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Lu-Hf同位素

Lu-Hf同位素

Lu-Hf同位素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化学、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0750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2007'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暨化学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等;Lu-Hf同位素的相关文献由540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永飞、于晓卫、侯德华等。

Lu-Hf同位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0750 占比:99.88%

总计:100869篇

Lu-Hf同位素—发文趋势图

Lu-Hf同位素

-研究学者

  • 郑永飞
  • 于晓卫
  • 侯德华
  • 吴才来
  • 康丛轩
  • 张垚垚
  • 王立功
  • 范飞鹏
  • 郭瑞朋
  • 刘家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王琦崧; 王林均; 孙思辰; 周家喜; 钟昌悦
    • 摘要: 宰便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发育有一系列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火成岩。然而,其成因与构造背景仍存在广泛争议。因此,本文选择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宰便辉绿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Nd-Hf同位素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辉绿岩具有高Mg^(#)(50~69)、高Al_(2)O_(3)(13.94%~18.63%)、低钾(0.03%~0.33%)、低磷(0.04%~0.28%)特征,显示为低钾拉斑系列岩石特点。同时,岩石整体相对富集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和Y等高场强元素,Eu具有微弱负异常特征。辉绿岩的Nb/Ta、Zr/Nb比值揭示了母岩浆在岩浆侵位过程中未发生地壳混染。3件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20.7±3.0Ma、821.1±9.2Ma和823.1±9.5Ma,表明岩浆侵位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锆石ε_(Hf)(t)值介于-13.6~7.7之间,Hf的t_(DM2)值介于1214~2547Ma之间,结合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其原始岩浆可能源于富集地幔,并伴有一定的亏损地幔参与。综合前人和本次研究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本文认为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宰便地区在新元古代早期处于板内构造环境。
    • 黄泽涛; 梁新权; 梁细荣; 宋天骄; 王策
    • 摘要: 选取内蒙古额尔古纳红水泉地区奥陶系乌宾敖包组石英砂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年龄、原位Lu-Hf同位素研究,尝试限定该地层形成时代及碎屑物质来源,并探讨其沉积大地构造环境。结果显示,采自该地层的2个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多数发育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呈自形–半自形且具有较高的Th/U值(0.12~1.63),均暗示它们多数为岩浆成因。结合微量元素特征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认为碎屑锆石寄主岩石应为花岗质杂岩体。2个砂岩样品具有相似的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锆石年龄分布大致可分为3个主要年龄区间:(1)440~540 Ma,主峰值年龄约为492 Ma和506 Ma,次峰值年龄为447 Ma;ε_(Hf)(t)值介于−2.77~+11.73之间,Hf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80~1636 Ma;(2)750~950 Ma,主峰值年龄为805 Ma,次峰值年龄为825 Ma和961 Ma;ε_(Hf)(t)值介于−1.14~+11.43之间,Hf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100~1824 Ma;(3)1700~2000 Ma,峰值年龄为1787 Ma;ε_(Hf)(t)值介于−9.18~−2.75之间,Hf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2682~3016 Ma。所有样品碎屑锆石ε_(Hf)(t)值为−9.18~+11.73,Hf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80~3016 Ma,大部分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集中于球粒陨石与亏损地幔标准线之间,表明沉积物源以早古生代和新元古代新增生地壳物质为主,同时存在少量中元古代晚期古老地壳物质的活化改造。结合前人已报道的邻区相关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资料,研究区乌宾敖包组的沉积时代不早于晚奥陶世,沉积物主要来自额尔古纳和兴安地块的近缘碎屑物,其形成与早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演化过程中额尔古纳与兴安地块碰撞拼贴以及随后的伸展垮塌相关。
    • 杨航; 辛宇佳; 李建华; 张培星
    • 摘要: 广东莲花山岩体位于莲花山断裂带北部,由规模巨大的侏罗—白垩纪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莲花山岩体中部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和Lu-Hf同位素研究,获得片麻状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42.5±1.5)Ma(MWSD=3.5,N=30)、(138.9±0.6)Ma(MWSD=1.4,N=30)和(145.5±0.7)Ma(MWSD=1.2,N=28),表明岩体为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为偏铝质-弱过铝质(A/CNK=0.97~1.1)、富碱(K_(2)O+Na_(2)O=6.1 wt%~8.1 wt%)、富钾(K_(2)O/Na_(2)O=1.4~1.8),富集Rb、Th、U、K、Pb,亏损Ba、Ta、Nb、Sr、P、Ti,与壳源岩浆特征类似。岩体SiO_(2)含量差异较大(69.5 wt%~80.1 wt%),高硅样品明显经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属于分异的I型花岗岩。所有样品锆石ε_(Hf)(t)值均为负值(–4.5~–2.0),在年龄-ε_(Hf)(t)图中,均落入球粒陨石演化线和华夏基底演化线之间,暗示源岩主要为古老壳源基底物质。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岩浆记录,本文认为莲花山花岗岩体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后撤(roll back)诱发的弧后扩张作用相关。
    • 张晓伟; 张万益; 郭磊; 欧阳江城
    • 摘要: 内蒙古达茂旗南部北口子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集宁地块,该地区记录了两期(~2.7 Ga和~2.5 Ga)非常重要的新太古代—早古元古代岩浆构造热事件。尽管地质学家对该地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对~2.5 Ga时期地壳形成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地壳增生还是地壳再造?为了解决上述争议问题,对北口子地区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工作。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的原岩形成年龄为2572.8 Ma,且经历了2520.6 Ma的变质作用改造。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大部分ε_(Hf)(t)值位于球粒陨石线之上(-0.4~+3.15,平均值为+1.34),Hf同位素单阶段模式年龄(T_(DM))范围为2752~2885 Ma,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C) _(DM))介于2864~3082 Ma,表明达茂旗南部北口子地区的该期岩浆作用代表着一期地壳再造事件。结合华北克拉通Hf同位素特征,认为华北克拉通~2.5 Ga岩浆作用既有地壳增生作用也有地壳改造作用。
    • 王跃; 周奇明; 张金龙; 周光峰
    • 摘要: 鲁西地区是全球完整保存新太古代早期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绿岩带的区域,是研究太古宙岩浆演化类型和太古宙时期壳幔作用以及构造模式的典型区域.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探讨了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背景.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U Pb年龄主要为2537和2566Ma.花岗岩(TA1802)εHf(t)值为-1.4~2.9,平均值为0.65,二阶段模式年龄约为2.9Ga;二长花岗岩(TA1812)εHf(t)值为-0.4~2.7,平均值为1.31,二阶段模式年龄为3073~2886 Ma,平均值约为2.9Ga;二长花岗岩(TA1817)εHf(t)值为0.3~4.7,平均值为3.35,二阶段模式年龄为3032~2762Ma,平均值约为2.8Ga.在εHf(t)t图解上,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年龄演化线均落在2.9~2.8Ga地壳演化线上,且与二阶段模式年龄大致相同,即表明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源于2.9~2.8Ga的古老地壳重融.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均表现为高w(SiO2)、w(Al2O3)和富Na2O特征,大部分属于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上,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和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且中重稀土元素出现分馏.花岗岩样品中,有两个样品(TA18011与TA1824)表现出Ta富集,其余样品均表现为K、Rb、Ba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亏损.二长花岗岩也同样表现为K、Rb、Ba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亏损,部分熔融残余矿物存在石榴石、金红石以及少量斜长石、角闪石.根据上述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构造背景为同碰撞背景,该构造模式是大陆地壳有效增生.
    • 王永强; 时毓; 李响; 刘希军; 唐远兰; 孙艺容
    • 摘要: 研究区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湘—桂交界处,该区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成岩成矿作用显著,尤以燕山期最为强烈。为厘定桂东北贺州开山镇孔子庙英安岩的成岩时代和探讨其岩浆源区,文章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限定了英安岩的侵位年龄为157.1±0.9 Ma。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显示,其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5.68~-0.97),对应的T;值主要分布在1.26~1.54 Ga,指示原岩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地壳物质,并可能伴随有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结合前人对华南燕山期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认为研究区英安岩与桂东北地区燕山早期形成的岩体及矿床同属华南燕山期第一次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英安岩的形成可能与华南燕山期岩石圈的板内伸展—减薄作用有关。
    • 王盟; 裴先治; 陈有炘; 曹明; 张进江; 张波; 高翔宇
    • 摘要: 北天山增生杂岩带是北天山洋最终闭合的产物,对其中的地质体进行详细研究是揭示北天山洋演化过程的关键。北天山增生杂岩带内存在一些花岗质侵入体,然而目前为止,对这些岩体的形成时代及成因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对北天山西段的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并探讨其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主要岩石类型均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03 Ma和298 Ma,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侵入体。两个岩体的锆石均具有非常高的ε;(t)值,分别为9.7~12.1(平均为11.2)和12.1~15.0(平均为13.2),相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96~547 Ma和541~357 Ma,表明其源区为新生的地壳物质。两个岩体的样品均具有高硅、富碱、富钾特征,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较高的CaO/Na_(2)O比值(>0.3)和Al_(2)O_(3)/(MgO+FeO_(2));值暗示其可能源于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北天山增生楔中的复理石砂岩为可能的源区岩石。结合区域资料,本文认为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形成于同碰撞向后碰撞转换阶段,限定了北天山洋在晚石炭世末闭合。
    • 李秀章; 王立功; 李衣鑫; 王英鹏; 于晓卫; 张文; 郭瑞朋; 刘汉栋
    • 摘要: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25~110 Ma,与金成矿作用同期的早白垩世晚期艾山岩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由深成相的石英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类及浅成相的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等组成,岩体发育岩浆暗色包体。对艾山二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测试和研究,探讨了该岩体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浆源区与岩石成因。艾山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15±1)Ma,Na_(2)O>3.47,A/CNK<1.35,高Y含量(8.2×10^(-6)~210.5×10^(-6)),低Sr/Y比值(19.5~67.3),具有明显的稀土元素分馏(LREE/HREE=28.43~34.72,(La/Yb)_(N)=46.38~56.74),负铕异常(δEu=0.75~0.83),为一套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岩系,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艾山二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ε_(Hf)(t)值为-19.7~-16.0,对应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18~2.42 Ga。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特征,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艾山二长花岗岩是壳源酸性岩浆与幔源中基性岩浆混合而成,壳源岩浆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新太古代陆壳物质。
    • 刘宝山; 寇林林; 张春鹏; 李成禄; 罗健; 韩仁萍; 李博文
    • 摘要: 三合屯金矿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境内,普遍认为其是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本次对采自韧性剪切带中花岗质糜棱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以约束剪切带的活动时代,并为金矿化事件提供依据,获得糜棱岩中热液锆石增生边加权平均年龄为162 Ma。因此,矿区在燕山期晚侏罗世经历剪切变形,并且这期变形事件与前人研究的科洛镇-新开岭杂岩变形时间是吻合的,也与八大罕-嫩江断裂左行走滑运动时间基本一致。结合前人对邻区金矿床矿化时间的研究,三合屯金矿的成矿时间为燕山期早白垩世,晚于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间晚侏罗世。样品中继承性锆石(花岗质糜棱岩中核部锆石)最晚年龄显示晚三叠世岩浆侵入活动时间,因此认为,三合屯矿区原岩侵位时间为晚三叠世,变形时间为晚侏罗世,为三合屯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另外,本次测试锆石的Lu-Hf同位素结果表明:花岗质糜棱岩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亏损地幔的新生地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