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
滇西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853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中国文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1篇;相关期刊406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0届年会、中国第四届矿山地质学术会议等;滇西的相关文献由1392位作者贡献,包括丛峰、林仕良、邹光富等。
滇西
-研究学者
- 丛峰
- 林仕良
- 邹光富
- 李再会
- 谢韬
- 段灿辉
- 庄文勤
- 李灿南
- 杨学俊
- 熊昌利
- 罗改
- 莫宣学
- 贾小川
- 和文言
- 喻学惠
- 张乾
- 王立常
- 郭晓东
- 马文秋
- 高永娟
- 黄亮
- 孙泽轩
- 宋冬虎
- 张寿庭
- 曹华文
- 李俊
- 李智红
- 李朝阳
- 王国芝
- 王晓林
- 王鹏
- 董国臣
- 黄晓明
- 丁俊
- 任桂园
- 任飞
- 刘军平
- 刘家军
- 和中华
- 孙载波
- 宁括步
- 张建华
- 张彤
- 张虎
- 徐义刚
- 戚学祥
- 曾文涛
- 杨启军
- 梁婷
- 熊波
-
-
窦嘉顺
-
-
摘要:
滇西贫困山区是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这些区域大多又是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大江大河源头,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度高,面临着消除贫困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结合扶贫驻村经历,分析了滇西山区农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治理建议。
-
-
董万庆;
尹艳琼;
郑丽萍;
赵雪晴;
李向永;
张红梅;
冯鹏飞;
刘莹;
宋文宏;
谌爱东
-
-
摘要:
掌握滇西菜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发生规律和抗药性水平,对提出区域性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5年,采用诱集法和浸叶法监测了滇西菜区小菜蛾种群发生动态及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滇西菜区小菜蛾全年发生,为害期有9个月,春夏季为害重,3-6月为发生高峰期,2009-2015年最高诱蛾量为290~905头/7 d,小菜蛾种群对化学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药性,其中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最高,达到高水平抗药性,对多杀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维持在中等水平抗药性,2011年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了28倍的抗药性,后恢复敏感,3年后又出现抗药性的上升趋势。可见,3-6月是滇西菜区小菜蛾防控的重要时期,可选择Bt、多杀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等药剂轮换使用,减少氯虫苯甲酰胺使用次数,建议停用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
-
-
胡官兵;
党伟;
金梦迪;
刘舫;
撒恩
-
-
摘要:
选择云南三江中南段高黎贡山之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WorldView-3卫星数据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基于Skyline软件构建三维模拟场景,从不同视域范围、远近尺度、方位视角对解译目标进行全方位展示,获取了不同矿山开发及地质灾害的典型识别标志,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精细识别及地质灾害详细信息提取,解译出区内建筑石料用灰岩等5种非金属矿以及滑坡等3种类型地质灾害,为矿山管理及地质灾害调查提供快速精准的目标,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
-
阳正伟;
王琪
-
-
摘要:
滇西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今天都把诸葛亮作为茶祖进行祭祀,但清朝道光《普洱府志》等史志都只记载了对茶王树的祭祀。祭祀的对象由茶王树转变为诸葛亮,应是较为晚近的事情,它们都是在滇西浓厚的诸葛亮崇拜氛围中形成的。雍正时期对滇西的改土归流,改变了普洱茶的身价,使之成为贡茶、官茶,也使云南茶成为朝廷加强对西藏治理的重要物资,茶马古道中滇藏道的作用开始凸显。
-
-
余勇;
李祖福;
白令安;
徐恒;
张岐能;
梁吉
-
-
摘要:
滇西处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西南缘,稀有金属伟晶岩脉发育,并沿区域构造带成群成带分布。滇西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化以铍为主,兼有锂、铌、钽、锡等。本文将滇西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区划分为高黎贡山成矿带、腾冲-梁河成矿带、西盟成矿带和凤庆-临沧成矿带等四个成矿带。高黎贡山成矿带稀有金属伟晶岩可能为深熔成因,其矿体主要产出于中深变质岩的构造裂隙中;其它三个成矿带稀有金属伟晶岩与其附近的花岗岩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其矿体主要产出于花岗岩体内部、内外接触带或远离岩体的围岩构造裂隙中。矿化时代集中于喜山期,涵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四个成矿时期,其年龄范围主要集中于62~15Ma。印度板块及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造成“三江”特提斯构造转换带强烈的挤压、走滑、逆冲推覆导致地壳加厚及深熔作用是滇西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的主要地质背景。区域锂、铍、铌、钽、锡等稀有金属地球化学异常展布区为首要勘查目标区,钠长石化及云英岩化等热液蚀变发育地段的伟晶岩脉应列为首要勘查目标,同时,滇西地区与淡色花岗岩密切相关的伟晶岩脉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
-
-
周月倾
-
-
摘要:
腹诊推拿为腹部诊法与治法的相互结合。胸腹部脏腑和经络众多,小儿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脏腑、胸腹部经络、腧穴、气血津液等的功能相关。“有诸内,必形诸外”,脏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可表现于外。滇西小儿推拿中,医者通过望诊、闻诊、问诊来确定胸腹有无外形、皮色、肠鸣音等的变化,有无特殊气味等;通过对胸腹的循扪、按揉、深按,感知腹壁的紧张度,有无筋结、疼痛等。以上四法结合,来确定有无病变,以及疾病的病位、病性、预后等,此为腹部诊法。根据腹诊结果,选择适宜手法对腹部予以操作,刺激局部的器官和经络,并通过其联属来调节整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此为腹诊推拿之治法。滇西腹诊推拿常用手法有按、摩、揉、推等,前三种手法操作与常规手法无异,推法则可在腹部直推或旋推。腹诊推拿诊治范围较广,但滇西民间运用时,以呕吐、泄泻、腹痛、积滞等消化系统疾病见长。
-
-
黄晓明;
牟传龙;
彭智敏;
丛峰;
方广丰
-
-
摘要:
为约束澜沧岩群时代、物源、古地理位置,本文进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并综合以往研究成果。澜沧岩群具统计意义最年轻组年龄为432±11 Ma、436±8.9 Ma、464±3.9 Ma、467±4.3 Ma、541±17 Ma、543±22 Ma、574±19 Ma,且D1643-2样品中有3颗泥盆纪锆石,为383 Ma、393 Ma、410 Ma。物源具亲冈瓦纳大陆和亲扬子大陆性质,碎屑锆石年龄谱峰值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泛非期(650~500 Ma)、晚格林威尔期(990~900 Ma),次级年龄组(2 500 Ma)。结果表明:澜沧岩群古地理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腾冲—保山地块与思茅—印支地块之间,澜沧岩群时代为寒武—泥盆纪。古特提斯洋具继承性扩张。
-
-
张长青;
毛景文;
周云满;
李其在;
娄德波;
刘欢;
王利东;
郑瑜林;
周癸武;
王瑞;
孙嘉;
李德先;
韩润生;
李杨林;
孔志岗
-
-
摘要:
滇西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历了多期次、多类型成矿作用,形成了多条各具特色的金多金属成矿带。文章通过对区内金沙江-哀牢山金多金属成矿带内北衙、马厂箐、姚安、长安等典型矿床的解剖和对比研究,发现带内金多金属矿床与经典的斑岩型矿床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主要表现是:成矿岩体岩性以碱性系列为特征,w(K_(2)O+Na_(2)O)超过8%;成矿流体碱质含量偏高,流体阳离子(K^(+)+Na^(+))含量约占流体总量的87%~95%;成矿过程中,除岩浆热液参与成矿外,岩浆气水热液与围岩间的水岩反应,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体;自成矿岩体向外依次发育裂隙脉型、矽卡岩型、构造破碎带型和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组成多位一体。文章基于典型矿床特征的系统总结,提出了“碱质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的概念,并对其成矿作用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最终,文章构建了滇西地区碱质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模型,并指导相关矿床找矿勘查取得了重要进展。
-
-
彭智敏;
王保弟;
胡金锋;
付于真;
王国芝;
张辑;
刘云鹤;
张璋;
关俊雷;
韩文文
-
-
摘要:
【研究目的】澜沧岩群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查明澜沧岩群的物质组成、构造属性、时代及变质变形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重建特提斯的时空格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研究方法】在1∶5万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开展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等综合研究。【研究结果】查明了澜沧岩群的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征,具有基质+块体的构造混杂岩特征,经历了3期变质变形,整体表现为逆冲推覆-增生造山的构造变形样式。通过碎屑锆石、变酸性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厘定其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澜沧岩群中高压变质岩的原岩具有岩浆弧、OIB和E-MORB的特征,说明澜沧岩群经历了深俯冲、增生造山作用过程。【结论】结合区域已有的研究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认为澜沧岩群不是基底岩系,而是昌宁—孟连原-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形成的早古生代增生杂岩。
-
-
刘兵;
孙载波;
陈棵;
周家喜;
马进华;
张虎;
段向东;
王敏;
宋冬虎;
肖高强;
包佳凤;
方雄
-
-
摘要:
滇西芒市地区位于我国西南三江成矿带,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有利成矿区,出露大面积的芒棒组沉积岩。芒棒组岩石稀土元素背景较高,但稀土元素富集特征及分布规律尚不清楚。在对芒市地区遮放盆地西缘芒棒组进行物源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湖泊相和冲积扇相沉积岩及源区花岗岩剥土,采集沉积岩和花岗岩剖面不同风化层岩石样品,应用薄片和重砂矿物鉴定、全岩稀土元素含量和离子吸附态稀土元素组成分析、X粉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芒棒组沉积岩的稀土元素富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棒组泥岩稀土元素含量最高(TREY=222×10^(−6)~539×10^(−6),LREE/HREE=7.7~11);砾岩(TREY=176×10^(−6)~271×10^(−6),LREE/HREE=10~15)、砂岩(TREY=156×10^(−6)~245×10^(−6),LREE/HREE=10~13)及粉砂岩(TREY=155×10^(−6)~251×10^(−6),LREE/HREE=8.9~13)稀土元素含量较低;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的湖泊相泥岩中,稀土元素主要以离子吸附态(SREY=177×10^(−6)~370×10^(−6),SREY/TREY=52%~69%)存在,少量以独立矿物相——独居石存在。综合研究认为:遮放盆地西缘芒棒组沉积岩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盆地西部燕山晚期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受岩性和岩相控制,湖泊相泥岩具有潜在REY资源价值和研究意义。
-
-
夏萍;
徐义刚
- 《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滇西大陆由扬子板块、华南板块、印支板块以及若干不同地史时期形成的地体组成,北西-南东向的哀牢山-红河断裂带横贯此区.在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北段扬子板块西缘(大理洱海地区)和南段华南板块(马关地区),分别发育了新生代两期镁铁质超钾质火山岩.早期高钾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北段大理-剑川,时代为42~24Ma.晚期高钾岩浆活动则主要分布在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南段,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华南板块)西延部分的二级构造单元-滇东南褶皱带,与洱海地区分属于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K-Ar和Ar-Ar年龄范围为13.30~11.75Ma.
-
-
刘建华;
胥颐;
傅竹武;
赵凤文;
邵安民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0届年会》
| 2004年
-
摘要:
在滇西地区特提斯造山带构造线之间最宽的部位一次性布设大量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进行为期一年的流动地震观测,使我们又可能利用同一数据源联合解释地震信号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为了获取高质量的地震观测数据,优化观测方案是最重要的,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观测获取最合理的信息分布.
-
-
-
-
申重阳;
李辉;
王琪;
游新兆;
甘家思;
卓力格图
- 《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
| 2001年
-
摘要:
地表观测的重复重力数据综合反映了地表观测点的位置变化、地壳内部密度变化和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利用其反演得到的断层位错运动的时间变化综合反映了地壳内部形变和密度变化的耦合运动.为此,本文利用滇西1985年来的重复重力观测数据,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推断结果确定断层运动模型作为约束,并考虑到观测数据和模型粗差,初步反演获得了滇西主要活动断裂运动的时间变化分布.结果表明,滇西1985-2001年断层运动的时间变化表现出断层运动的往复运动特征,其较好地反映了区内Ms≥6.0级地震(如:1996年丽江Ms7.0级地震、1998年宁蒗Ms6.2级地震和2000年姚安Ms6.5级地震等)孕育过程.并指出强震孕育过程遵循地壳内部密度和地壳形变耦合运动模式(简称DD耦合运动模式),并给出了断层位错运动的DD耦合运动模式的基本图像.
-
-
-
张位及
- 《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沙河厂铜矿位于保山市西北方向直距约10多公里处.自明清以来的600多年间,铜矿曾多次开发采冶.解放后,地质勘探队也多次勘查过,至20世纪80年代初,本区的地层、构造、矿床物质组分和铜矿的分布特征已基本查清,根据存在传统矽卡岩矿物的特点,认为是仅限于小范围分布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或称沉积加后期热液变质的矽卡岩矿床),铜矿规模属于小型(郑作昌,198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