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北秦岭

北秦岭

北秦岭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82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岩石学报、中国地质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1届年会暨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研讨会等;北秦岭的相关文献由38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涛、陈丹玲、刘良等。

北秦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9.8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1282 占比:89.84%

总计:1427篇

北秦岭—发文趋势图

北秦岭

-研究学者

  • 王涛
  • 陈丹玲
  • 刘良
  • 王晓霞
  • 柯昌辉
  • 裴先治
  • 李金宝
  • 杨阳
  • 卢仁
  • 吕星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欧伟程; 李承东; 张永清; 赵利刚; 许腾; 许雅雯; 孙烜烨
    • 摘要: 北秦岭造山带中二郎坪群构造属性及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其中的抱树坪组更是缺少年代学数据报道。为了进一步厘定抱树坪组时代及形成的构造环境,对其碎屑锆石开展LA-MC-ICP-MS定年及物源研究。结果表明,取自原划分为抱树坪组中的斜长黑云石英岩(18P_(3)TW2)和含透辉黑云阳起斜长变粒岩(18P_(3)TW3)具有完全不同的锆石年龄谱特征,揭示它们属于不同时代的地层。18P_(3)TW2碎屑锆石年龄谱为多峰,锆石来源于北秦岭微陆块及华北地块,缺乏早古生代岩浆弧锆石,最年轻的一组锆石年龄为493~972Ma。18P_(3)TW3碎屑锆石年龄谱为单峰,其中最年轻一组锆石年龄为420~440Ma,主体来源于二郎坪岛弧岩浆岩。通过野外特征、锆石年龄组成和物源特征综合分析,18P_(3)TW2所代表的地层形成于盆地初期,没有大规模火山活动,不应归属于抱树坪组。18P_(3)TW3所代表的抱树坪组地层形成于盆地晚期,主体沉积时代为奥陶纪—志留纪,最晚地层可能延续到早泥盆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抱树坪组形成于早古生代商丹洋向北俯冲所产生的弧后伸展盆地构造环境。
    • 冯新凯
    • 摘要: 北秦岭南台钼矿床位于东秦岭钼矿带西部,矿床赋存于秦岭纬向构造带汤峪—板桥构造带东段,位于铁炉子—三要断裂和金陵寺—北宽坪—高耀断裂之间。矿(化)体产于中元古界宽坪群广东坪组的绿片岩类岩石与大理岩类岩石、碳酸盐岩矽卡岩带及花岗斑岩中。钼矿体主要受控于潘河复式背斜核部及其两翼构造破碎带中,野外钻探资料显示,矿体近似平行分布。成矿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有紧密联系。本研究通过总结北秦岭地区南台钼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等,探讨南台钼矿床的成因,提出了研究区内钼矿找矿方向。
    • 杨阳; 柯昌辉; 王晓霞; 李金宝; 吕星球; 聂政融
    • 摘要: 蟒岭花岗岩体位于北秦岭构造带黑沟—栾川断裂和乔端—瓦穴子断裂之间,是由3期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杂岩体,其岩石类型从早到晚依次为含辉石黑云母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蟒岭花岗岩体中的前两期岩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蟒岭花岗岩体以I型花岗岩为主,从早到晚(含辉石黑云母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其岩石成因类型具有从I型向I-A过渡型花岗岩变化的趋势;含辉石黑云母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形成于较高氧逸度环境,其结晶温度分别为675°C~740°C和550°C~675°C;蟒岭花岗岩体是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与可能起源于幔源的基性岩浆混合而成的产物。
    • 武勇; 秦明宽; 郭冬发; 崔建勇; 刘汉彬; 何升
    • 摘要: 丹凤秦岭地区光石沟铀矿床是我国典型伟晶岩型铀矿床之一。为探究该矿床的形成时代,文章利用微区、原位分析技术SEM、LA-ICP-MS对5件与晶质铀矿共生的独居石样品开展了形貌特征、稀土元素及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独居石BSE图像没有明显的成分环带,化学成分具有高Th、Th/U的特征,稀土元素标准化图解表明其为高温岩浆作用相关成因;独居石的U-Th-Pb同位素年龄为(403.5±3.6)Ma、(400.2±4.3)Ma、(399.6±0.78)Ma、(400.8±2.4)Ma,表明它们具有相近的形成时代(早泥盆世)。结合前人研究工作,认为在早泥盆世,北秦岭地区商丹洋壳北向俯冲导致秦岭微陆块发生变质、深熔、岩浆作用,同时发生铀成矿作用,富集形成了光石沟铀矿床。
    • 张海啟; 朱黎宽; 赵海波; 刘磊; 郭峰; 刘广学; 伊跃军; 张宏丽
    • 摘要: 河南卢氏龙泉坪伟晶岩型高纯石英矿床位于北秦岭构造带东部。矿床赋存于秦岭岩群石槽沟组和峡河岩群寨根组中,矿石类型为白云母花岗伟晶岩型,其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长石(31%~51%)、微斜长石(11%~20%)、石英(25%~38%)和白云母(7%~9%),含少量石榴子石(1%~2%)、黑云母(<1%)等;石英矿物经深度提纯SiO含量可达99.997%。与美国Spruce Pine伟晶岩型高纯石英矿床对比,两者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系统的调查分析,本研究认为北秦岭和阿尔泰地区具有寻找伟晶岩型高纯石英矿床的潜力;不含稀有金属矿化、流体包裹体含量低的伟晶岩是寻找高纯石英矿床的理想目标地质体。龙泉坪伟晶岩型高纯石英矿床的发现对我国高纯石英资源地质勘查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 杨海涛; 刘新伟; 汪超; 牛亮; 胡西顺; 门文辉; 杨文刚
    • 摘要: 北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钼金多金属成矿区,区内寺沟钨钼矿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是蟒岭岩体西缘地区发现的首个隐伏钨钼矿床,其矿床规模达到中型,目前仍在勘查中。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多学科综合信息找矿方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一地质勘查方法的多解性和局限性,提高了异常解译精度和可靠性。本文在合理运用多种勘查技术方法,充分总结矿区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综合找矿模式:(1)借助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初选找矿靶区;(2)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缩小找矿靶区;(3)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剖面,配合槽探工程查明地表及浅部矿(化)体特征;(4)通过物探测深剖面布设,探索深部成矿有利空间;(5)深部钻探验证并预测找矿远景,同时利用钻探地质信息反向约束物探解译,提高解译精度并指导后续勘查工作。以寺沟钨钼矿为典型矿床,在总结地质、化探、物探等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斑岩-矽卡岩型钨钼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该模型在矿区深部验证及外围靶区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外围靶区正在进行工程验证,找矿前景良好。
    • 李普涛; 辜平阳; 李永军
    • 摘要: 小秦岭-北秦岭地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东部,长期处于华北板块、秦岭微地块和扬子板块边缘构造活动地带,具备良好的古陆块边缘铀成矿条件。分析多期次不同类型铀成矿作用与相应的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背景的关系,有利于理解区域铀成矿规律和创新铀矿成因理论。文章通过对区内典型铀矿床(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铀成矿的成因机制,并以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视角来分析不同类型铀成矿作用发生的构造背景。分析显示在小秦岭-北秦岭构造带的华阳川地区、蓝田牧护关岩体以及“商南-丹凤三角区”等3地,存在伟晶岩型、碳酸岩型和构造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等3种铀矿类型,成矿期次历经古元古代、古生代奥陶纪—泥盆纪、早中生代三叠纪、晚中生代侏罗纪以来等4个时期。研究结果表明北秦岭-小秦岭地区的铀矿具有“古老地层+深大断裂+岩浆作用”耦合成矿的成因机制,铀成矿作用均发生在秦岭造山带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由碰撞转向伸展的构造体制转换阶段。
    • 李敏; 翟文建; 李开文; 赵焕; 王晓瑜; 田晓敏; 裴玉华
    • 摘要: 北秦岭双龙-夏馆地区出露有镁铁质麻粒岩,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不甚清楚,该文对其进行了矿物学、变质温压条件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镁铁质麻粒岩变质演化经历了3个变质阶段:峰期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Grt)+单斜辉石(Cpx)+斜方辉石(Opx)+斜长石(Pl1)+石英(Qtz)+角闪石(Hb1)(高Ti)+钛铁矿(Ilm);退变角闪岩相阶段(M2)矿物组合为角闪石(Hb2)+斜长石(Pl2)+榍石(Sph2);晚期绿片岩相阶段(M3)以形成低温退变质矿物组合绿泥石(Chl3)+黑云母(Bi3)特征。峰期变质条件为T=807~890°C,P=7.8~8.1 kbar,其变质演化过程具有逆时针型P-T轨迹,为中低压麻粒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原岩具有拉斑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SiO_(2)、Al_(2)O_(3)、P_(2)O_(5)含量相对较低,TFeO、CaO、MgO含量相对较高。镁铁质麻粒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弱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平坦的右倾型,Eu异常不明显(δEu=0.78~0.94)。岩石富集K、Th、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Hf、P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并且Ti具弱的负异常,原岩兼具E-MORB(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和IAB(岛弧玄武岩)的特征,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
    • 林锐华; 杨秀峰; 刘行; 王亚飞; 朱斌; 韩建栢; 孙志明; 王继远
    • 摘要: 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地处华北克拉通南缘,南接南秦岭构造带,位于北秦岭东段的灰池子岩体东段北侧。本文对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中含铀花岗伟晶岩脉、接触带附近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所含黄铁矿开展了铅同位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黄铁矿铅μ值为9.50~9.58,区别于正常铅μ值,而介于地幔μ值与造山带μ值之间,应是下地壳铅与造山带铅(即峡河岩群地层铅)的混源。花岗伟晶岩脉的数量和产铀能力与距离岩体的远近有直接关系,当距离岩体较近时,则具有数量增多、产铀能力增强的特点,铀工业矿体(或含铀矿化体)主要赋存在岩体与黑云斜长片麻岩地层的内外接触带有限距离范围内的花岗岩伟晶岩脉中。柳树湾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具有混源铅特征,是对区内钾长石化、黑云母化和石英硅化等成矿蚀变的响应。
    • 林锐华; 杨秀峰; 刘行; 王亚飞; 朱斌; 韩建栢; 孙志明; 王继远
    • 摘要: 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地处华北克拉通南缘,南接南秦岭构造带,位于北秦岭东段的灰池子岩体东段北侧.本文对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中含铀花岗伟晶岩脉、接触带附近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所含黄铁矿开展了铅同位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黄铁矿铅μ值为9.50~9.58,区别于正常铅μ值,而介于地幔μ值与造山带μ值之间,应是下地壳铅与造山带铅(即峡河岩群地层铅)的混源.花岗伟晶岩脉的数量和产铀能力与距离岩体的远近有直接关系,当距离岩体较近时,则具有数量增多、产铀能力增强的特点,铀工业矿体(或含铀矿化体)主要赋存在岩体与黑云斜长片麻岩地层的内外接触带有限距离范围内的花岗岩伟晶岩脉中.柳树湾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具有混源铅特征,是对区内钾长石化、黑云母化和石英硅化等成矿蚀变的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