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昆仑

东昆仑

东昆仑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608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2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419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中国地质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2013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等;东昆仑的相关文献由1411位作者贡献,包括丰成友、李金超、贾群子等。

东昆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2 占比:57.6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1.56%

专利文献>

论文:419 占比:40.80%

总计:1027篇

东昆仑—发文趋势图

东昆仑

-研究学者

  • 丰成友
  • 李金超
  • 贾群子
  • 孔会磊
  • 栗亚芝
  • 袁万明
  • 李大新
  • 王国灿
  • 孙丰月
  • 张爱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欢; 王海波; 鲁浩; 王超; 万鹏
    • 摘要: 黄沙河地区位于新疆东昆仑西段南缘,属于昆南增生杂岩带,研究区内出露大面积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组,为了厘定区内托库孜达坂组时代并对其沉积环境进行分析,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地层层序学、岩石学及古生物学研究,将新疆东昆仑西段黄沙河地区托库孜达坂组分为下段碎屑岩段和上段碳酸盐岩段,将其时代厘定为早石炭世,结合区内碎屑岩粒度特征及放射虫化石特征,确定该套地层的沉积环境为半深海-滨浅海环境。
    • 杨杰; 祁晓鹏
    • 摘要: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的早石炭世哈拉郭勒组出露杏仁状粗玄岩夹层,对该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属于碱性玄武岩,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哈拉郭勒组杏仁状粗玄岩应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其形成可能与东昆仑南缘的古特提斯洋的扩张密切相关。
    • 李文渊; 张照伟; 王亚磊; 张江伟; 尤敏鑫; 张志炳; 南卡俄吾
    • 摘要: 特提斯构造域研究愈来愈显示为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分的特点,其中古特提斯洋的形成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较为薄弱,特别是古特提斯洋何时开始裂解非常缺乏研究。根据东昆仑早古生代末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简称“夏日哈木矿床”)发现的事实,以及近年来在东昆仑、南祁连和阿尔金发现的一批早古生代末和晚古生代初之交的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特点,提出它们代表了古特提斯洋裂解的认识,认为与古亚洲洋同期的原特提斯洋于志留纪末碰撞闭合后,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由于地幔柱作用改造的软流圈发生部分熔融而裂解,形成了夏日哈木等与裂解背景幔源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超大型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之交是古特提斯洋裂解的开始,此时以秦祁昆(秦岭—祁连—昆仑)洋为代表的原特提斯洋已经闭合,作为原特提斯洋弧后盆地的古亚洲洋尽管尚未闭合,但夏日哈木矿床则是原特提斯洋造山后陆壳再次裂解的产物,并非形成于原特提斯洋岛弧或后碰撞的环境。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尽管夏日哈木矿床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Nb、Ta、Ti相对亏损和橄榄石低Ca等弧岩浆信息,但与岛弧环境的阿拉斯加型岩体有显著的区别;夏日哈木矿床有较多的斜方辉石,甚至出现斜方辉石岩,磁铁矿含量较少,母岩浆具有较高Al_(2)O_(3)等。根据已有的成矿事实,结合区域上原特提斯洋闭合蛇绿岩和洋壳俯冲折返榴辉岩的研究,以及早泥盆世存在的区域不整合建造特点和东昆仑与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同时代的双峰式火山岩分布,认为以夏日哈木为代表的早泥盆世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不仅是世界上特提斯成矿域发现的首例特大型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而且代表了全球一期新的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成矿事件,是古特提斯构造裂解重大地质事件的产物。加强该期成矿和不成矿造山带中出露的镁铁—超镁铁岩深部岩浆源区和成矿过程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古特提斯洋裂解开始构造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和过程。
    • 晁海德; 陈建洲; 王瑾; 李吉庆; 王国仓; 赵洪岳; 蔡廷俊; 刘立波; 李生福; 任文恺; 邱亮
    • 摘要: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地区八宝山盆地作为高原页岩气成藏特征探索的典型区域之一,对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因素——成岩作用的研究程度很低,不足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勘探价值。基于岩性观察及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分析资料,对该区三叠系页岩成岩作用及对储层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显示,三叠系八宝山组页岩成岩作用共有6类:压实、胶结、黏土矿物转化、交代、溶蚀及有机质热成熟作用。综合有机质成熟度、岩石热解最高峰温、伊蒙混层比中蒙皂石占比、黏土矿物组合、孔隙类型等指标得出:研究区页岩处于中成岩B期-晚成岩阶段。结合各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研究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易于造成孔隙度的减小,溶蚀作用、有机质热成熟作用易于孔隙度的增大,而交代作用对孔隙影响小。
    • 焦和; 康继祖; 黄国彪; 贾建团; 彭建; 鲁海峰; 雷延祥
    • 摘要: 青海昆仑河北地区靠近昆中断裂带,经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多期岩浆活动,近年来自西至东陆续发现黑海北、拉陵灶火、苏海图、加祖它士西、向阳沟、加祖它士东、大灶火、黑刺沟等多个金矿床(点),形成一条东西长度近150 km长的成矿带。文章在总结带内金矿成矿基本特征基础上,选取黑海北金矿和加祖它士东金矿的赋矿围岩开展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黑海北硅化二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3±8 Ma,形成于原特提斯洋向柴达木地块俯冲碰撞后伸展环境;加祖它士东的花岗闪长岩脉含有较多的继承锆石,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50±1 Ma,继承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20±2 Ma,加祖它士东花岗闪长岩侵位于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背景下的大陆弧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认为昆仑河北地区金矿成矿作用与早中生代三叠纪岩浆活动关系更为密切,其矿床类型存在造山型金矿与岩浆热液型金矿两种不同认识。昆仑河北地区土壤化探异常、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主要断裂(穿矿区)的次级断裂形成的蚀变破碎带等可以作为区内主要的找矿标志,推测该成矿带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 杨杰; 祁晓鹏
    • 摘要: 长石山构造混杂岩带位于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东段,基质以千糜岩和糜棱岩为主,岩块可以分为碳酸盐岩岩块、碎屑岩岩块以及洋壳型岩块。本文通过对长石山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宏观和微观构造特征等进行研究,认为长石山构造混杂岩带内韧性剪切变形具有两期韧性剪切作用叠加的特征,早期表现为右行逆冲的特征,第二期表现为左行走滑性质。
    • 王凤林; 魏俊浩; 李小亮; 张新铭; 徐崇文; 李艳军
    • 摘要: 东昆仑造山带晚二叠世岩浆作用及构造背景研究薄弱。本文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尕之麻地区那更康切尔花岗闪长岩和新识别出的二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并对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中11颗年轻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56±2 Ma,加权平均年龄为255±2 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其形成于晚二叠世;除此之外,还获得古元古代、早古生代等继承锆石和捕获锆石记录。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具高SiO_(2)(72.66%~73.74%)、Na_(2)O(4.94%~6.73%)含量,贫K_(2)O和Fe_(2)O_(3) T,属低钾‒中钾钙碱性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Eu正异常。花岗闪长岩SiO_(2)=63.31%~65.05%,K_(2)O=3.27%~3.66%,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富集Rb、K,亏损Nb、P和Ti,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明显右倾型,具有中等Eu负异常(0.53~0.58)。两者的104×Ga/Al值分别为1.51~1.84和2.27~2.35,Zr+Nb+Ce+Y值分别为13.4×10^(−6)~28.0×10^(−6)和333×10^(−6)~352×10^(−6)。结合岩相学特征,表明两类岩石均属于I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中晚二叠世锆石εHf(t)=−5.6~12.8,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461~436 Ma;花岗闪长岩锆石εHf(t)=−5.6~−1.1,tDM2=1456~1210 Ma。综合研究表明,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的初始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混染了早古生代和早二叠世地壳物质,并经历了岩浆分异结晶形成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也显示了岩浆混合作用的不均一性。结合构造背景,两者均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与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时期阿尼玛卿洋板片北向俯冲作用有关。
    • 靳立杰; 王继林; 周汉文; 孙天河; 王子圣; 李春稼; 于春楠
    • 摘要: 东昆仑地区出露的赛什腾组为一套边缘前陆盆地沉积,是原特提斯洋在东昆仑地区俯冲消减到碰撞闭合的沉积记录。对赛什腾组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物源区的类型和性质。本次对东昆仑黑海地区赛什腾组的沉积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典型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黑海地区赛什腾组的变质碎屑岩原岩主要为杂砂岩,少量的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其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赛什腾组主要来自陆源碎屑岩或中酸性岩浆岩等长英质物质来源区,并且在沉积过程中有白沙河岩组、小庙岩群、万宝沟群等古老沉积组分的加入。此外,原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岛弧花岗岩,也为赛什腾组提供物质来源。
    • 王金宏; 陈家浩; 吴华英; 王治安; 乔玉财; 张青福; 逯登栋; 蔡楠
    • 摘要: 拉陵灶火铜多金属矿床是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部的三叠纪矽卡岩型矿床。为进一步指导勘查找矿工作,本文通过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的矽卡岩矿物学研究,以加深对其矿物学特征和成矿规律的认识。研究发现,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金水口岩群和石英闪长岩体,其中MⅤ矿段主要形成于石英闪长岩中大理岩捕掳体的交代蚀变。矿床可划分为4个热液阶段:进化矽卡岩阶段、退蚀变矽卡岩阶段、铜钼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进化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核部比边部更富钙铝榴石组分,边部含较多钙铁榴石组分,表明该阶段流体氧逸度逐渐增高。石榴子石和辉石分别以钙铁榴石(Ad_(56)~Ad_(86))和钙铁辉石(Hd_(54~64)Di_(31~41)Jo_(4~5))为主,且辉石Mn/Fe比值<0.1,表明该矿床具有典型矽卡岩铜矿和钼矿的特征。矽卡岩矿物成分还与典型矽卡岩金矿床相似,暗示了其金成矿潜力,因此矿床开采过程中应考虑对铜、钼、金矿化的综合利用。矿体受层状碳酸盐岩分布严格控制,且矿床与石英闪长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区勘探除了外矽卡岩带,还应加强对成矿岩体内大理岩捕掳体形成的矿体的勘查。
    • 王继林; 周汉文; 高继雷; 武志敬; 李兆令; 靳立杰; 李春稼
    • 摘要: 沙松乌拉组是整个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最早的海相沉积,是原特提斯洋盆打开时的沉积记录。对沙松乌拉组的物质来源进行研究,可以为恢复和反演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提供依据。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沙松乌拉组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系列判别图解,得到沙松乌拉组的岩石类型为杂砂岩、岩屑砂岩,源岩主要为长英质及部分古老沉积组分;得到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主要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少量物源来自被动大陆边缘。分析前期通过碎屑锆石法得到的小庙群、万宝沟群、晋宁期岩浆岩及白沙河组物源区的形成环境及岩石性质,与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较为吻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