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渗流场

渗流场

渗流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1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1篇、会议论文137篇、专利文献43790篇;相关期刊400种,包括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程地质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14种,包括第八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第四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等;渗流场的相关文献由2914位作者贡献,包括柴军瑞、仵彦卿、朱岳明等。

渗流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1 占比:2.29%

会议论文>

论文:137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43790 占比:97.40%

总计:44958篇

渗流场—发文趋势图

渗流场

-研究学者

  • 柴军瑞
  • 仵彦卿
  • 朱岳明
  • 张家发
  • 刘建军
  • 沈振中
  • 梁冰
  • 陈建生
  • 盛金昌
  • 练章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汤明高; 吴川; 吴辉隆; 杨何
    • 摘要: 库水和降雨直接导致水库滑坡地下水变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已有研究大多是基于监测数据探讨库水与降雨对滑坡变形的影响,未能揭示水库滑坡地下水响应规律,地下水浸润线计算模型没有同时考虑降雨和库水的影响,且模型边界条件与水库滑坡实际情况差别较大。为了揭示大型水库滑坡地下水动态响应规律,需要构建更接近实际情况的地下水位浸润线计算模型。通过三峡水库石榴树包滑坡地下水动态监测,揭示了库水水位变化和降雨条件下滑坡地下水水位动态响应规律,其地下水渗流场近似层流,滑坡前缘和中部的地下水水位与库水位几乎同步,滑坡后部的地下水水位主要受降雨影响,日降雨30 mm会引发地下水水位明显变动。在周期性库水位变化和随机降雨耦合条件下,建立了滑坡地下水非稳定渗流微分方程,解算出水库滑坡地下水位浸润线计算模型,并采用实际监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应用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滑坡渗流场,并得出滑坡内距前缘水平距离145 m内,库水对地下水有影响;引发地下水变动的降雨和库水位变化阈值分别为0.03,0.1 m/d,且不同的条件组合下降雨和库水位对地下水水位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 赵燕; 岑威钧; 吴丽婷; 杨林建; 严卓
    • 摘要: 针对某中型水库土石坝渗漏严重,长期无法正常蓄水的问题,提出在坝体中央和地基增设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渗漏修复方案。采用三维有限元元法,对大坝渗漏修复方案开展渗流场计算和防渗效果分析,重点对施工质量造成的混凝土防渗墙缺陷进行模拟,预测缺陷对大坝渗漏修复效果的影响程度。计算表明,增设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可以显著降低坝体浸润线,减小大坝渗流量;当防渗墙出现局部劈叉缺陷,以及墙体局部入岩深度不足时,除防渗墙缺陷附近区域外,大坝整体渗流场性态依然较好,渗流量保持较小值,论证了本工程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修复大坝渗漏方案是可行的。成果亦可供类似工程渗漏修复设计和施工时参考。
    • 赵旭伟
    • 摘要: 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较大,常采取超前全断面预注浆进行处理。本文依托皖南一工点通过建立渗流数值模型分析了注浆圈不同厚度、渗透系数下隧道周边地下水渗流规律。结果表明:未支护条件下开挖,渗流达到稳定状态后地下水压力呈漏斗状分布;隧道涌水量随着注浆圈厚度增加而减小,注浆圈厚度宜控制在5~8 m;减小注浆圈的渗透系数可有效减小隧道涌水量,注浆圈渗透系数宜控制在2.00×10^(-7)~2.67×10^(-7) m/s;注浆圈厚度和相对渗透系数一定时隧道埋深与隧道周边涌水量近似成线性关系。经实施,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区段涌水量为1.42 m^(3)/(d·m),注浆参数选取合理,加固效果良好。
    • 李璋; 王自超; 邓国华; 王强
    • 摘要: 越河盾构隧道掌子面通常存在较高的水头压力,使得土压平衡较难实现,且较大的渗透坡降也容易引起管涌、盾尾刷击穿等工程灾害。为探明隧道开挖对复合地层渗流场的影响作用,以西安地铁9号线下穿灞河段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选取典型复合地层开展多种开挖渗流条件下的稳态渗流分析,研究了盾构隧道开挖渗流条件下复合地层的总水头、渗透坡降和渗流速度等渗流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由隧道开挖渗流引起地层水头损失的大小及影响范围与开挖渗流速度的大小直接相关;开挖渗流速度越大,则地层水头损失越大,掌子面的水压随之减小;地层水头损失变化与渗流路径相关,由入渗面至出渗面沿渗流路径逐渐增大。研究表明,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开挖渗流速度越大,越有利于盾构机实现土压平衡条件,从而降低盾构机掘进的施工难度,不利的是此时地层渗透坡度变大,需要防止地层产生渗透破坏。
    • 鄢天柱; 丁一聪; 刘宏
    • 摘要: 为查明及预测机场拟建跑道项目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综合前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基于Visual Modflow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模型,对区内地下水渗流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机场区渗流特征在枯水期与丰水期存在差异,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枯水期渗流方向倾向于雅江,丰水期渗流方向倾向于机场区;宜合理优化工期,避开洪峰季节。
    • 肖巍; 孙蓉琳; 陈明霞; 杨艺娇
    • 摘要: 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需要研究不同地下水流系统发育模式下渗流场和温度场的互相影响。基于二维潜水盆地多源汇的数值模拟和室内砂箱实验,改变降雨入渗强度,通过砂箱底部加温研究上下边界不同温度差条件下的渗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降雨入渗强度加大,地下水流速增大,地下水流系统由单一区域系统向复杂的局部+区域、局部+中间+区域多级嵌套系统转化,水流对温度的再分配影响变大;②补给区等温线受下降水流影响下移,排泄区等温线受上升水流影响上抬,其中区域补给区和区域排泄区温度变化幅度最大;③砂箱底部加热后,含水层潜水面下降,地下水流速增大,流线循环深度整体变大,滞留带范围缩小。温度差是地热丰富地区的地下水流系统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驱动力。
    • 傅鹤林; 安鹏涛; 成国文; 李鲒; 余小辉; 陈龙
    • 摘要: 富水区隧道涌水遵循“以堵为主、防排结合”的处置原则,其中排水体系构建的合理性是隧道安全施工与良好运营的关键因素。首先分析隧道排水体系,揭示其工作原理,然后利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对鸿图特长隧道富水断层区设置的不同环向盲管间距进行三维流固耦合模拟,通过分析渗水压力、锚杆受力及涌水量,揭示塑性区体积及分布区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沿隧道轴向,支护结构孔隙水压力大致呈周期性分布,其周期近似等于环向盲管纵向间距;加密环向盲管,在降低支护结构受力并减小塑性区体积的同时,会增加隧道排水量;随环向盲管间距的增大,注浆加固圈塑性区首先出现在围岩好的区域,断层区出现塑性区最晚;断层区锚杆加固效果较差,可通过减小钢拱架环向间距以提高结构刚度,使注浆加固圈沿轴向受力更合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在建工程断层区环向盲管间距设置为3 m,断层附近区间距为4 m。
    • 杨俊鸽
    • 摘要: 为研究水库堤防挡墙加筋格栅设计的最优方案,基于工程运营现状,采用仿真建模计算方法探讨了格栅层间距设计参数对结构静力场与渗流场的影响特征。挡墙上拉应力最大位于面板迎水侧,且面板迎水侧、扶肋及顶板上的最大拉应力在层间距0.8m方案后降幅处于停滞状态,平均降幅分别仅为0.7%、1.2%、0.9%;挡墙压应力在0.8m方案中最大。挡墙位移最大在Z向;以层间距0.8m为影响变化转折点,三向位移在该方案下最小。层间距设计参数与断面流速具有呈正相关,间距每增大0.2m,平均流速递增24.6%;断面流速在0.6m、0.8m方案内稳定性最佳,其他方案中波动性较大。综合认为格栅层间距0.8m为技术优势最显著。论文可为研究水工建筑中挡墙结构设计技术优势对比提供参考。
    • 韦晔
    • 摘要: 为研究佛山蒲坑水库增设弧形闸门后渗流场演化特征,利用ANSYS-Fluent仿真计算获得不同开度下闸门流态与压强渗流参数特征。过闸水流在断面上水位呈“平稳-缓升-速降-平稳”四阶段特征,开度增大2 cm,上游水位平均降低29.1%;上游来水流量增大,上游水位平均值增大,但下游水位差幅较小。开度增大,上游底部流速逐渐增大,但总体上游流速较稳定,无紊流等现象;来水流量增大,可影响闸门上游流速。来水流量愈大,闸门压强愈大,但开度增大后,水流量对压强影响减弱,且闸门上各测点压强差异性减小,一致性增强,开度6 cm、8 cm工况中,来水流量130 m3/h与150 m3/h间闸门各测点压强幅度分布为1.12~130.40倍、2.60~32.00倍。开度增大,有助于扩大闸门上零动水压强分布,减弱闸门受动水压力冲击影响,上游来水流量仅影响闸门下部动水压强量值。论文可为水工建设中分析拟建闸门的渗流场特征提供一定参考。
    • 匡俊; 陈芋如; 朱仁民; 曹建林; 唐强; 孙俊芳
    • 摘要: 文章以苏州市科技城凤凰山废弃宕口填土边坡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宕口填土边坡基本特征及潜在危害性,运用GeoStudio软件对边坡渗流场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利用软件中的Seep/W、Slope/W模块模拟降雨等因素对该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结论:北坡南段边坡在自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暴雨工况下其安全系数均在1.0左右,边坡处于极限状态或不稳定状态,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