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红石

金红石

金红石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矿业工程、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0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1173篇;相关期刊323种,包括岩石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暨第三届青年论坛会议等;金红石的相关文献由3349位作者贡献,包括彭金辉、陈菓、唐勇等。

金红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0 占比:36.28%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3.78%

专利文献>

论文:1173 占比:59.94%

总计:1957篇

金红石—发文趋势图

金红石

-研究学者

  • 彭金辉
  • 陈菓
  • 唐勇
  • 邱冠周
  • 叶恩东
  • 张青红
  • 陈晋
  • 刘明宝
  • 周高明
  • 殷恒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聂文林; 阳小勇; 贺紫菲; 杨雅雯; 罗骁; 李启东; 于茂泽
    • 摘要: 钛是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既可用于制造各类性能优异的合金材料,又可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化纤等工业生产。自然界中含钛矿物众多,但具有工业价值的仅10余种,其中具有大规模生产利用价值的主要为金红石、钛铁矿、钒钛磁铁矿等。世界钛矿资源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非、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各类钛矿在各国分布具有较大差异,我国钛矿资源主要为钒钛磁铁矿,不同矿种需要不同的选冶工艺。
    • 摘要: 成果简介:我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钛矿资源,其中90%以上属钛铁岩矿,存在品位低,杂质含量高,多元素共伴生,解离、选别难度大等一系列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严重制约着我国钛产业的发展。而在特种焊接材料生产的过程中,金红石等钛系资源是必须的原料之一,是特种焊接材料行业的“必备粮”,却只出产于少数西方国家。因此,国家把金红石列入我国严重依赖国外资源的14种战略储备矿种之一。
    • 潘喜强; 韦萌; 李玉洁; 陈雪莲; 李飞
    • 摘要: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金红石TiO_(2)纳米颗粒,再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系列不同TiO_(2)含量的金红石型TiO_(2)-SiO_(2)纳米复合物载体,利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XRD、SEM、FT-IR、UV-vis DRS等对载体结构进行表征,考察TiO_(2)-SiO_(2)载体的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TiO_(2)-SiO_(2)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典型的SiO_(2)凝胶孔结构,其中的TiO_(2)晶型和晶粒尺寸与纯TiO_(2)相同。高温焙烧后,与纯TiO_(2)发生严重烧结相比,TiO_(2)-SiO_(2)载体表现出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复合材料中的SiO_(2)发生轻微烧结,比表面积和孔容基本不变,其中的TiO_(2)仍保持高分散性,晶粒尺寸不变。TiO_(2)-SiO_(2)载体中未生成Ti-O-Si化学键,而且复合结构对金红石TiO_(2)的能带结构影响较小,TiO_(2)和SiO_(2)只是纳米尺度上的混合,所以SiO_(2)的空间结构是提高TiO_(2)颗粒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 崔爱林; 白洋; 俞宏英; 孟惠民
    • 摘要: 由于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与Pt颗粒尺寸、催化剂载体、辅助催化剂的关系仍不清楚。为此,本文采用FESEM、XRD、BET、TEM和CV等方法,以存在Pt纳米颗粒、CN_(x)纳米线、TiO_(2)辅助催化剂的多成分复杂结构Pt/TiO_(2)-CN_(x)体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TiO_(2)锐钛矿(A)/金红石(R)相含量对Pt电催化剂电化学活性面积的研究。结果表明,TiO_(2)在700 °C~900 °C热处理过程中发生锐钛矿-金红石相变,同时伴随着两相晶粒尺寸的长大,锐钛矿相在900 °C时完全转化为金红石相。TEM结果表明超细小Pt纳米颗粒成功负载在TiO_(2)-CN_(x)载体表面,粒径尺寸范围为1.8~2.8 nm。TiO_(2)(A)/(R)相含量对TiO_(2)-CN_(x)载体的BET比表面积和Pt/TiO_(2)-CN_(x)催化剂真实“有效的”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都存在“火山形”效应。当金红石相含量为25%时,TiO_(2)(25%R)-CN_(x)载体和Pt/TiO_(2)(25%R)-CN_(x)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最多的电化学活性位点。原因推测可能是随着金红石相含量的增加,当金红石含量为25%时Pt纳米颗粒和TiO_(2)(25%R)-CN_(x)载体之间存在强烈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可以锚定超细小Pt纳米颗粒,导致Pt/TiO_(2)(25%R)-CN_(x)催化剂具有最高的ECSA。因此,Pt/TiO_(2)(25%R)-CN_(x)较适宜做燃料电池的催化剂。
    • 阎赞; 王想; 王闻单; 李峰; 叶媛媛; 殷旭良; 郑子龙; 刘明宝
    • 摘要: 以陕西某钼尾矿为主要原料,低品位金红石精矿为成核剂,采用烧结法制备钙长石和透辉石相微晶玻璃。探讨低品位金红石精矿加入量对钼尾矿微晶玻璃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品位金红石精矿的最佳添加量为8%,此条件下所得微晶玻璃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分别为162.3 MPa、86.1 MPa,体积密度为2.93 g/cm^(3),耐酸、耐碱质量损失率分别为0.19%、0.16%。研究成果可为钼尾矿及低品位金红石精矿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王勇海; 覃文庆; 牛芳银; 王重阳; 万宏民
    • 摘要: 苏北某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富含石榴石和绿辉石,由于金红石与石榴石、绿辉石等矿物密度和磁性差异较小,在选别金红石时分选效果不理想,且有用矿物未被充分回收,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对该金红石矿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分析以及大量的选矿流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红石粒度较细、石榴石和绿辉石粒度较粗,金红石多赋存于石榴石与绿辉石粒间,或部分包裹于石榴石、绿辉石中,欲回收各有用矿物,需要采用阶段磨矿、联合选矿的方式方法。采用重—磁—浮联合选矿工艺,并在浮选时使用新型金红石捕收剂TXB、合理调控矿浆pH值,有效实现了金红石、石榴石、绿辉石的分离,不仅得到了TiO;品位大于90%的金红石精矿,而且还综合回收了矿石中的石榴石、绿辉石和钛铁矿,基本实现了无尾矿排放。研究成果既利于环保,又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为类似金红石矿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借鉴。
    • 刘明宝; 耿西侠; 苏涛
    • 摘要: 为筛选出高效金红石浮选组合捕收剂体系,分别利用Zeta电位、表面张力、接触角、紫外光谱等手段从固液、气液界面化学角度探讨了金红石在亚麻酸钠和油酸钠及苯甲羟肟酸钠组成的二元协同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及药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药剂添加顺序对金红石在脂肪酸类药剂复合体系中浮选行为的影响要大于苯甲羟肟酸钠和亚麻酸钠复合体系,药剂比例对不同组合体系的协同效应指数有较大影响。组合药剂在金红石表面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方式分为离子状态吸附和缔合物吸附两大类,药剂添加顺序及药剂比例对组合药剂的吸附行为有较大影响,药剂分子/离子之间缔合物的生成及其空间构象是影响金红石浮选行为的关键因素。金红石在亚麻酸钠和油酸钠组合药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与其带隙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苯甲羟肟酸钠和亚麻酸钠复合体系中的对应关系则不太明显。
    • 范楚涵; 倪培; 王国光; 张凯涵; 王广琳; 李文生; 崔健铭; 贺佳峰
    • 摘要: 赣北阳储岭大型斑岩型钨钼矿床地处江南造山带东部九岭-障公山隆起带,是江南钨矿带典型的斑岩型白钨矿矿床。钨钼矿体主要发育于二长花岗斑岩内,少量发育于花岗闪长岩和爆破角砾岩中。矿体以脉状、网脉状、似层状、透镜状、星点状产出。前人针对阳储岭矿床已开展全岩Rb-Sr法、全岩K-Ar法、锆石U-Pb法、辉钼矿Re-Os法等诸多定年工作,但因"过剩Ar"的存在、后期热事件扰动和高U花岗岩中锆石发生蜕晶化等原因,导致成岩年龄结果及解释仍存在争议。文章选取与成矿相关的二长花岗斑岩开展了独居石和金红石原位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分析,以精确厘定成矿岩体的侵位年龄。研究表明,独居石年龄为(146.06±0.61)Ma(MSWD=10.2),金红石年龄为(150.20±2.60)Ma(MSWD=1.13)。此外,独居石是开展高U成钨岩体定年的有力对象,独居石年龄与前人发表的高精度辉钼矿Re-Os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一致,独居石年龄可更准确地代表矿床的成矿岩体年龄。阳储岭矿床所处的江南钨矿带内的矿床形成时代主要可分为中侏罗世(约162 Ma)、晚侏罗世(150~135 Ma)和早白垩世(135~125 Ma)3个阶段。其中,阳储岭钨钼矿床属区内第二成矿阶段,该阶段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变缓,江南钨矿带处于弧后环境。
    • 周强; 张修臻; 徐磊
    • 摘要: 通过改善偏钛酸水解工艺的参数指标,提升偏钛酸的粒径表现,并通过优化有机包膜剂种类来增强涂料的防水性能,最后将其加入至涂料中制备出一种漆膜涂层。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晶种加量对偏钛酸粒径的影响以及不同有机包膜剂对漆膜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种加量在0.6%时,偏钛酸的粒径表现最佳,选用聚甲基硅氧烷作为有机包膜剂符合涂料工艺要求,且防水性能较好。
    • 刘明宝; 耿西侠; 苏涛; 姚国超; 姚德亮; 李一凡
    • 摘要: 研究了金红石在苯甲羟肟酸钠与C_(18)烷(烯)酸钠复合体系中的浮选特性,采用多种界面化学检测手段研究了组合药剂之间以及组合药剂与金红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四种药剂对金红石捕收能力的大小顺序为:亚麻酸钠(ε_(max)=89.23%,ε为回收率)>亚油酸钠(ε_(max)=69.57%)>苯甲羟肟酸钠(ε_(max)=38.43%)>硬脂酸钠(ε_(max)=7.13%)。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脂肪酸钠分子中的双键数目对药剂的捕收能力及药剂组合的协同效应影响较大,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双键数目的多少可对脂肪酸类药剂的krafft点、分子结构及其与苯甲羟肟酸钠之间的作用力产生不同影响。三种药剂组合对金红石捕收能力的大小顺序为:苯甲羟肟酸钠+亚油酸钠≈苯甲羟肟酸钠+亚麻酸钠苯甲羟肟酸钠与硬脂酸钠。脂肪酸类药剂分子中的双键可与苯甲羟肟酸钠分子中的苯环产生电子共轭效应,该效应所生成的缔合物种类及其空间构象是影响组合药剂浮选效果的关键因素。苯甲羟肟酸钠和亚油酸钠体系中金红石的浮选行为与其带隙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苯甲羟肟酸钠与亚麻酸钠体系中的对应关系则不明显,具体原因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