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湖凹陷

金湖凹陷

金湖凹陷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958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沉积学报、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2004年全国矿井地质学术会议等;金湖凹陷的相关文献由26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世丽、杨立干、刘喜欢等。

金湖凹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 占比:5.4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1958 占比:94.36%

总计:2075篇

金湖凹陷—发文趋势图

金湖凹陷

-研究学者

  • 刘世丽
  • 杨立干
  • 刘喜欢
  • 刘金华
  • 葛政俊
  • 戴俊生
  • 毛宁波
  • 钟思瑛
  • 刘启东
  • 吴东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天; 刘小平; 孙彪; 化祖献; 刘杰; 刘启东; 刘世丽; 毕天卓
    • 摘要: 金湖凹陷是发育自晚白垩世的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识别对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金湖凹陷三河次凹大量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阜二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烃源岩演化过程中的物质平衡原理,将烃源岩现今残余总有机碳值恢复到生排烃前总有机碳值。通过烃源岩生排烃过程中饱和烃量与吸附烃量关系确定有效烃源岩下限,对研究区有效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类型多为II_(1)型;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为0.05%~5.28%,生烃潜力(S_(1)+S_(2))为0.01~33.29 mg/g;镜质体反射率Ro为0.4%~1.2%,烃源岩主要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研究区烃源岩总有机碳恢复系数为1.05~1.25,用恢复后的总有机碳值来确定有效烃源岩下限,避免了烃源岩生排烃作用影响及高温压物理模拟实验带来的结果偏差。确定研究区有效烃源岩下限TOC含量为1.6%,与测井TOC预测结果相结合,进一步查明了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厚度,深凹带是三河次凹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区,其厚度可达160 m以上。
    • 宋铁毅; 常冉
    • 摘要: 这十年,是中国石化上游板块油气大突破的十年。这十年,中国石化聚焦大盆地开展攻关,在塔里木盆地发现10亿吨级超深层整装海相大油气田——顺北油气田,在四川盆地探明并高效建成中国首个特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探明并开发中国首个深层页岩气田——威荣页岩气田,高效探明千亿方整装大气田——川西气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培育形成了东胜千亿方整装致密砂岩气田,在东部断陷盆地攻关突破两个亿吨级页岩油资源阵地,启动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建设,在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页岩油获得突破,11亿吨页岩油资源量被激活;安全开发以普光、元坝为代表的碳酸盐岩酸性大型气田,持之以恒抓实老油田稳产工程。
    • 化祖献; 刘小平; 孙彪; 刘天; 刘杰; 刘启东; 刘世丽; 毕天卓
    • 摘要: 断陷盆地斜坡带紧邻深凹带生烃中心,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由于斜坡带断裂系统及沉积体系发育的不均一性,油气成藏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平面上油气富集程度与规模不同。苏北盆地金湖凹陷三河次凹斜坡带阜宁组二段油气聚集表现为“南富北贫”的特征,油气成藏差异性受多因素控制。通过地球化学测试及测井资料解释分析表明,研究区南部较北部烃源条件优越;纵向上发育下生中储型、自生自储型、上生下储型3种源储配置类型,以上生下储型最为发育,油气最为富集;平面上发育源储叠置型、源储紧邻型、源储分离型3种源储配置类型。北部以源储分离型为主,南部以源储叠置、源储紧邻型为主;南部断裂系统发育、物源丰富、砂体发育,北部远离物源、砂体欠发育。优越的烃源条件、合适的源储配置与良好的输导体系是断陷盆地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 张琴; 朱筱敏; 毛凌; 孙祖宇; 周琛; 苏康; 杨立干
    • 摘要: 金湖凹陷戴南组储层总体为一套中低孔-中低渗碎屑储层,次生孔隙是本区最有效、最重要的孔隙类型,而搞清次生孔隙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成为下一步有利储层预测的关键.文中综合利用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参数等资料,对戴南组储层的岩石类型、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次生孔隙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溶蚀作用的发育条件入手探讨了次生孔隙的成因,以期为下一步有利储层预测和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认为,金湖凹陷戴南组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受沉积相带控制,储层类型复杂,以不等粒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为主,不同地区岩性存在差异.根据岩性三角图,砂岩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戴南组砂岩孔隙度峰值分布在12.0%~14.0%,渗透率峰值分布在1~10 mD.不同沉积环境和地区储层物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储层物性最好,平均孔隙度约19.4%,平均渗透率约134.2 mD,岩性以细砂岩为主,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和中部.扇三角洲物性次之,平均孔隙度约12.5%,平均渗透率约6.2 mD,岩性以含砾不等粒砂岩为主,位于桐城断裂带东南部便1井附近.滨浅湖亚相的储层物性最差,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约8.3%,平均渗透率约2.3 mD.戴南组储层孔隙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以次生粒间溶蚀孔隙为主.溶蚀孔隙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粒间溶孔多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铁方解石等溶蚀后形成,粒内溶孔主要是长石及碳酸盐岩屑被选择性溶解而形成,可见白云石晶粒溶解留下的铸模孔.戴南组储层中的原生孔隙相对较少,主要以石英次生加大后的残余粒间孔的形式存在,发育于埋藏较浅的井如新庄1井、关1-1井.戴南组储层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总体上,在浅于约1100 m,储层主要处于早成岩A阶段,以原生孔隙为主.在1 100~1 500 m,储层处于早成岩B阶段,形成混合孔隙段.超过1 500 m,储层进入中成岩A阶段,原生孔隙消失殆尽,基本上以次生孔隙为主.戴南组储层存在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第一次生孔隙发育带在1 200~1 600 m,分布于埋藏相对较浅-中等的井区;第二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在1 800~2 800 m;第三次生孔隙发育带在2 900~3 000 m左右.第一、二次生孔隙发育带次生孔隙的绝对值较大,说明溶蚀作用较强.戴南组储层次生孔隙发育与方解石、白云石胶结物的溶蚀及长石碎屑和碳酸盐岩岩屑的溶蚀有关.烃源岩成熟排烃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碳酸盐胶结物发育提供了次生孔隙发育的物质基础;长石的溶蚀对次生孔隙发育有一定的贡献;次生孔隙的形成与黏土矿物的相互转化有一定的关系;断裂活动进一步促使了次生孔隙的发育.
    • 孙珂; 陈清华
    • 摘要: 储层岩石力学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关键作用.以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岩心为基础,综合采用岩石力学实验、X衍射、薄片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阜宁组岩性、温度、流体及围压与砂岩力学性质的关系,探讨了各因素的影响机制.岩性是砂岩力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砂岩力学性质与粒度、石英含量、黏土矿物含量、颗粒接触关系以及胶结物含量有关.温度对砂岩力学性质的影响具有分段性:25~100°C时,主导机制为矿物涨缩效应和层间水脱出;100~180°C时,主导机制为热开裂作用.随着油水比例的降低,砂岩力学参数发生规律性变化,砂岩强度弱化与孔隙流体压力、部分饱和作用以及化学作用有关.油田开发中人工措施对砂岩储层力学性质影响显著,在出砂预测和井壁稳定性分析中应引起重视.
    • 骆璞
    • 摘要: 金湖凹陷三河北地区E1f3-3储层为滩坝类型砂体,平面上团块状分布,纵向上砂泥薄互层.由于砂体横向变化快,在钻井密度较低地区利用钻井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地震反射特征入手,在精细井震标定的基础上,利用振幅属性和频谱衰减等方法对研究区内的滩坝砂体进行了有效的预测,总结出储层振幅特征与砂体厚度的明显线性关系,以及含油储层具有明显的高频衰减特征.
    • 卢黎霞; 刘浩
    • 摘要: 金湖凹陷三河次凹斜坡带古近系阜宁组二段发育滨浅湖滩坝砂体,是该区油气储层.以砂层组为研究单元,利用测录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研究砂体的沉积微相、精细刻画砂体展布特征,探讨阜二段滩坝砂体控砂机制,认为阜二段滩坝砂体纵横向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纵向上主要分布于阜二段三亚段的三砂组和一砂组,平面上主要分布于三河次凹斜坡带北部.滩坝砂体差异展布主要受物源及水下古隆起双重因素影响.阜二段沉积期,三河次凹斜坡带北部物源供给不足,水下分流河道欠发育,早期古构造高地和吴堡期早期活动断层上升盘是滩坝砂体发育的有利区.
    • 钊新
    • 摘要: E2 d沉积时期,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在杨村断层控制下,呈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湖盆特征,并提供了凹陷内部垂向上的运移通道,以及为形成良好的圈闭提供有利条件.铜城石港断层,控制着凹陷的边界和形态,有利于形成良好圈闭.而斜坡带断层,例如三河斜坡带是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场所,砂岩尖灭型圈闭分布于该断层.断裂的展布控制了金湖凹陷油气的形成、运移和聚集.
    • 王腾宇; 毕天卓; 徐焕友; 张健伟; 田彦珍; 钊新; 冉硕; 杨子艺
    • 摘要: 碎屑物质在风化、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不稳定元素不断流失,稳定元素被保留,因此元素分析是定量化物源分析中常用的研究手段,尤其是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特征及其组合可有效地反映出当时的地质信息,从而提供较为准确的物源分析结果。通过对金湖凹陷戴一段泥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La-Th-Sc、Th-Sc-Zr/10与La/Th-Hf三种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多元素物源判别曲线、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稀土元素特征参数以及与周缘物源区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的分析,对研究区的构造背景、母岩特征以及搬运方向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结果:出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靠近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金湖凹陷周缘源区母岩以长英质物质为主,古老沉积物为辅。通过系统的物源体系研究,认为金湖凹陷的汊涧斜坡主要受到来自研究区西部张八岭隆起方向源区的影响;杨村断裂带下降盘主要受到研究区南部天长低凸起方向的源区影响;三河斜坡主要受到来自研究区西北部建湖隆起方向源区的影响;石港断裂带下降盘主要受到来自研究区东部菱塘桥—柳堡低凸起方向源区的影响,其中断裂带南部受到来自菱塘桥方向源区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金湖凹陷戴一段下一步沉积相研究及有利砂体预测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