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响应关系

响应关系

响应关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8188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灾害学、海洋学报(中文版)、气象与环境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等;响应关系的相关文献由58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国庆、刘翠善、陈菊英等。

响应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8188 占比:99.69%

总计:48339篇

响应关系—发文趋势图

响应关系

-研究学者

  • 王国庆
  • 刘翠善
  • 陈菊英
  • 刘艳丽
  • 孙晋秋
  • 李杨
  • 胡春宏
  • 陆晨越
  • 张辉
  • 李红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伟; 兰林; 苗令占; 黄喻威; 苏永涛; 邵宁子; 侯俊
    • 摘要: 为了弥补中国现有环境流量评估方法仅将重点放在特定目标物种上的不足,详细介绍了一种用于评估环境流量的整体法——结构单元法(Building Block Methodology,BBM)。该方法依照科学基础和实际需要将整个研究区域的研究对象和影响因素准确划分为不同“块”,然后探寻各个不同影响因素的“块”与每一个研究对象之间关系,最后对整个研究区域拟定一个合理的环境流量方案。其工作步骤主要分为3个部分:①研讨会前收集基础资料;②研讨会期间各学科专家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应的解释、讨论,最终就推荐的环境流量达成共识;③研讨会后生成流量修改的方案,并制定监测计划。并结合印度的Sri Ram Sagar水库和挪威的Daleeleva河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该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该方法能更好地保证环境流量确定过程中河流生态价值和服务价值,为其在中国的应用提供借鉴。
    • 蔡军社; 刘洪波; 白世践; 白云岗; 张江辉; 郑明; 丁平
    • 摘要: 【目的】分析弥雾调控技术下微气候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优质高产的弥雾调控技术方式,为葡萄节水提质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方法】在常规滴灌的基础上与微喷叠加,组成微喷弥雾调控灌水技术处理,监测各微喷弥雾调控处理下葡萄园温度、湿度、果实品质等指标变化,分析弥雾调控下微气候因子与葡萄果实品质的响应关系。【结果】采用弥雾调控可有效降低葡萄园温度和增加湿度,与CK处理相比,白天平均温度低1.5~3.0°C,夜晚平均温度低1.3~2.1°C,平均温度差低0.1~1.6°C,平均温度低1.5~2.5°C,白天平均湿度高5.7%~7.6%,夜晚平均湿度高4.7%~7.0%,平均湿度高5.0%~7.0%。葡萄果实品质,WP_(1)、WP_(2)、WP_(3)和CK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21.5%、21.1%、19.5%和19.1%,总糖含量分别为19.1%、18.2%、17.9%和17.5%,总酸含量分别为4.0、5.1、5.9和6.4 g/L,VC含量分别为2.8、2.5、2.5和2.1μg/g,弥雾调控处理果粒均重高出CK处理0.26、0.18、0.26 g。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晚上平均湿度是影响最大的关键微气候因子,当夜晚平均湿度值为46.2%~51.1%时,有利于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结论】在葡萄果实生长关键期,采用架下弥雾调控技术,每天喷水1 h,有利于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并可以用晚上平均湿度对葡萄果实生长和品质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 薛羽馨; 曾威; 任涛; 吴为
    • 摘要: 水下连接器是整个生产系统的关键节点,其密封一旦失效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对连接器进行可靠性评价,为水下生产系统工作稳定、安全可靠提供依据。水下连接器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影响其密封性能退化因素较多,故以密封件接触应力强度作为水下连接器密封性能评价指标,通过敏感度分析方法,找到影响密封件接触应力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内压、工作时间和位移载荷这3个随机变量。为了进一步确定这3个随机变量与接触应力强度之间的关系,开展连接器密封性能预测模型的研究。使用试验设计方法随机抽取工作内压、工作时间、位移载荷这3个随机变量数据,将这些数据代入Abaqus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相对应的密封接触应力强度值,然后使用Kriging模型将这3个变量与接触应力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到密封性能与影响因素间的响应关系,实现对水下连接器性能退化的预测。
    • 郭安可; 殷小鸽; 王治民; 李志强; 李喆; 张吉; 陈璐; 黄浩云
    • 摘要: 本研究在天津空港工业园区建设大气污染物网格化监测系统,基于控制变量法、Moran′s I研究并形成大气污染过程与气象风场响应关系建立方法体系。结果表明:工业园区垂直层次主要污染物为PM_(2.5)、NO_(2)、PM_(10)、O_(3)。SSW风、ENE风、SE风分别对高浓度PM_(2.5)、NO_(2)、O_(3)及PM_(10)区外传输影响较大。除区内自排放外,区外机场南西南段排放对PM_(2.5)影响较大;区外东东北方向津汉公路、东丽湖路等道路移动源对NO_(2)影响较大;O_(3)及PM_(10)受区外东南方向津滨高速、宁静高速及津北高速移动源,以及机场东南段排放影响较大。对于区内气流辐合区,9月23日09时1#应加强PM_(2.5)、NO_(2)、PM_(10)协同管控,2#应关注NO_(2)管控,3#西北延长带及5#北向延长带应关注O_(3)管控;15时应加强对工业园区中、西、东、东南部PM_(2.5)、O_(3)、NO_(2)协同管控;21时14#应加强PM_(2.5)、O_(3)协同管控,17#、18#应关注PM_(10)管控。
    • 楼显盛; 陈安瑶; 张研; 林强; 罗安程; 梁志伟
    • 摘要: 针对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长兴县、金华市金东区、绍兴市柯桥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水质调研工作,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进出水的电导率、TN、NH_(3)-N、TP等指标间普遍存在极显著相关性。通径分析结果显示,TN的进出水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720、0.4559,TN是影响进出水电导率的主要指标;电导率-TN含量的拟合方程经验证表明,进出水中实际TN值与拟合TN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6和0.785,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说明电导率值与水中的TN含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电导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污水中的TN含量。
    • 李丹; 曾慧; 张明珠; 李泉
    • 摘要: 基于EFDC构建广州-佛山珠江潮汐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利用4个重要控制断面及113条重要一级支流的水量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建立一级支流污染排放与控制断面水质的响应关系。通过模型量化各支流对水质控制断面的贡献率,并以重要断面的水质改善目标为约束,经模型优化求解得到主要一级支流的允许排放量及削减量,确定支流改善目标,为污染问题诊断识别、水动力条件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 郭丰杰; 李婷; 季民
    • 摘要: 深入了解湖泊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因素,有助于提高对地球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认识,加深对生态环境的理解。为了研究青海湖面积的时序特征,选取了2000—2019年Landsat影像,利用归一化水指数进行面积提取;结合青海湖湖区气象数据,分析青海湖面积变化与入湖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温度的响应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模型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对青海湖未来3年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青海湖面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4年面积为20年最低;青海湖湖区东岸面积变化明显;青海湖面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关系密切且呈现滞后性,与温度和蒸发量相关性不大;预测2020—2022年青海湖面积呈上升趋势。
    • 宋晓明; 柳王荣; 姜珊; 姜彩红; 吴根义
    • 摘要: 为揭示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村水环境质量的响应关系,以湖南省46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核算了2019年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及农村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铵态氮(COD、TN、TP、NH_(4)^(+)-N)的排放量,采用水污染指数法量化了农村地表水水质类别,对农业面源等标污染负荷、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地表径流等标污染负荷与水质类别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TN;COD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业,TP的主要来源是农村生活污水,而TN和NH_(4)^(+)-N的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46个区县中,农村水体水质类别为Ⅲ类及以下的区县有19个,Ⅳ类15个、Ⅴ类7个、劣Ⅴ类5个,TN是造成水质较差的主要定类指标。等标污染负荷与水质类别无明显相关性,而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地表径流等标污染负荷与水质类别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2、0.9933;4种污染物中,COD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地表径流等标污染负荷与水质类别无明显相关性,而TN、TP、NH_(4)^(+)-N与水质类别呈正相关,是湖南农村水体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TN是水质类别的决定性因子。利用本研究所得响应关系函数模型可以初步预测农村水体水质类别,进而有效降低农村水环境质量监测的难度和成本,同时为不同类别农业污染源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 成艺; 武兰珍; 刘峰贵; 沈彦俊
    • 摘要: 为探究黄河上游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特征,基于唐乃亥、下河沿、头道拐3个水文站近60 a的降水量、径流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趋势检验、Mann-Kendall检验法(M-K趋势检验)、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M-K突变检验、Pettitt非参数检验、有序聚类分析、累积距平法、双累积曲线等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黄河上游及上游不同子区域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径流量对降水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上游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在2003年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变化率为4.67%;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突变年份为1986年,突变前后变化率为35.34%。3个子区域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分别呈显著增加、不显著增加和显著减少趋势,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以唐乃亥以上的Ⅰ区为基准区时,唐乃亥—下河沿所在的Ⅱ区降水量因素对径流量的影响达到25.08%,非降水量因素为74.92%,而下河沿—头道拐的Ⅲ区,降水量对径流量的影响为32.14%,非降水量因素为67.86%。研究结果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与科学配置具有参考意义。
    • 李峥嵘; 彭涛; 林青霞; 董晓华; 刘冀; 常文娟; 喻丹; 王高旭
    • 摘要: 利用1960-2016年长江流域183个气象站逐月气温和降水数据以及干流3个水文站逐月径流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分析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前后长江中下游宜昌、汉口和大通站水文干旱的多时间尺度演变以及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运行后下游各站冬春季旱情明显趋缓,而秋季干旱状况略有加重;水库蓄水后各站中旱和重旱发生频率均呈减少趋势,其中中旱减幅明显,而特旱发生频率则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2)三峡水库蓄水后3个站平均干旱历时的变幅相对较小,而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的均值增幅较大;同时,各站短时间尺度(1和3个月)干旱特征变量的变幅总体呈现沿程递增趋势,而长时间尺度(6和12个月)干旱特征变量的变幅整体表现为沿程递减趋势;(3)水库蓄水后各站短时间尺度SRI与SPEI的相关性减小,但相关性随时间尺度增加而迅速增强,12个月时间尺度的相关系数达到最大并略高于蓄水前;在年内相关性上,蓄水后各站短时间尺度SRI与SPEI的相关系数明显减小,冬季表现尤为突出,而长时间尺度的相关系数则略有增加;(4)水库影响下不同时间尺度宜昌站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平均天数有增有减,而汉口和大通站的滞后天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且总体表现为沿程递增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变化环境下水文干旱预警与水库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