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桂东北

桂东北

桂东北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中国史、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专利文献426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广西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西地方志等; 桂东北的相关文献由214位作者贡献,包括冯佐海、刘希军、时毓等。

桂东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22.55%

专利文献>

论文:426 占比:77.45%

总计:550篇

桂东北—发文趋势图

桂东北

-研究学者

  • 冯佐海
  • 刘希军
  • 时毓
  • 李晓峰
  • 三元合
  • 杨金磊
  • 秦海燕
  • 黄长帅
  • 付建明
  • 刘风雷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永强; 时毓; 李响; 刘希军; 唐远兰; 孙艺容
    • 摘要: 研究区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湘—桂交界处,该区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成岩成矿作用显著,尤以燕山期最为强烈。为厘定桂东北贺州开山镇孔子庙英安岩的成岩时代和探讨其岩浆源区,文章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限定了英安岩的侵位年龄为157.1±0.9 Ma。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显示,其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5.68~-0.97),对应的T;值主要分布在1.26~1.54 Ga,指示原岩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地壳物质,并可能伴随有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结合前人对华南燕山期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认为研究区英安岩与桂东北地区燕山早期形成的岩体及矿床同属华南燕山期第一次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英安岩的形成可能与华南燕山期岩石圈的板内伸展—减薄作用有关。
    • 杨金豹; 冯佐海; 康志强; 白艳萍; 吴杰; 张成龙; 冯梦
    • 摘要: 文章通过桂岭岩体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南岭西段早古生代壳幔相互作用及其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桂岭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SiO_(2)含量为70.24%~75.13%,全碱含量为7.95%~8.44%;(La/Yb)_(N)值为5.0~8.4,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和明显负Eu异常(δEu=0.37~0.58)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铝饱和指数、K_(2)O含量、(^(87)Sr/^(86)Sr)_(i)值和较高的Rb/Sr值指示其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高分异S型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SiO_(2)含量为48.38%~51.95%,镁、铁氧化物含量明显高于寄主岩体,Mg#值为59~67,全碱含量为3.81%~5.05%,为中钾钙碱性系列辉长岩和辉长闪长岩;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值为11.74~12.12,负Eu异常不明显(δEu=0.92~0.94)。在Sr-Nd同位素组成上,寄主岩体具有较低的ε_(Nd)(t)值(-13.6~-5.0),T_(DM)^(2)=1.6~2.3 Ga;暗色微粒包体的(^(87)Sr/^(86)Sr)_(i)值变化范围较小(0.706~0.708),ε_(Nd)(t)值相对较高(3.4~3.6),T_(DM)^(2)=0.88~0.89 Ga。综合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文章研究认为暗色微粒包体源区为新元古代底侵到下地壳底部的岩石圈地幔组分,该组分在早古生代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发生高度熔融形成基性岩浆,基性岩浆侵位引发中元古代中、下地壳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并上侵定位形成桂岭岩体。侵位过程中,基性岩浆与花岗质岩浆发生强烈的机械混合和低程度的化学混合作用形成暗色微粒包体。
    • 高爱洋; 时毓; 刘希军; 赵增霞; 刘明辉; 黄椿文
    • 摘要: 均洞花岗岩体出露于钦杭结合带西南部,对揭示桂东北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其岩石组合为石英黑云母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岩。文章运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均洞岩体的结晶年龄为423~430 Ma,为加里东期造山作用的产物。均洞岩体的SiO;含量较低(55.47~62.95 wt%);其中一个样品属于钾玄岩系列,其余均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0.70~1.18,样品为准铝质或过铝质,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Th、U),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Sr、P、Ti)。结合邻区壳幔混合特征及地球化学数据,认为均洞花岗岩体岩浆源岩具有多样性,可能存在不同来源的岩浆混合作用,为陆内碰撞造山后伴随软流圈的高温上涌,导致部分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后,随着幔源物质的加入形成母岩浆,后经历不同程度的分异演化最终成岩。
    • 罗劲松
    • 摘要: 在桂东北气势磅礴的都庞岭、萌诸岭之间,有一条由青石板,鹅卵石铺设的道路在大山深处和村寨田野间豌蜓延伸,北接湖南潇水,南连广西贺州。这,就是开辟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萧贺古道。
    • 赖伟文; 韦睿妍; 莫达锋; 黄寿威; 嵇仁青
    • 摘要: 广西笔架山锡矿位于姑婆山花岗岩体西南缘,呈北东高、南西低的绵延趋势,矿体为脉状,总体走向北西至南东,倾角65°~82°,长50~150m,厚1.13~10.45m,主要分布有两个矿体,资源储量规模达小型。矿石金属矿物的成分复杂,为锡石、黄铁矿、黄铜矿和少量毒砂的共生组合。目前矿区开采的目标矿产资源主要为锡矿、钨矿、铁矿等。笔架山锡矿的形成和花岗岩体、韧性剪切带及有利的赋矿地层层位有关,属发育于岩体外接触带的断层破碎带型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 庞运权; 黄长帅
    • 摘要: 桂东北钨矿位于南岭成矿带的西段,钨多金属矿集中分布于越城岭—苗儿山岩体群、海洋山—都庞岭岩体群和花山—姑婆山岩体群,与岩浆岩和构造关系密切,钨与锡、钼、铌钽等多金属共生和伴生,具有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长英质岩体型等矿床类型,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以斑岩-矽卡岩钨多金属矿为找矿主线,形成“多位一体”钨矿找矿思路,提出苗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中矽卡岩型白钨矿找矿靶区和珊瑚钨锡矿深部、西部找矿靶区,对比钨矿成矿规律,突破找矿新类型,开展深部找矿勘查,对区内找矿突破具有指导意义。
    • 罗劲松(文/图)
    • 摘要: 在广西旅游业界,近期引人关注的一条新闻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12家新人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中,广西贺州黄姚古镇景区赫然在列。于是,素以“梦家园”闻名的黄姚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身为媒体人的我,最早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远在桂东北的黄姚古镇,缘自10多年前主编《神游广西》一书时,收到一张黄姚古镇的配图。图片中,一棵苍老的榕树弓身而立,道劲的虬枝如龙爪一般在空中飞舞,摆人心魄。
    • 黄长帅; 吴小雷; 卢见昆; 徐文杰; 邓明国; 黄理善
    • 摘要: 珊瑚钨锡矿床是南岭成矿带西段桂东北地区一大型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其大部分矿石中钨锡紧密共生。选取与锡相关的三个主成矿阶段(伟晶质、云母石英脉及石英脉)矿石中锡石流体包裹体,开展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等测试工作。结果表明,伟晶质型锡石包裹体均一温度288~346°C,集中在310°C左右,盐度w(NaCl eq)4.65%~8.95%;云母石英脉型均一温度245~276°C,集中在270°C左右,盐度6.30%~8.55%;石英脉型均一温度235~343°C,集中在250°C左右,盐度4.65%~6.45%;总体而言,与锡矿化相关的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Cl-H_(2)O流体体系。研究认为,伟晶质阶段成矿流体温度相对较高,以气液相为主,密度较低,流体溶解度较大,其盐度分布范围较广;随着成矿流体的运移、冷却,至成矿中后期的云母石英脉、石英脉成矿阶段,流体的温度逐渐降低,成分以富液相为主,密度逐渐增大,溶解度降低,盐度分布趋于集中。
    • 黄长帅; 吴小雷; 卢见昆; 徐文杰; 邓明国; 黄理善
    • 摘要: 珊瑚钨锡矿床是南岭成矿带西段桂东北地区一大型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其大部分矿石中钨锡紧密共生.选取与锡相关的三个主成矿阶段(伟晶质、云母石英脉及石英脉)矿石中锡石流体包裹体,开展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等测试工作.结果表明,伟晶质型锡石包裹体均一温度288~346°C,集中在310°C左右,盐度w(NaCl eq)4.65% ~8.95%;云母石英脉型均一温度245~276°C,集中在270°C左右,盐度6.30% ~8.55%;石英脉型均一温度235~343°C,集中在250°C 左右,盐度4.65% ~6.45%;总体而言,与锡矿化相关的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研究认为,伟晶质阶段成矿流体温度相对较高,以气液相为主,密度较低,流体溶解度较大,其盐度分布范围较广;随着成矿流体的运移、冷却,至成矿中后期的云母石英脉、石英脉成矿阶段,流体的温度逐渐降低,成分以富液相为主,密度逐渐增大,溶解度降低,盐度分布趋于集中.
    • 韩文坤; 刘风雷
    • 摘要: 为探讨桂东北姑婆山花岗岩的钨锡成矿特征,对姑婆山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展开了化学成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黑云母具有富铁贫镁等成分特征,其FeOT和MgO含量分别为24.49%~35.74%和0.12%~5.84%,Fe/(Fe+Mg)值为0.70~0.99,类似于高铁黑云母.黑云母形成时具有较低的氧逸度,其结晶温度主要集中在568~657°C,平均值为600°C,结晶压力为137~227 MPa,平均为189 MPa,结晶深度为5.18~8.56 km,平均深度为7.16 km.综合分析表明,姑婆山花岗岩总体显示出良好的钨锡成矿特征,其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事件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