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输沙量

输沙量

输沙量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788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7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99480篇;相关期刊247种,包括地下水、水文、水土保持应用技术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等;输沙量的相关文献由1759位作者贡献,包括穆兴民、焦菊英、高鹏等。

输沙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7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99480 占比:99.24%

总计:100240篇

输沙量—发文趋势图

输沙量

-研究学者

  • 穆兴民
  • 焦菊英
  • 高鹏
  • 曹文洪
  • 王鸿翔
  • 许全喜
  • 郭文献
  • 王飞
  • 何清
  • 常兆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巩士群
    • 摘要: 河道冲淤变化与流域来沙状况密不可分,本文研究以柳河中段彰武水文站数据为切入点,对该站1980—2018年所测数据进行数学分析。结合典型断面套绘图,利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和滑动平均等方法,总结出了柳河上游多年来水沙变化特征,即:径流量缓慢提升,含沙、输沙量降幅显著。“十三五”以来,柳河上游水土保持取得阶段性成果,趋势线预测该流域沙量有连续下降的态势,加大治理力度是“十四五”时期重要工作。
    • 梁中华
    • 摘要: 文章结合碧流河茧场水文站1971—2019年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对其水沙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现递增变化,在夏季距平率最高值分别达到146.82%、225.11%;水沙模比系数呈现先递减后递增变化,水沙丰枯转折年份为2000年,水沙变化的主因为降水量变化。
    • 刘雨曈
    • 摘要: 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关系,以期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水文数据为2005-2020年流域焉耆站、同古孜洛克站、卡群站、西大桥站、阿拉尔站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土地利用数据为1980-2015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数据。结果表明:(1)1980-2015年,土地利用面积比例变化为-1.07%~1.16%,耕地面积增幅为1.16%,沙地面积增幅0.30%,草地面积降幅1.07%;(2)流域内各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99×10^(9)~76.46×10^(9)m^(3),多年平均输沙量63.20×10^(4)~3470.00×10^(4)t;开都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 kg/m^(3),其余河流平均含沙量均大于4kg/m^(3);塔里木河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现下降变化趋势,且年输沙量的变异性(40.89%~73.11%)大于年径流量(15.54%~35.37%);(3)各主要河流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与耕地和城乡居民用地的占比均呈负相关关系,与林地、草地、沙地等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建议合理进行土地开发,禁止盲目开荒种田,充分运用智能化手段开展在线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情况,恢复和重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
    • 刘尚武; 张鹏; 苗蔚; 王治力; 李丹勋
    • 摘要: 对于雨洪河流,河流年输沙量主要来源于1场或几场高强度暴雨洪水过程,开展流域次洪输沙规律研究对认识流域水沙变化特性、提升流域产输沙的预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嘉陵江流域小河坝站、罗渡溪站、武胜站及北碚站的历年场次洪量与输沙量资料,基于径流侵蚀功率理论和M-K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嘉陵江不同区域的次洪输沙特性。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汛期洪量和输沙量主要来自于嘉陵江干流;嘉陵江不同区域场次洪量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次洪输沙模数(输沙量)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但小河坝站2013—2020年次洪输沙模数(输沙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随着径流侵蚀功率的逐渐增加,各区域不同时段的次洪输沙模数(输沙量)的变幅逐渐减小;嘉陵江干流区武胜站场次洪水输沙过程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渠江罗渡溪站次之、涪江小河坝站最小;受汶川地震及强降雨等影响,小河坝站和北碚站2013—2020年次洪输沙量较1999—2012年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北碚站增幅小于小河坝站。
    • 王鸿翔; 杨克非; 刘静航; 黄朴凡; 郭文献
    • 摘要: 为揭示黄河上游水沙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根据黄河上游3个代表水文站长时间序列资料,均值差异T法、双累积曲线分析法、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其多年水沙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三个代表站1960-2019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现出下降趋势;黄河上游唐乃亥、兰州和头道拐站三站年径流量突变年份分别为1989年1985年和1985年,年输沙量突变年份分别为1989、1999和1985年;运用小波分析得出径流量存在9~16 a为主周期的变化,输沙量存在11~16 a为主周期的变化的规律;黄河上游三站的输沙量的累积减沙量大约为1.07亿、11亿、16.39亿t,减沙量沿程上升;径流泥沙演变规律受降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异起重要作用。
    • 居金浩; 彭亮
    • 摘要: 基于栏干站实测数据和CMIP5模拟数据驱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叶尔羌河流域上游阿尔塔什水库未来入库水沙量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径流、输沙预测量在CNRM-CM5、MIROC-ESM两个模式中RCP2.6和RCP4.5情景增长平缓,在RCP8.5情景下增长较为显著;NorESM1-M模式中3种情景的径流、输沙预测量均表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其中RCP4.5情景下增加较为明显,RCP8.5情景次之。
    • 古力米日·买买提
    • 摘要: 结合叶尔羌河出山口卡群水文站1954-2018年近64 a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对其水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4 a来卡群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现递增变化,径流量和输沙量在夏季距平率最高值分别达到175.46%和283.52%,水沙模比系数呈现递减变化,水沙变化的主因为其气温变化影响所致。
    • 许全喜; 袁晶
    • 摘要: 2020年汛期,长江上游暴雨洪水频发,三峡水库入库沙量显著增大,年入库沙量达到了1.94亿t。在系统分析长江上游水沙变化特性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2020年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出现的新特点,主要是库区泥沙淤积量较往年明显偏大,同时库尾河段和防洪库容内泥沙淤积明显。铜锣峡以上河段由以往的冲刷变为淤积353万m^(3),淤积量占三峡库区总淤积量的3%;防洪库容内淤积泥沙2440万m^(3),为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以来最大值,此外坝前河段淤积强度显著增大。分析原因后认为主要是8月上游嘉陵江、岷江等支流暴雨产沙导致入库沙量偏多与水库拦洪导致坝前水位偏高所致。相关结论可为三峡水库科学调度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 彭俊; 凌敏; 俞珊妮; 赵宇杰; 高静
    • 摘要: 根据1950—2014年黄河流域水沙数据,花园口站以上流域降水量,下游河道冲淤量以及水库冲淤量和工农业引沙量,对黄河流域输沙量变化和下游河道冲淤响应进行了分析,估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50年以来黄河流域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这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气候变化对输沙量减少的影响占25%,人类活动的影响占75%。1950年以来下游河道经历了淤积—冲刷的交替变化,在仅考虑水沙条件下,当花园口站含沙量小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冲刷,当含沙量大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淤积。
    • 崔珂军; 李生宇; 范敬龙; 王海峰; 孟晓于; 苗佳敏; 吕振涛
    • 摘要: 蒙古国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区段,但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蒙古国中部草原地区是主要的荒漠化新扩展区,正经历强烈的草原风蚀沙漠化过程。以戈壁苏木贝尔省首府乔伊尔市为研究区,利用自建自动气象观测站(2019年5月-2020年7月)、集沙仪观测站(2019年8月-2020年8月)及当地气象站(1990-2018年)数据,对当地风蚀沙漠化的风动力条件、风沙流输沙及其他影响因素等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伊尔市具有强劲的风动力条件,年输沙势可达735.96 VU,合成输沙势为428.76 VU,合成输沙方向为SSW(195.06°),风向变率指数为0.58,属高风能环境、中等变率双峰风况。(2)临界起沙风速因受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的共同影响而随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与秋季居中,且相差较小。(3)地表具有强烈的风沙活动,年风沙流输沙通量可达2.135 t·m^(-1)·a^(-1),Owen最大输沙量模型适于该区风沙流模拟。研究结果对于蒙古国中部草原区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