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青海湖

青海湖

青海湖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地球物理学、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5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2141篇;相关期刊980种,包括青海社会科学、中国西部、丝绸之路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湖泊论坛、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等;青海湖的相关文献由2856位作者贡献,包括史建全、祁洪芳、陈克龙等。

青海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5 占比:51.52%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82%

专利文献>

论文:2141 占比:47.65%

总计:4493篇

青海湖—发文趋势图

青海湖

-研究学者

  • 史建全
  • 祁洪芳
  • 陈克龙
  • 曹生奎
  • 杨建新
  • 倪绍祥
  • 曹广超
  • 汪青春
  • 葛玉修
  • 侯元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张建英; 才黛吉
    • 摘要: 政策工具选择是公共政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政策效果。本文从青海湖“裸鲤”保护的缘由出发,通过对自愿性、强制性和混合性三种政策工具的思考,探讨分析了“裸鲤”保护政策工具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加强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塑造良好执行环境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提高青海湖“裸鲤”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
    • 杨一; 王维花(指导)
    • 摘要: 从小到大,我去过的地方数也数不清——西安的海洋馆、鼓楼和钟楼,咸阳市暖心的小村庄……但是,最令我难忘的地方就是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8月份,湖水最高温度达22.3°C。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现象。冬季,湖面还会结冰呢!
    • 摘要: "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
    • 李艳君
    • 摘要: 蒸散发研究对于从机理上理解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等若干重要科学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遥感数据定量刻画了2010-2019年青海湖流域蒸散发的时空间变化特征,并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因子探讨了影响青海湖流域蒸散发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暖湿背景下,青海湖流域ET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平均值为474.8mm,每年增加6.92mm,10年间增加了60.92mm。(2)ET分布呈现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格局,变化则遵循北部减少,南部增加的规律。(3)青海湖流域ET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双重驱动,气温主要影响西部地区,降水则影响东部地区。
    • 赵晴
    • 摘要: 1月1日省长信长星到唐道637商街、王府井大象城购物中心、省卫生健康委,实地查看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陈瑞峰参加相关活动,副省长匡湧一同检查督导。1月1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杰翔到省政府总值班室、省应急指挥中心,西宁纺织品百货大楼超市、贾小庄农贸市场,检查全省元旦值班值守和保供稳价工作。1月4日副省长刘涛到青海湖二郎剑污水处理厂、黑马河垃圾填埋场、青海湖泉湾湿地、仙女湾景区,调研环湖地区垃圾污水处理、湿地保护以及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等情况。
    • 闫吉祥; 张蕾; 程大祎; 谭家科; 廖燚
    • 摘要: 以青海省某高速段水草地软土路基工程为背景,运用Midas-GTS NX软件建立天然地基、碎石桩复合地基、碎石桩+土工栅格3种软土路基模型,对比3种工况的x,z向变形,结合经济性评价,分析适宜青海“水草地”采用的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研究表明: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能有效控制路基的侧向、竖向变形.
    • 曹启章
    • 摘要: 离青海湖不远了。极目远眺,远处隐隐约约地闪现出了一道蔚蓝的颜色,越往前走,颜色也就越来越浓重,仿佛与天紧紧地连在一起了。汽车摇摇晃晃地停在沙柳河边的一片草滩上,河水清澈见底,河边野花争奇斗艳。一阵微风拂过,鼻腔里立时就有鱼腥味儿,沙柳河发源于青海省海北州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第一高峰桑斯扎山麓,全长95公里,流经县城后注入青海湖,流域面积1320平方公里,是中国能观赏湟鱼洄游奇观的最佳景点之一。每年夏天的6——7月份,青海湖湟鱼(裸鲤)逆流而上,它们密集成群溯河洄游至刚察县境内的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受精排卵,演绎着生命延续的奇迹。
    • 郭丰杰; 李婷; 季民
    • 摘要: 深入了解湖泊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因素,有助于提高对地球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认识,加深对生态环境的理解。为了研究青海湖面积的时序特征,选取了2000—2019年Landsat影像,利用归一化水指数进行面积提取;结合青海湖湖区气象数据,分析青海湖面积变化与入湖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温度的响应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模型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对青海湖未来3年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青海湖面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4年面积为20年最低;青海湖湖区东岸面积变化明显;青海湖面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关系密切且呈现滞后性,与温度和蒸发量相关性不大;预测2020—2022年青海湖面积呈上升趋势。
    • 任大鹏
    • 摘要: 青海湖,令人神往的清水,一直期盼有机缘一览其圣洁的面容,目睹它曼妙幽静的湖光。终于在今年6月成行。对地理山川没有建模,我以为翻过日月山,就可以一睹青海湖真容。我就翘首以待,在车里坐卧不安,过一秒就从座位上站起来,从车窗窥探,过一个转弯,就站起来观望,就是不见青海湖。翻开地图,找到坐标,那不过就是一只兔子的眼睛而已。其实青海湖刚好在地理大断裂带,大陷落区,四周环绕高大的雪峰,处在一个盆地。独特的盆地地形,形成了独特的气候,造就了她神秘的景象。
    • 张永超; 祁发宏; 秦燕
    • 摘要: 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是解决青藏高原地区家畜饲草料缺乏的重要途径,杂草控制是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初期田间管理的关键措施。本研究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sibiricus L.cv.Qingmu No.1)、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Keng cv Qinghai)和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 svar.anceps Gaud.cv.Qinghai)混播草地为对象,在建植1龄时,于当年开花期对混播草地进行杂草调查,对杂草种类、基本性状、群落中的位置和生态宽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播人工草地中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是黄花蒿、蒲公英、莓叶委陵菜、棱子芹、鹅绒委陵菜、灰绿藜和香薷,且出现在不同的混播处理中;黄花蒿、香薷、棱子芹、播娘蒿这些杂类草均植株高、盖度大,是环湖地区当下主要的杂类草;老芒麦混播草地栽培管理后期,对棱子芹、蒲公英、莓叶委陵菜、灰绿藜、鹅绒委陵菜及微孔草应提高杂草风险的评估和管控。单播早熟禾草地中发现13种杂草,杂草种类最多。老芒麦建植初期生长快,在人工混播草地建植中能有效抑制杂类草的种类和生长,可作为混播草地重要牧草品种,在混播组合中可优先考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