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布预测

分布预测

分布预测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69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公路运输、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87381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林业科学、安徽农学通报、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2015中国非常规油气论坛等;分布预测的相关文献由1984位作者贡献,包括汤云东、刘超、何红梅等。

分布预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7381 占比:99.94%

总计:187501篇

分布预测—发文趋势图

分布预测

-研究学者

  • 汤云东
  • 刘超
  • 何红梅
  • 单钰淇
  • 庄亚东
  • 张媛
  • 朱怀远
  • 张凯
  • 张斌
  • 苏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馨; 马文旭; 赵天田; 马庆华; 梁丽松; 王贵禧; 杨振
    • 摘要: [目的]探究华榛(Corylus chinensis Franch.)地理分布格局随气候的变化趋势,划分不同等级的华榛适生区,为华榛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华榛83条现代分布记录信息和筛选后的18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物种分布模型中的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华榛末次间冰期以来6个时期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AUC)结果显示:模拟结果较为准确,温度是影响华榛在6个不同时期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末次间冰期华榛的适生区总面积相比现代少9%左右,末次盛冰期变化不大,全新世中期适生区总面积相对现代多4.4%,预测未来2050s和2070s适生区面积均增加。华榛不同时期的分布中心均位于湖北省,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分布中心呈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从适生区面积来看,华榛在冰期时适生区面积呈收缩趋势,在全新世中期及未来全球气候变暖情境下适生区面积呈扩张趋势。[结论]华榛在气候变化的情境下适生区分布区域不同,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分布中心有向高纬度方向迁移的趋势。
    • 彭浩; 尹成; 何青林; 夏国勇; 刘勇; 马廷虎; 陈康; 刘冉; 苏旺
    • 摘要: 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分析,开展川西地区中上二叠统热碎屑流岩石学特征及储集层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中上二叠统“峨眉山火山岩”属于两个大的喷发旋回,发育的两套火成岩组合呈不整合接触。其下部旋回以溢流相火山岩为主,上部旋回发育热碎屑流火山角砾岩和火山碎屑熔岩,为典型的爆发相堆积,是一套微细溶蚀孔、超微溶蚀孔组成的优质孔隙型储集层。根据热碎屑流火成岩非均质性强、与围岩岩性和物性差异大的特征,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方法,通过瞬时振幅与瞬时频率相干分析技术,对川西地区火山岩相及火山机构进行了刻画和预测,结果显示,简阳区块热碎屑流火山岩大面积发育,以YT1、TF2、TF8井附近为中心,发育3个火山机构群,分布面积约500 km^(2),是火山岩油气勘探最有利区。
    • 胡政香; 诺明达来; 余权威; 呼尔查
    • 摘要: 草原革蜱是新疆地区常见的蜱种之一。该蜱能够携带和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病原体。为了分析该蜱在新疆的潜在分布模式,本次预测分布采用了生物气候数据变量数据,以及草原革蜱GPS出现位点的元数据,其中包含48个甄选GPS位点,用以进行MaxEnt分布预测分析和响应曲线分析。预测分布结果显示,草原革蜱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最适宜生存的区域在准噶尔盆地西缘、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地区、塔城地区、天山南坡以及巴音布鲁克草原。模型的AUC值通过10折交叉验证得出,最终输出的MaxEnt模型的平均AUC值为0.856±0.044(SD),表明该模型较为可靠。响应曲线及贡献率结果表明,6个生物气候变量中,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等温性(Bio03)和年平均气温(Bio02)对模型的贡献率总计达到了88.5%,表明草原革蜱较适宜生存的区域分布在降水量和年均气温较高的区域。本次分布预测模型是基于MaxEnt算法得出的,首个用于分析新疆地区草原革蜱分布的模型。该MaxEnt预测分布模型将有助于新疆地区蜱类种群分布研究、蜱传病原体检测以及蜱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分析。
    • 黄旬; 王玲; Faisal Hayat; 张劲; 黄佳乐; 李兆华; 陈刚; 马小璇
    • 摘要: 喜旱莲子草作为一种广泛入侵中国的恶性杂草,其分布主要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为了明确喜旱莲子草在不同水分胁迫程度下的存活率、生物量及形态特征的差异,本试验在避雨条件下采用盆栽控水法对喜旱莲子草进行干旱和涝渍胁迫处理。结果表明:①干旱和涝渍胁迫可使植株存活率随时间呈线性下降趋势(R^(2)>0.9),且除高涝渍胁迫下植株死亡速率会因环境中水量的增加而有所减缓外,植株死亡速率均会随胁迫程度升高而增大。②干旱和涝渍胁迫可显著降低喜旱莲子草的存活率和生物量,低干旱胁迫下植株的存活率和生物量只有31.25%和47.80%,干旱胁迫程度进一步上升就会导致植株死亡;涝渍胁迫下植株存活率可达到50.00%~87.50%,生物量最大降幅只有24.68%,且最终会随着环境中水量增加而呈升高趋势。③低干旱胁迫只增加了4.76%的植株分枝数,但显著降低了其它形态指标(分枝长、节间数、叶面积);涝渍胁迫下植株除叶面积会随着环境中水量的增加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外,其他形态指标(分枝长、分枝数、节间数)均未受到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干旱程度才是决定喜旱莲子草存活和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且在低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之间存在该草的分布预测、防控预警和水分控制防治阈值。
    • 王文波; 胡理乐; 布艾佳尔; 闫伯前
    • 摘要: 以我国温带-亚热带森林中被人类严重干扰的一种分布稀疏的树种——刺楸(Kalopanax seplobus)为研究对象,使用最大熵分布模型(Maxent)来识别影响刺楸分布的气候和地形因素,并构建了当前气候条件下的生境模型,结合现有的保护地边界信息,利用等分法将适宜性综合评价(P)划分为5个等级,评估现有保护地的分布对刺楸的保护效果。研究发现,降水是预测我国刺楸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其次是温度,再次是坡度。Maxent模型预测的刺楸潜在高适生(0.6≤P<0.8)和潜在极高适生区(P≥0.8)的面积分别为24.4万km^(2)和9 126.8 km^(2),分别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5%和0.1%,主要位于我国辽东半岛山地-长白山南端、燕山、山东半岛山地、伏牛山-大别山、罗霄山脉中北部、南岭、鄂西南、武陵山系和除云南大部地区的西南各省市低于3 000 m的山地。结合保护地边界和刺楸的极高适生区范围,研究发现,87.5%的刺楸潜在极高适生区未在保护地有效范围内。建议在燕山、鲁中南山地丘陵和大别山的保护地加强对刺楸的保护监管力度,而辽东山地需要增加保护地面积或设立保护小区,同时总体上需要加强上述种群的连通性;而对于在我国西部山区的刺楸种群,需要适当扩大当地保护地面积或设立保护小区以便更好地囊括刺楸潜在极高适生区。
    • 蔡义峰; 薛冽; 彭文利; 黄新华; 马效杰
    • 摘要: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油气钻井的录、测井等资料分析发现,在新近系沙湾组底部发育一套异常高自然伽马砂砾岩,其中B311 井GR值最高达1 732.58 API,预示该区具有良好铀资源勘探前景.为准确预测该区含铀砂岩分布,通过精细的合成记录标定,对该含铀砂层提取地震属性.通过多属性融合与分析,预测含铀砂层平面分布,进而利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预测含铀砂层的垂向和平面展布特征,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指出了铀矿勘探的有利区域.
    • 周路; 李坷芮; 钟克修; 刘怡; 张欣吉; 吴勇; 胡君毅
    • 摘要: 四川盆地东部发育中下寒武统膏盐、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四段—嘉五段膏盐层共4套主要滑脱层,这4套滑脱层分布及其厚度变化对川东地区构造形成及演变发挥了不同作用,其中中下寒武统膏盐和嘉陵江组嘉四段—嘉五段膏盐滑脱层对川东地区高陡褶皱构造带的形成与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研究区钻遇这4套滑脱层钻井较少,且多数钻井位于构造高部位,对各套滑脱层分布及厚度变化的认识比较局限,早期二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对滑脱层的识别存在不确定性.研究区大面积连片分布的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为滑脱层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通过井下滑脱层测井岩性识别与地层划分,在井震标定的基础之上建立各套滑脱层地震响应关系,并对研究区4套滑脱层开展二、三维地震资料联合解释,采用自然伽马参数岩性反演方法对三维地震资料分布区开展嘉陵江组滑脱层岩性精细预测;利用二、三维地震资料联合预测4套滑脱层厚度分布,厚度预测与井下实钻厚度符合率较高,各套滑脱层厚度平面分布具有明显分区分带性,滑脱层厚度平面变化都具有沿NE—SW向呈明显厚薄相间的条带状分布特征,滑脱层厚度异常变化带与高陡褶皱构造带分布关系密切,嘉陵江组膏盐滑脱层厚度减薄条带与高陡褶皱构造发育带相对应,构造带两翼对应厚度异常增厚条带,其他3套滑脱层厚度变化与构造带发育的关系则与嘉陵江组膏盐滑脱层特征相反.
    • 何彦龙; 刘守海; 袁一鸣; 蒋科技; 王腾; 秦玉涛; 任远豪
    • 摘要: 生境适宜性预测对物种保护、外来生物及有害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应用Maxent模型对宁德晴川湾海域海地瓜适宜性生境进行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达到优秀水平,并结合Arc-GIS软件对海地瓜适宜生境划分为5级。研究结果表明,极高和较高海地瓜适宜生境占总研究区域的1.3%,面积为25.6 km^(2)。水体环境、沉积环境和生态群落均对海地瓜分布产生影响,水体环境中水深、盐度、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影响海地瓜生境适宜性的主要水环境因子,对海地瓜适宜生境预测累计贡献率达39%,尤其水深是制约海地瓜分布最为主要的因子,预测贡献率为27%;沉积物粒度、硫化物和总有机碳是沉积环境主要影响因子,预测累计贡献率达40.4%,其中沉积物黏土颗粒体积占比是第二重要影响因子,预测贡献率约为18%。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种类数量均对海地瓜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三者预测累计贡献率为16.8%,其中浮游动物密度的贡献相比其他生物要素最为重要,贡献率约为8%。总体上,海地瓜最为理想的分布区是近岸水深小于5 m、盐度相对较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较高、底质为黏土−粉砂土为主的浅水淤泥质生境。
    • 张爽; 高鹤娆; 吕佳宁; 韩赫; 张梦琪; 王晓龙
    • 摘要: 近年来,由于三江平原被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为优质的水土保持灌木植物,具有多种开发利用价值.为了解胡枝子三江平原潜在适生区,该研究运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胡枝子在三江平原的适生区进行预测,探究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结果表明,三江平原的南部(鸡东县、密山县、七台河市、勃利县)以及部分中部地区(集贤县、友谊县)是胡枝子的适生区域(P>0.5),面积为2.16×104km2,占三江平原面积的20%.适生区环境因子统计分析结果为:tmax1(1月最高气温)、prec11(11月平均降水量)、bio14(最干月降水量)、tmin1(1月最低气温).
    • 王胜宇; 鞠玮; 杨兆彪; 黄沛铭; 胡浩浩; 钟宇
    • 摘要: 现今地应力场影响煤层渗透率、压裂缝形态以及煤层气井的部署和施工,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滇东北新庄地区煤层结构简单稳定,煤层气含量较丰富,但目前该地区研究程度较低,实测地应力数据少,对压裂工艺以及煤层气高效开发不能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为查明研究区煤层现今地应力分布,在现有实测地应力与岩石力学参数基础上,选取区内最具开发潜力的上二叠统龙潭组C5煤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研究区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埋深650 m为界,以浅为走滑应力状态,以深主要表现为走滑-正断型应力状态.研究区C5煤层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3.0~37.5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9.0~33.0 MPa,整个区内的高应力集中在东北部,低应力区主要出现在南部边缘.煤层地应力受构造作用、煤岩类型及埋藏深度等影响,断层带附近的应力值相对较小,且水平应力差值明显大于其它区域,越靠近向斜核部应力值越大,水平应力差值也越大.研究成果期望可以为新庄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新的地质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