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挟沙能力

挟沙能力

挟沙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农业工程、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3405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国科技投资、内蒙古水利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九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第八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第八届全国微灌大会等;挟沙能力的相关文献由218位作者贡献,包括韩其为、乐培九、方春明等。

挟沙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3405 占比:99.82%

总计:53499篇

挟沙能力—发文趋势图

挟沙能力

-研究学者

  • 韩其为
  • 乐培九
  • 方春明
  • 曹文洪
  • 窦希萍
  • 任实
  • 何明民
  • 倪晋
  • 关见朝
  • 刘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多力坤·麦麦提
    • 摘要: 以喀什噶尔河灌区阿瓦提干渠为例,在进行研究方案及研究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干渠水流挟沙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阿瓦提干渠水流挟沙能力主要受水流流量、渠道床面宽、含沙量及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灌溉期(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距离泵站出水口越近挟沙能力越大;春灌期挟沙能力小,随着灌溉的持续进行,挟沙能力持续增大;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越大则干渠水流挟沙能力越大,床沙中值粒径越大则水流挟沙能力越小的变动趋势。分析结果可为灌区管理部门合理调度、配置和使用灌区水资源提供借鉴参考。
    • 蔡志良; 庄杨; 蒋益; 李一如
    • 摘要: 关注并及时解决河道淤积问题是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分析泥沙来源,寻找异常淤积流段的成因,提出运管单位切实可行的减淤建议,也为后期进一步探寻防淤、减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庄杨; 杨超; 张兴; 李一如
    • 摘要: "畅流活水"工程调度的主要任务是在控制截污条件下,通过引清入城加速河水流动,促进水体置换,增加水环境容量.结合传统泥沙动力学公式,发现该调水模式对改善河道淤积也有一定作用.利用现有平台数据,分析调水时水流冲淤、挟沙能力的变化,评估"畅流活水"对改善河道淤积的影响,为探寻减轻淤积的非工程措施,延伸水利工程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
    • 袁强; 张曼; 周建军
    • 摘要: 水流挟沙能力是研究悬移质泥沙输移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不均匀泥沙,由于细颗粒调整的滞后性,传统循环水槽实验较难获取悬移质与河床泥沙相对应的输沙平衡条件,需要大量精度不高的浓度测量和无法避免细沙在系统中循环影响实验精度。本文通过改进水槽进口加沙和增加出口过滤系统,并采用不平衡淤积方式逼近平衡输沙进行实验和研究挟沙。实验得到从淤积趋近平衡的水沙条件,将实验结果与传统实验测量结果及挟沙能力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初步表明:(1)改进系统能更准确控制进口加沙和得到近似平衡的悬移质泥沙浓度、提高悬移质输沙实验的可靠性;(2)解决了传统水槽实验难以获得平衡泥沙浓度的问题,并避免了频繁而且不准确的浓度测量;(3)初步显示传统实验测量泥沙浓度可能较大地偏大于真实挟沙能力
    • 韩玉芳; 窦希萍
    • 摘要: 台风作用下水体的挟沙能力研究对深入认识台风暴潮作用下泥沙运动规律、滩槽演变特征以及提升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台风波能对泥沙的悬浮作用入手,建立了台风浪作用下的挟沙能力公式;依据能量叠加原理,完善了传统的河口海岸挟沙能力公式(窦国仁挟沙能力公式),使公式能够同时概括潮流、波浪和台风浪作用下的泥沙运动特征,并应用近年来长江口北槽实测的台风期近底水沙资料对公式进行了率定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台风期北槽近底含沙量变化特征。
    • 倪晋; 虞邦义; 张辉; 王久晟
    • 摘要: 识别淮河干流水沙输运机制及运行规律,是当前淮河治理中亟待解决的基础问题.选择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作为典型,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河道的水沙输移特性.结果 表明,高滩深槽的断面型式与狭窄的滩面造成本段滩地分流比偏低,行洪主要依赖于主槽.近期河道的泄流能力有所增加,是自然演变、人工采砂与河道整治三者共同驱动的结果,其中河道整治的贡献率最大且作用不可替代.河道的洪水传播速度与来流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漫滩行洪阶段(2900 m3/s≤Q<4500 m3/s),滩地水流对主槽水流的阻滞作用明显,相应洪水传播时间也较长.以水文站输沙率公式为基础,推导了河道冲淤量与水流条件的经验公式,并提出大水冲刷,小水淤积的流量阈值为3400 m3/s.考虑冲淤状态的影响,对已建挟沙能力公式进行改进.经验证,修正后的挟沙能力公式能够反映实际.上述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治淮提供参考.
    • 杨俊
    • 摘要: 泥沙资料是重要的基本水文资料之一,用途非常广泛.在进行流域规划、水库闸坝设计、防洪、灌溉放淤、河道治理、城市供水和水利工程管理运用等工作时,都需要掌握泥沙资料.通过对山区河流泥沙来源及洪水成因分析,对水文测站悬移质泥沙测验方法,悬移质泥沙测验受泥沙成因影响的各要素关系特点及测次布置,作了简要介绍;有利于水文测站收集到完整的,推求各时期输沙量和含沙量及其特征数值的泥沙数量及泥沙变化过程的资料,为各应用部门提供基本数据.
    • 吴亚东
    • 摘要: 为了分析渠道淤积的成因和对策,我们首先对淤积情况进行了调研,进而从多个方面共同分析了淤积的成因,首先有渠道的设计方面的原因,然后是运行管理方面的原因等等,进而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 樊美蓉; 王二俊; 郭兰江
    • 摘要: 在对河套灌区渠道淤积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黄河水含沙量渠道的运行管理、衬砌渠道的设计、施工等方面分析了渠道淤积成因,同时根据不同的淤积成因提出了具体的减淤措施.
    • 曾剑; 陈刚
    • 摘要: 借助大量的钱塘江河口实测水沙资料,通过引入时变挟沙能力的概念获取了挟沙能力的数据,利用RBF神经网络的拟合功能,构建了强潮河口潮流挟沙能力预测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结合方差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挟沙能力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挟沙能力与垂线平均流速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水深呈负相关关系,当泥沙沉速小于0.06 cm/s的范围内,水流挟沙能力与泥沙沉速呈正相关关系,超出此范围后,则呈负相关关系。%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time-dependent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this study acquired the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data from plenty of measured water and sediment data of Qiantang River estuary .Using the fitting function of RBF neural network ,a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prediction model of strong tidal estuary was constructed .Upon examination ,this model has good generalization ability . Using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 method combined with variance analysis method ,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ensitivity of each factor to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vertical average flow velocity ,whil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depth .When sediment settling velocity was less than 0.06 cm/s ,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low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and sediment settling velocity;beyond this range ,it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