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白垩统

下白垩统

下白垩统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30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60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中国地质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2011年盆地动力学与油气储层研讨会等;下白垩统的相关文献由1375位作者贡献,包括朱筱敏、蔡雄飞、郑荣才等。

下白垩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1 占比:42.53%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91%

专利文献>

论文:560 占比:56.57%

总计:990篇

下白垩统—发文趋势图

下白垩统

-研究学者

  • 朱筱敏
  • 蔡雄飞
  • 郑荣才
  • 李长安
  • 顾延生
  • 占车生
  • 文华国
  • 柳永清
  • 汪满福
  • 邵龙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秋红; 李晓海; 李文博; 张志斌; 陈树旺; 张健; 孙守亮; 张渝金
    • 摘要: 对辽宁北部地区下白垩统沙海组木化石进行的木材解剖学及系统分类学研究显示,木化石均为硅化保存的松柏类裸子植物次生木质部,分别属于Protocupressinoxylon、Protopiceoxylon和Xenoxylon等3个分类群.当前木化石新材料生长轮清晰,早晚材比率在0.84~64之间,年平均敏感度在0.23~0.3之间,表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树木生长的晚材时间短,早材跨度时间长,即在生长季管胞分裂旺盛,水分、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较为适宜的时间较长.连续生长轮宽度不均匀以及假轮的存在,表明当时气候变化频繁,年均降水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从生长特征整体推断,辽宁北部地区沙海组沉积时期整体较为湿润,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波动.木化石中存在假轮、创伤树脂道、生长轮扭曲、虫孔等特殊解剖构造,揭示当时的生态环境中可能存在旱灾、风灾以及虫害等短时间内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影响因素.
    • 许亚鑫; 戴朝成; 刘晓东; 卞从胜; 刘平辉; 吴兴星; 鞠鹏
    • 摘要: 巴音戈壁盆地因格井坳陷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热水沉积岩具有独特的沉积构造和矿物组成,本文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详细描述巴音戈壁组湖相热水沉积泥岩特征。研究区泥岩可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网脉状泥岩、斑点状泥岩、块状泥岩、纹层状泥岩和同生变形泥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白云石、铁白云石、方沸石、钠长石、伊利石和石英,并且在纵向上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随着深度的增加白云石含量逐渐增加,对应的方沸石含量逐渐降低。泥岩中富集Ca、Mg、Mn等元素,具有LREE富集,HREE亏损,Eu负异常(δCe=0.96~1.06)的特征。碳、氧同位素呈现出δ^(13)C_(V-PDB)(2.35‰~5.51‰)偏正,δ^(18)O_(V-PDB)(-1.26‰~-10.16‰)偏负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热水沉积岩形成于封闭的咸水湖泊环境,形成温度为36.23~79.9°C,平均值为51.21°C,属于低温“白烟囱”型热水沉积;硫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34.98‰~24.93‰),分析结果表明位于喷口附近的黄铁矿受热液影响较大,δ^(34)S值较高,但随着深度的减小,热液的作用降低,微生物作用加强,δ^(34)S值逐渐减小,呈现出热液与微生物共同影响的特征;锶同位素表明热液流体为壳源与幔源混合流体。
    • 周勇; 纪友亮; 蒙启安; 万宏峰; 张革; 任钰涛; 严可欣; 梁涛; 陈富瑜; 强志成
    • 摘要: 构造活动是源-汇系统中形成古地貌和砂分散体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在早白垩世是一个典型的断陷湖盆,经历了多期幕式断陷活动,但同沉积构造活动及其配置所产生的古地貌对层序结构特征、沉积体系及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仍不明确。文中以地震、测井、岩心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古地貌控砂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结合断层活动性分析,阐明了不同类型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和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和规律。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的综合研究表明:受控盆主断裂的幕式断陷活动及同沉积断裂的差异断陷活动影响,塔南凹陷发育横向凸起和走向斜坡2种类型的构造调节带,这些构造调节带是水系入盆的通道,控制着盆地的主体物源方向、沉积体系类型与分布特征;根据断层的几何形态及发育部位,共识别出4种类型构造坡折带,分别是陡坡断崖型坡折带、陡坡断阶型坡折带、缓坡反向断阶型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它们各自控制了不同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与分布;沉积物入盆后,沉积物分散体系和砂体的分布特征受同沉积断裂的组合样式控制,研究区共发育梳状断裂系、叉状断裂系和平行断裂系3种同沉积断裂平面组合;与构造调节带相对应的断裂坡折带低部位是大型储层砂体,特别是低位扇三角洲或盆底扇砂体发育的有利部位,是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断陷湖盆源-汇系统理论、指导断陷湖盆砂体分布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 张可; 吴胜和; 许允杰; 熊绮聪; 高子杰; 余季陶
    • 摘要: 扇三角洲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场所,其成因单元类型及分布特征控制着油气的差异分布及采出效率。关于扇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特征已有共识,但河口坝沉积特征尤其是韵律特征尚存在争议。以滦平盆地桑园剖面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湖盆扇三角洲沉积体为例,通过人工实测及无人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口坝沉积特征、尤其是韵律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水槽模拟实验阐明河口坝韵律特征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河口坝在整个剖面中占砂(砾)岩体的45.27%,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分别占53.42%和1.31%。河口坝在剖面上呈底平顶凸状,通常由多期增生体组成。当增生体主要由砂岩组成时,呈粒度反韵律特征;而当增生体主要由砾岩组成时,呈粒度正韵律特征。河口坝整体韵律受控于增生体的垂向叠置样式,既可呈反韵律特征又可呈正韵律特征。当流量、沉积底形坡度等地质条件一定时,河口坝内部增生体韵律性主要受沉积物粒度控制。当沉积物粒度较细时,河口水流扩散模式为底床摩擦力主控,增生体呈现反韵律特征;而当沉积物粒度较粗时,河口水流扩散模式为惯性力主控,河口坝增生体则呈现正韵律特征。
    • 刘鑫扬; 贺锋; 剡鹏兵; 武正乾; 张字龙
    • 摘要: 在进一步厘定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红杂色产铀层位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下白垩统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明确下白垩统找矿潜力和重点找矿方向,为盆地下白垩统砂岩型铀矿勘查部署提供依据。环河组和洛河组为盆地下白垩统志丹群主要产铀层位,马东山组和李洼峡组为盆地西南隅下白垩统六盘山群主要产铀层位。盆地西北部辫状河砂体和中西部、西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以及西南隅河流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容矿砂体。盆地周缘具有较优越的外部铀源条件,中西部和西南部下白垩统砂岩也可作为内部铀源,三叠系富铀烃源岩生成的含油气含铀流体也可能成为深部铀源。天环坳陷东西两翼斜坡带的铀成矿构造条件有利,底部断层沟通油气,有利于还原物质和深部铀流体的沟通。下白垩统铀矿化受天环坳陷构造控制,东西两翼的环河组、洛河组具有较大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天环坳陷东西两翼斜坡带、有利沉积相带叠加沟通油气断裂发育区是下一步重点找矿方向。
    • 李继东; 付玉鑫; 蒋飞虎; 李妲; 王亚明; 刘云龙; 郑伟; 邢智峰
    • 摘要: 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巴音戈壁组为中原油田银额新区主力含油层系,该区沉积记录及古环境特征的研究,对拐子湖凹陷的沉积演化及巴音戈壁组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拐参1井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取心资料为基础,对不同层位泥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巴音戈壁组古环境演化规律。对V,Ni,Sr,Ba,Cu等环境敏感元素及Ce_(anom)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拐参1井巴音戈壁组形成于咸水→淡水→半咸水贫氧环境,且沉积期古气候总体表现为干旱炎热→温暖湿润→半干旱特征。其中,古盐度指标w(Sr)/w(Ba)和w(Sr)/w(Cu)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表现为古盐度增加和古气候的干燥期基本一致。结合孢粉化石分析结果,推测该组含油页岩岩系沉积期气候较温暖湿润,有利于有机质产出与保存;半咸水-咸水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从而形成高品质含油页岩。
    • 刘思琦; 李晓松; 李金池
    • 摘要: 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及营城组发育富有机质泥页岩,是重要的烃源岩。通过典型井岩心观察,结合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全岩X衍射、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对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泥页岩地质特征和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并探讨了孔隙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热演化程度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广泛发育有机质孔隙、颗粒内孔、粒间孔隙及微裂缝;泥页岩孔隙发育受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有机碳含量、黏土矿物、钠钾长石的溶蚀等多种地质因素控制。
    • 李嘉奇; 鲜本忠; 王剑; 连丽霞; 陈思芮; 贺静
    • 摘要: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下白垩统清水河组辫状河三角洲碎屑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压汞实验等方法分析成岩作用特征;根据岩心成岩相测井响应关系,进行测井成岩相识别和储层评价。结果表明:四棵树凹陷清水河组主要发育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丰富,非均质性较强,既存在粗孔喉、连通性较好的粒间孔隙,为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也存在细微孔喉、低渗透率的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属于特低孔—特低渗、超低孔—超低渗储层。研究区识别4类成岩相,其中强压实致密相多见蚀变凝灰质充填,发育于河道边缘薄层砂岩;钙质(铁泥质)致密胶结相集中发育于河道主体厚层砂岩的顶底部,孔喉结构较差;凝灰质致密充填相发育于分布最广的弱动力环境,粒间杂基多而物性差;欠压实溶蚀相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排替压力较低、孔隙结构最好。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密度、中子测井及电阻率多元统计结果平均判识率达80.6%。该结果为取心井测井成岩相的研究和优质储层发育规律的认识、有利储层发育带的评价和优选提供支持。
    • 王旭日; 鞠书彬; 吴文盛; 刘义川; 郭震; 季强
    • 摘要: 本文报道了首次发现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鸽子山化石点下白垩统龙江组的一件反鸟类。为确定该标本的解剖学特征和系统发育位置,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骨骼特征描述,并与其他中生代鸟类进行了形态特征对比,进而通过TNT软件对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形态特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标本与渤海鸟科(Bohaiornithidae)特征最为相似,如叉骨上升支的末端膨大;尾综骨的末端逐渐收缩变细;胸骨的外侧突明显向胸骨后外侧偏转;第Ⅱ脚趾最为粗壮。然而,该标本又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已知渤海鸟类(bohaiornithids)的特征组合,如乌喙骨侧缘从中部开始强烈扩展;胸骨具有三角形的中间突和外边缘凹陷,胸骨前缘比较尖锐;小翼指爪节长而弯曲,大手指爪节短小粗壮。因此,我们建立渤海鸟科新属、新种——兴安北国鸟(Beiguornis khinganensis gen. et sp. nov.)。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北国鸟与渤海鸟科的齿槽鸟(Sulcavis)和周鸟(Zhouornis)亲缘关系最近,三者构成一个单系类群(Zhouornis+‘Beiguornis+Sulcavis’)。除了长爪鸟(Longusunguis),渤海鸟科的其他类群与北国鸟均在一个单系类群内,确定了北国鸟在渤海鸟科的系统发育位置。兴安北国鸟是大兴安岭地区发现的第一件反鸟类,进一步丰富了该地区热河生物群组合面貌,而且在提高渤海鸟科属种丰富度的同时,把该类群的地理分布范围从冀北-辽西地区扩展到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更为不同地区热河生物群对比研究提供了科一级的鸟类化石证据。
    • 白静; 徐兴友; 刘卫彬; 李耀华; 陈珊
    • 摘要: 松辽盆地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陆相含油气盆地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大型油气资源基地。目前,松辽盆地常规油气资源探明率已达62.3%,常规油气增储难度较大,基本进入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阶段(孙龙德等,2021)。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陆相页岩油的勘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有望成为新的增储上产领域。松辽盆地下白垩统也发育多套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具有可观的陆相页岩气资源潜力。沙河子组页岩是松辽盆地下白垩统主力烃源岩,页岩分布范围广,总面积超过4万km^(2)(赵泽辉等,2016)。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