆山耦合和大河演化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于喜洹; 李新鹏; 陈旭峰; 林泽付; 丁继双
    • 摘要: 为探究大兴安岭呼中下嘎来奥伊河地区正长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运用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其成因机制、岩浆源区及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正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56±1.0)Ma,形成于晚侏罗世中期;w(Al_(2)O_(3))/w(CaO+Na_(2)O+K_(2)O)为1.05~2.08,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A型花岗岩,表现为高硅、高碱、富钙、富钠、富钾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为负异常弱亏损。岩体为演化程度较高的部分熔融的地壳物质,岩浆源区主要为壳源岩浆。晚侏罗世中期正长花岗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缝合带闭合过程有关,显示其形成于俯冲-同碰撞构造环境,具有从火山弧区向同碰撞造山区转换的趋势。
    • 林旭; 刘海金; 刘静; 陈济鑫; 李玲玲
    • 摘要: 黄河是中国北方最大河流,其发育和形成对中国北部三大地势阶梯的建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但到目前为止,有关黄河的形成时代存在较大争议。基于此,本文对鲁中山区的河流进行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n=240),与流入渤海湾盆地的辽河、滦河、永定河、滹沱河、漳河和黄河的锆石U-Pb年龄进行对比,从而确定黄河因具有显著的新元古代峰值年龄(1000~700 Ma)成为渤海湾盆地的特征河流。本文将黄河下游的碎屑锆石U-Pb峰值年龄与渤海湾盆地中新统钻孔的锆石U-Pb峰值年龄进行对比,结合多维判别图(MDS),结果表明黄河在中新世未进入渤海湾盆地。
    • 赵岩; 李生辉; 杨中柱; 张朋; 陈井胜; 张璟; 陈聪
    • 摘要: 辽东地区翁泉沟硼矿区露天采场产出一条切穿硼矿体的二长花岗岩脉.本研究采集了该二长花岗岩脉的薄片、化学分析样品,并进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测试分析.该二长花岗岩脉具有高SiO_(2)含量,为71.82%~75.68%,较高的Na_(2)O+K_(2)O含量,为8.41%~10.57%,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岩脉中锆石颗粒呈自形柱状,CL图中较黑,因铀含量较高引起.U-Pb上交点年龄为1842±29 Ma,其中9个测点得出1842±30 Ma的加权平均年龄,反映了该花岗岩脉侵位于古元古代晚期,同时翁泉沟硼镁铁矿成矿应早于该时代.此年龄与前人研究古元古代胶辽吉造山过程中变质作用峰后时间相吻合,反映了古元古代造山作用过程中伴随了硼矿成矿事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