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冲淤变化

冲淤变化

冲淤变化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58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海洋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6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25081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海洋通报、海洋学报(中文版)、应用海洋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九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辽宁省水利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冲淤变化的相关文献由867位作者贡献,包括倪云林、杨世伦、吕平等。

冲淤变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6 占比:1.20%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25081 占比:98.63%

总计:25430篇

冲淤变化—发文趋势图

冲淤变化

-研究学者

  • 倪云林
  • 杨世伦
  • 吕平
  • 周鸿权
  • 巩明
  • 李伯根
  • 刘东风
  • 崔峰
  • 张像
  • 张根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游远新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八尺门海堤两侧海域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的分析、不同时期的海图和实测水深数据对比,对八尺门海堤两侧海域沉积环境及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八尺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沉积物类型趋于单一;柱状沉积物^(210)Pb活度未呈指数型下降,表明沉积物受到扰动影响,沉积速率表明八尺门海堤两侧海域的沉积速率随时间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八尺门海域总体上为淤积状态,冲淤变化的原因主要为八尺门海堤对东山湾和诏安湾之间水体交换的阻隔,养殖网箱、吊养设施和养殖池塘对海流的阻碍,养殖过程中流失和残余的饵料及养殖生物的代谢物等。
    • 陈婷; 张行南; 徐双全; 李万春; 张文婷; 包鑫如
    • 摘要: 长江口横沙通道是南北港航道的重要联络通道,研究该通道的冲淤及地形演变,对于掌握通道水动力条件及保证生产作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5~2020年长江口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利用ArcGIS建立精度为20 m×20 m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绘制横沙通道地形图、冲淤变化图、等深线图和横断面图,对横沙通道整体地貌的演变特征和局部深坑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定量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近期横沙通道北口出现南北长约1.85 km,最大深度达56.1 m的深坑,深坑累计扩大约380万m^(3),南延约770 m,有向深槽演变的可能。通道整体呈现“淤冲淤”的演变模式,以冲刷为主,两侧存在局部淤积,累计冲刷2880万m^(3)。深坑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受长兴岛北沿促淤圈围工程与青草沙水库工程建设的影响,通道北口的水动力增强,落潮流流量增加,所形成的弯道横向环流进一步加速了深坑的发育,冲刷趋势加剧。
    • 张兴凯; 李春光; 乔桥; 吴军涛; 刘鑫; 景何仿
    • 摘要: 黄河四排口河段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境内,原河道为弯道,左岸不断冲刷,主流顶冲堤防,险情不断发生。四排口河段河道整治工程通过建立丁坝、联坝进行截流,并人工开挖引河进行导流。为了对截流后河势发展进行准确预测,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RiverCAT)、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测量仪器监测该河段13个典型横断面,测量每个断面处水深、水位、垂线平均流速、河床高程、悬移质泥沙粒径级配等,对比分析典型断面不同时期左右岸及河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丁坝的作用下,主槽位置从左岸逐渐向河中心移动,在下游引河处又回归左岸;最大流速则在左右岸不停迁移,且流速变化呈抛物线分布;悬移质中值粒径呈现不规则变化趋势;人工截流后该河段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 柴朝晖; 王茜; 渠庚; 黄卫东
    • 摘要: 徐六泾节点段控制着长江口的物质通量和南北支的分流分沙,其河槽稳定性和变化趋势在长江口的演变中具有重要地位。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口徐六泾节点段河槽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徐六泾节点段1992年前河槽呈右移态势;1992—2018年间,河槽演变趋缓,平面上主要表现为小幅度的上提下挫,垂向上呈缓慢刷深之势。②徐六泾节点段未来滩槽格局基本稳定,河槽仍以冲刷为主,且有向下游发展趋势,大洪水作用下局部河床会出现较大的调整(2009—2018年+百年一遇水文年试验条件下,在现有的-30 m深槽下游约910 m处出现一个新的-30 m槽)。③徐六泾节点段河槽整体稳定性前期主要受两岸圈围工程、上下游河势、大洪水等的影响,近年来主要受流域减沙的影响,局部河床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洪水和人类活动。
    • 魏强强; 丛振涛; 朱德军; 刘晓群
    • 摘要: 荆南三河起于荆江河段,水沙情势受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影响较大,荆南三河冲淤变化研究有助于认识洞庭湖地区防洪形势和江湖关系的演变。本文构建了洞庭湖水沙数值模型,计算了三峡工程运行后荆南三河各河段的冲淤变化,并结合实测冲淤数据探究了影响荆南三河冲淤的因素。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荆南三河河道发生普遍冲刷,冲刷趋势短期内不会变化,但冲刷强度逐渐下降。三峡工程运行后,荆南三河口门分流量、分流比和分沙比均无明显趋势性变化,分沙量大幅度减小,清水下泄改变了荆南三河冲淤状态。此外,采砂对荆南三河冲淤也有重要影响。
    • 李颖
    • 摘要: 通过分析长江官洲河段近期河势变化趋势,受上游河势变化影响,幸福洲岸坡崩塌后退,需实施整治工程。为解决幸福洲崩岸问题,对崩岸段采取岸坡防护加固措施。工程实施后,结合新近护岸测图分析幸福洲护岸工程实施后的效果,表明护岸工程的实施保障了岸坡的稳定,历经多次洪水考验,护岸段近岸河床及岸坡相对稳定,护岸效果较好。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后续建议和保护措施。
    • 孙晓莹; 战超; 余建奎; 任宗海; 许国纯; 王庆
    • 摘要: 本文基于GIS技术对1977—2017年芝罘连岛沙坝的岸线变化和海湾冲淤动态进行分析,发现了连岛沙坝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此期间,连岛沙坝东西两侧始终处于向海推进趋势;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导致沙坝附近的岸线总体长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自然海岸消失,人工海岸建设不断向海延伸;通过等深线反映附近海域冲淤变化,主要体现在芝罘湾侧以人为干预为主,近岸海域的港口、码头等地侵蚀剧烈,海湾中心呈严重片状淤积。本研究对明确人类活动、流域水沙及水动力环境变化等对芝罘连岛坝地貌演变的影响,以及本地区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摘要: 近日,水利部发布2021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2021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编报范围包括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钱塘江、闽江、塔里木河、黑河和疏勒河等12条主要河流及青海湖区。内容包括河流主要水文控制站年实测径流量、年实测输沙量及其年内分布和洪水泥沙特征,重点河段冲淤变化,重要水库及湖泊冲淤变化和重要泥沙事件等。
    • 周洋洋
    • 摘要: 以孟加拉国东北部某滨河电厂工程为例,选取不同年代枯水季节相近水位下的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水体指数法,对取水河段水体及水边线进行解译,通过套绘对比,得出河岸冲淤趋势结论,解译数据清晰可靠。该方法解决了无实测资料地区河岸稳定性分析的工程问题;同时,以长系列实测河道断面资料为基础,分析洪枯交替下的河床深泓分布与变化、深槽与浅滩的演变等河床横向演变情况,效果良好。
    • 黄玲丽; 彭晓滨
    • 摘要: 根据尕日得水文站2007—2016年实测大断面资料,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该站流量测验断面冲淤变化规律,得出了断面比较稳定的结论,为改进该站水文测验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