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悬移质

悬移质

悬移质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498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4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37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水文、长江科学院院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全国泄水建筑物安全及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研讨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等;悬移质的相关文献由124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丹勋、王兴奎、杨文俊等。

悬移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4 占比:69.08%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3.41%

专利文献>

论文:137 占比:27.51%

总计:498篇

悬移质—发文趋势图

悬移质

-研究学者

  • 李丹勋
  • 王兴奎
  • 杨文俊
  • 韩其为
  • 乐培九
  • 关见朝
  • 刘焕芳
  • 张开泉
  • 张磊
  • 张红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孝明; 周颖; 吴文
    • 摘要: 为有效解决万家埠水文站长期存在的悬移质测验难题,对该站原有测验方式进行了优化。文章介绍了AYX2-1型悬移质采样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万家埠水文站的比测试验情况,通过对2019年以来高、中、低水位级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采样器进口流速系数和采集样品的一致性符合规范要求;依据采样器的工作原理和万家埠水文站的悬移质日常测验方案,分别针对单、断沙以及特殊水情期间的采样构建了相应取样模型,提升了取样效率和精度,可操作性强。
    • 宁少雄; 孙耀民; 吴文勇; 肖娟; 赵永安; 赵志华
    • 摘要: 为了探究引黄灌溉枢纽挟沙水流沿程含沙量变化规律和悬移质泥沙的垂向分布规律,推求首部枢纽有害泥沙悬浮的临界不淤流速,阐明减少有害泥沙引入的措施与方法,以提高输配水利用效率.以山西尊村灌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一级站首部枢纽2019年5—7月取黄河水样及工况、断面流速、水深、水面宽度数据监测,分析了泥沙含量、沉起流速,采用马尔文Mastersizer 3000仪器处理分析了粒径级配,修正了适用于尊村灌区首部枢纽的挟沙力、扬动流速公式.结果表明:干渠黄河水泥沙含量与来水工况呈正相关;尊村灌区所引黄河泥沙粒径以0.006~0.200 mm为主;尊村灌区淤积与黄河口流速及粒径大小密切相关.建议增长泵前黄河口输水距离,流速控制在0.30 m/s左右,同时对引水口清淤;干渠以大于2.06 m/s流速定时冲刷.实际运行中单机组工况应控制在7.50 m^(3)/s左右以减少有害泥沙引入,干渠流速控制在0.42 m/s左右,输配水效率最高.
    • 杨正鹏
    • 摘要: 1存在问题及研究现状1.1存在问题水电站大坝有大量的金属构件长期露裸在水中或暴露在大气环境下,受到泥沙、水流、水生物、大气等各种介质的腐蚀与磨损,其防腐蚀涂层及金属体遭到破坏(见图1),影响水利工程。三峡大坝水利枢纽是以防洪、通航、发电为主要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由溢流坝、电站大坝、船闸等水工建筑物组成。大坝及电站建筑中有大量的闸门、拦污栅、门机、钢管、铁塔及闸门槽埋件等,每年汛期,来自长江上游的入库洪水带有大量泥沙,水中泥沙以悬移质为主。大坝水利枢纽金属结构物的腐蚀按运行条件及环境,主要分为水下腐蚀、磨损与气蚀、水面干湿交替腐蚀以及大气腐蚀等。
    • 陈栋; 朱勇辉; 李凌云
    • 摘要: 水库下游河道冲淤调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对防洪、航运、生态等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为探究长江中游沙市—汉口河段演变趋势并为不利变化的防控提供参考,分析了三峡建库后悬移质分组冲淤时空变化规律:建库后,沙市—监利河段各粒径组泥沙均发生冲刷,沙市流量为10000~25000 m^(3)/s时,0.125~0.250 mm粒径组泥沙冲刷量最大;以0.125 mm为粗细颗粒分界粒径,监利—螺山段呈现汛期、蓄水期“粗淤”而枯水期、消落期“冲细”现象;螺山—汉口段各粒径组泥沙均发生冲刷,且流量越大冲刷量越大。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流量—分组输沙量关系并根据水流挟沙力公式,发现建库后沙市—监利、螺山—汉口河段冲淤受泥沙、水力因素共同作用,其中泥沙因素对沙市—监利河段影响大于螺山—汉口河段;监利—螺山河段“淤粗冲细”主要受含沙量恢复程度的影响,与上游河床冲刷补给及本河段粗、细颗粒泥沙交换有关,反映了冲刷条件下河道通过水流挟沙能力级配调整加大输沙能力。
    • 程海峰; 刘杰; 韩露; 王珍珍; 张国庆; 叶婷婷
    • 摘要: 潮汐河口泥沙运动复杂多变,科学划分泥沙运动形式并评估其对航道淤积的影响,是厘清航道淤积泥沙来源、制定有效减淤措施的关键。基于长江口深水航道所处南港—北槽河段2015年和2018年洪季、枯季表层沉积物和近底悬沙的现场采样数据,分析提出潮汐条件下推移质、悬移质和时推时悬泥沙3类泥沙运动形式的粒径划分方法,量化3类泥沙对深水航道淤积的贡献比例。结果表明:近底悬沙级配曲线上拐点粒径对泥沙由推移质向悬移质转化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长江口南港—北槽悬沙、底沙交换显著,深水航道淤积物中除仅做推移质或悬移质运动的泥沙外,还包括大量的时推时悬泥沙,其在航道淤积泥沙中的占比最高,约达50%~60%;南港段航道洪季、枯季推移质淤积占比分别为36%和26%,高于悬移质的6%和13%;北槽段航道悬移质落淤泥沙占比为44%~48%,明显较推移质3%~6%的占比高。3类泥沙运动形式粒径划分方法为深化潮汐河口泥沙运动规律认识、判别航道淤积泥沙来源提供了新途径。
    • 王耀伟
    • 摘要: 许多河流具有含沙量高,输沙量大的特点,所以对水库泥沙淤积特性的分析、进而制定合理的排沙运行方式至关重要。通过荷叶坝水电站排沙运行方式的拟定,并通过泥沙冲於数值模型计算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排沙、控制库区淹没范围等效果。
    • 唐剑; 谢静红; 单文辉; 刘天勇
    • 摘要: 为了探求沙质推移质在监利水文站断面输沙量占比变化与运动规律,对2009~2019年监利水文站的沙质推移质与悬移质输沙量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监利水文站沙质推移质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①监利水文站所在河段目前处于冲刷初期,沙质推移质输沙量与悬移质输沙量同频变化.②用沙质推移质与流量建立指数公式是目前计算推移质输沙量最简便合理的方法.③长江中游冲积河段监利水文站沙质推移质输沙量占悬移质输沙量的比例为4.0%~8.5%,均值为5.8%,这与上游160 km的沙市水文站(3.1%~12.4%,均值为6.2%)相似.
    • 李林林; 夏军强; 邓珊珊; 周美蓉; 李志威
    • 摘要: 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含沙量大幅度降低,次饱和水流冲刷河床使含沙量在沿程逐渐恢复,但其恢复特点由于沿程床沙组成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基于Markov随机过程及泥沙起动理论,推导非均匀悬沙的泥沙落距表达式;结合悬移质扩散理论,修正非均匀悬沙恢复饱和系数公式。在此基础上,基于荆江河段实测输沙过程,提出考虑床沙组成影响的分组悬沙恢复饱和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主要与泥沙粒径、悬浮指标、床沙组成及止滚概率、止悬概率等因素有关,无需考虑非饱和调整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①不考虑床沙组成时,沙市、监利站恢复饱和系数计算值均在区间0.12~0.27内变化,而考虑床沙组成时分别为0.0003~0.1718和0.0035~0.1579。②不考虑床沙组成时,分组悬沙恢复饱和系数计算值细沙>中沙>粗沙;考虑床沙组成时细沙<中沙<粗沙;除落水期外,沙市站粗沙的恢复速度均大于监利站。③沙市、监利站恢复饱和系数在各计算时段的变化过程对悬沙分组具有敏感性,其中洪水期恢复饱和系数大于枯水期、涨水期和落水期。采用河床变形方程反算分组悬沙恢复饱和系数,并与本文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分析,本文公式能够用于描述荆江河段分组悬沙恢复特性,可为三峡工程下游非均匀悬沙沿程恢复过程研究提供参考。
    • 王颖
    • 摘要: 以切德克河流域切德克水文站历年实测悬移质输沙率资料为基础数据,并按照相关规范规定进行测站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线的推求与分析,根据推求出的测站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线所进行的适线、符号及偏离程度的检验结果可以判定,所确定出的测站单断沙关系系数取1.011,将各年份单断沙关系线套绘在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曲线图中并比较两者的偏差发现,最大偏离值均符合相关规范.分析结果表明,切德克水文站悬移质输沙率实行间测完全可行,本文分析可为测站悬移质输沙率间测及输沙率测次精简提供借鉴参考.
    • 刘运珊; 管运彬
    • 摘要: 为科学合理地在坝上水文断面开展悬移质颗粒级配测验,更好地收集相关水文资料,根据1956~2019年连续64年含沙量资料及1970~2019年连续50年粒径资料,分析了流域泥沙变化趋势,开展了受水利工程影响的坝上站悬移质颗粒级配测验方式优化分析工作,制定完善的测验优化方案,可保证在新水沙特性下水文资料收集的代表性和精度的同时减轻测验工作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