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伟晶岩

伟晶岩

伟晶岩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291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6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39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等;伟晶岩的相关文献由82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登红、张辉、李建康等。

伟晶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6 占比:77.66%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8.93%

专利文献>

论文:39 占比:13.40%

总计:291篇

伟晶岩—发文趋势图

伟晶岩

-研究学者

  • 王登红
  • 张辉
  • 李建康
  • 唐勇
  • 付小方
  • 吕正航
  • 代晶晶
  • 周起凤
  • 李兆麟
  • 李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岑炬标; 凤永刚; 梁婷; 高景刚; 何蕾; 周义
    • 摘要: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矿产资源基地,尤以富Li和富Be伟晶岩型矿床广泛发育为特色。本研究选择阿尔泰造山带卡鲁安-阿祖拜矿田富Li和富Be伟晶岩型矿床开展典型解剖,以贯穿岩浆阶段-伟晶岩阶段的白云母矿物为研究主线,探讨不同矿化类型伟晶岩中云母的成分演化规律、花岗岩与伟晶岩的成因联系。矿物学特征显示富Be伟晶岩中发育大量磷酸盐矿物,而富Li伟晶岩含较多橙色锰铝榴石、锂云母而缺乏典型的Fe-Mn磷酸盐。白云母成分分析显示,从白云母花岗岩→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白云母总体呈Nb含量和Nb/Ta值降低,指示白云母花岗岩、富Be伟晶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也代表了富Li伟晶岩的岩浆分异演化程度更高。尽管利用云母成分变化(尤其是K、Rb、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模拟岩浆结晶演化过程,显示可由初始花岗质岩浆经瑞利分离结晶作用依次形成白云母花岗岩→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的假设。但研究区年代学、矿物学、同位素证据指示富Li伟晶岩和富Be伟晶岩具有不同的熔体性质和形成时代。因此,应用云母成分探讨伟晶岩的成因联系应当建立在花岗岩-伟晶岩系统具有合理的时空分布和其它支持源自同一岩浆源的前提之上。
    • 李黎; 郭冬发; 黄秋红; 李伯平; 王娅楠; 谢胜凯; 刘瑞萍
    • 摘要: 将偏硼酸锂与四硼酸锂混合熔剂高温熔融伟晶岩样品形成的玻璃,于硝酸、盐酸、氢氟酸的混合液中进行快速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其中的Ga、Sr、Th、U和稀土元素。方法检出限为0.03~0.91μg/g,相对标准偏差(RSD)优于5%。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待测元素的测定值与推荐值的相对误差在0.07%~25%之间,满足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130—2006)中的相对误差允许限要求。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分析结果与酸溶法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从前处理到上机测试能在48 h内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适用于包括伟晶岩在内的地质样品中稀土、铀、钍、镓、锶元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 李普涛; 辜平阳; 李永军; 何世平; 汪双双; 庄玉军; 陈锐明
    • 摘要: 华阳川铀矿位于小秦岭构造带西部,是一个以U、Nb共生为主,并伴生Pb、稀土的多金属矿床。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表明华阳川地区存在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铀成矿作用。近年来,在华阳川矿区及外围发现了大量含铀伟晶岩。对位于华阳川地区草坪沟一带的含铀伟晶岩进行岩相学、矿物学、锆石及独居石U-Pb年代学等研究。结果表明:含铀伟晶岩中锆石U-Pb年龄为(1 922.5±6.0)Ma,锆石与含铀矿物共生表明存在成岩期成矿现象,反映吕梁期(2.0~1.8 Ga)华北克拉通南缘基底拼接过程中的铀成矿作用;含铀伟晶岩中独居石的稀土元素含量具有总量较高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十分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Eu强烈亏损和右倾特征,显示出高度分异岩浆的晚期热液结晶成因特征;独居石U-Pb年龄((141.9±1.8)Ma)表明存在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作用对已有富铀地质体的叠加改造成矿作用。总之,华阳川地区除印支期铀成矿外,至少还存在吕梁期U预富集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叠加改造成矿作用。
    • GROVES DI; 张良; GROVES IM; SENER AK
    • 摘要: 寻找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已成为全球性议题。受动力电池消费的拉动,锂资源需求急剧上升,伟晶岩型锂矿勘查热度持续攀升。虽然众多伟晶岩型锂矿地质特征尚不清晰,已有证据表明锂辉石是大多数大型-巨型伟晶岩型锂矿床的主要含锂矿物。与许多近直立的伟晶岩脉群不同,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太古代伟晶岩矿脉往往呈近水平或缓倾斜在角闪岩相围岩中产出,它们往往具有复杂的三维形态并发育明显的矿物和地球化学分带。这些太古代伟晶岩脉通常形成于挤压或压剪构造体制下同变质环境中,成岩期最小主应力(σ;)近竖直。因此,伟晶岩常常侵位于近水平的构造局部引张区而形成复杂的几何学形态。压性的构造环境为富锂熔体多次脉动式注入和富含挥发分熔体垂向结晶分异提供了充足的时间;锂辉石在中高温压条件下结晶成为缓倾富锂带中最为常见的含锂矿物。
    • 唐勇; 覃山县; 赵景宇; 吕正航; 刘喜强; 王宏; 陈剑争; 张辉
    • 摘要: 花岗伟晶岩型矿床是稀有金属矿床重要的类型之一。在花岗伟晶岩中,稀有金属元素Li、Be、Nb和Ta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前人对稀有金属独立矿物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系统研究。本文综合分析了已有的实验数据,其结果表明,影响稀有金属独立矿物溶解度最为重要的2个参数是温度(T)和铝饱和指数(ASI)。因此本文建立了稀有金属独立矿物,尤其是铌锰矿和钽锰矿溶解度,与温度(T)和铝饱和指数(ASI)之间的定量关系:lg[w(Li)/10^(-6)]=-0.37×[1000/(T/K)]+4.56,R^(2)=0.44 lg[w(BeO)/10^(-6)]=-4.21×[1000/(T/K)]+6.86,R^(2)=0.91 lg[K_(sp)^(Nb)/(mg^(2)·kg^(-2))]=-(2.86±0.14)×ASI_(Mn+Li)-(4.95±0.31)×[1000/(T/K)]+(4.20+0.28),R^(2)=0.86 lg[K_(sp)^(Ta)/(mg^(2)·kg^(-2))]=-(2.46±0.11)×ASI_(Mn+Li)-(4.86±0.30)×[1000/(T/K)]+(4.00+0.30),R^(2)=0.80式中,温度T为热力学温度,ASI_(Mn+Li)(ASI=Al_(2)O_(3)/(CaO+Na_(2)O+K_(2)O+Li_(2)O+MnO),摩尔分数比)和T的适用范围分别为0.6~1.2和1073~1373 K的范围内。上述公式为估算硅酸盐熔体中稀有金属含量提供了便利,为量化花岗伟晶岩成矿模型提供了基础。稀有金属独立矿物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和铝饱和指数的增加而急剧降低,因此,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由岩浆侵位、分离结晶以及流体作用等因素引起的岩浆温度降低和铝饱和指数的增加,是导致稀有金属独立矿物结晶的主要机制。
    • 王臻; 陈振宇; 李建康; 陈毓川
    • 摘要: 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伟晶岩型锂矿床,308号脉为其中出露面积最大的伟晶岩脉。308号脉具有完善的分带性:细粒白云母-钠长石-石英带(Ⅰ)、中粗粒钠长石-石英-微斜长石带(Ⅱ)、中粒电气石-钠长石-石英带(Ⅲ)、中粗粒锂辉石-钠长石-石英带(Ⅳ)和中细粒锂辉石-钠长石-石英带(Ⅴ),并且富含稀有金属矿物(如锂辉石、绿柱石、锡石和铌钽氧化物),因此是系统研究伟晶岩演化历史和成岩成矿机制的理想实验对象。308号脉的矿物学研究较为薄弱,其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及该过程中熔-流体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及稀有金属的富集过程和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文选取该脉各结构带中的贯通性矿物云母、磷灰石,以及稀有金属矿物锂辉石和特征性矿物电气石,通过详细的电子探针工作,分析它们的产状、结构特征、化学组成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308号脉边部Ⅰ带(高温结晶)中电气石的出现(~5%)反映伟晶岩初始熔体具有富B的特征(>2%);锂辉石在Ⅳ和Ⅴ带内的大量结晶说明初始熔体可能具有富Li的性质;主要含氟矿物电气石、磷灰石和云母类在岩石中的含量均较低,并且原生磷灰石具有相对偏低的F浓度(<3%),仅能形成于富F环境中的锂云母矿物也十分稀少,这些特征均表明308号脉初始熔体很可能具有较低的F含量;(2)伟晶岩体系演化至Ⅴ带时发生流体出溶现象,自此进入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出溶流体可能具有富Cs和贫F的性质;(3)原生白云母和电气石化学成分的规律性变化说明308号脉的演化过程很可能不存在外来流体的加入;(4)308号伟晶岩的成岩和锂成矿过程主要受分异结晶作用支配,有限的出溶流体规模和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仅演化至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未充分进入热液阶段)对锂辉石的结晶和保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余勇; 李祖福; 白令安; 徐恒; 张岐能; 梁吉
    • 摘要: 滇西处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西南缘,稀有金属伟晶岩脉发育,并沿区域构造带成群成带分布。滇西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化以铍为主,兼有锂、铌、钽、锡等。本文将滇西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区划分为高黎贡山成矿带、腾冲-梁河成矿带、西盟成矿带和凤庆-临沧成矿带等四个成矿带。高黎贡山成矿带稀有金属伟晶岩可能为深熔成因,其矿体主要产出于中深变质岩的构造裂隙中;其它三个成矿带稀有金属伟晶岩与其附近的花岗岩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其矿体主要产出于花岗岩体内部、内外接触带或远离岩体的围岩构造裂隙中。矿化时代集中于喜山期,涵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四个成矿时期,其年龄范围主要集中于62~15Ma。印度板块及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造成“三江”特提斯构造转换带强烈的挤压、走滑、逆冲推覆导致地壳加厚及深熔作用是滇西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的主要地质背景。区域锂、铍、铌、钽、锡等稀有金属地球化学异常展布区为首要勘查目标区,钠长石化及云英岩化等热液蚀变发育地段的伟晶岩脉应列为首要勘查目标,同时,滇西地区与淡色花岗岩密切相关的伟晶岩脉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
    • 赵俊兴; 何畅通; 施睿哲; 秦克章; 余可龙; 邱骏挺; 李真真; 周起凤
    • 摘要: 近年来提出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高分异成因模式使得该带逐渐成为我国极具潜力的稀有金属战略远景区。目前,喜马拉雅北带金属组合类型以铍-铌-钽(锡-钨)组合为主,南带以锂-铍-铌-钽组合为主。本研究聚焦于喜马拉雅北带东段的雅拉香波穹窿内发现的含绿柱石伟晶岩,通过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方法获得淡色花岗岩-伟晶岩中长石、云母、电气石和绿柱石的矿物结构和组成,综合判定雅拉香波淡色花岗岩-伟晶岩的岩浆演化分异程度及其稀有金属成矿潜力。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喜马拉雅东段雅拉香波花岗伟晶岩中稀有金属矿物主要为绿柱石,主要赋存在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中;2)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控制了雅拉香波穹窿中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矿物组成及其演化,其中白云母替代关系为Al_(2)□R^(2+)_(-3)和Al_(4)Si_(-3)□_(-1),电气石替代关系为MgFe_(-1)和^(X)□,Al(Na,R^(2+))_(-1),绿柱石替代关系为Na(Fe^(2+),Mg)□_(-1) Al_(-1);3)根据长石Cs含量和钾长石K/Rb值,白云母Li-B-Cs含量和K/Rb比值,黑电气石Ge-Pb含量,以及绿柱石Li-Cs含量和Cs/Na比值综合判断雅拉香波含绿柱石伟晶岩为简单铍矿化伟晶岩,其伟晶岩演化程度与典型Be-Nb-Ta矿化伟晶岩和复杂伟晶岩中Be矿化带相类似。
    • 编辑部
    • 摘要: 691氧化物型含铀矿物微区原位Hf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进展崔玉荣1,2,肖志斌1,2,涂家润1,2,周红英1,2,李国占1,2(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2.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科技创新中心,天津300170)金红石、锡石和铌铁矿等含铀矿物成分单一,结构简单,而且成因比较明确,容易得到地质意义明确的Hf同位素组成信息。这些矿物可能存在于伟晶岩、花岗岩、变质岩以及稀土矿床等不同成因的岩石或岩体中,对其开展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可以为相关岩石或矿床的成因演化提供重要的制约参数,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 张海啟; 朱黎宽; 赵海波; 刘磊; 郭峰; 刘广学; 伊跃军; 张宏丽
    • 摘要: 河南卢氏龙泉坪伟晶岩型高纯石英矿床位于北秦岭构造带东部。矿床赋存于秦岭岩群石槽沟组和峡河岩群寨根组中,矿石类型为白云母花岗伟晶岩型,其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长石(31%~51%)、微斜长石(11%~20%)、石英(25%~38%)和白云母(7%~9%),含少量石榴子石(1%~2%)、黑云母(<1%)等;石英矿物经深度提纯SiO含量可达99.997%。与美国Spruce Pine伟晶岩型高纯石英矿床对比,两者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系统的调查分析,本研究认为北秦岭和阿尔泰地区具有寻找伟晶岩型高纯石英矿床的潜力;不含稀有金属矿化、流体包裹体含量低的伟晶岩是寻找高纯石英矿床的理想目标地质体。龙泉坪伟晶岩型高纯石英矿床的发现对我国高纯石英资源地质勘查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