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花岗岩体

花岗岩体

花岗岩体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330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理、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555118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等;花岗岩体的相关文献由76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霞、冯佐海、李永军等。

花岗岩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55118 占比:99.94%

总计:555442篇

花岗岩体—发文趋势图

花岗岩体

-研究学者

  • 王晓霞
  • 冯佐海
  • 李永军
  • 王涛
  • 李金宝
  • 李注苍
  • 凌洪飞
  • 刘志武
  • 吕星球
  • 吴才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洪波; 浦津; 高于
    • 摘要: 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以南约20 km的召庙,出露一片面积约20 km^(2)的花岗岩,称为召庙花岗岩体。该岩体被至少2组垂直节理及与地面起伏一致的剥离面理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弧形岩块,构成高于周围地表300~400 m的花岗岩山区。在多条花岗岩山脊上保存有大小不等的壶穴,山脊两侧则发育从上到下紧密排列的泄水槽,而泄水槽则被剥离面理横向切割,沿剥离面理的露头线发育大小不等的风化穴。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认为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不是风蚀和风化所致,而是晚更新世冰盖上的冰川融水下泄冲刷形成的;山脊两侧的泄水槽也是冰川融水下泄冲刷的结果;剥离面理是第四纪冰川发育导致地表之下岩石温度变化的热变应力所致,可用于恢复第四纪冰川作用时期的基岩古地貌;盐风化穴是第四纪冰川退缩后本区重要的物理风化类型,优先沿着剥离面理发育。本区3种微型地貌景观和大型的剥离面理共生组合记录了更新世以来召庙花岗岩山区的地貌演化史。
    • 陈传刚
    • 摘要: 当前世界各国处置高放废物时采用了多种方案,当前公认的有效方案是深地质处置,也就是说,将“地质处置库”建造在地表下面500~1000 m的地质体中,发挥这一天然屏障的作用,加以工程屏障对高放废物永久隔离。但是在围岩中建设高放废物处置库时,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岩体地质构造所具备的特征进行研究,明确地质构造问题,这是处置库成败的重要因素,对此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勘查清楚,因此,着重研究物探技术在花岗岩体处置库选址中的应用。
    • 方贵聪; 王登红; 冯佐海; 付伟; 康志强; 吴家旭; 赵云彪; 童启荃; 杨明
    • 摘要: 钨是中国、美国、英国、欧盟等国家的战略性关键矿产,如何在已知矿区外围寻找新的钨矿资源是当前找矿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广泛调研钨矿床野外地质事实及基础地质资料,指出江西茅坪、东坪、淘锡坑,广西社垌,广东梅子窝等石英脉型钨矿床具有扇状成矿的规律,即于花岗岩体顶部形成两组相向倾斜的"双胞胎"矿脉,横剖面呈扇状.扇状容矿裂隙系统可能是在花岗岩浆主动上侵动力、区域水平构造应力、岩层自身重力等联合作用下形成的.此规律对于在已知矿脉组外围寻找与之相向倾斜的另一矿脉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江西盘古山钨矿床为例,推断矿区内除了3组已知南倾矿脉之外,还可能发育另外三组北倾矿脉.
    • 朱旭; 陈永清; 赵彬彬
    • 摘要: 滇东南锡-钨多金属矿集区位于扬子陆块、华夏陆块及印支陆块的交汇处,区内分布一系列与晚白垩世大规模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锡、钨、铜、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对滇东南1:200000航磁数据化极处理后,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提取航磁数据中与锡-钨多金属矿化有关的深部地质结构和地质体持征分量.通过定义不同的滤波器,选择相应的持征分量进行重构,获得反映深部及浅层的地质结构和地质体空间分布的图像.研究表明:①研究区深部存在2种磁性持征的基底,即强磁性基底(哀牢山岩群、大红山岩群和瑶山岩群)和弱磁性基底(昆阳群和猛硐岩群);②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花岗岩体显示为环绕负磁异常发育正磁异常,环形正磁异常可能反映了接触交代矿化蚀变带的空间分布;③环绕负磁异常发育正磁异常区域是进一步找寻锡-钨多金属矿床的最佳靶区.
    • 别建芳; 卢守卿; 李贞岐; 卢声媛; 吴云雷
    • 摘要: 小东沟花岗岩体位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境内,为沙麦岩体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主要有中细粒、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两种岩石类型.岩体内相对富集Ag、Zn、Mo、As、Bi、Sb;圈定的物探和化探异常套合较好,并且在异常内圈定多个矿化体;岩体与矿产密切相关,通过对该岩体的研究,对今后在该区寻找锌、铅、银等多金属矿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伯胜; 刘继顺; 范森葵; 董从芳; 袁远
    • 摘要: 大厂矿田孕育了世界瞩目的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巴力—龙头山矿区是大厂矿田的重要矿区之一,文章通过地质勘查和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100号与105号主矿体共同构成了缓-陡-缓"S"形螺旋状矿体,预示着隐伏花岗岩体的侵入方向,是自南东向北西向侵入的;在"S"形螺旋状矿体边部,仍有平行矿体存在的可能性;生物礁灰岩的底板下,成矿潜力巨大;隐伏花岗岩的侵入面同样是找矿突破的重要区域.
    • 邓红宾; 李培龙; 魏华财; 何文劲; 杨鹏涛; 李宁; 唐华
    • 摘要: 低山头一带花岗岩体归属东昆仑弧盆系北昆仑岩浆弧带,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伯喀里克—香日德成矿亚带东昆仑造山带中段,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闪长岩、正长花岗岩及二长花岗岩。为了加强该地区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与成岩成矿背景探讨,对花岗岩体开展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矿质元素研究。主量元素组成上,石英闪长岩具中硅(57.64%和58.47%)、富钠(Na2O/K2O均为2.57)特点,正长花岗岩具高硅(75.45%-75.99%)、富钾(Na2O/K2O为0.74-0.94)特点,二长花岗岩具高硅(66.80%-73.45%)、富钠(Na2O/K2O为1.50-2.13)特点;花岗岩体铝饱和指数A/CNK<1,为准铝质岩浆岩;碱饱和指数NK/A集中在0.26-0.69之间,属钙碱性岩石;里特曼组合指数σ43在1.18-2.31之间,属钙碱性类型。花岗岩体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岩浆分异特征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Rb、K、Ba、Th、Sr、Nd,仅正长花岗岩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富集Zr、Hf、Ce,而Nb、P、Ti明显亏损,源区物质为壳幔混合物质,属挤压应力环境中同碰撞I型花岗岩。在岩体实测剖面中获得11种元素分析数据,与青海全省、东昆仑成矿带及其亚成矿带平均元素丰度值进行对比,初步划分不同岩性、不同类型、不同时代花岗岩,以及富集的含矿元素为Au、Zn、Y、Pb等。与区域有成矿事实且为I型花岗岩成因进行对比,认为研究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 李刚; 薛吉祥; 刘正宏; 董晓杰; 李文庆; 王师捷
    • 摘要: 花岗质岩浆的起源、迁移及就位是研究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特性的重要方面.然而,板内伸展背景下同构造花岗岩体的岩浆来源、就位机制和岩浆流动与区域应力场的关系等问题缺乏系统性的总结.晚中生代期间华北板块东部逐渐变为区域伸展体制,同时中浅部地壳形成一系列的韧性剪切带、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这些伸展构造往往伴有同剪切变形的花岗岩体.因此,华北东部是系统研究板内伸展背景下同构造花岗岩体的最佳区域.本文选取多个典型的同构造花岗岩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归纳总结这些同构造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资料,发现多数同构造岩体具有多个岩浆源区,且较早就位的中性岩席(单元)往往来自壳幔混合岩浆或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而较晚的酸性岩席(单元)则主要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这一特点反映了同伸展岩体岩浆源区由深至浅的演化规律,也揭示了区域伸展背景下源自地幔的流体和热量是触发地壳部分熔融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岩浆就位过程中围岩和岩体中形成的定向及变形组构,发现华北东部同伸展岩体的就位模式可分为三大类:以扁平岩床或岩基形式就位于中部地壳的水平韧性剪切带内;岩浆以近直立运移的方式形成长轴平行拆离断层的岩基,就位于变质核杂岩核部或拆离断层下盘;岩浆就位于再活化的先存断裂,通过膨胀作用、挤压围岩获得就位空间并使围岩变形,形成类似底辟作用的就位方式.剪切应力和浮力是影响岩浆运移方向的重要力学参数.岩浆自源区上升的过程中浮力起着主要控制作用,就位于韧性剪切带时剪切应力起着控制作用,就位于浅部地壳的脆-韧性过渡带时浮力的作用再次凸显.
    • 詹克明
    • 摘要: 自然之"盛景"与人间之"盛世"自有内在相通之处。天人合一,并非妄言。造物之妙,存乎一心矣。峰林竞秀的黄山,花岗岩体在地质水文强烈作用下,近千米的深度切割,致使整座黄山形成深壑峡谷,悬崖峭壁,石柱壁立,奇峰突起。七十二峰各自独立又互相簇拥,浑然一体又各逞奇秀。这里的气候也异常独特,浓雾常常沉浮山谷,云海浮泛峰尖,那种仙云缭绕的雄伟气势着实让人震撼。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独特的"黄山松"。遍布群峰的万顷松涛中,更有一批出类拔萃的名松。它们生于危崖,立于绝地,饱吸石髓,寄命岩罅,棵棵久经磨砺。而且"峰愈高、谷愈深,气愈寒、岩愈危,松也愈奇。"其中佼佼者有迎客松、送客松、大王松、连理松、探海松、蒲团松、团结松、黑虎松、孔雀松、龙爪树、双龙松、卧龙松、倒挂松……既气韵不凡又个性突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