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坍塌压力

坍塌压力

坍塌压力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建筑科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42655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五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2014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计算力学大会等;坍塌压力的相关文献由616位作者贡献,包括邓金根、陈勉、刘向君等。

坍塌压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2655 占比:99.85%

总计:142870篇

坍塌压力—发文趋势图

坍塌压力

-研究学者

  • 邓金根
  • 陈勉
  • 刘向君
  • 金衍
  • 马天寿
  • 梁利喜
  • 蔚宝华
  • 谭强
  • 林海
  • 陈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士斌; 梁凯; 王昶皓; 朱晓星; 王耀
    • 摘要: 松辽盆地北部陆相页岩层理发育、岩性复杂、质地硬脆,该区块页岩油水平井井壁失稳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页岩油的高效开发进程。为此,以松辽盆地北部陆相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RD衍射实验分析其属于硬脆性页岩,单轴和三轴抗压强度实验测定了页岩各向异性弹性参数和强度参数,页岩基质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为10.0 MPa、33.0°,弱面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为3.0 MPa、27°;基于孔隙弹性力学,建立层理性页岩各向异性井壁稳定模型,以松辽盆地页岩油水平井G1井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G1井实钻情况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模型的准确性,可用于指导层理性页岩油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
    • 曾瑞华; 陈英杰; 廖宇春; 付杰; 肖伟伟; 徐同台
    • 摘要: 断层对其周边地应力大小和方向均有较大影响,且断层破碎带作为一种岩石弱面,其力学强度较连续完整地层明显偏低,断层是钻遇/钻邻断层井井壁稳定的主控因素,对于复杂断块油田更是如此。然而长期以来,业界对于该机理认识不清,往往简单地基于连续完整地层的坍塌压力,来进行钻井液密度及防塌性能设计,井壁稳定设计未充分考虑断层因素,导致坍塌压力数值失真、相应地防塌设计效果达不到预期,钻井防塌陷入误区。本研究以FS断块油田为例,深刻分析近断层区域井壁坍塌机理,揭开当前近断层或过断层井防塌工作误区,提出两套复杂断块油田井壁稳定研究技术路线,并开展了实例研究,可为类似复杂断块钻井防塌提供参考借鉴。
    • 陶秀娟
    • 摘要: 1.目的为了破解破碎性煤层气储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扩大的难题,笔者研发了粘接提高煤岩强度的相关技术。其主要原理为:钻完井流体的液柱压力会使得具有粘接能力的钻完井流体进入破碎性地层的单元缝隙或者层理、割理,在封堵材料的作用下,钻完井流体静止或者流动速度降低,有可能将原来破碎的单元变成一个整体,增大了煤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和黏聚力,进而提高了煤岩强度和漏失压力、降低了坍塌压力,从而达到破碎性煤层钻井不塌不漏的目的。
    • 赵宁; 尹飞; 韩梦天; 贾利春; 廖智海; 史彪彬
    • 摘要: 文章建立了基于相场法的微裂缝扩展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井壁微裂缝的起裂、扩展和转向等现象,分析了钻井液液柱压力和天然裂缝对井壁微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预测了防止微裂缝扩展的坍塌压力。结果表明,当钻井液液柱压力较小时,井壁经历了微裂缝的萌生、扩展、分支缝产生和交叉贯通等阶段;随着钻井液液柱压力趋近坍塌压力,井壁上产生的微裂缝数量减少、缝长变短、扩展速度降低;具有天然裂缝的岩石起裂所需能量比完整岩石破坏所需能量更低,微裂缝扩展速度更大,增大了井壁的坍塌压力。此外,天然裂缝位于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夹角45°且与井壁连通时,最容易起裂和扩展,此处的井壁坍塌失稳风险最大。基于相场法理论的模型不仅能够可视化模拟井壁微裂缝扩展及坍塌过程,且坍塌压力预测结果与实钻情况相吻合。此研究为裂缝性地层井壁坍塌机理分析及防治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
    • 唐川富; 李忠慧; 陈晗; 幸雪松; 寿翔; 胡棚杰
    • 摘要: 煤层多弱面结构会导致井眼力学稳定性更差,在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掉块垮塌。为研究煤层井壁坍塌规律,文章基于MG-C和岩石弱面双准则建立了考虑地层产状、井眼轨迹和煤层多弱面的坍塌压力计算模型,分析了煤层多弱面对坍塌压力影响的主控因素和影响规律,并针对含砂岩和煤层的非连续煤夹层进行坍塌压力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井斜角增大,影响坍塌压力的主控因素由割理面转变为层理和本体;当井眼方位与割理面互成约45°夹角时,割理面为主控因素;综合来看煤层多弱面结构对坍塌压力的影响更大,且以沿弱面发生破坏为主;随着层理倾角的增大,坍塌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在层理倾角约45°时坍塌风险最大;随着层理倾向增大,主要影响坍塌方位,对数值大小影响不大。文章研究成果可为含煤夹层在钻井过程中预防井壁垮塌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 郑勋; 郑卓; 宋峙潮; 侯永亮; 冯晟
    • 摘要: 以渤海油田一口大斜度深井在东二下段凝灰岩下套管遇阻,被迫就地固井的复杂情况为例,通过对施工细节、遇阻井段岩性、井眼轨迹、钻井液性能的逐一分析,确定了钻井液密度低是造成下套管遇阻的原因。依托常规井壁稳定模型计算的坍塌压力最高仅为1.40 g/cm^(3),与实际钻井密度调整至1.45 g/cm^(3)仍不能平衡地层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在分析凝灰岩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随时间变化的井壁稳定强度变化模型,计算出钻井时间为10 d时,坍塌压力可达到1.47 g/cm^(3),与钻井实际相吻合。为该区域解决凝灰岩地层坍塌、下套管遇阻等复杂情况提供了密度依据。研究成果也对区域内钻井解决相关复杂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 杨虎; 陈昊; 李宜霖; 孙维国; 周鹏高
    • 摘要: 矿场上进行井壁稳定评价时对选用强度准则缺乏理论指导和切实可行的优选方法,导致使用的钻井液密度出现偏差。对广泛应用于岩石工程中的6种强度准则所计算的坍塌压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Pi准则计算的坍塌压力最大,M-C准则次之,H-B准则再次之,D-Pc准则最小;LAm准则和W-Cm准则计算的坍塌压力大小居中。通过现场实践,总结出一套强度准则的优选与应用方法。将优选出的强度准则应用于后期钻井的井壁稳定评价,优化钻井液密度设计和使用,既可保证井壁稳定,又有利于提高钻井速度和油气发现。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部分区块和地层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廖开瑞; 杨明合
    • 摘要: 弱面的存在会导致岩石易沿弱面发生剪切破坏产生井壁坍塌、卡钻、埋钻,甚至井眼报废等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弱面对井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目前已经从早期单弱面、单一力学因素发展到考虑力学、渗流、温度、化学等物理场全耦合和多弱面条件下,力学、渗流、化学耦合弱面井壁稳定性研究,对弱面井壁稳定性的预测精度在不断提高,适用性也越来越强,但在单弱面条件下,多物理场全耦合模型求解难度大,未考虑弹性各向异性的影响;同时多弱面条件下,多物理场耦合研究较少,因此,在热流固化全耦合单弱面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弹性参数各向异性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寻求该模型高效求解方法和建立热流固化全耦合多弱面井壁稳定模型将是解决弱面井壁失稳问题的有效途径。
    • 林海; 邓金根; 谢涛; 霍宏博; 陈卓
    • 摘要: 硬脆性泥页岩地层内部裂缝、微裂缝等弱面结构发育,表现较强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常规坍塌压力的计算方法不能准确反映硬脆性泥页岩的破坏规律。基于弱面破坏准则,考虑弱面产状、各向异性、井眼轨迹的影响,建立硬脆性泥页岩坍塌压力的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地应力状态下的地层力学各向异性对坍塌压力的影响,确定钻井的安全及危险分布区域。结果表明:当水平地应力为均匀地应力时,地层各向异性对坍塌压力的影响较小,坍塌压力差异程度小于5.00%,基本可以忽略;其他应力条件下,需综合考虑地层力学各向异性和弱面对坍塌压力的影响,确定地层坍塌压力。井斜角与弱面角接近时(井斜角为45°~75°),沿任何方位钻进的定向井井壁失稳风险较高。该结果对硬脆性泥页岩地层钻井具有指导意义,为现场采取合理的工程对策解决井壁失稳问题提供依据。
    • 耿立军; 林海; 刘海龙; 李进; 唐启胜
    • 摘要: 针对渤海油田断层附近与区域地应力场差异较大,以区域应力场分析井壁稳定必然带来误差的问题,该文运用几何分解的数学方法对井眼受力及区域应力场进行分析,建立过断层井段坍塌和漏失压力计算新模型。分析模型认为断层面所受正应力与流体压力相等时断层重新张开井下则发生漏失;井壁岩石基质发生剪切破坏或断层发生错动时井下则发生坍塌。新模型应用于渤海油田A井过断层段井壁稳定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相比于常规计算模型,由于断层更易发生剪切错动,坍塌压力增大,坍塌风险增高。(2)断层面法向应力比最小水平地应力更大导致漏失压力也增大。(3)坍塌压力与漏失压力计算值分别为1.53 g/cm^(3)和2.02 g/cm^(3),且计算值与断层面产状有直接关系。研究结果与现场实钻情况对比更为吻合,对渤海过断层井段安全钻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可为过断层井眼轨迹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