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滩坝

滩坝

滩坝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722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沉积学报、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中国石油学会第十四届测井年会等;滩坝的相关文献由534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在兴、邱隆伟、王健等。

滩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2.3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722 占比:97.58%

总计:5864篇

滩坝—发文趋势图

滩坝

-研究学者

  • 姜在兴
  • 邱隆伟
  • 王健
  • 操应长
  • 王延章
  • 侯加根
  • 商晓飞
  • 宋璠
  • 朱筱敏
  • 杨少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自力; 李琦; 朱筱敏; 施瑞生; 谢爽慧; 张锐锋; 曹兰柱
    • 摘要: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滩坝作为陆相湖盆重要的储集体类型在隐蔽油气勘探中逐渐得到重视。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为研究目标,立足于岩心、钻井岩-电响应特征确定滩坝的类型及组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并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明确不同成因类型滩坝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滩坝岩性以(钙质)细砂岩、粉砂岩、生物灰岩、白云岩及泥质灰岩为主。依据岩性组合将滩坝划分为碎屑岩滩坝、碳酸盐岩滩坝、混积滩坝及风暴滩坝4种类型,并建立相应的滩坝沉积模式。其中,碎屑岩滩坝是三角洲前缘砂体改造、再堆积的结果,碳酸盐岩滩坝为低物源供给背景下湖盆内碳酸盐原生沉淀的产物,混积滩坝是陆源碎屑与内源碳酸盐岩碎屑混积的产物,风暴滩坝的形成则与湖浪对早期滩坝的破坏作用有关。滩坝时空分布具有继承性特征,垂向上从湖侵体系域至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碎屑岩滩坝—混积滩坝—碳酸盐岩滩坝—混积滩坝—碎屑岩滩坝依次叠置,平面上古湖盆内断层翘倾盘及古底形凸起区是滩坝的重要发育部位,马西走滑断层末端形成的局部挤压隆起是大规模碳酸盐岩滩坝及混积滩坝集中发育区。滩坝的类型及发育特征记录了断陷湖盆构造-层序演化信息,是沉积盆地形成早期古地理格局及演化过程的物质表现。通过对滩坝的精细解剖,有助于恢复盆地的早期演化过程,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 尹力; 冯文杰; 尹艳树; 雷诚; 徐庆岩; 何一鸣
    • 摘要: 受波浪及沿岸流影响,在滨岸地区形成的滩坝砂体是滨海(湖)带发育的主要砂体类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滩坝沉积砂体的认识多来自于现代沉积和油气地质特征,对滩坝砂体的沉积机制和内部结构研究相对较弱。基于沉积水槽实验,采用规则波浪对沙质斜坡滨岸带进行模拟实验,观测波浪作用下滨岸带滩坝形成过程和波浪运动特征,记录波浪作用下滨岸带沙质滩坝在不同浪带平面时空演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波浪是改造湖岸原有沉积物的关键驱动力,波浪作用下沙质岸滩床面泥砂将发生输移运动,而滩坝是陆湖(海)泥沙在水动力驱动下搬运沉积的结果,水动力的强弱及水流结构引起泥沙在空间上的不均匀输运和分布,进而塑造不同的滩坝形态。与强波浪相关的高水位可以加速滩坝系统的形成并最终形成大规模的滩坝砂;相比之下,与较弱波浪相关的低水位只能略微改变初始沉积物形态。根据不同的沉积物特征可将实验中的滩坝系统分为三类:冲浪带和碎浪带滩坝系统近端部分的大规模厚层坝砂,破浪带和升浪带滩坝系统中部分布广泛的薄滩砂,以及位于滩坝系统中远端的弧形或平行排列的脊状、砂纹坝砂。建立了水槽实验模式下滩坝沉积模式,可用于指导油气勘探开发。
    • 孟子渝; 曹国华
    • 摘要: 滩坝是发育在滨岸带非常重要的一种油气储集体,具有近油源、储集性能好等有利的富集条件,是近年来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通过综合分析滩坝的岩性资料与粒度数据,研究并总结其特征,得出了滩坝沉积物的成熟度、岩性特征,确定了两种滩坝的典型粒度概率曲线.该研究可以更好地区分滩坝沉积与其它沉积体,以帮助更进一步的认识地质情况,进行后期地质分析研究.
    • 张汶; 吕世聪; 赵大林; 贾海松; 蔡越钎
    • 摘要: 为研究渤海湾盆地西南部古近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滩坝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开展了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分析、压汞测试等研究,并结合古地貌特征对各类滩坝沉积模式及其差异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滩坝类型主要包括砂质滩坝、砾质滩坝、混积滩坝和碳酸盐岩滩坝等4种类型.②物源供给强度、古地貌、古水深及古风浪等4个因素共同控制了滩坝的类型及沉积特征,其中物源供给强度是物质基础,控制了滩坝砂体类型,古地貌与古水深控制了滩坝砂体的厚度和分布位置,古风浪影响了滩坝砂体的展布形态.③砂质滩坝、混积滩坝和碳酸盐岩滩坝储层物性较好,测试产能高,为研究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该研究成果可为滩坝储层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作用.
    • 钟慧娟
    • 摘要: 通过对江陵凹陷公安斜坡带新沟嘴组下段进行古地貌分析、沉积相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发现新沟嘴组下段沉积时期,江陵凹陷公安斜坡带魏家场发育次洼,在新下Ⅱ油组早中期发育盐岩,为江陵凹陷南部沉积中心.魏家场受局部次洼及物源规模影响在Ⅰ油组发育浊积扇,在Ⅱ油组物源充足时发育滩坝,金家场地区受火山活动影响为继承性隆起,发育滩坝砂体.
    • 王俊辉; 姜在兴; 鲜本忠; 张春明; 李国斌
    • 摘要: 古风力是一项重要的古气候指标,其定量恢复是一个难题.风作用于水体产生的波浪大小间接地反映了风力,能够为古风力的恢复提供思路.发育于破浪带和冲浪回流带的破浪沙坝、沿岸沙坝分别记录了破浪和冲浪过程,作者分别介绍利用古湖泊中发育的破浪沙坝和沿岸沙坝进行古波况和古风力恢复的原理和操作流程.(1)根据破浪沙坝的几何形态,可以将其厚度与破浪水深建立函数关系,而破浪水深又由破浪波高决定,因此破浪沙坝厚度可以恢复破浪波高,据此可以进一步根据波浪统计关系恢复有效波高、根据风浪关系恢复风力.此方法依托以下3个参数:单期次的破浪沙坝厚度、破浪沙坝的基座坡角、古风程.(2)沿岸沙坝厚度近似记录了冲浪的极限高度,后者受控于有效波高,据此也可以恢复有效波高和风力.此方法依托以下5个参数:单期次的沿岸沙坝厚度、古(平均)水深、古风程、古风向相对于岸线的入射角、组成沿岸沙坝的沉积物粒度.上述2种方法综合性较强,涉及古风向、古地形坡度、风程或盆地直径、古水深等参数的恢复,需要综合运用古地貌恢复、去压实校正、古岸线识别、古水深恢复等技术,并需要结合波浪理论.古湖泊滨岸带地层中保存有大量的滩坝沉积,利用其恢复古波况和古风况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能够有助于更详细地重建沉积盆地的古地理背景.
    • 宋光超; 同晓山; 黄中歌; 黄益旺
    • 摘要: 通过岩心、录井、测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沙四段滩坝储层按岩性划分为砂质滩坝、粒屑碳酸盐岩滩坝及生物碎屑滩坝三种类型,并分析了其展布规律和控制因素.沙四段6砂组到4砂组沉积时期整体为水进过程,早期发育大量砂质滩坝,晚期局部发育粒屑碳酸盐岩滩坝;3砂组到1砂组沉积时期整体为水退过程,晚期发育大量生物碎屑滩坝.通过分析滩坝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认为古物源控制了滩坝储层的成因类型,古地貌控制了滩坝储层的平面发育范围,古基准面控制了滩坝储层的纵向发育规模.
    • 李江
    • 摘要: 1947年6月,中共巴中中心县委派奇章中学党员肖镛返回平昌家乡,秘密开展党组织发展工作。1948年5月,肖镛、杨学书分别在澌岸沱、双凤场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肖镛在澌岸沱梭滩坝发展党员四人,7月1日建立平昌县第一个党支部。9月下旬,平昌县委领导成员艾文,为了工作方便转移到澌岸沱梭滩坝,为了掩护其身份,办起了小学,艾文化名唐代清,以教员身份任教。
    • 王菁; 刘元博; 李相博; 刘化清; 张平; 张志杰; 王宏波; 黄军平; 完颜容
    • 摘要: 基于对青海湖滩坝砂体形成和保存条件研究的认识,应用"将今论古"的研究方法,从物源供给、湖盆底形、风动力-水动力、湖岸线形态及湖平面变化(层序演化)等方面,对现代青海湖与鄂尔多斯盆地滨浅湖滩坝沉积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鄂尔多斯湖盆在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期间,长9—长82—长7沉积期既处于二级层序的早期,同时又位于三级层序湖侵体系域,十分有利于陆源碎屑滩坝的保存.建立了延长组滨浅湖滩坝砂体分布的预测模型,指出盆地南部(包括西南部与东南部)是长9—长82—长7期滩坝砂体发育与保存的有利地区,也是未来寻找滩坝型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 卢黎霞; 刘浩
    • 摘要: 金湖凹陷三河次凹斜坡带古近系阜宁组二段发育滨浅湖滩坝砂体,是该区油气储层.以砂层组为研究单元,利用测录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研究砂体的沉积微相、精细刻画砂体展布特征,探讨阜二段滩坝砂体控砂机制,认为阜二段滩坝砂体纵横向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纵向上主要分布于阜二段三亚段的三砂组和一砂组,平面上主要分布于三河次凹斜坡带北部.滩坝砂体差异展布主要受物源及水下古隆起双重因素影响.阜二段沉积期,三河次凹斜坡带北部物源供给不足,水下分流河道欠发育,早期古构造高地和吴堡期早期活动断层上升盘是滩坝砂体发育的有利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