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CP-MS锆石U-Pb定年

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2262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等;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相关文献由109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学义、李平、陈隽璐等。

LA-ICP-MS锆石U-Pb定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0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2262 占比:99.69%

总计:82514篇

LA-ICP-MS锆石U-Pb定年—发文趋势图

LA-ICP-MS锆石U-Pb定年

-研究学者

  • 徐学义
  • 李平
  • 陈隽璐
  • 张亚峰
  • 李佐臣
  • 李向民
  • 裴先治
  • 刘良
  • 康磊
  • 李瑞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振华; 张勤山; 何利; 田滔; 李生虎
    • 摘要: 东昆仑东段益克郭勒侵入体主要由闪长岩、石英碱长正长岩、英云闪长斑岩及花岗闪长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闪长岩、石英碱长正长岩和英云闪长斑岩的年龄分别为(223.4±1.1)Ma、(222.9±1.3)Ma和(230.9±1.1)Ma,表明益克郭勒侵入体形成于中三叠世。益克郭勒中三叠世侵入岩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埃达克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最可能为后碰撞火成岩,反映了东昆仑造山带在中三叠世晚期已经进入后碰撞造山阶段构造演化。这一成果为揭示东昆仑造山带晚印支期构造环境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孟令华; 马明永; 崔庆岗
    • 摘要: 新疆西天山温泉县城南部温泉岩体群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精确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对温泉岩体群进行重新定位和解体。温泉岩体群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84±6 Ma,定位为青白口纪;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5±3 Ma、464±3 Ma、452±3 Ma,定位为奥陶纪。这些年代学数据填补了本区岩体年龄资料的不足,限定了温泉岩体群的形成时限,表明该地区存在新元古代早期及早古生代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通过对天山不同地区新元古代和奥陶纪岩浆岩年龄和岩石类型的对比研究,认为包括研究区在内的天山地区在新元古代早期参与了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并在早古生代奥陶纪进入消减机制的古亚洲洋演化阶段,这对认识天山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 张志涛; 柯昌辉; 徐林刚; 马收先; 陈懋弘; 叶会寿; 潘玉峰
    • 摘要: 铁坑坳铁锡多金属矿床位于粤东莲花山断裂带西部,矿区出露的花岗岩类主要有粗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花岗质岩石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中发育铁锡多金属矿化。该矿区的成岩成矿时代尚不明确,成矿与哪一种岩体具有成因上的联系也不清楚。文章选择与铁锡多金属矿体相关的花岗岩类的锆石和块状矿石中的锡石,首次开展LA-ICP-MSU-Pb定年和Nd-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粗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2±1)Ma(n=24,MSWD=0.78)和(94±1)Ma(n=25,MSWD=1.80);块状矿石中锡石U-Pb年龄为(130±3)Ma(n=36,MSWD=0.62),成矿时代与粗粒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粗粒二长花岗岩的锆石ε_(Hf)(t)变化于-4.9~-0.1,平均值为-2.8,地壳Hf模式年龄T_(DMC)=1192~1497 Ma,平均值为1366 Ma,全岩ε_(Nd)(t)值介于-8.8~-8.7,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变化于1630~1642 Ma;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ε_(Hf)(t)变化于-5.7~-2.9,平均值为-4.4,地壳Hf模式年龄T_(DMC)=1342~1523 Ma,平均值为1440 Ma,全岩ε_(Nd)(t)值介于-5.4~-4.9,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变化于1291~1332 Ma。Nd-Hf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粗粒二长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于中元古代地壳,有少量幔源组分或新生地壳的加入,花岗闪长斑岩的源区物质中幔源组分或新生地壳的混入比例高于粗粒二长花岗岩。
    • 王昭阳; 裴先治; 李瑞保; 裴磊; 李佐臣; 刘成军; 赵少伟; 王盟; 陈有炘; 周海; 赵杰; 许丽丽
    • 摘要: 秦岭南缘勉略构造带略阳关天门地区发育有一套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岩石组合,是勉略构造带内强烈韧性变形的变质沉积岩系,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议,制约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的研究。为查明其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对其中的变质细碎屑岩进行系统的岩石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2件碎屑锆石U-Pb年龄样品的年龄分布特征相似,主要年龄区间为新元古代早中期(ca.880~800 Ma),并且显示出ca.830 Ma的显著峰值;最年轻的一组碎屑锆石年龄为747~736 Ma(平均年龄742±6 Ma)。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关天门变沉积岩原岩应为一套细碎屑岩偶夹碳酸盐岩的沉积组合,原岩经历了较低程度的化学风化和沉积物再旋回,其物源主要为大陆岛弧背景下的中-酸性岩浆岩。结合区域已有研究成果,认为关天门变沉积岩的物源主要为碧口微地块、汉南—米仓山微地块的新元古代早中期岩浆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与已有的区域碎屑锆石年龄谱系进行对比,认为关天门变沉积岩岩片的沉积时代应晚于碧口微地块横丹群形成的时间(720 Ma),即关天门变沉积岩岩片的沉积时限应晚于720 Ma,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伸展裂陷体制,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的响应。
    • 时超; 彭璇; 何世平; 辜平阳; 于浦生
    • 摘要: 当江铜多金属矿床新发现于2014年,地处西南三江成矿带北段、青海省南部治多县多彩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成矿时代尚未精确限定,矿床成因也未形成统一认识。通过高精度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与铜矿化、铅锌矿化密切相关的流纹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7.5±1.7 Ma,确定矿化发生在晚三叠世。通过与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的对比研究,以及含矿围岩、蚀变特征、矿石矿物、矿石类型等分析,认为其成矿于巴塘群第二岩组火山岩韵律层中,形成过程与火山喷发作用密切相关,后期构造作用为成矿元素富集起着叠加构造的作用,矿床成因为火山喷流沉积-叠加改造型。综合判断认为,当江铜多金属矿形成于北羌塘地块北部的陆缘裂谷环境,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南三江成矿带北段铜多金属矿形成构造环境和扩大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 丁成武; 戴盼; 聂凤军; 张照录; 彭云彪; 张更信; 李大鹏; 申颖
    • 摘要: 对内蒙古图日格金矿区内的侵入岩开展了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图古日格矿区内的似斑状花岗岩、花岗岩、角闪石岩和蚀变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64.5±1.4 Ma、278.7±1.0 Ma、280.6±1.3 Ma和288.0±2.6 Ma,均侵位于二叠纪.图古日格金矿床的成矿年龄(268~259 Ma)与矿区内的似斑状花岗岩的活动时间(276~265 Ma)相似,而且矿床的矿体均产出在似斑状花岗岩中或附近,指示它们之间可能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图古日格金矿床内的二叠纪侵入岩为一套双峰式侵入岩,矿区内的侵入岩都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均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轻稀土元素较富集和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低的特点.这些侵入岩虽然具有类似俯冲带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但这可能仅仅反映了岩石源区受到了俯冲作用的影响,不足以制约其构造背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双峰式侵入岩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图古日格金矿床及矿区内的二叠纪侵入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是碰撞后伸展环境.
    • 董培培; 李英杰; 王根厚; 辛后田; 王金芳; 李红阳
    • 摘要: 通过1:50000区域地质调查,运用"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重填图方法,将内蒙古东乌旗高尧乌拉白音高老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一段为火山碎屑沉积岩,二段为中性火山岩,三段为酸性火山岩,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喷发旋回.早期至晚期岩浆具有由中性向酸性演化的特征.划分出爆发相、侵出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喷发-沉积相及潜火山相等火山岩相;圈出12个Ⅴ级火山机构.获得高尧乌拉白音高老组二段粗安岩和三段流纹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8.2±0.9 Ma和125.5±0.5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
    • 王崇一; 郝宇杰; 商青青; 史雨凡; 高煜; 任云生
    • 摘要: 对跃进山铜金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化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Lu-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中26个锆石测点的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18.96±0.77)Ma(MSWD=0.29);岩体中锆石的εHf(t)值均为正值(+1.4~+3.2),且具有较年轻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09~0.98 Ga);花岗闪长岩表现为富Al、高K和Na以及低Ti、P、Ca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样品锆石的εHf(t)的值为偏低的正值,表明岩浆物质来源应为壳幔混源.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投图以及区域构造背景演化认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均属于后碰撞-火山弧花岗岩,研究区的成矿成岩作用与太平洋板块强烈俯冲背景下的下岩石圈地幔拆沉有直接关系.
    • 毛帆; 周海; 裴先治; 李瑞保; 李佐臣; 裴磊; 刘成军; 赵少伟; 高峰; 陈有炘
    • 摘要: 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红岩沟地区碧口群火山岩系之上发育有南华—震旦纪沉积盖层,但南华系的沉积时代尚缺乏依据,其物源及构造背景也仍无定论.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南华系上部含砾岩系中的长石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测年研究,结果表明碎屑锆石的年龄可以分为两组:(1)新元古代晚期年龄组(750~800Ma),峰值年龄为795Ma;(2)新元古代早中期年龄组(820~920Ma),该组有明显峰值,峰值年龄为850Ma.碎屑锆石最小年龄组平均年龄为750Ma,即南华系上部含砾岩系沉积时代不老于750Ma,结合地层序列中的层位关系,认为该地层的沉积时代可能为晚南华世.综合研究认为,南华系上部含砾岩系物源具多源性,主要来自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内部和南侧后龙门山构造带、汉南-米仓山微地块的新元古代中酸性岩浆岩,北侧勉略构造带出露的岩浆岩可能也为该地层提供了少量的物源,其沉积事件对应于新元古代中晚期(~810Ma)碧口微地块及扬子板块西北缘后碰撞-裂解阶段.
    • 余明刚; 洪文涛; 钱迈平; 段政; 姜杨; 陈荣
    • 摘要: 浙东象山石浦附近出露1套火山沉积岩系,前人称为石浦组,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泥岩、砂岩与叠层石虫管生物礁灰岩互层;上段以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为特征。长期以来,关于石浦组层位归属和生物礁石灰岩的时代存在争议。文章对在象山石浦组上段流纹岩和下段沉积岩中新发现的玄武岩夹层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它们的年龄分别为(117.8±2.2)Ma和(116.1±1.0)Ma,表明象山地区石浦组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经区域地层对比研究,确定石浦组与馆头组层位相当,属于同期异相地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