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响应

生态响应

生态响应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植物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91934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管理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自然资源学报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等;生态响应的相关文献由490位作者贡献,包括宁应之、夏小曼、张龙军等。

生态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1934 占比:99.85%

总计:92071篇

生态响应—发文趋势图

生态响应

-研究学者

  • 宁应之
  • 夏小曼
  • 张龙军
  • 朱永贵
  • 杨建强
  • 罗先香
  • 商少凌
  • 多立安
  • 张彩云
  • 李世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雯琪; 辛未; 夏文彤; 屈霄; 刘晗; 陈宇顺
    • 摘要: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下游的最后一个调蓄湖泊。为探究调水后的东平湖浮游动物时空响应,于2016—2017年对东平湖浮游动物进行了涵盖春(4月)、夏(7月)、秋(10月)、冬(1月)的4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3类72种(属),其中,轮虫51种(70.83%)、枝角类11种(15.28%)、桡足类10种(13.89%)。东平湖不同区域优势种的季节演替明显:进水区夏季前三位优势种均为桡足类,即剑水蚤(Cyclops sp.)、真剑水蚤(Eucyclops sp.)、桡足幼体(Copepodid);湖中区及出水区秋季前三位优势种相同,均为枝角类及桡足类,即真剑水蚤、剑水蚤和直额裸腹溞(Moina rectirostris);各区域其余季节均主要为轮虫。浮游动物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Marglef丰富度指数在不同季节间均差异显著,在不同区域间无显著差异。进水区与出水区浮游动物密度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湖中区浮游动物密度为秋季最高、冬季最低。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Marglef丰富度指数的季节变化规律一致,进水区为秋季最高、冬季最低,湖中区及出水区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调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平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是东平湖浮游动物出现小型化趋势的可能原因之一,同时调水也有利于东平湖的水质改善。
    • 李春娥; 何芷
    • 摘要: 基于生态现状分析、内在成因及生态保护视角,运用蒙特卡洛分析法、压力空间衰退模型等理论方法,从生态压力、生态状态、生态响应三方面建立了生态空间格局综合指数。通过分析新疆不同区域的生态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生态压力较大的区域集中在主要城市群及其周边,如乌-昌地区;②绿洲与荒漠的过度区域是生态空间格局指数较高的区域,也是生态脆弱敏感的区域;③乌鲁木齐既是生态响应措施初有成效的区域,也是生态压力较大的区域,生态保护力度仍需加强。
    • 赵婉雨; 孙玉玲; 吕璐成; 田黔宁
    • 摘要: 湿地是地球表面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景观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城市绿肺”。湿地领域研究和实践已成为近年来国际关注热点,为全面宏观了解湿地领域最新国际研究进展和发展态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E和SSCI数据库,利用数据库自带分析工具、文本挖掘软件(Derwent Data Analyzer,DDA)和主题聚类模型K-means等,对近十五年(2006—2020年)发表的湿地领域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主题挖掘,分析维度包括发文量变化趋势、国家/地区分布、研究机构分布、论文被引频次、研究热点等。结果表明,2006—2020年,全球范围内湿地领域年度发文量呈稳定上升态势,且论文被引次数较高;发文量排前三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和英国,其中美国的发文量远超过其他国家,占比约20%,美国、英国不仅发文量全球领先,论文的影响力也较高;主要发文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中国中山大学等;通过对近十五年湿地领域文献的标题和摘要进行主题词聚类分析,发现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14个方面,包括人工湿地、生物多样性、碳循环与碳储量变化、湿地的生态响应、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生态水文过程、湿地管理、湿地物种丰富度、湿地物种入侵、微生物研究、湿地污染与修复、湿地地质演化、红树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湿地地质调查分类及评价等。
    • 罗崇鑫; 林磊; 史洁; 高会旺
    • 摘要: 本文利用流域-水动力-生态耦合模型,以2013年5月的强降雨事件为例,分析了春季强降雨事件对胶州湾生态要素的影响,探讨其控制机制。研究发现,春季强降雨过后胶州湾叶绿素浓度逐渐降低,湾顶及河口附近区域营养盐(总溶解态无机氮、磷酸盐)浓度迅速升高,河流入海口附近区域变化最为明显,湾口及湾中部区域变化幅度较小。春季强降雨会导致湾内营养盐浓度升高,河流径流为胶州湾带来的营养盐比大气湿沉降高一个数量级,但是大气湿沉降增加引起的营养盐浓度升高能在一周左右恢复,径流增加引起的营养盐浓度升高则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数值实验结果显示,胶州湾叶绿素浓度的变化主要受海水温度的影响,春季强降雨导致的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并不必然引起叶绿素浓度的变化。
    • 孙成; 秦富仓; 包雪源; 李龙; 杨振奇; 董晓宇; 李艳
    • 摘要: [目的]探究砒砂岩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下草本植物生态位特征,为当地油松人工林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长势良好的油松林地,实地调查记录各样地草本植物的类型及数量、平均株高及盖度等基本情况;基于调查数据,采用Shannon和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Levins生态位重叠指数及生态响应,分析油松人工林下草本层植物生态位特征。[结果]①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草本层植物共计35种,其中本氏针茅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明显处于群落优势地位。②整体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指数普遍不高,林下草本物种存在分化现象。③林下草本物种有37.15%的物种为发展物种,62.86%的物种为衰退性物种,14种优势物种中,11类属于发展性物种,其中资源占有量较大的物种为本氏针茅(0.1885)、阿尔泰狗娃花(0.0531)、糙隐子草(0.0379)。[结论]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下草本植物种间竞争微弱,群落物种对资源环境的利用能力欠佳。主要优势草本物种绝大部分处于发展阶段,表明现阶段油松人工林群落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 向劲; 程小飞; 谢敏; 李金龙; 宋锐; 彭治桃
    • 摘要: 2018年8月24日,在3口面积均为8×667 m2、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1400 kg)混养滤食性鱼类(700 kg)、水源、形状、水深和投饲管理等均一致的池塘中,分别均匀泼洒红糖活化2h后的EM菌及芽孢杆菌75 g/667m2(泼菌组);先后泼洒过磷酸钙(有效P2O5为500 g/667 m2)及同量EM菌和芽孢杆菌(加磷泼菌组);对照组仅泼洒红糖溶剂(质量与前两组相同).泼菌前1d和泼菌后10d采集这3个池塘的水样,测定浮游植物群落和水体氮磷含量的变化,探究施用微生物制剂对精养池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的影响,为提高微生物制剂调水效果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微生物制剂有短期去除水体总氮效果,对水体总磷变化无明显影响,但是,适量补磷,可改善池塘的磷限制,促进微生物制剂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施用微生物制剂组水体中绿藻门及藻类种类数增多,生物量增加;群落的个体小型化趋势得到抑制,对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变化无明显影响.各组主要种分布差异较为明显,试验前后对照组的主要种均属于中-富营养型的蓝藻门,而泼菌组与加磷泼菌组均增加1种对水环境要求更高的绿藻门藻类,分别为单角盘星藻Pediastrum simplex和纤细新月藻Closterium gracile Breb..
    • 黄卫东; 蒋军新; 刘新华; 徐先斌
    • 摘要: 自然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直接决定其生态环境演化过程.在梳理相关研究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生态输水灌区和输水量现状,提出研究流域生态过程对生态输水的响应研究框架,研究对阿克苏河流域天然植被恢复、区域水资源调配、生态需水调度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张晶; 于子铖; 董哲仁; 赵进勇; 彭文启
    • 摘要: 在河流生态系统嵌套层级结构中,地貌单元作为水流和泥沙输移过程的物理表现,是表征河流形态的重要斑块。多样的河流地貌单元特征决定了栖息地的多样性特征,为生态过程提供了物理基础。为更好地理解地貌单元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辨析河流地貌单元内涵,对其分类体系与识别方法、地貌单元的生态响应进行了归纳梳理,并总结了河流地貌单元在栖息地调查评估、河流地貌单元制图及河流分类等方面的应用,从而为认识自然河流、修复受损河流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 吴海宽; 古今用; 付体江; 郭文献
    • 摘要: 本文从生态流量内涵出发,综述了生态流量评价方法基本特点,讨论了生态流量未来发展趋势。生态流量评价方法从简单的水文分析方法到水文生态响应整体分析方法,其应用范围从局部小流域到整个大流域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代表生态流量评价最新成果的水文变化生态限度方法(ELOHA),进而对生态流量评价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