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长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89668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岩石学报、中国地质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第十届全国“三核”论坛暨江西省核学术年会等;二长花岗岩的相关文献由972位作者贡献,包括尹志刚、杨帆、王治华等。

二长花岗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9668 占比:99.95%

总计:489919篇

二长花岗岩—发文趋势图

二长花岗岩

-研究学者

  • 尹志刚
  • 杨帆
  • 王治华
  • 任二峰
  • 刘淼
  • 吕东奕
  • 李伟
  • 李斌
  • 杨启鹏
  • 陈井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秀章; 王立功; 李衣鑫; 王英鹏; 于晓卫; 张文; 郭瑞朋; 刘汉栋
    • 摘要: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25~110 Ma,与金成矿作用同期的早白垩世晚期艾山岩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由深成相的石英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类及浅成相的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等组成,岩体发育岩浆暗色包体。对艾山二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测试和研究,探讨了该岩体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浆源区与岩石成因。艾山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15±1)Ma,Na_(2)O>3.47,A/CNK<1.35,高Y含量(8.2×10^(-6)~210.5×10^(-6)),低Sr/Y比值(19.5~67.3),具有明显的稀土元素分馏(LREE/HREE=28.43~34.72,(La/Yb)_(N)=46.38~56.74),负铕异常(δEu=0.75~0.83),为一套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岩系,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艾山二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ε_(Hf)(t)值为-19.7~-16.0,对应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18~2.42 Ga。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特征,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艾山二长花岗岩是壳源酸性岩浆与幔源中基性岩浆混合而成,壳源岩浆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新太古代陆壳物质。
    • 蔡宏明; 王蓉; 刘桂萍; 宫相宽
    • 摘要: 阿奇山—雅满苏带位于东天山南部,属于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发育大量岩浆岩,形成时代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目前为止,尚未有早期岩石的报道。对位于该区南缘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中锆石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Th/U值均大于0.4,显示岩浆锆石特征。这些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74.7±4.0 Ma(MSWD=0.7,n=17),代表岩浆结晶年龄。表明研究区存在晚泥盆世岩浆事件,阿奇山—雅满苏带的形成至少开始于晚泥盆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中天山晚泥盆世岛弧环境岩浆岩形成时代一致,表明其可能是古大洋板片向南俯冲的产物。
    • 任建梅; 陈元; 李晓国; 李忠运; 王彪
    • 摘要: 宝鸡香泉铜矿处于华北地层大区陇山小区,北祁连-北秦岭早古生代-中生代铜铅锌矿成矿带,区内主要地层为震旦—奥陶系葫芦河群中浅变质岩(基—酸性火山岩),侵入岩为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钾长花岗岩,铜矿体主要受岩体内接触带和断裂构造控制,共圈出了6条含铜蚀变碎裂岩带。通过铜矿体的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等来探讨铜矿床的控矿因素,认为宝鸡香泉铜矿为一构造蚀变岩型铜矿。
    • 王朝阳; 王涛; 张颖慧
    • 摘要: 加拿大阿巴拉契亚造山带纽芬兰岛Humber带基底地块属性及地壳生长演化是近年来关注的科学问题,尤其是岛内西南部的Indian Head Range地块,其年龄组成与同位素特征研究对区域基底构造属性划分与对比至关重要。本文对Indian Head Range地块内的二长花岗岩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得到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149±4 Ma,代表该岩体的侵位年龄。这一定年结果表明该岩体具有中元古代晚期的年龄,为该地块格林威尔期岩浆事件的存在提供了新的年龄证据。Nd⁃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该二长花岗岩岩体εNd值为-2.3,εHf值介于+1.93~+3.65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介于1.84~1.73 Ga之间。结合前人研究,我们认为Humber带内各地块发育约1.5 Ga、1.15 Ga和1.0 Ga的3期花岗质岩浆事件,它们具有相似的Hf模式年龄值,暗示它们均来源于古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的再造。带内格林威尔基底地块均为原地基底,且与劳伦大陆远端东部边缘具有一致的岩浆-构造演化史。以上研究对Humber带内格林威尔基底地块的亲缘性及地壳生长提供新的制约,并为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内古老微陆块的溯源对比提供依据。
    • 任云伟; 张家辉; 田辉; 王惠初; 施建荣; 常青松; 张阔
    • 摘要: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本文在天镇-怀安地区怀安杂岩中识别出一套与TTG片麻岩共生的二长花岗岩。LA-ICP-MS与SHRIMP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472±10 Ma、2448±9 Ma。二长花岗岩样品SiO_(2)含量70.55%~74.29%,Al_(2)O_(3)含量13.78%~15.35%,K_(2)O含量4.26%~5.74%,Na_(2)O含量3.04%~4.58%,K_(2)O/Na_(2)O除一件样品为0.93外,其余均大于1,在1.39~1.89之间,属钾质花岗岩;另外,样品CaO含量1.02%~1.37%,MgO含量0.15%~0.47%,TFeO含量0.76%~1.9%,TiO_(2)含量0.16%~0.32%,整体显示富Si、Na、K、Al,贫Ca、Fe、Mg、Ti的特点。二长花岗岩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亏损,微量元素富集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U、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同时Th含量较高而Cr、Ni含量低,显示与中、上部地壳非常相似的稀土、微量特征;而样品Sr含量相对较高,但Y、Yb含量很低,指示形成于中高压力条件下。综合上述认识,怀安杂岩中的二长花岗岩应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标志着华北克拉通北缘新太古代末期陆壳趋于成熟,已完成克拉通化。
    • 孟李奇; 何峻岭; 张鹏伟; 马斌; 朱永胜
    • 摘要: 东昆仑西段阿克苏河一带箭峡山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组成。为确定其形成时代、地质背景,对岩体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开展了同位素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获得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54.8±2.6)Ma(MSWD=0.80),表明其形成于早石炭世。岩石富硅(74.64%~77.38%)、富碱(6.75%~8.13%),属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具有Rb、U、Th相对富集,K、Ti、Nb、Ta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的特征,LREE/HREE值介于2.99~6.74之间,表现出较强的铕负异常(δEu=0.63~0.95);Al_(2)O_(3)值为12.15%~12.98%,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1.18~1.20,具S型花岗岩特征。岩石成因与源区分析研究表明,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砂质岩石的部分熔融,结合东昆仑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箭峡山岩体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为古特提斯洋壳俯冲作用背景下的大陆边缘弧岩浆活动产物。
    • 黄文昌
    • 摘要: 安丰桥二长花岗岩位于福建延平安丰桥—湖尾一带,主要岩性为含斑细粒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通过1∶5万大历口、安丰桥、顺昌县区调工作,获得安丰桥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0.3±1.3)Ma,显示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为亚碱性系列高硅富碱贫钙镁的碱性花岗岩。微量元素丰度Rb、K、Th、U相对富集,Ba、Nb、Sr、P、Ti相对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呈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的右倾型曲线。认为该岩体属S型花岗岩,形成于俯冲碰撞的造山环境。
    • 刘飞; 杨经绥; 冯光英; 牛晓露; 李观龙; 张超凡
    • 摘要: 海南岛大规模二叠-三叠纪侵入岩的形成是与古特提斯洋有关,还是与古太平洋俯冲闭合有关还存在巨大争议。本文对琼中金波两处辉绿岩脉及其围岩花岗岩的研究显示,露头1辉绿岩脉的锆石U-Pb年龄为245.4±3.8Ma,TiO_(2)含量(1.07%~1.18%)低,而MgO(8.60%~9.41%)和Mg^(#)值(62.31~65.02)较高,为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和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中具有明显的Eu、Nb、Ta、Ti和Ba负异常,以及显著Th、U、Zr、Rb和Pb等正异常,(^(87)Sr/^(86)Sr)i=0.707138~0.712797,(^(143) Nd/^(144)Nd)_(i)=0.511884~0.511965,ε_(Nd)(t)值为-7.01~-8.58,指示其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相比之下,露头2辉绿岩锆石U-Pb年龄为242.8±3.1Ma,但其TiO_(2)(2.65%~3.06%)含量较高,而MgO(4.24%~5.39%)和Mg^(#)值(40.09~45.86)较低,具有Eu、Rb、Pb、Nb、Ta和Ti弱正异常和Th负异常,(^(87)Sr/^(86)Sr)i=0.690244~0.717031,(^(143) Nd/^(144)Nd)i=0.512886~0.512915,ε_(Nd)(t)值为+6.41~+7.93,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指示其形成于板内裂解环境。辉绿岩脉围岩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55.3±3.0Ma和255.7±3.2Ma,含少量角闪石和黑云母,具有较高的SiO_(2)(71.62%~73.72%)、Na_(2)O+K_(2)O(6.60%~9.17%)和Al_(2)O_(3)(平均14.88%)含量,A/CNK值(0.97~1.03)较低,亏损Nb、Ta、Ti、Sr和Ba,富集Rb、Th、U和Pb,为高分异I型岛弧花岗岩。总的来看,二长花岗岩和辉绿岩形成于大陆岛弧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对比二叠-三叠纪侵入岩体的走向、碰撞前-同碰撞-碰撞后岩浆岩的时代以及榴辉岩的变质年龄等,发现海南岛侵入岩与哀牢山-松马造山带明显不同,而与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岛弧岩浆岩类似,由此我们认为海南岛大规模晚二叠-早三叠世岩浆岩为古太平洋板片向欧亚板块俯冲后撤的产物,后撤过程受到古特提斯俯冲板片的影响。
    • 吕东奕; 任二峰; 杨启鹏; 熊文顺
    • 摘要: 为了研究中祁连东段上莫吉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意义,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测得上莫吉二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为(922.3±5.3)Ma(MSWD=0.037);岩石中SiO2含量为70.92% ~75.00%,Na2 O+K2 O含量为5.18% ~7.66%,山德指数(A/CNK)为1.049~1.346,平均为1.25,碱度率AR为1.79~3.23;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为富集型模式,曲线向右倾斜,(La/Yb)n为2.71~22.84,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Rb、Th的强烈正异常,Nb、Zr不同程度的负异常,类似于同碰撞花岗岩.因此,中祁连东段上莫吉侵入体的为CPG(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型花岗岩,该岩体的侵位时代为新元古代,具有富钠、富钾的特征,其岩体由古老的硅铝质大陆壳经重熔再结晶而成.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上莫吉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的构造环境.
    • 董瑞; 王核; 闫庆贺
    • 摘要: 对甜水海地块东北部阿克萨依矽卡岩型铁矿区内与矿化有关的二长花岗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及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旨在厘定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成矿动力学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2.37±0.18 Ma(中新世高拉瓦尔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长花岗岩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具有高Sr(432~1174μg/g),低Y(3.08~18.11μg/g)和Yb(0.35~1.39μg/g)以及高Sr/Y值(64.8~203)的埃达克岩特征.在Harker图解上SiO2与其他主量元素呈负相关关系,La/Sm-La以及La/Yb-La图解显示具有分离结晶趋势,表明岩浆演化以分离结晶为主.二长花岗岩SiO2与Y、Yb呈负相关关系而与Sr/Y值呈正相关关系,并且矿区内存在同源同期闪长玢岩,因此认为阿克萨依二长花岗岩的埃达克岩性质是玄武质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引起的.全岩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阿克萨依二长花岗岩与青藏高原北部地球化学省具有相似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板片交代的富集地幔,而变化范围较大的 εHf(t)值以及较低的Mg#暗示岩石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混染.结合前人研究,我们认为阿克萨依二长花岗岩及相关的矽卡岩铁矿形成于中新世西昆仑受巨型地幔低速体上涌影响的伸展构造背景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