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诸葛亮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0年内共计49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9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1834种,包括法制博览、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南教育:小学教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第七届管子学术研讨会、2011中国建筑文化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第八届易学与建筑文化高层论坛、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等;诸葛亮的相关文献由3915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谭良啸、易中天等。
诸葛亮
-研究学者
- 佚名
- 谭良啸
- 易中天
- 方北辰
- 朱子彦
- 李国文
- 梁中效
- 马伯庸
- 章立早
- 徐栋华
- 罗开玉
- 付开镜
- 余竞跃
- 沈伯俊
- 黄永武
- 余秋雨
- 刘志军
- 张向前
- 张祎
- 徐焰
- 憨佗
- 朱辉
- 胡以存
- 范良帮
- 许家和
- 陈超
- 为民
- 于志洪
- 令怡
- 刘继兴
- 刘诚龙
- 刘黎平
- 周锐
- 张崇琛
- 徐传武
- 憨陀
- 梁衡
- 梅铮铮
- 舒跃育
- 董志新
- 云弓
- 余鹏飞
- 侯会
- 刀尔登
- 刘建明
- 刘治立
- 剑歌
- 史魁军
- 吴仕逵
- 姜南
-
-
杨云昊
- 《散文百家》
| 2020年
-
摘要:
谈起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们会想起机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国演义》中运用了大笔墨去完成对诸葛亮任务形象的描述,诸葛亮不管是在军事还是在是政治上,都展现出了出旁人所不能够比拟才华.读者在品读中对智能超群诸葛亮无比的赞赏与崇拜,就此,谈谈《三国演义》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
-
荚丽
- 《军事历史》
| 2020年
-
摘要:
诸葛亮长于治军,其选将任贤之道尤值得称道.在识人辨人方面,他主张辨“七性”,察“五德”,逐“五害”,防“八弊”;在用人方面,他主张择材施用,各尽其才, “取人不限其方”,注重选好心腹谋士;在教化习练方面,主张教习为先,以身作则,“贤才居上,不肖居下”;在对待将士、谋臣的态度方面,他主张“人和”“爱卒”“励士”.
-
-
孙琳
- 《学术交流》
| 2020年
-
摘要:
《青史演义》中军师毛浩来形象明显受《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影响.毛浩来对诸葛亮形象的模仿体现在人物性格塑造的情节设置、人物的人格品德才华等方面,其创新性则体现为毛浩来文武兼备、诡秘色彩及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等.蒙古族军师毛浩来形象是经过汉文化过滤后形成的理想人物,除蒙古族的文化审美因素外,尹湛纳希参照儒家传统理想人格,将毛浩来塑造成具有蒙汉文化双重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折射出蒙古文学的民族特色和蒙汉文化的交流融合.
-
-
-
温虎林;
杨桂琴
- 《档案》
| 2020年
-
摘要:
“街亭战役”是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发动的一场阻击战,因诸葛亮的用人不当及其战略部署失误而导致失败,其失败原因除了公认的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外,更与诸葛亮部署的东西两线作战而致兵力分散有很大关系.由于缺乏可信的文献史料记载,对“街亭”地名认识较为混乱,天水境内秦安陇城街亭与麦积区甘泉街亭都与“街亭战役”相关,马谡与高详分守关陇大道和“渭水狭道”两个路口,高详正是在今天水麦积区甘泉街亭遭遇郭淮阻击,故后世也以此为“街亭”.
-
-
邵杰
- 《学语文》
| 2020年
-
摘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的所指,学界尚存在争议,由词作情境出发,可知此句并非承上之语,通指周瑜,而是偏于表现儒士淡定从容的态度.揆诸三国赤壁之战的形势,此时诸葛亮出山未久,且刘备方面非正面迎敌,其心态更为放松,显然更为符合“羽扇纶巾”的装束风格.如此理解,与词作上下文语境亦更为契合.
-
-
-
-
-
-
- 《中国民族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一带一路视域中的民族、文化、国家”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梳理了西南地区的藏族、彝族、基诺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中流传的"一箭之地"传说.作者认为,这些传说产生于公元3世纪当地族群遭遇诸葛亮南征之后,主要作用在于将这些族群区分于诸葛亮所代表的汉人世界.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使西南少数族群与华夏文明发生正面接触——这种文明接触致使被征服之地的族群借用他者的历史来形塑自身,从而导致了各自内部的文化变异.西南少数族群选择以"一箭之地"传说划分"蛮夷"与"华夏"文明的边界,这一方面表明,这些族群有着强烈的文化自我认同,另一方面也表明,在文明接触过程中,它们也开始将自身纳入到华夏文明叙事中去,在这一过程中,西南各族群自身的历史渐渐被消解,退化成无文明的社会,诸葛亮成为传播文明的符号,从而为后者在西南少数族群文化中获得主导地位提供了"本地条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